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做這2種奇怪動作,其實是高智商的表現,父母別誤解

2020-12-22 騰訊網

孩子年幼的時候總是會有一些另類的動作,作為父母要多去揣摩孩子的心理。

孩子小時候的行為舉止看似隨心所欲,其實都是遵循一定的發展規律的。

作為父母有時間可以多去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這樣也能夠發現一些教育孩子的訣竅。

父母帶孩子也需要給彼此一個了解的時間,只有父母摸清了孩子的性格,才能摸索一套適合自家孩子的育兒經。

現在有不少寶媽抱怨自家的孩子難帶,其實小時候越淘氣的孩子,越有高智商的潛力。

因為這樣的孩子思維活躍,想像力豐富,動手能力又強,所以這類孩子雖然難管教但是父母用心培養孩子的話,孩子日後反而會前途無量。

再者,孩子小時候有一些奇怪的動作,父母也不用過於擔心。

有怪癖的孩子往往也會有自己的過人之處,很多名人其實也會有一些旁人無法理解的怪癖。

李玫瑾教授也和很多父母探討過孩子的行為舉止問題。

李玫瑾教授表示孩子有這2種奇怪的動作,其實反而是高智商的表現,父母可千萬別誤解孩子。

高智商的孩子會有的2種奇怪行為

孩子愛鑽各類洞

很多寶寶對洞口有很深的執念,只要是有洞的東西,孩子都很願意去嘗試,所以父母經常會看到一些寶寶拿盆扣頭,甚至是卡欄杆上。

孩子的這類行為雖然看似荒唐,但是也說明了孩子進入了空間敏感期。

空間敏感期其實代表孩子的「空間想像力」。

進入空間敏感期的孩子,好奇心非常重,有很長一段時間孩子會執著於某件事,鑽洞其實就是常見行為之一。

家長一定要抓住孩子的空間敏感期,因為空間敏感能力好的孩子不僅方向感好,而且想像力豐富。

孩子在學數學等理科的時候會有很大的優勢,尤其是在學立體幾何的時候。

所以說孩子喜歡鑽洞其實是孩子智商高的一種表現,孩子空間想像力不好,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會受到很大的限制。

因此孩子鑽洞這件事父母一定要理智看待,父母儘量去正向引導孩子。

父母平時如何訓練孩子的「空間想像能力」?

有能力的父母在家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可以扣洞的玩具,又或者父母可以平時就訓練孩子的空間感。

父母多帶孩子感受高低的區別,多讓孩子了解事物的排列順序,多讓孩子感受到空間的的存在感。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切忌不要讓孩子碰插盤之類的東西,這件事一定不能夠忽視,滿足孩子愛鑽洞的心理其實還是比較簡單的。

孩子喜歡自言自語

孩子喜歡自言自語大概率是因為孩子思想單純將家裡的一草一木都賦予了生命,心理學上簡稱「泛靈」,尤其是孩子看了一些童話之後,孩子更加堅信萬物都有生命這件事。

特別是寶寶到了3歲,上了幼兒園之後,接觸的人和事也開始變多,寶寶也會積累一些社會經驗。

有了社會經驗的寶寶,傾訴欲會特別強烈,很多孩子不僅和家人有很多話要說,而且還會和自己的玩具說。

而且孩子腦海中還會設想玩具怎麼回應自己,這種社會經驗豐富的孩子也更聰明。

因為孩子自言自語的時候,其實是在不斷揣摩他人的心思,不斷動腦想事情的解決辦法的。所以父母不用過於擔心孩子。

但是孩子自言自語的前提是,孩子能與其他人正常交流,如果孩子不與人交流,整天只會自言自語的話,父母就要注意觀察,要警惕是不是孩子有自閉的傾向。

孩子自言自語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麼做?

面對自言自語的孩子,父母可以多陪伴孩子,多和孩子做一些簡單的扮演類的遊戲,用此豐富孩子的想像力,現在很多父母對孩子的陪伴比較少。

家中老人大多又沒有辦法替代同齡人去陪伴孩子,所以假象玩伴的存在就至關重要了。

父母一定不能夠否定假象玩伴的存在,不然對於孩子而言也會是一個打擊。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很多孩子的思維意識會逐漸成熟,這種自言自語的行為也會逐漸減少。

所以父母一定要抓住孩子自言自語時期,多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今日話題討論:

在座的寶媽,你家孩子會自言自語或者鑽洞嗎?歡迎屏幕下方留言討論。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獲取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我們的文章也可以點讚和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娃有這3種臭毛病,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別盲目糾正
    大家都知道,智商的高低不是靠吃一頓飯、做一次手術、上一堂課就能改變的。智商的高低從孩子小時候就決定了,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小時候的一些表現就能看出智商水平。我國著名的青少年心理教育學家李玫瑾教授曾經在參加《圓桌派》時提出一個觀點,一個孩子智商高低從生活點滴就能推斷出來,如果孩子有這3種臭毛病,證明孩子的智商水平比普通孩子高。
  • 李玫瑾:孩子的3個「小毛病」,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不要瞎制止
    此前,李玫瑾老師曾公開表示:越是聰明的孩子越淘氣,家長越難帶,還會出現這3個小毛病,不過,大多數家長卻對其進行制止,其實是不正確的。,他們在日常往往會做出一些很奇怪的行為或者是一些小毛病,這都是在表示孩子的大腦正在飛速發育的狀態,家長不應該立刻去制止孩子,也不要盲目的去訓斥孩子,反而應該讓他們順其自然的成長,才是最正確的。
  • 李玫瑾:高智商的孩子,從小有這3種表現,長大後多半會有出息
    寶媽懷胎十月才將孩子生下來,孩子的每個舉動都會牽連父母的心,尤其是在孩子智力發育上,家長們會特別關注,那麼,我們如何去判斷孩子大腦是否聰明呢? 李玫瑾是我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出色的育兒專家,近幾年,李玫瑾教育孩子的講座,得到了不少家長的歡迎,關於孩子的智商發育上面,李玫瑾說:高智商的孩子,從小有這3種表現
  • 李玫瑾:孩子這些「怪異」行為,家長別亂管,可能是智商高的表現
    平時孩子總是會有一些奇怪的動作,然後家長在看到這一些動作時,總會覺得孩子調皮搗蛋,一點都不聽話。李玫瑾就說過,孩子如果有下面的這些怪異行為,家長最好別亂管,這可能是智商高的表現呢。孩子的3種「怪異」行為,可能是智商高的表現:1、喜歡自己跟自己說話有些家長會發現孩子總是會自己跟自己說話,不管是在玩玩具又或者是做事的時候,一直都在念叨著什麼。
  • 李玫瑾:娃若有這3個「毛病」,是智商高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
    李玫瑾是我國一位公安大學的青少年犯罪心理學教授,相信不少父母都知道她,李玫瑾教授不僅鑽研青少年兒童心理學,近幾年也總在網絡上無私地分享自己的育兒方法,不少寶媽都得到過李玫瑾教授的啟發。:「越是聰明的孩子就越難帶,孩子如果有這3個「毛病」,是智商高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
  • 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壞習慣,是聰明的表現,父母不要隨便地糾正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擁有高智商,你的智商不僅跟先天父母的遺傳因素有關,還與後天的生活環境密不可分。而幼年的孩子常常會出現一些父母眼中不能容忍得「壞毛病」,但有些家長沒有發現,其實這些「壞毛病」可能是孩子聰明的表現,不應該被爸媽輕易改造。
  • 孩子這四種「怪癖」,其實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別扼殺了娃的天賦
    1.兒童的這些奇怪行為實際上是高智商(IQ)的表現:1.反覆拆卸和組裝同一玩具現在家庭物質條件普遍改善了,父母會為孩子準備很多玩具,很多寶寶會看這個,這個遊戲,那種觸覺。有些寶寶會不同,他們會拿著同一個玩具玩很長一段時間,但也會打開玩具把它們放在一起,所以一遍又一遍。如果你的孩子有這樣的表現,那麼恭喜你,這就是寶寶的專注,就像思考表演一樣。
  • 李玫瑾:孩子這3種「臭毛病」,是「雙商高」的表現,家長別盲目糾正
    很多孩子都有從小就開朗的性格,孩子最擅長的就是調皮搗蛋。孩子的這些表現在家長眼中都是令人十分頭疼的"臭毛病"。實際上,孩子是想吸引家長的注意,讓家長更關注自己,這是高智商與高情商的表現。李玫瑾在《開講了》節目中提出:身處於幼年期的孩子,特別是"雙商(情商、智商)較高"的孩子,總是會出現一些壞毛病,而這些"壞毛病"僅是孩子大腦發育速度較快,更加完整的表現之一。
  • 孩子這2種特點,看似氣人其實是高智商的表現,別人還羨慕不來
    就算好不容易安靜下來了,父母也不能掉以輕心,畢竟孩子靜悄悄必定在作妖這句形容可不是隨便來的,都是從眾多父母那裡得到的真理。不過父母也先別著急崩潰,孩子有時候淘氣不懂事並非都是壞事,有時候還是高智商的表現,家長要是可以合理利用正確引導,說不定還能收穫到一個「小天才」。
  • 李玫瑾:孩子睡覺時,有這3種奇怪反應,說明智商高,尤其第二種
    但是家長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關注點,那就是孩子的智商高低,因為培養出一個高智商的孩子,是所有父母的心願。李教授在一次相關的講座中直言:孩子的智商高低會通過他的日常表現出來,睡眠就是一個突破點。而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做的,就是仔細觀察、把握機會、及時培養。
  • 李玫瑾:孩子這3種臭毛病,是「智力高」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
    李玫瑾教授在《圓桌派》節目中與主持人竇文濤提出了一些看法:正處於幼年期的孩子,特別是智商(智力)教高的孩子,總會在生活中展露出一些「壞習慣」,這些「壞習慣」正是代表孩子智力發育速度快(發育完整)的表現,父母切忌不要著急改正,也不要盲目訓斥
  • 李玫瑾:高智商孩子在5歲前就能看出端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2) 大動作發育超前孩子的運動能力主要體現在大動作的發育上,像坐、走、爬,還有手部和腳部的精細運動等。心理學家Gadner認為:智力體現在多種不同的維度上,其中在身體方面的體現為運動智力。如果孩子會坐、會走、會爬等行為都明顯早於同齡人,那麼說免孩子的運動智力也是較高,毫無疑問,也是預示了孩子的高智商。
  • 李玫瑾:高智商的小孩,通常有這3個怪癖,家長別因無知而亂管教
    像愛因斯坦這種記憶力較差的孩子,可能很多家長認為他不聰明,但往往是因為這種偏見,扼殺了一個小天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說:"智商高的孩子,通常都一些「怪癖」,這是很正常的,家長別因無知而盲目管教。"事實上,孩子們的想法跟我們大人不一樣,他們總會做一些自己認為對的事,但我們覺得無釐頭,父母通常稱這種行為為「怪癖」,實際上很多我們認為「怪癖」是正常的,高智商的孩子,大多都有這三種「怪癖」,父母不要因為無知就胡亂管教。
  • 李玫瑾教授坦言:這幾種孩子的情商低,責任全在父母身上!
    李玫瑾教授表示,當下許多家長抱怨著孩子不懂人情世故,不會講話時,問題其實就出在家庭教育上,而關於這點,孩子的父母有著不可推脫的責任!而這類自私不為他人做考慮的孩子,往往在人際交往上會受到其他同齡人的排斥,那麼當被他人排斥之後,孩子就更難得到社交技巧的磨練,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 高智商的孩子,大多有這「3個怪癖」,父母別再盲目糾正了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對於很多父母而言,調皮的孩子往往最讓父母頭疼,但是有怪癖的孩子,就可能會讓父母不知所措。為此,有許多父母為此苦惱不已,自己家的孩子,有怪癖,要怎麼糾正,孩子才能健康成長。其實,高智商的孩子有怪癖,是很正常的現象,各位父母別再盲目糾正了。
  • 孩子經常「發呆」,父母認為娃反應遲鈍,醫生卻說這是高智商表現
    小梅說:醫生說我家兒子不是反應遲鈍,這是高智商的表現。聽完這話,同事幾個都愣住了,「總是發呆的孩子,竟是高智商」。這醫生準不準啊。聽到小梅這麼說,同事們也就放心了,別讓做媽媽的一場空就行了,至於孩子健康就好,高不高智商的又有什麼關係呢。
  • 孩子有這些「怪癖」行為,是高智商的表現,父母別盲目糾正了
    有時候經常會聽到很多家長吐槽,自己家的孩子太淘氣,孩子只要在家,家裡就沒有安靜,乾淨的那一刻,只有等到孩子睡著了,世界才算徹底清淨。家長們都會紛紛抱怨現在的小孩子太難帶,其實有時候孩子淘氣,調皮恰恰說明了他們的高智商。
  • 李玫瑾坦言:右腦發達的孩子,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家長偷著樂吧
    並且多次上過育兒類節目,給許多家長解決了疑惑李玫瑾教授在談到一些父母在養育孩子問題時,曾講道:右腦發達的孩子,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家長不要瞎管教李玫瑾曾說:右腦發達的孩子,通常會有這3種表現早前美國心理生物學家斯佩裡博士
  • 若孩子有三種「奇怪」表現,家長不要制止,是高智商的表現
    三種奇怪表現說明高智商1) 喜歡拆東西就如同琪琪的兒子一樣,喜歡拆玩具或者是家裡的其他物品。2) 喜歡發呆當人在發呆的時候,也是大腦飛快運轉的時候,是精神高度集中的一種表現。所以如果你的寶寶喜歡發呆或者是看著某一個物品在發呆,說明他在思考,也是高智商的體現,家長千萬不要去打斷寶寶。
  • 寶寶會笑後出現這3個動作,其實是高智商象徵,中了父母就偷樂吧
    逗寶寶笑,可是所有父母的最愛做的一件事,而且父母們知道嘛,如果寶寶在進入會笑期以後,出現了這3三個動作,其實是寶寶高智商的象徵哦,如果娃中了,那父母就偷著樂吧!寶寶會笑後出現這3個動作,其實是高智商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