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遊客形象更好,是因日本國力走下坡

2020-12-23 騰訊網

[摘要]在他看來,日本遊客的形象是變好了,但根本的原因除了多年來日本人知道了世界的常識之外,長年的不景氣使得只有少部分有富餘的人才能出國旅行也是一個原因,而且是更重要的原因。

作者:俞天任(騰訊·大家專欄作者)

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時候有過一個「五講四美三熱愛」的運動,其中一項內容是鼓勵大家要多講「你好、謝謝、對不起」。別看這三個詞現在幾乎是像條件反射一樣脫口而出的詞,當時想聽到可不容易。

筆者在上海上大學時寢室裡有一位從廣州來的同學,來上海之後去他在上海的親戚家做了一次客,回來之後很有感觸:「上海人太麻煩,孩子給父母盛碗飯父母還要謝謝,都是一家人,犯得著這樣嗎?」

雖然沒有明說,其實他的言下之意是:是不是太做作了。

筆者還拜讀過西北某省一本正經對下屬幹部下達的通知,要求他們在出國訪問時要坐在椅子上,不要沒事就蹲起來。

1980年代遊覽故宮的中國遊客

有些東西僅僅是生活習慣,這些習慣在一個地方司空見慣了以為理所當然,但換一個時間或者空間看起來就會相當怪異。然而這種怪異僅僅是「看起來」而已,這種文化衝突隨著交流的增加會自然減少,雙方都自然會相互靠近做出改變從而不再相互覺得怪異,這種改變並不難,只要形成了共識就能夠改變,不過需要一點時間。

中國人到這些年才開始大規模出國旅遊,似乎經常會在不同國家弄出一點新聞來,其實也就是一些都說不上算事的小事,當然這種小事刷刷屏也沒什麼不好,起碼說明了大家都挺在乎這類事。中國人好面子,出了門不能讓人看笑話。

尤其不能讓日本人看笑話。

中日關係大概是國與國之間關係中最微妙的,有點屁大的事立即會被放大成為天大的事,而現在中國遊客去日本旅遊的規模又已經遠遠超出了幾年前所有人的想像,在所有的日本旅遊景點都能聽到講中國話的客人,這種背景使得這個問題更容易出現。

前幾天有一位去日本旅遊的中國遊客在名古屋東橫INN酒店「無端把酒店的馬桶蓋拿了出來」,這件事已經超出了所謂「遊客的舉止」,都有了觸犯法律的嫌疑,立時微信就被這件事刷了屏,有朋友擔心這件事可能造成的後果以及會不會進一步惡化大陸遊客在日本人眼裡的形象。

其實這個問題倒不太需要擔心,首先這種查無實證的事情在日本不會見光於主流媒體,因為當事者的酒店不會說。不是有個自媒體的公眾號打電話去問名古屋東橫INN了嗎?這位自媒體可能不知道日本服務業的規矩,和顧客的糾紛是不會對外人說的,不要說你只是自命的「自媒體」,就是正規媒體都問不出來名堂。人家酒店做的是接客生意,只要東西追回來了就行,不會再公開說客人的短長,那不合行業規矩。現在在2CH上成為話題的有關內容都是從光明網上轉過去的,並不是酒店方面透露出來的。

至於中國遊客在日本人眼裡的形象,在各種民調數字的顯示都是不喜歡中國的日本人佔了9成以上的現在幾乎都沒有了進一步惡化的餘地了。實際上這些民調數字後面的感情或者價值觀的原因比事實原因要更大,其實大多數的日本人連中國人都沒有看到過,就已經先天性地對中國討厭起來了,當然這一點中國也一樣。

這要歸功於日本傳媒。日本人喜歡說中國在進行反日宣傳,但實際上在中國主流媒體上還真見不到正面反日的言論,而讀賣電視臺是有一檔專門反華節目的,這檔叫「そこまで言って委員會(口無遮攔委員會)」的90分鐘的節目每周一次,裡面什麼怪話都聽得到,都是一些聽上去就古怪的話,比如什麼「中國遊客離開了酒店,酒店裡的電視機就全沒了」什麼的。

日本的反華宣傳主要在電視上,報紙上不多。比如《產經新聞》是日本最保守的報紙,幾乎是逢中必反,但除了誤發過某中國要人的訃告之外,還看不到完全的造謠。至於「產業經濟新聞社」傘下另外的一份《Business i》則是專門報紙,在那張報紙上根本就看不到中國的壞話,但是在日本說起媒體的影響力,電視要比報紙大多了。

新聞圖片:爆買成了近年中國遊客出境遊的主要特點

筆者住的地方原來看不到遊客,但因為離孫中山紀念館較近再加上還有一個奧特萊斯,這幾年中國遊客劇增,中國遊客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多」,有時候一個團就是幾輛大巴,有時還是幾個團一起來,浩浩蕩蕩說中文的一大群,確實會給不懂中文的人帶來一種壓抑感。

但除了人多一點之外,筆者從來沒有觀察到過中國遊客有過什麼明顯的失禮或者常識欠缺的地方。

日本人對於中國遊客的指責除了「聲音太大之外」之外,還有以下幾種:

——邊走邊吃東西。這種現象在中國各地都看得到。筆者覺得在這個問題上應該接受日本人的批評而改一下這個習慣,因為走路吃東西會弄髒路面,不是掉的垃圾而是滴下的汁水。其實仔細注意一下,日本的街道上也有垃圾,但是因為路面上沒有汙漬所以不顯得髒。中國不少地方地面上實際上一點垃圾都沒有,但地面上的汙漬就給會人骯髒的感覺,像北京鳥巢的周圍就是這樣。

——在店裡隨手拿東西吃。這種舉動聽起來很奇怪,但是有一些日本人所不知道的背景,在中國的不少地方,超市裡出售的乾果等就是可以品嘗的,在常識的範圍內吃一粒花生或者一顆紅棗什麼的不會受人責備。這是一個習慣的問題,並不是中國遊客好佔小便宜,但是日本的店裡如果不是標出來可以品嘗的樣品是不能自己動手拿的。

——在飯店裡吃自己的東西。這種習慣的由來也很有趣,原來中國的規矩也是不可以自帶酒水進飯店的,但因為一些古怪的原因弄得中國現在有了「可以自帶酒水」這條在世界上都幾乎是獨一無二的規矩,當然在日本不行,雖然筆者真的很希望在日本什麼時候也能自帶酒水。

這些都不是什麼大事,做一些解釋和說明就可以解決問題,頭幾次出國很容易把國外看作國內的延伸的事情常有,也並不只是中國人這樣,就是現在以「優秀遊客」聞名,到處不給人添麻煩的日本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大規模出國旅遊時也是這樣。

「直到幾十年之前因為國家政策的大失敗而陷入了極度的社會混亂和貧困的國家,因為年輕人的增加而帶來的人口紅利以及經濟開放的東風而達成了奇蹟般的高度經濟成長。接著泡沫化的社會被拜金主義而籠罩,手上捏滿了現鈔的那個國家的國民,飛到世界上去亂買不動產、藝術品和各種名牌,當然還有酒、點心和化妝品。

就是說,經濟力和品性根本就是兩回事」

上面這段話是一位叫安田峰俊的日本作家在最近說的,要是以為這說的是中國遊客那就錯了,這段話回憶的是泡沫經濟時全世界到處都是的日本遊客。

中文中把沒見過世面叫作「土」,沒見過世面的人叫「鄉下人」「農民」什麼的,其實日本也有這樣的說法,當時的日本有個名詞叫「農協觀光團」來諷刺那些頭一次去國外開洋葷的日本人,說他們就是一群農民,也弄不清楚為什麼農民在中日兩國都不受人待見。

有一位叫嘉門達夫的日本歌手在1990年還特地作了一首流行歌曲叫《無敵的日本海外旅行》來諷刺日本遊客,歌詞是這樣的:

日本恰恰恰,日本恰恰恰

這個多少錢?這個多少錢?日本恰恰恰

日本恰恰恰,日本恰恰恰

錢有的是,日本恰恰恰

腰上系腰包,這是日本人

無敵國民性,鳥兒都會嚇得掉下來

名牌店的前面擠成堆

兩手都是旅行紀念品

抱著包包和香水,前進前進前進

7天跑6國,分秒大移動

到處拍照片,日本恰恰恰

日本恰恰恰,日本恰恰恰

還有攝像機,日本恰恰恰

走著八字步,這是日本人

老外就該講英語

包包裡面是梅幹和醬湯粉

免稅店裡買洋酒

還有還有巧克力,買啊買啊買啊

和老外打幾炮

不願回家的女大學生

跑了幾個觀光地

這個國家就算去過了

……

好不容易到了這裡,可到處都是日本人,

你還來不來?

看起來這首歌只要把「日本」換成「中國」就可以用來在現在唱中國遊客了,可見那些所謂「舉止禮儀」問題都只是一個習慣問題,隨著時間肯定會改善的。

大約是兩年前,筆者的一位熟人在京都旅遊,項目是從嵐山坐船沿保津川順流而下,同行的正好有一個從國內來的旅遊團,全是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在旅途中不斷互相提醒:「不要亂扔垃圾」「不要高聲喧譁」「不能讓小日本看不起」。那位熟人有點不屑:「不就是個旅遊,至於要提到愛國抗日的高度嘛。」

新聞圖片:2015年遊覽北京胡同的日本遊客

筆者倒覺得雖然這些動作的出發點有點國粹的嫌疑,但是這也說明了文明和禮儀已經是社會的共識,時間長了,這些基本禮儀也就成了習慣,也就不再需要用「愛國抗日」來要求文明禮儀了。

實際上除了極少數案例之外,絕大多數情況僅僅是一種文化衝突,生活習慣的問題,根本就夠不上什麼「文明」或者「禮儀」的高度。不要說嗓門太大什麼的,就是發生過好幾次的小孩把尿事件也是這樣。幼兒用尿不溼是這些年才剛剛流行起來,以前我們剛當人父人母的時候當街給小孩把尿是常事,現在也還有不少家長對於使用尿不溼還有各種各樣的抵抗感。筆者並不是在鼓勵滿世界當街把尿,父母們當然應該預先準備好對策,但這種事情的出現有其文化的根源,不是什麼不可原諒的大事。

甚至就是這次發生在東橫INN的「盜竊」事件也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筆者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當事人的解釋是「以為是前一個房客忘記了的東西」,筆者並不是說如果是前一個房客忘記了的東西就可以拿走,而是說這種說法在中國文化的背景下不是不能理解。雖然《民法通則》中有「不當得利」的說法,但中華文化中始終是把「拾金不昧」作為一種需要頌揚的美德,而並不認為把拾到的東西據為己有是觸犯法律。筆者倒希望可以借這次事件的東風在中國普及「不當得利」的概念,使得「把拾到的東西據為己有是違法犯罪」成為全社會的認識。

至於說到說話聲音太大,日本人說話聲音雖然不大,但是吃個面喝個醬湯弄得滿屋吸溜吸溜地亂響也讓人受不了。吃飯弄出聲音在除日本之外的任何國家都有點失禮,其實在日本人開始走出國門旅行時日本媒體上也有不少人在不斷告誡這些「農協旅行團」後備的日本人到國外吃東西不要出聲,不能隨地小便。有一陣日本人還真的忍住了,吃飯不出聲也不隨地小便了,但到後來日本成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自覺牛了起來於是又開始滿世界吸溜吸溜麵條了,當然隨地小便是沒有了,就是在日本國內也不容易看到了。

還是那位安田俊峰的見解,說如果中國遊客什麼時候真的變得形象很好了,也就是中國國力開始低下了。在他看來,日本遊客的形象是變好了,但根本的原因除了多年來日本人知道了世界的常識之外,長年的不景氣使得只有少部分有富餘的人才能出國旅行也是一個原因,而且是更重要的原因。

大概美國遊客的舉止可以為這種理論提供某種證明,應該說美國遊客的舉止才是最壞的,所說的中國遊客的壞毛病美國人全有,只不過沒人敢說。在日本電車上中國遊客如果行李放的位置不好立即會有人發牢騷,但白人就是把箱子放在車門口也沒人敢吭一聲,沒準還會有人賣一下萌,從箱子上跳出去。

遊客的舉止禮儀及其評價,其實從某種角度呈現了國力以及軟實力。

…………………………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國力迅速崛起?
    雖然日本也有統治者,希望通過入侵朝鮮半島來獲得更好的發展資源和空間。但他們在漫長的歲月裡,多次入侵卻引來了中原政權的強力鎮壓。而日本也因此從唐朝開始掀起了全面向中原政權學習的風潮。但隨著統治中原地區的清朝,因為鴉片戰爭的慘敗,被日本看出了大清政權的虛弱。
  • 日本海外遊客也曾「人嫌狗棄」 成群暴買被諷「黃蟲」
    隨著近年來中國遊客海外遊人數的猛漲,有關中國遊客在國外的負面報導屢見不鮮,不少評論還特意用「高素質」的日本遊客作為對比。不過《日本經濟新聞》卻承認,日本遊客文明素質提高也不過是近些年的事。日語中有個專有名詞叫「觀光摩擦」,指的就是遊客在海外因文化差異或個人素質問題,與當地文化不兼容,與居民發生衝突的事件。有趣的是,這個詞最早是說日本人自己的。「恣意破壞的新野蠻人」現代日本遊客邁出國門,始於上世紀60年代。1964年,因東京奧運會召開在即,日本政府放開國民海外旅行限制。
  • 日本大阪日本橋地區因外國遊客激增重現活力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共同社4月14日報導,之前苦於長期不景氣的大阪日本橋的電器街近來因外國遊客激增正顯現出新的活力,這裡作為向海外推介動漫及飲食等日本文化的「酷日本」西部據點逐漸確立了地位,並且不斷有新的店鋪湧現。「您回來了,主人。」
  • 日本大阪有條熱門街道,到處卡通形象,吸引遊客前來打卡!
    日本城市眾多,大阪是最受歡迎的一座,這裡的名勝古蹟雖然沒有京都和奈良多,卻是媲美香港的購物天堂和美食天堂。大阪的眾多街道中,道頓堀是最熱鬧、且最受遊客歡迎的一條。這條街道因河湧而得名,街道的各個角落布滿卡通形象,這些卡通形象不僅出現在廣告牌上,還出現在商店的招牌上或大門的上方,它們的呈現方式有浮雕、模型、壁畫等等,這從側面反映出日本卡通業的發達。道頓堀河邊靠近心齋橋位置的建築物上有一幅巨型的運動員奔跑照,這幅照片是某家公司的廣告,它已經在道頓堀呆了很長一段時間,成為標誌性景點,差不多每個來道頓堀的遊客都要到這裡拍照留念。
  • 中國遊客順走日本一酒店馬桶蓋 該遊客已歸還物品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藍雅歌】一則「中國遊客在日本拿走酒店馬桶蓋」的傳聞19日在朋友圈刷屏。這令中國網民為之汗顏的同時,也成為一些日本網民批評「中國人素質低」的新把柄。當晚,《環球時報》記者致電涉事酒店核實,對方以總經理不在為由,未對此事作答。有在日分析人士對記者說,雖然日本國內存在對一些中國遊客不當行為的「怨氣」,但業界並不願意「得罪」這一重要客源。
  • 中國遊客順走日本一酒店馬桶蓋 涉事遊客已歸還物品並道歉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藍雅歌】一則「中國遊客在日本拿走酒店馬桶蓋」的傳聞19日在朋友圈刷屏。這令中國網民為之汗顏的同時,也成為一些日本網民批評「中國人素質低」的新把柄。當晚,《環球時報》記者致電涉事酒店核實,對方以總經理不在為由,未對此事作答。
  • 千年歷史的日本古都,是微縮版的唐代長安,卻被遊客當作動物園
    公元710-794年的這段時期在歷史上被稱為奈良時代,這是日本國力首次繁榮發展的時代,也是日本與唐朝交往最為密切的時代,唐朝的先進文明以奈良為中心,逐漸影響了整個日本。如今的奈良市,人口也不過三十多萬,沒有高樓大廈,路上的車輛也不多,略顯擁擠的步行街上,多數也是外來的遊客。旅遊,已經成了奈良市的支柱產業,對日本文化感興趣的遊客,絕不會錯過這一站。
  • 遊客去日本旅遊,日本人為什麼討厭遊客背雙肩包呢?答案另有隱情
    遊客去日本旅遊,日本人為什麼討厭遊客背雙肩包呢?答案另有隱情日本作為一個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一直吸引著很多中國遊客前去遊玩,遊客們在出行的時候總是習慣性的背著雙肩包,不減空間那麼攜帶起來也是非常的方便,在日本這裡的人們卻非常的討厭雙肩包,這到底是因為什麼呢?
  • 丟臉到日本 臺灣遊客「沒教養」?
    臺灣代購客在日辱罵大陸店員 數度道歉求不人肉臺灣遊客在日本大罵大陸店員 稱僅因為「不喜歡」臺灣遊客日本旅館內破壞紙門 網友批"好丟臉大聲喧譁、滯留不走 臺灣遊客大鬧日本佛寺  影片中的狀況疑似因為有人鑽不過去而引起的笑聲,在佛寺大聲喧譁重創臺灣形象。
  • 日本遊客不遠萬裡前來,國內遊客卻很少來,這座寺廟有什麼魔力?
    古城西安和周邊,在這樣美麗的景色中有不少「掃地僧」, 由於有各種機緣機會,他們可能已經淹沒在歷史洪流中,不為別人所知, 直到有緣人無意識地通過,我才發現這裡含有這麼深的人文基礎, 西安青田縣的「野山」、「破廟」就是這樣的秘境場所, 當地遊客幾乎不來,但日本遊客從不遠的地方來朝聖。
  • 疫情讓日本酒店業者叫苦:日本遊客素質差,這次暴露「本性」了
    【文/觀察者網 嚴珊珊】11月中旬以來,日本新冠肺炎病例明顯增加,「第三波」疫情來勢洶洶。但比控制不住的疫情更讓日本酒店業者寒心的是:日本國內遊客的素質。
  • 日本遊客「擁堵」,韓國遊客僅次於中國位居第二,日本人難受!
    在這些話題中,「去日本旅遊」這個話題非常熱鬧。當然,去日本旅遊的遊客數量也是非常可觀的,一波又一波的遊客絡繹不絕。日本的大街小巷也有很多遊客走在那裡,讓人看起來很熱鬧。你知道,隨著日本遊客數量的飆升,哪些國家特別喜歡去日本旅遊?讓我們簡單看一下這件事。節日期間,各大景點都有很多遊客,就連日本也不例外。
  • 中國遊客日本爆買實態
    隨著中國人經濟水平的提高,赴日旅遊購物的人數及人均花費逐年增多,甚 至催生日本出現「爆買」這個新詞。根據日本 2015 年的旅遊白皮書,2014 年外國 遊客共給日本創造 2.0278 萬億日元的收入,中國大陸遊客佔 5583 億日元 (27.5%),成為日本旅遊市場最大的「金主」。
  • 中國遊客順走日本酒店馬桶蓋 當事人向單位提出辭職
    10月19日,經過一夜發酵,關於「寧波遊客」在日本酒店順走一個馬桶蓋在國內引起極大關注,網友紛紛表示「丟臉丟到國外去了」。但不久此事就在網絡上有了巨大反轉,一個「東京新青年」的微信號自稱已致電事發酒店,對此事進行詢問。但酒店方對此毫不知情,完全一臉懵。
  • 王三三週遊日本:形象 IP 如何借文旅合作出海?
    ,和日本當地代表性景點合影打卡,讓今年因為疫情不敢說走就走的人看得心痒痒。在全球旅遊業因新冠疫情受到衝擊的當下,以日本為代表、視旅遊業為經濟增長點之一的國家,為復甦旅遊業,一方面出臺補貼政策刺激國內遊,另一方面,也在尋求更多的線上推廣和曝光機會,以期境外遊客消費能在疫情度過後實現報復性回彈
  • 日本從「倭國—扶桑—大和—日本」的由來,日本不願意聽的國號!
    日本,這個國家總面積37.8平方公裡,他們自己稱自己為大和民族,總人口約為1億人口。其實日本在中國古代時期被稱之為「倭國」,以及「扶桑、邪馬臺、大和」也是日本的稱呼。那麼今天小編就好好和大家來聊聊古代日本為何要從「倭國」改名為「日本」呢?
  • 日本姆明主題公園迎來首批遊客
    3月16日,在日本埼玉縣飯能市,遊客在姆明谷公園參與小遊戲。 當日,以源自芬蘭的卡通形象姆明為主題的日本姆明谷公園在埼玉縣飯能市開園,迎來首批遊客。姆明是芬蘭女作家兼畫家託弗·揚松創作的童話形象,自上世紀40年代問世以來受世界多地歡迎,並衍生出諸多周邊產業、產品。
  • 日本護照為何全球190個國家免籤,我國只有29個,原因令人沉默
    不少遊客在領略了祖國的大好河山之後,都把新的眼光投向了海外,從東南亞到歐洲,從日本到美國,世界各地都受到不少赴境外旅遊人的喜愛。不過出門旅遊有一件比較麻煩的事情就是籤證了。一些國家籤證困難,或者時間較長,往往需要提前幾個月來申請,嚴重影響遊客的出行安排,難以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 澳大利亞捷星航空公司請日本明星做形象代言
    新華網北京2月29日電:由於近來日本遊客對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興趣降低,主打「廉價牌」的澳大利亞捷星航空公司決定請日本電視明星當形象代言人。  人稱「貝姬」的日本明星惠裡裡貝卡已成為捷星航空公司的形象代言人,相關宣傳活動於本周在日本展開。一系列含有惠裡裡貝卡本人形象和澳大利亞標誌性景點的廣告遍及日本電視、雜誌、網絡以及地鐵站。
  • 日本和菲律賓都是群島國家,哪國地理環境更好?
    由此可見,菲律賓的島嶼略多,日本的面積更大,人口更多,差距並不懸殊。不過菲律賓和日本國力的差距卻是天差地別。日本是當今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之一,經濟規模位居世界第三,而菲律賓總體來看,還是一個比較落後的國家。從世界範圍來看,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地理環境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