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區裡散步,看到一位五十歲上下的阿姨,抱著一個五六個月的嬰兒坐在涼亭裡休息。我看小傢伙抬起手就往嘴裡放,挺可愛的樣子。可一看到小傢伙把手往嘴裡放,抱他的阿姨就一次次把小傢伙的手拿開,還輕輕地在手上拍兩下,邊拍邊說:「又把手放嘴裡放,髒不髒啊!」看到「被打」的小手,小傢伙急的嗷嗷大哭。我真想過去對那位阿姨說:「您錯啦,就應該讓孩子去&39;他的小手!」
許多的父母或者是孩子的看護人,不理解,把手放嘴裡多不衛生啊!可是他們不懂得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他都有一個敏感期。這是在知名美術教育家李躍兒的《懂得,才是最好的愛》提到的。其實五六個月大小的嬰兒是口的敏感期。當敏感力產生時,孩子的內心會有一股無法遏止的動力,驅使孩子對他所感興趣的特定事物,產生嘗試或學習的狂熱,直到滿足內在需求或敏感力減弱,這股動力才會消逝。蒙特梭利稱之為敏感期。
0~2歲的小孩是感官探索的敏感期。主要的感官探索有:
一、口的敏感期
口的敏感期最明顯的特徵是這個時期的孩子抓到物體就送到自己的嘴裡去。孩子大概在三個月左右就進入了口的敏感期。
二、手的敏感期
口的敏感期需要手的配合,所以在0~2歲的嬰幼兒伴隨著手的敏感期。這個時期的孩子急切地想用手去探知世界。什麼都想拿來摸一摸,玩一玩。
三、腿的敏感期
當孩子逐漸長大,他就越需要擴大自己的探索範圍,於是他在發展手的敏感期時,他的腿的敏感期也就隨之而來。因為他想通過自己的運動達到自己手部想要接觸的物體。於是孩子學會了行走,從而慢慢獨立了起來。
孩子的這些敏感期需要得到父母的關鍵幫助。如果得不到父母的幫助,就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一、影響孩子心理及人格問題
比如,就像文中阿姨」打手「,就是幹預了孩子口發展敏感期。如果孩子的口敏感長期被幹預下去,那麼將來就會形成孩子的心理及人格問題。有心理學家研究證明,成年人一些嘴的不良習慣,如啃手指、咬嘴唇、、、、、、以及愛挖苦人,對他人進行語言暴力等,都有可能是口的敏感期受到壓抑留下的後遺症。
二、敏感期錯過了,彌補需要更長的時間
敏感期是兒童某一時期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專心吸收周圍環境某一事物的特性,並不斷進行重複實踐的過程。而他的這個學習過程不會一直存在,會慢慢消退。如果家長沒有抓住孩子的關鍵期,給他提供幫助,孩子的敏感期就會被扼殺。而等家長明白過來再去幫孩子彌補的話,需要花的時間可能會更長。
那父母如何對0~2歲孩子感官探索關鍵期關鍵幫助呢?
一、懂孩子,給孩子探索的自由
如果父母不懂孩子的發展有關鍵期,那麼他就沒法真正的愛孩子和培養孩子。因為關鍵期是孩子某一段時期某個部位感受力最強的時候,你不懂,那麼你就錯過了對孩子最好的幫助。比如,孩子在手的敏感期就喜歡這摸摸,那摸摸。但是在父母看來,那都是孩子的調皮搗亂。這也危險不讓孩子摸,那也珍貴不讓孩子碰。殊不知,這樣的行為都是在扼殺孩子探知這個世界的能力。父母也該在安全的範圍裡,讓孩子自由自在地感知這個世界。
二、為孩子的感官探索提供物質條件
比如孩子在口的敏感期,父母不是「禁止」孩子把東西往口裡送。而是提供豐富的可以供孩子抓握和啃咬的物品。而且這些物品最好是各種形狀、各種質地的。這樣孩子就通過口的感知,探知這個豐富的世界。
三、父母要給予孩子敏感期需求的滿足
比如孩子在腿的敏感期時,特別喜歡走高低不平的路,特別喜歡踩泥坑。可是父母為了安全起見,或者是自己趕時間,通常都不願意配合孩子。在我女兒兩歲時,她看了動畫片《小豬佩奇》特別羨慕佩奇踩泥坑。於是她特別期待下雨天,能像佩奇一樣跳進泥坑裡玩。終於某天下雨了,她高興地說,媽媽,我可以像佩奇一樣去跳泥坑嗎?我當時也有些猶豫的。她又說了句,媽媽,求求你了!於是我答應了她。雖然沒有跳泥坑,但是我選了一片小水窪,讓她玩的不亦樂乎。她的小腳丫在水裡呱唧呱唧地踩著,她在快樂地感受著腿腳踩在水窪中的那種感覺。這種感覺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0~2歲是孩子感官探索敏感期,父母可不能大意。關鍵時期要給予孩子關鍵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