15億資金注入!四川瀘縣開展宅基地改革

2020-12-17 金融界

來源:央視財經

【揭秘】15億資金注入!宅基地改革在這個縣如火如荼地開展…

在農村,有宅基地才能蓋房子,才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眼下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進城務工,農村住宅也隨之出現了閒置的情況。但這樣一份資產,在很多城裡人的眼裡,卻是詩和遠方、田野之趣的一個嚮往之地。

2015年初,全國人大授權33個縣(市、區)進行土地制度改革試點,換句話說,就是讓農村的宅基地可以有條件地進行買賣。如今進行得如何?

宅基地換老年公寓 農民養老有新出路

四川瀘縣作為全國33個土地改革試點縣之一,從2015年宅基地改革試點之初,就開始鼓勵各村分散居住的村民,有償騰退廢舊宅基地。村裡集中建設安置社區,村民可以自由購買,如果不想購買,也可以在村集體統一規劃的區域內自行建房。但是對於村裡一些經濟困難的貧困戶來說,無論是購買還是自建都是非常困難的。

四川省瀘縣

村裡人有宅基地指標,但是沒錢蓋新房,城裡人來發展產業卻沒有棲身之所。於是,譚壩村決定使用村裡沒有能力建房的村民的宅基地指標,引進社會資本出資建房,雙方共同使用。共建以後村民獲得永久宅基地的使用權,出資的共建方獲得七十年的集體土地使用權。村委會幫助出資方辦理產權證,並且這個產權證和城市房子的產權證類似,可以在瀘縣內出租、出讓以及在銀行作抵押。

為了避免小產權房的出現和大量城裡人湧入農村建房。瀘縣當地專門規定,共建共享的前提條件是必須要使用當地農戶的宅基地指標,出資方建房,雙方共同使用才可以。

四川省瀘縣喻寺鎮譚壩村支書馬仕彬

在瀘縣除了宅基地共建共享的政策,有的村民還能一分錢不花就住上新房子。在村集體建的安康公寓,住在公寓的全部都是原來村裡的三無老人,既沒有勞動能力、也沒有經濟來源、還沒有贍養人和撫養人,年齡在60周歲以上。

安康公寓

住在安康公寓的老人原來居住的宅基地大多數都在山坡上,有的還很偏僻,生活出行都很不方便,如果生病或者摔倒,可能都沒有人知道。而且因為沒有勞動能力,也沒有經濟來源,老人們原來居住的房子有很多都已經屬於危房了。

安康公寓居民謝榮新原來的老房子不到一百平米,按照宅基地退出補償計算,他得到了三萬多塊錢。搬到安康公寓來住,不僅條件比以前好了很多,孫子上學近了,而且一分錢都不用花。

謝榮新

不僅僅是謝榮新,安康公寓的所有老人都可以一直住在安康公寓直到離世,他們都是用宅基地使用權置換了安康公寓的居住權。安康公寓則是用之前騰退的宅基地指標建起來的。像謝榮新他們居住的安康公寓,在瀘縣有51個,老人們在這裡無憂無慮地安享晚年。

不過,謝榮新和別的老人還不太一樣的是,他還有一個孫子。所以村裡保留了他的宅基地資格權,這個資格權可以像以前的宅基地一樣繼承。等到孫子長大了,只要還是農村戶口,並且沒有住所的前提下,就可以向村集體申請宅基地指標用來建房。

謝榮新的新家

銀行制度改革新突破:貸款十五個億作宅基地改革的前期資金

面對空置的宅基地,四川瀘縣選擇讓村民自願有償退出,這樣一來,不僅廢棄的老宅能夠盤活,村民也能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也讓到農村發展產業的城裡人有了棲身之所。未來隨著政策的進一步改革,城裡人在農村擁有自己的住宅或許並不遙遠。但賣掉了自己的宅基地和住房,村民如何解決自己的住房問題呢?

四川省瀘縣德勝村

瀘縣德勝村村民,石朝書住在一個偏遠的山坡上,老伴十多年前去世了,她帶著兩個女兒住,前幾年女兒嫁到出讓山下的村裡,老房子就剩下她一個人。2015年瀘縣開始宅基地改革的時候,石朝書考慮到資金不寬裕,老房子還能住,就沒有退出宅基地,繼續一個人在山上住著。

一次偶然的機會,石朝書看到了騰退宅基地後入住到新農村的村民,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如今她也想騰退宅基地,去新農村裡住。

石朝書家

村主任告訴石朝書,她家的房子如果騰退可以補償四萬多塊錢,如果想要搬到新農村裡買房,自己還要補幾萬塊錢。石朝書沒有錢安置新居,也沒錢自建新房,村上提供給她兩種套餐來選擇,一種是村裡可以幫她在瀘縣內所有集中安置區尋找小戶型的房子,如果僅是她自己居住,宅基地騰退的補償款足夠買一套新房子。另外一種,她可以選擇「投親靠友」套餐,就是住在她女兒家或者親屬家,宅基地補償款照拿,宅基地的資格權也保留,如果以後女兒有資金購房或建房也都是可以的。

經營一家超市的李德彬,搬到新農村之前的住所也是在山坡上,出行很不方便。一年前李德彬把宅基地退了就搬來了新農村。

李德彬現在住的新農村是瀘縣的新農村社區。房子都是由瀘縣統一置換了宅基地指標建設的,每平方米的價格為1480元。

瀘縣新農村社區

村民如果不想買新農村的房子,可以根據村集體的規劃選址,購買宅基地自建住房。這裡的房子不但本村村民可以購買,外村和外鄉鎮的村民只要符合農村戶口以及沒有房子的條件,就可以來這裡購買住宅。

李德彬的門市房價格要比普通住宅稍微高點。之所以花高價買了門市,一方面是李德彬能開超市賺點外快,另一方面是李德彬喜歡熱鬧,以前村裡鄰居都住的很分散,她家又住在山坡上,老伴出去打工,家裡連個陪她說話的人都沒有。

李德彬門市房

瀘縣是勞務輸出大縣,每年有四成以上農村人口外出務工。越來越多的村子開始出現空心化,家裡的老宅荒廢十幾年沒有人住,經過風吹、日曬、雨淋以後已經開始出現坍塌。2015年,瀘縣開始嘗試將空置和廢棄的宅基地進行村民自願騰退,把宅基地的結餘指標,調整為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指標入市發展經濟項目。

騰退出來的宅基地復墾成耕地,相應的宅基地指標就可以調整為集體經營性建築用地入市交易。把溝壑、河道、山坡等荒地進行平整,用來作為建設項目用地。這樣一來,耕地面積沒有減少,村裡拿出騰退的宅基地指標給村民集中建房,在保證戶有所居的同時,多餘的土地指標還可以更好地使用。2015年至今,瀘縣騰退閒置宅基地1.8萬畝,每戶村民平均補償4.2萬元。

瀘縣荒廢老宅

如今,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還要延長一年,直到2019年底結束。參與這場改革的不僅僅是當地的老百姓,還有縣上的農業銀行。

改革之初,瀘縣財政根本沒有那麼多經費用來補償退出宅基地的村民和支付村莊的拆遷復墾費用,更別說拿錢去建集中安置的新農村了。當時,瀘縣國土資源局想到了銀行貸款。

四川省瀘縣國土資源局改革辦主任賈剛強介紹,當時找資金的時候,國土資源局跟諸多銀行聯繫,但是真正對農村宅基地表示支持和感興趣的也就兩三家銀行。

賈剛強

國土資源局想把預計騰退的宅基地指標作為抵押,將宅基地指標入市後的資金作為還款資金,向銀行貸款。然而沒有任何實物抵押,只有一個預期土地指標,對於銀行來說,這樣的貸款形式也是農行第一次接觸。

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瀘縣支行營業部主任,何世斌當時諮詢了相關法律法規專家,和市分行前後臺。根據物權法的相關管理規定,對宅基地指標界定為政府間的一個交易市場,所以宅基地指標以及它的應收帳款作為抵押是一項制度突破。

何世斌

正是有了銀行的第一筆啟動資金,瀘縣的宅基地改革才能夠快速推進。農業銀行先後貸款十五個億給瀘縣用作宅基地改革的前期資金。2018年,瀘縣將土地指標入市後的資金償還了銀行貸款。

【半小時觀察】宅基地改革在路上

房屋產權,土地的使用權,是每一個公民最為重要的財產之一。從目前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的情況來看,農村老人有了更好的歸宿,閒置宅基地得以盤活,城裡人回鄉創業也有了更好的保障。

但具體調查中,諸多細節性的措施,並沒有盡善盡美。交易的產權歸屬如何確定?進一步售賣的制度如何完善?這些都是涉及具體經濟利益的現實問題。城鄉經濟現在在迅速融合發展,城鄉之間流動的房屋財產,如何能更好地服務於鄉村振興,更好地保護交易雙方的利益,更好地規範農村宅基地的管理,我們還有很多改革的工作需要摸索和完善。

相關焦點

  • 傳統農區宅基地「三權分置」的權能實現與推進路徑
    三 傳統農區宅基地入市實踐中「三權分置」的權能實現   2015年3月黨中央啟動「三塊地」改革試點,以期通過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江西餘江和四川瀘縣分別列為全國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地區,開啟了傳統農區宅基地制度改革。5年來,兩地在宅基地「三權分置」的權能實現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其寶貴經驗對實現鄉村振興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 四川發布特色改革「答卷」 看
    針對大伙兒關心的,作為全國改革重要發源地之一的四川,近年來到底推出了哪些具有四川特色的改革舉措,又取得了哪些成效?會上給出了這份「答卷」。 據會上介紹,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在堅決貫徹中央改革部署的同時,加快推出更多體現四川特色、突出四川優勢,對四川改革發展起關鍵作用的自主創新改革,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舉措走在全國前列,具體包括十個方面。
  • 四川發布40個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四川新聞網成都11月22日訊(記者 李丹 實習生 趙曉霞 攝影報導)2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省委改革辦在成都聯合召開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新聞發布會,介紹四川改革試點工作的有關情況。重點發布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各地各部門以改革試點為抓手取得的制度性成果。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
  • 中國農業銀行瀘縣支行:信貸助力企業抗疫,銀企合作互惠共贏
    為推進各行各業有序復工復產,中國農業銀行瀘縣支行(下簡稱瀘縣農行),在縣政府及上級監管部門的工作要求下,充分發揮支行「業務種類多,融資門檻低,辦理流程快」的三大優勢,積極開展支持復工復產活動,主動對接企業,推出一系列專屬金融服務
  • 瀘縣:激活縣域經濟發展新動能「惠民助商行」活動全面啟動
    人民網成都6月16日電 6月16日,瀘縣「惠民助商行」活動啟動儀式舉行,標誌著瀘縣「惠民助商行」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據了解,此次「惠民助商行」活動是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加強科學服務企業復工復產和四川省委關於「農業多貢獻、工業挑大梁、投資唱主角、消費促升級」的工作思路,升級推動服務業加快恢復而精心籌備開展。此次活動由中共瀘縣縣委、瀘縣人民政府主辦,由縣商務和經濟合作局具體承辦。
  • 這五年,瀘縣教育和體育的變化,你感受到了嗎——
    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3%;全縣重本上線率達到23%,本科上線率達58%;辦學條件進一步完善,完成瀘縣二中實驗校建設,完善二中實驗校管理機制改革;「兩自主」課改取得實效。
  • 農村宅基地改革後,三大「紅線」要注意,違者宅基地將會被收回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在農村帶來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土地改革不僅僅提高了農村的土地價值,也給予農民朋友土地權益保障,隨著土地制度改革工作的開展,農村宅基地改革也在緊鑼密鼓的籌備與開展之中,宅基地確權、三權分置等等政策都在提高宅基地的使用效率,以及提高農村宅基地的價值,在宅基地的改革過程中國家不僅在保障農民朋友的權益
  • 龍門縣認真紮實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四字訣」
    、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嚴格控制村莊撤併,充分保障農民群眾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在原來開展「一戶一宅」、農房簡約報建、農房風貌管控等三項改革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圍繞「完善宅基地集體所有權行使機制、探索宅基地農戶資格權保障機制、探索宅基地使用權流轉制度、探索宅基地自願有償退出機制、探索宅基地有償使用制度、完善宅基地審批制度、健全宅基地監管機制」共七方面試點主要內容統籌推進、創新探索,形成改革合力,破解實踐難題
  • 關於南譙區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盤活利用改革試點方案的政策...
    》(皖農合函〔2020〕151號)文件精神,依據滁州市農業農村局《關於組織申報開展農村閒置宅基地和閒置住宅盤活利用試點示範有關事項的通知》(滁農合函〔>,完成此方案草擬工作,及時向8個鎮和區直15通過「規劃引領」、「暢通渠道」、「政策扶持」統籌供給改革試點政策。
  • 農村村民出賣、出租、贈與住宅後再申請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宅基地...
    第三階段是2007年至2018年,改革賦權擴能階段。2007年3月出臺的物權法,明確宅基地使用權為用益物權。2014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部署開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
  • 案件紀實——2011-2012四川瀘縣系列殺人案
    瀘州市公安局成立以副局長計小民任專案組組長,刑偵支隊長雷宏、瀘縣公安局副局長程世明任副組長的「1.7」系列案專案組,按照命案偵破的要求,開展併案偵查。案發地瀘縣是偵破此案的主戰場,2012年元月10日,瀘縣警方下令:全警參與偵破此案,挑選精兵強將,做強專案組;各派出所、刑警中隊、交警中隊立即開展相關工作,繼續查找失蹤人員的蹤跡,發掘相關線索;加大對街面、路面的巡邏力度,提高見警率,每天晚上,各所隊必須開展巡邏。
  • 四川瀘縣嘉明聶氏家族清明祭祖:跪拜黃荊樹疙兜
    四川瀘縣嘉明聶氏家族清明祭祖:跪拜黃荊樹疙兜   2014年04月04日  連續28年,每逢清明,瀘縣嘉明鎮聶氏家族2萬餘人在祭祖時都會把黃荊樹疙兜祭拜。
  • 臺灣地區農舍制度及對大陸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啟示
    摘 要:為積極穩妥地推進大陸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本研究運用文獻資料法分析了臺灣地區農舍制度演變歷程, 以及臺灣地區農舍制度改革產生的負面效應。
  • 三中全會激活15億畝農村土地 農建地價格或高達百萬億
    1.3萬億資金 農村建設用地價格或高達百萬億   土地制度改革再次迎來歷史性節點。   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全國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的耕地面積為12.77億畝;截至2010年,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約為2.5億畝。即便不包括農民承包的林地、草地等,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激活的農村土地至少達15億畝。   據專家估算,僅承包耕地一項,每年將撬動1.3萬億元資金;而農村建設用地的價格可能高達130萬億元。
  • 從瀘縣一中最近15年的高考成績,談瀘縣一中 四中五中的重新崛起
    瀘縣是瀘州的高考大戶,尤其是20年前,佔據瀘州高考的半壁江山。瀘縣一中、瀘縣二中、瀘縣五中(有的說四所,包括縣四中)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高考錄取率並不高的當時,這幾所學校,每一所都能有幾百人,甚至是上千人的上本科線,不得不說是一種奇蹟。
  • 星耀瀘縣,共聚萬福12.15我們一同回顧,你想看的這都有! - -四川...
    2018年,是瀘縣快速發展的一年2018年,是萬福大都匯迅速成長的一年2018年,是紅星美凱龍星藝佳正式進入瀘縣的一年!2018年12月15日,在2018年的尾聲我們順利舉辦了萬福大都匯紅星美凱龍星藝佳瀘州區域戰盟商家籤約儀式!眾多大牌商家正式籤約紅星美凱龍星藝佳正式進駐瀘縣,進駐星藝佳,進駐萬福大都匯!
  • 「三塊地」改革、「三權分置」「兩權」抵押貸款,聚焦農村土地制度...
    在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探索實踐基礎上,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作出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的改革部署。隨後,山東禹城、浙江義烏和德清、四川瀘縣等試點地區結合實際,開始探索宅基地「三權分置」模式。  屬於集體建設用地的宅基地「三權分置」,重要的基礎工作就是確權、登記、發證。
  • 瀘州市瀘縣:變廢為寶種植有機蔬菜
    近年來,瀘州市瀘縣紮實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工作,通過採取多種措施,著力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其中,種養循環、變廢為寶種植有機蔬菜就是一種有益的嘗試。瀘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劉小平介紹。在劉小平眼裡,豬糞、雞鴨糞、秸稈、稻草、油枯,甚至廚餘垃圾等廢棄物,經過露天肥水池的生物發酵,形成肥水,就屬於很好的有機肥,也是修復土地、改良土壤的良藥。瀘縣有機種植試驗示範基地建於2014年,佔地30多畝,每年生產各類蔬菜近百種。
  • 宅基地管理法律政策54問答
    第三階段是2007年至2018年,改革賦權擴能階段。2007年3月出臺的物權法,明確宅基地使用權為用益物權。2014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部署開展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
  • 柳州市深化農村改革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聞發布會
    二是「三變」改革推動村集體經濟飛躍式發展。到今年11月,我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全市共清查農村集體資產94.7億萬元,清查集體土地總面積2312.99萬畝,已登記賦碼1131家集體經濟組織,行政村登記賦碼完成率100%。973家村民合作社全部完成換證賦碼工作,全市確定559個「三變」改革試點村,打造和培育了一批農村「三變」改革示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