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期,關鍵幫助》:關鍵期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

2020-09-03 湯湯閱讀寫作成長營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生長有關鍵期,如果在這個時期缺少適當的環境刺激,這種行為便不會再產生。

關鍵期的概念最初是由奧地利生態學家康羅德·洛倫茲提出來的。他在對鳥類自然習性的觀察中,發現剛孵出的幼鳥,如小雞、小鵝等,會在出生後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學會追逐自己的同類或非同類,過了這段時間便再也不能學會此類行為或印刻自己的母親。

對於我們人類而言,也有關鍵期,比如孩子有動作發展關鍵期,語言發展關鍵期,最直接的證據就是狼孩,錯過了語言發展期,就很難跟正常的孩子一樣進行語言表達。

那麼孩子在7歲前有哪些關鍵期呢?我們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度過關鍵期呢?

在《關鍵期,關鍵幫助》這本書中,作者李躍兒給了我們詳細的指導。

一、安全關鍵期(0-1歲)

這個時期,孩子特別需要媽媽給予的安全感,所以媽媽應該多呆在孩子身邊,多抱抱孩子,而不是為了所謂的延遲滿足,孩子哭了鬧了也不抱起來,這樣慢慢的就會讓孩子缺少安全感,不願意與周圍人產生連接,這在李躍兒看來,是很可怕的一件事。

二、心智模式發展關鍵期(啃、抓、踩)(0-2歲)

這時候的孩子,見什麼都啃。很多家長會認為不衛生,組織孩子這樣做,但其實,這是口的敏感期的正常表現。

孩子最早嘗試啃的是他們的手,吃手需要大腦指揮肌肉配合,這樣大腦就開始工作,處理來自口和手的刺激。孩子啃到不同的物品,神經元就不斷形成新的連接,然後搭建成孩子最早的心智模式。

所以,不光是手,只要是安全,衛生的物品,孩子想要用嘴去啃,家長就不要阻止。

很多孩子在一歲時,就開始拒絕大人的的餵食了,吃啥都會自己上手,而且非常迷戀玩水,玩沙子,真讓家長苦惱不已。

這是因為孩子進入了手的敏感期。在保證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家長儘量給與孩子用手探索的自由。

當孩子會走之後,我們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孩子專挑不平的地方走。我們家長可能會覺得不安全,讓把孩子拉回來,其實,那是孩子在用腳來探索。

切記,不要給他穿帶響笛的鞋,這樣的鞋子會在孩子走路時發出尖利的響聲,打亂孩子對腿的感受和觀察。

還有一個現象也讓家長很頭疼,那就是孩子像個搗蛋鬼一樣,翻箱倒櫃,到處拖東西,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其實這是孩子腿的敏感期,他開始去探索更遠處的事物。這就會讓孩子發現空間,當發現空間了以後,他們就開始了空間探索。

比如,他看到家裡書擺得很整齊,他試著推倒,改變這個東西的模式。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可以通過他的手,他的力量,改變一個東西的模式。這樣,兒童就會產生自我效能認知,這正是自信的基礎。如果一個人童年,沒有建構起自我效能認知,長大很很難自信。

三、探索事物與人的關係(執拗期)(2-3歲)

2-3歲的孩子為什麼經常表現得特別不可理喻?比如媽媽給孩子掰了半個麵包,但是孩子非要一個整個的。媽媽會認為孩子浪費食物,但是殊不知,這是破壞了孩子的整體感知感。還有的孩子夠不到電梯的按鈕,卻偏要自己去按,夠不到還要大哭大鬧。

這時候,如果家長發火,說理或是賄賂,效果都不會太好。此時最好就是傾聽孩子,平靜地等著孩子發完脾氣,對他們表示同情,但告訴孩子事情就是這樣,爸爸媽媽也沒有辦法。積累一些經驗之後,孩子就會發現,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執拗的情況就會大大改善。

四、適應幼兒園,發展友誼關鍵期(3-4歲)

這時期的孩子開始上幼兒園,有些孩子哭鬧,不願意上學,這就是孩子的分離焦慮,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這時候,父母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焦慮、悲傷的情緒,承諾準時接送孩子並恪守諾言。

另一方面,孩子在這個時期開始交朋友,孩子如果被群體忽視、缺少朋友,會影響將來的人際關係和社會能力發展。因此,如果察覺到孩子特別缺少朋友,家長需要提供一些幫助。

家長可以請跟孩子性格相似的小朋友來家玩,等孩子有了一定的合作基礎,再請性格不同的小朋友加入,逐漸增加複雜度,培養孩子的多向社會能力。

五、探索他人心智關鍵期(撒謊、偷東西,試驗力量)(4-5歲)

這個時期,孩子會出現撒謊的情況。首先我們要來了解,孩子為什麼會撒謊。

一是探索他人的心智。孩子4歲左右廣泛和他人互動,他們會發現別人內心想的東西跟自己想的不一樣。於是,他們嘗試告訴別人一些並不存在的事情來試驗別人是否能察覺。他們還可能會拿走一些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看別人是否會發現。如果家長指責孩子撒謊,那可能會破壞孩子探索的本意,並且注意到撒謊、拿別人東西這件事,對此樂此不疲。

這時,家長應該給孩子幾個月的探索期,之後,需要讓孩子意識到他的謊言不成立,會被人拆穿,慢慢地,他就失去撒謊的興趣。注意,不要真被孩子騙到,否則,會讓他體會到極大的愉悅感,繼續撒謊。

二是孩子故意捉弄別人,有時候是出於檢驗友誼的目的,這時,家長要告訴孩子他的行為給別人帶來什麼。

三是孩子遇到困境,為了保護自己而撒謊,家長這時要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如果家長給與的環境太過惡劣,就會促使孩子撒謊。

六、文化學習時常見問題(5-7歲)

這個時期,孩子不可阻擋地對文化學習發生興趣,寫字,畫畫,唱歌,對這樣的表達非常痴迷。

如果此前沒有被成人逼迫著學習過,他們會天然地對對符號產生興趣,只要有機會就去探索。如果有很好的音樂欣賞、繪畫欣賞、戲劇欣賞指導,孩子很快就會發現這些藝術行為是如何表達人的思想和情感的,也會試著用同樣的形式來表達自己。

但是,應當注意,當把這些介紹給孩子時,需要將這些語言所表達的內涵和創造者當時的想法一起介紹給孩子,在他們最初練習使用這些精神玩具時,不要把孩子的注意力過多地引向技術和知識。孩子天然地對學習和發展有著強烈的興趣,反而是我們的逼迫,會使孩子喪失學習探索的熱情。只有學習帶來的愉悅,才是學習的內在動力。

關鍵期關鍵幫助引發我們顛覆性的思考。萬事溯源,了解了人類的成長規律,懂得了科學的養育方法,多學習!我們就會走上一條正確的教養之路,然後努力做正確的事,然後靜待花開。

文章作者簡介:湯湯,媒體記者,高中語文教師資格證持有者,少兒成長教練,喜歡沉浸在閱讀的美好世界裡,希望用文字溫暖自己,溫暖這個世界。


相關焦點

  • 《關鍵期關鍵幫助》:深入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教育孩子的最大秘訣是了解我們的孩子。作為父母,在育兒路上,你有沒有遇到類似的困惑:孩子一直吃手怎麼辦?孩子到了不該尿褲子的年齡還在尿褲子怎麼辦?孩子一直拿著安慰物不放怎麼辦?孩子為什麼見了什麼抓什麼,為什麼哪裡不平往哪走,為什麼有時那麼固執執拗……如果你也有類似的困惑,那麼李躍兒的《關鍵期關鍵幫助》很值得認真品讀。
  • 0一2歲孩子感官探索關鍵期,父母的關鍵幫助
    如果家長沒有抓住孩子的關鍵期,給他提供幫助,孩子的敏感期就會被扼殺。而等家長明白過來再去幫孩子彌補的話,需要花的時間可能會更長。0~2歲孩子感官探索關鍵期關鍵幫助呢?一、懂孩子,給孩子探索的自由如果父母不懂孩子的發展有關鍵期,那麼他就沒法真正的愛孩子和培養孩子。因為關鍵期是孩子某一段時期某個部位感受力最強的時候,你不懂,那麼你就錯過了對孩子最好的幫助。比如,孩子在手的敏感期就喜歡這摸摸,那摸摸。但是在父母看來,那都是孩子的調皮搗亂。這也危險不讓孩子摸,那也珍貴不讓孩子碰。
  • 關鍵期關鍵幫助:了解孩子不同階段的成長現象,幫助孩子健康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關鍵期關鍵幫助》。書中收錄了芭學園的孩子在關鍵期的真實案例,系統性地深入揭示了0-7歲孩子的關鍵期現象,引導讀者了解兒童成長的規律,破解兒童的成長秘密。了解了關鍵期,就真正地了解了孩子,打開了一扇通往兒童心理世界的奧秘之門。
  • 家長如何運用繪本在寶寶發育關鍵期給予寶寶關鍵幫助
    了解了繪本類型,我們該如何引導寶寶愛上繪本呢?從出生開始寶寶就進入了手的觸覺發育關鍵期,手的發育與大腦發育之間的密切關係,所以現在寶寶出生我們都提倡不給寶寶們戴手套,讓他們儘可能多的感受世界。0~6歲是寶寶語言發育的關鍵期。
  • 如何給予孩子幫助:小孩出生到六歲的關鍵期-讓你讀懂孩子的心
    關鍵期關鍵幫助:孩子是無限的未來以下是樊登與李躍兒(芭學園的創辦人)的對話,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樊登:芭學園的創辦人李躍兒是一位專家。我有一個朋友為了讓孩子上芭學園,竟然從城裡的繁華地帶搬家到回龍觀,為了提前幾年來排隊報名。
  • 孩子長大前的3個關鍵期,家長必須幫助孩子,好好過渡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幾個重要的關鍵期。如果家長把握好孩子這幾個重要的關鍵期,會為孩子以後的成長增添許多好處。「我們從小就培養他們早睡覺的習慣,他們晚自習要比同學少上一節,因為要請假回來睡覺。如果家長把握好了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會培養出一個比同齡人更有魅力的孩子。
  • 哈佛學霸帶您漲「姿勢」:如何幫助孩子抓住提升思維能力的關鍵期
    最近有不少家長向我們反應:「我家孩子什麼都好,就是不愛說話。」「孩子特別討厭寫作文,寫出來的文章不知所云。」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抓住提升思維能力的關鍵期呢?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提出的認知發展理論中把這一階段定性為思維能力發展的關鍵時期。
  • 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期
    找到天賦,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期,才能幫助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引導和幫助孩子運用天賦,養成好習慣,並做好學業規劃。0-6歲:優勢智能和劣勢智能同時培養,但是父母要關注和彌補孩子的劣勢智能,因為先天的天賦也需要後天的培養才能發揮運用。這個階段,父母要以&34;為重點,其中父母的陪伴和以身作則最為關鍵。
  • 孩子不聽話?打不打?了解孩子的成長關鍵期,就知道怎麼做了!
    其實這也許是孩子正處在成長的關鍵期,他很需要家長的幫助或者說成全。在孩子成長過程中, 父母很多時候會遇到類似情況,有的認為孩子故意和大人作對,直接胖揍一頓,有的認為孩子性格有問題,嚴厲的批評教育,有的不知該如何和孩子相處,手足無措。如果家長尊重孩子的自然發展規律,通過觀察和了解孩子的這些外在行為,探求孩子的心理密碼,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在成長的關鍵期給予幫助,那麼孩子在童年時期就會奠定一生的幸福基礎。
  •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家長需抓住兒童閱讀關鍵期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喜歡讀書是所有家長的心願。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抓住兒童閱讀關鍵期或黃金期,將有助於科學認識兒童閱讀的不同階段,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指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經歷了幼兒期識字、由圖向文字的轉變、初步建立閱讀興趣的基礎,在小學中年級(3~4年級),孩子應該進入他一生中第一個黃金閱讀期。兒童閱讀關鍵期結合「關鍵期」理論,專家學者普遍認為14歲前是兒童閱讀關鍵期。據此,我們可分為四個關鍵節點:學齡前、8歲、11歲、14歲。
  • 寶寶學爬關鍵期,新手爸媽這樣做,幫助孩子更好成長
    導讀:寶寶學爬關鍵期,新手爸媽這樣做,幫助孩子更好成長!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寶寶學爬關鍵期,新手爸媽這樣做,幫助孩子更好成長!!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普通爸媽能發現並利用好孩子的關鍵期嗎?
    各位關注孩子早期教育的寶爸寶媽們對「關鍵期」這個詞彙一定不陌生,這幾年到處都是關於「關鍵期」的文章。但關鍵期到底是什麼?各種關鍵期,對孩子到底有什麼影響?不是教育家、心理學家的普通爸媽能不能發現並利用好孩子的關鍵期呢?我們今天就來系統聊一聊!什麼是關鍵期?
  • 再述「關鍵期」概念,找到特點才能助力孩子
    教育的「關鍵期」也叫教育的關鍵年齡、最佳年齡、敏感期,是指人生學習的最佳時期。在這個年齡段發展各種智力、能力、成效最大。對於塑造孩子來說,關鍵期就像一包熔化了的鐵水,可以澆鑄成各式各樣的形狀;等孩子長大了,就像冷卻了的鐵水變成了一塊鐵坨,再改變就困難了。
  • 讓孩子從小學起英語?孩子是否存在學習外語的關鍵期?
    但是這些做法能讓孩子的英語水平接近漢語水平?孩子是否存在學習外語的關鍵期?有沒有科學依據呢?一,兒童是如何學會一門語言的?想要弄清楚這些問題,我們就要先了解一下孩子是如何掌握一門語言的,美國著名語言學家喬姆斯基(Chomsky)提出了「語言習得機制」,這一觀點引起了學術界和人們的廣泛關注。
  • 孩子教育的關鍵期,錯過了就很難彌補
    所謂教育的「關鍵期」(也叫關鍵年齡、最佳年齡、臨界期、敏感期),是指人生學習的最佳時期。在這個年齡段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成效最大。 如果在這個年齡段對孩子實施某種教育,可以事半功倍,而一旦錯過了這個年齡段,再進行這種教育,效果就明顯差多了,有時不只是事倍功半的問題,甚至終身難以彌補。
  • 兒童關鍵期教育創始人殷紅博:如何陪伴兒童居家學習
    孩子居家學習期間,父母在為孩子輔導功課的同時,也要適時的開展好家庭教育,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健康習慣教育、以及幫助孩子如何更好的做到精神成長。  中國兒童關鍵期教育創始人殷紅博表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裡,就包含了對孩子學習習慣、品德培養、人文精神引領的諸多領域內容,疫情期間,孩子與家長的長時間段交流,恰恰是家庭教育的關鍵期。
  • 寶寶四大關鍵期 媽媽知幾個?
    大部分的孩子在7~10個月的時候學會爬行,因為在7~10個月的時候人類大腦的髓磷脂鞘化進入到爬行這樣一個階段;同樣的道理,10~12個月的孩子是站立的關鍵期,我們不用怎麼教孩子走路,他們都會很快地學會;當孩子進入各項能力學習的關鍵期。
  • 如何抓住智力開發的「關鍵期」,讓孩子變聰明?哈佛教授這樣說
    根據這種種的研究與事實證明,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否聰明並不在於他的天賦如何,而是取決於家長是否能夠抓住大腦智力開發的關鍵期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但是大多數父母對聰明都有一個錯誤的理解,覺得聰明是天賦從小遺傳的,所以無一例外,忽略了孩子智力開發的關鍵期!
  • 孩子撿頭髮、食物渣、小石頭......是到了一個重要的關鍵期
    但細小事物敏感期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一個時期,如果被強行阻止或者打斷,這個表現就會推後。而把握住細小事物關鍵期,孩子們在對細小事物的細心觀察中,會體驗到無限的樂趣,這對孩子的觀察能力和心理發展都有很大的積極意義。那我們該如何把握住孩子的細小事物關鍵期呢?
  • 父親參與教育有3個關鍵期,每個關鍵期,都該有不同的角色
    在很多家庭當中,父親都缺席了孩子的教育,當他缺席了三個關鍵的教育期的時候,明顯發現孩子不原意與自己親近,並且相處過程中還會存在很多的問題。如果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孩子會與父親有很多的矛盾和誤會,而這些誤會往往是很難解決,甚至有可能一輩子都解決不了。哪些關鍵期是父親必須參與的,在這當中有什麼作用?不參與的後果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