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用玩遊戲的興趣對待生活,那他們一定事半功倍。

2020-08-25 羅絲愛寶寶

小孩玩遊戲成癮,充值大量金額屢出不窮。

隨著手機的普及,手機上的遊戲也越來越多,小孩子也越來越喜歡玩手機遊戲,因為遊戲上有很多虛擬裝備是可以靠充值購買的,孩子們為了得到這些好看的裝備,不斷的充值。

為什麼家長沒有第一時間發現孩子充值,因為有的孩子為了不被爸爸媽媽發現,會偷偷刪除充值信息。甚至還有主播誘導未成年人充值,教小孩子怎麼刪除信息的。


四川綿陽市北川縣一名10歲男孩,沉溺於網路遊戲,從3歲開始持續偷偷摸摸充值購買遊戲裝備,7年時間花掉了近10萬元。5月23日,束手無策的父母覺得無法管教,把孩子送進了派出所。

(警察叔叔正在對孩子進行勸導,孩子十分不願意。)


家住西安的權女士獎勵兒子做完作業玩手機,十一歲兒子前後往和平精英和王者榮耀充值了9000餘元每次充值後都會悄悄刪除遊戲充值記錄,等到權女士查帳時才發現帳上少了好多錢。

(權女士與公益律師正在商量怎麼通過法律途徑維權拿回9000多塊錢。)

河南黃先生將女兒和兒子接到打工的地方,凌晨3點黃先生發現十一歲的女兒還在玩手機,他把女兒手機拿過來一看,女兒在玩迷你世界順便看了下自己的餘額,手機裡和卡裡的94053元錢,全沒有了。

這些錢是黃先生打工多年的積蓄,問女兒為什麼要那麼做,女兒說是主播叫充的,主播沒有禮物就下播,或者延時開播。主播還誘導未成年人充值,還教黃先生的女兒刪除充值記錄。

還有孩子為了玩遊戲,不惜以生命為代價。

有的孩子在打遊戲的時候,非常沉迷,不分白天黑夜的玩,家長看見孩子這樣玩遊戲,著急上火,希望孩子好好學習,雙方發生爭執,孩子竟然用死亡來威脅家長。

南寧市江先生十二歲的兒子,正直小升初,江先生發現兒子偷偷熬夜玩遊戲,他狠狠地罵了兒子,兒子很不服氣,氣衝衝的出了門,坐電梯上了十二樓,從樓上一躍而下,當場失去生命特徵。

(江先生的兒子跳樓的地方)

四川自貢,民警接到報警電話,稱有個小女孩要跳樓,將女孩解救下來得知:十一歲女孩學習成績一直很好,這段時間突然沉迷手機,做完作業要問母親要手機玩,但她母親沒給她,她一氣之下,想爬上樓頂輕生。

(想跳樓的女孩)

有的孩子在手機遊戲裡分不出現實生活中和虛擬世界。

河北邯鄲一位父親把手機給了兩個需要上網課的孩子。前一天手機上還有兄妹倆充值迷你世界的記錄,第二天,十一歲哥哥和九歲妹妹手拉手從四樓跳下,因為相信可以無限復活。


在重症監護室搶救幾天後兩個孩子脫離了生命危險,哥哥傷情嚴重,腦出血,面部塌陷,一雙眼睛再也看不見東西,妹妹肺部挫傷,雙腿粉碎性骨折。

遊戲給孩子們帶來後果是多種多樣的,大部分後果都是不良的。

我舅舅的兒子今年十四歲,本該讀初中的年紀愛上遊戲,天天在家裡抱著電腦打遊戲,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就是不管用,學想上就上,不想上就在家裡打遊戲。

還經常問他爸爸要錢,不給錢就絕食,不開門,關著門打遊戲。

一天二十四小時,有十五六個小時都在遊戲裡渡過的。

遊戲讓孩子荒廢了學業,不知道父母掙錢辛苦,在遊戲世界裡沉溺,不可自拔,有的孩子甚至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想著遊戲就不想讀書的孩子,只有一點可以怪他們。

孩子們沉溺遊戲世界,只有一個原因自制力差。

除此之外,責任是屬於這個社會的。

  1. 家長的責任,沉溺在遊戲世界的孩子家長都有一個共同點,沒有時間去管孩子。才讓孩子在遊戲世界裡越陷越深。
  2. 網路遊戲公司的責任。網路遊戲公司明著說禁止未成年人玩遊戲,可是那麼多的未成年人是怎麼上遊戲的呢,網路遊戲公司在這一方面力度不夠大,措施不夠多。

作為家長,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好好學習,不要沉迷遊戲。如果用遊戲裡的獎勵機制來帶孩子,會怎麼樣呢?

我們不如試試用遊戲獎勵機制來獎勵孩子。

不要再把玩手機當做給孩子的獎勵。

一,偶爾獎勵特別的東西。給孩子培養良好的習慣,發現她自己洗衣服了,自己把書桌收拾的很整潔,主動叫長輩吃飯,對長輩很禮貌,可以偶爾獎勵她一點東西。


有個實驗是這樣的,兩隻鳥被關在籠子裡,一隻鳥每按一次開關就有吃的。另一隻鳥按幾次開關才有吃的,是隨機的。

後面那隻鳥比前面那隻鳥更喜歡按開關,即使它並不想吃東西,面前有很多食物,它還是會按。

給孩子獎勵也是這個道理,不要經常給她,偶爾給一次,她會更期待,更樂意收到獎勵。

遊戲裡孩子會為了得到各種看得到的,一兩天就能得到的獎勵而努力,在生活中孩子肯定也行。

對於孩子能做好,該做的本份事情,不要誇她,不要獎勵她。

要鼓勵孩子做有挑戰性的事情,給予獎勵。比如字寫的醜的孩子,把字寫好看了,可以獎勵,但寫作業是該做的事情,沒有獎勵。

二,固定獎勵,在遊戲裡打怪升級每次都有獎勵,那麼在生活中,比如每次考試超過八十分,星期天幫忙做家務可以獎勵孩子吃她想吃的東西,或者做她想做的事。

但這個固定獎勵要求不能太高,也不能給她太多獎勵的東西。

一個考八十分的孩子你可以要求她考八十五分,九十分,你不能要求她考九十五分,一百分。

一個掃都掃很久的孩子,不能要求她掃好幾間屋子。

因為太高的要求孩子覺得自己達不到那個目標,太高的獎勵和太大的目標不適合孩子。

有個拼圖實驗是這樣的,邀請三個人在五分鐘內完成拼圖,分別獎勵50元,500元,2000元。

第一個人,獎勵50元,他不慌不慌的把圖拼好,拿了獎勵走了。

第二個人,雖然有點著急,還是在五分鐘內完成了拼圖。

第三個人,因為面對的是2000元大獎,沒有了平常心的心態,因為太擔心得不到獎勵導致沒法專心拼圖,與大獎失之交臂。

所以我們要給孩子最適合的獎勵。

人生就是一場遊戲,在遊戲裡我們不斷尋求獎勵。

拿的工資是獎勵,得到的經驗是獎勵,肯奮鬥的生活遠比遊戲精彩。

相關焦點

  • 大學老師談教育——如何對待孩子玩手機遊戲?
    的確,現在對於孩子,甚至很多的成人,手機遊戲的「魅力」太大了。由於手機遊戲而造成的學生沉迷,嚴重影響學業的事情比比皆是。其比例之高,的確讓人有些擔心。如果要改變這個狀況,我們就得首先分析、理解為什麼孩子會對手機遊戲表現出如此的沉迷?
  • 孩子玩遊戲上癮,偷偷用家長手機充值怎麼辦?
    還有的孩子是生活中得不到愛,在遊戲中獲得一種被認可和滿足,每個孩子的情況和需求不一樣,如果能夠找到根源,會更好地幫助孩子。朵朵小學的時候也特別喜歡玩遊戲,有一陣迷上一個叫「我的世界」的遊戲,每天很興奮地跟我講,同學們都在玩,她覺得不玩好像跟同學沒有什麼共同語言。現在上初中了作業多,玩遊戲的時間比較少了,偶爾也會玩。
  • 什麼叫遊戲化學習?玩什麼遊戲、怎麼玩遊戲才能啟迪智慧呢
    喜歡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在電子設備如此普及的今天,不可能讓孩子隔絕,與其封堵不如疏導,找到遊戲的正確打開方式,用遊戲啟迪孩子的思維。遊戲與學習,究竟是敵是友?自從電腦和手機遊戲誕生,它本身就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矛盾綜合體。
  • 怎樣對待孩子的玩
    孩子們有一個共同特點:愛「玩」。他們玩起來可以忘記吃飯,忘記睡覺,忘記一切。他們玩起來不怕髒,不怕累,不怕危險。家長如果同意孩子們出去玩,他們立刻高興得跳起來;如果禁止他們玩,他們馬上會哭鼻子。哪個成年人在小時候不喜歡玩呢?應怎樣對待孩子的「玩」呢?玩,是孩子們根據自己的想像力所安排和進行的一種日常性活動。玩,是學齡前兒童的主要任務之一,也是兒童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玩的形式儘管多種多樣,內容也各不相同,但中心目的卻只有一個,就是通過豐富多彩的玩和遊戲,模仿成人的生活與活動。
  • 父母善用「潛臺詞」,孩子的教育事半功倍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優秀,所以當他們發現孩子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完善時,便會想著去改造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好。但改造並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達到父母所要的效果,只有學會善用潛臺詞和暗示效應,也許教育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家長如何對待孩子玩手機
    前兩天去朋友家玩,剛巧碰到朋友在教訓孩子,無非就是孩子偷玩手機不承認。朋友一發火,便開始了訓娃歷程,我剛到時就見孩子滿眼放光,臉上寫滿了「我可以得救了」,看得朋友是好氣又好笑。現在的孩子不再像以前孩子一樣玩沙包,跳皮筋,更多的還是和網絡有關的,視頻啊,遊戲之類的,這時候網際網路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 玩遊戲真的是玩物喪志嗎?該怎麼勸說家裡的孩子理性對待遊戲呢
    親戚問我是怎麼對這個遊戲沒有興趣的,讓我教教孩子,我當時想了很久,卻不知從何說起。玩遊戲真的是玩物喪志嗎?該怎麼勸說家裡的孩子理性對待遊戲呢?家長們總是認為自己很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認為凡事必有因果,孩子是因為接觸到了遊戲才開始沉迷的,也一定會以為一個原因而放棄的。
  • 怎樣對待孩子玩手機
    手機是時代和科技發展的產物,手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捷。在一定程度上,手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但是小孩子玩手機,經常會被我們家長禁止。很多家長認為,手機影響孩子的視力,或者影響孩子的學習,或者會使孩子上癮等等。一件事情有不好的一面就必定有好的一面,家長也不能只看到手機帶給孩子壞的影響。每個人的認知都有局限性,也可能你看不到手機帶給孩子其他方面好的影響。首先,你不能不讓他接觸手機,這個不現實的。
  • 為什麼說和孩子們玩「假想遊戲」對他們是如此的重要?
    「讓孩子成為導演對於富有想像力的遊戲至關重要」,有了這種創造性的控制力,孩子們就能在不受限制的環境中表達自己的興趣,並發掘自己的興趣。反過來,這又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並使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從而激發了他們對探索和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 孩子用手機只是玩遊戲?
    同鎮的張同學玩手遊時,認識了一位遊戲主播,主播告訴他,給他的直播打賞,刷到一定額度,不僅會把錢退回給孩子,還會給他的手遊帳號「送跑車」。孩子沒禁住誘惑,開始只是6元、30元,後來變成了98元、298元、1598元……微博有個2.4億點擊的熱點話題,。
  • 如何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父母用對方法,比鞭策更有效
    其實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能夠讓孩子對某一學科有興趣,他們就會持續並專心致志地鑽研它,從而提高學習效果。所以在孩子正式學習各個學科後,怎樣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是各位家長需要考慮的最重要的事情了。1.增強學習快感,培養直接興趣。首先,多表揚,少批評。要善於發現每個孩子的優點。如果孩子是真的做錯了,當然也要給予批評,讓孩子明白大人為什麼要批評他,讓他明白道理。 其次,使孩子一開始就有成功的體驗。
  • 是不是還在為孩子玩遊戲傷神?教會他「做遊戲」的主人吧
    面對孩子的沉迷行為,有的家長會採取打罵,沒收手機,限制時間,雙方談判談條件等方式,但是只能在短時間裡起到一定的作用。而過不了多久,孩子又會偷偷地玩起來,甚至偷拿父母的錢去買手機專門玩遊戲。想要糾正孩子的行為,需要先知道他們喜歡玩遊戲的原因。
  • 愉悅寶貝,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癮怎麼辦?
    現在快節奏的生活,讓很多成年人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因此他們為了生活,寧願把孩子留在家裡,丟下一部手機後就各忙各的,一天到晚也顧不上問問孩子的生活和學習。孩子本來就是一個自制力和自控力都比較差的群體,在充滿誘惑力的手機面前變得沒有任何招架之力,不得不沉淪為手機遊戲的傀儡。直到這個時候,家長才發現孩子玩手機遊戲已經上癮了。那麼孩子玩手機遊戲上癮怎麼辦?家長應該怎樣做呢?
  •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玩遊戲算嗎?家長要做好孩子的興趣導向
    趙老師之所以用這個題目,不是對這句話產生了懷疑,而是想通過這句話引起人們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做進一步深入的思考。在很多人的認知裡,要想讓孩子產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並取得良好的成績,就需要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 玩遊戲真能玩「瞎」了
    ,我們不能阻止孩子天性的釋放,但是放任孩子不間斷的玩遊戲,對孩子來說又是一種傷害,這就需要注重教育的方式,比如把玩遊戲的時間作為獎勵,讓孩子明白有付出,才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孩子沉迷遊戲的危害不僅僅對身體和身心有壞處,遊戲之所以能夠吸引孩子沉迷其中,除了能夠激起他們的勝負欲,華麗的裝扮足夠滿足他們的虛榮心。
  • 愛玩遊戲的孩子和從不玩遊戲的孩子,他們的父母輸在哪裡?
    近些年來,受眾多父母困擾的大概就是孩子「沉迷遊戲」,強軟手段都沒用,孩子就跟餓了要吃飯一樣,甚至比吃飯還重要,玩遊戲達到了痴迷的地步。連疫情期間,愛玩遊戲的孩子在上網課時,往往會背著家長偷偷玩遊戲,而從不玩遊戲的孩子,則非常自律的上著網課,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孩子之間的差別呢?
  • 孩子學習缺少興趣?家長需要在孩子的興趣上做點文章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這兩種截然不同對待孩子興趣的家長:有的家長會給孩子報很多孩子興趣班然而孩子並不一定會產生強烈的興趣,反而會更加反感爸爸媽媽給自己安排了自己並不喜歡的滿滿當當的課程。也有的家長覺得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做好學校的基礎課程的學習,培養孩子的興趣對孩子的課業學習並沒有好處就是在浪費時間。
  • 孩子玩遊戲一定是浪費時間嗎?角色扮演遊戲教會孩子這些
    最近2個月,隨著疫情逐漸緩解,孩子們又可以放心地玩起來。因為幼兒園的興趣班沒有開,女兒和她的小夥伴們在小區玩瘋了,幾乎每天從放學玩到飯點。前天,看著瘋玩的女兒,我還是有點焦慮了。思考著要不要報個畫畫班,這樣也能學點東西。要不這麼玩下去,實在擔心只會浪費時間。
  • 明白的家長已經開始陪孩子玩優質的遊戲了
    然後就陷入了一個循環中:孩子不喜歡父母,用遊戲逃避,越玩遊戲父母就越生氣,家長怒不可遏,孩子就更不喜歡父母,進而更嚴重的沉迷於遊戲中。事實證明,遊戲並不是一個會害人的東西,只是需要進行篩選和引導,如果孩子很喜歡,一定要玩,他們是不會善罷甘休的,他們能夠做出他們想到的一切辦法來打遊戲。既然如此,為什麼要堵,而不考慮讓他們玩呢?只不過需要做一些限定條件。
  • 你知道應該如何正確的和孩子一起選擇遊戲、玩遊戲嗎?
    電腦遊戲現在已經成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娛樂方式之一,正在不知不覺中豐富著我們的生活,它也不可避免地成為孩子閒暇時候的种放松方式,假期的時候更是如此。父母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而電腦遊戲也只是遊戲的一種,它本身並沒有錯誤。其次是電腦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已經是一件必需品了,而富於探索精神是孩子的特點,他們很容易通過一些簡單的電腦遊戲來掌握電腦使用中的一些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