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沙子,都曾經是石頭

2020-09-05 童行學院

童行讀書看世界 親子伴讀課程

哲思領域 世界什麼樣

2個探索主題 荒漠 第1

這是童行學院第65本繪本推薦,推薦齡組閱讀,

但知識本身並不分齡,可根據孩子實際情況展開。

周三

知識

本文共計3614字,閱讀需要4分鐘

提供超過30分鐘的高質量陪伴時光

孩子將了解:

沙漠裡為什麼有那麼多沙子?

文字也有情感嗎?

跟隨童行學院,一起閱讀50本好書,思考100個好問題,帶孩子一起童行讀書看世界。

繪本推薦

這是一個發生在沙漠中的故事。

夏天,大太陽在天空中燃燒著。一群又渴又熱的動物在荒原上無助地走著,想找一塊陰涼地。突然,它們看見遠處有一棵樹,一個個瞪大了眼睛,朝那棵樹跑去。一場爭奪戰就要開始了。

最終勝利的當然是個頭最大的大象。不過,動物們都在一旁嘲笑著這位勝利者。因為,那是一棵光禿禿的枯樹,就像一把漏雨的傘,根本沒法遮住太陽。

這時,動物們看到一對父子在烈日下相互扶持著前進。

山貓對田鼠說「來,到我的影子裡來。」於是,田鼠走到了山貓的影子裡。接著,也夠走到了山貓旁邊,獵豹走到了野狗旁邊,狗熊走到了獵豹旁邊,犀牛走到了狗熊旁邊……

動物們不再爭搶,它們學會了在艱難的時刻,依偎在彼此身旁。

同樣的問題,動物們採用了「競爭」和「合作」兩種處理思路,得到了不同的結局。這本書向孩子展現了合作的魅力。

作為沙漠主題的第一本繪本,科學錦囊部分我們準備了有關沙漠的小知識。

推薦理由

名家名作

本書的作者,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

曹文軒是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是中國具影響力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著有五十多部作品,獲獎四十餘種,諸多作品在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瑞典、西班牙、日本、韓國、丹麥等地出版。

近年來,他開始為孩子們進行圖畫書創作,著有《羽毛》《痴雞》《菊花娃娃》《最後一隻豹子》《煙》等作品,在中國原創圖畫書領域影響深遠。

別有意趣:

這本書在美術上很有特色,插畫融入了中國剪紙和兒童畫的元素,既有濃濃的中國意趣,又顯得質樸純真。

這本書的文字部分也很有趣。作者用不同大小、形態的漢字,講動物們的心情表現了出來。大大小小的漢字,就像高高低低的音符一樣。我們仿佛在唱一張樂譜,能感受到「漸強」「漸弱」等等的音樂效果。

相信這對於剛剛接觸文本的孩子來說,是一份獨特的閱讀體驗。

科學錦囊

科學好問題:沙漠裡為什麼有那麼多沙子?

01 沙漠裡的沙子從哪裡來?

簡單地說,沙漠的沙子是被風吹來的,而海邊的沙子,是被海浪帶到海邊的

風和水又是從哪裡發現了沙子呢?

科學家採集了沙漠、農田、海灘和河灘裡的沙子,通過顯微鏡觀察,發現沙子其實就是粉碎了的巖石。所以,是風和海水先發現的石頭,然後通過一種力量,把它們變成細小的沙粒了。

那麼,巖石又重又硬,怎麼會變成又細又小的沙子呢?

小朋友可能聽過一個成語,叫「水滴石穿」,說的是一滴水如果很長時間,一直滴在石頭的同一地方,那麼這塊石頭,總有一天會被水砸出一個洞的。柔軟的水,都有這樣的力量;強勁的風,就更厲害了。

當下雨、下雪或者颳風、下冰雹的時候,巖石就會被衝刷或者侵蝕,會變得很容易掉下來碎屑。這些碎屑有的被大風吹起來,飛舞在空中。飛的時候,它們互相擠來擠去、撞來撞去,最後越磨越小,變成了沙粒。而有的碎屑,會被雨水衝到河裡,在河水的衝刷中,有的石頭變成了圓潤的鵝卵石,有的被激流衝刷得越來越小,最後到了海洋,沉積成海中的泥沙。就這樣,陸地上的地層一層一層不斷的顯露出來,而海洋裡的地層就一層一層的堆積起來。

沙丘的形成

說來很有意思,製造風的傢伙,竟然是沙子自己。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在白天,沙子在太陽的照射下溫度會上升很快,而在沒有太陽照射的時候,它們的溫度又會急劇下降。沙地表面空氣熱了,就急劇上升;冷了就迅速下降,空氣在不斷地運動,就形成了風。

而且,因為沒有植物擋住,輕輕的微風很快就形成猛烈的強風。大風常常會卷著沙粒、掠過石頭,又會帶來新的沙子,我們今天看到很多荒漠裡面,矗立著奇形怪狀的、帶著流線條紋的石頭或者溝壑,這些都是風沙的侵蝕帶來的。

02 沙子長什麼樣子?

沙子表面看起來,好像都是細細的,圓圓的。其實仔細觀察,小小的沙子也有好多好多形狀。

沙子跟石頭一樣,有三角形的、四邊形的、片狀的、球狀的,什麼形狀都有,有的看起來還像貝殼、或者小動物。我們再把沙子放大一點,我們能看到更豐富更漂亮的形狀和結構,有的沙子裡面就像一座座水晶城堡;有的像海綿一樣全部是細細的小孔;有的跟雪花形狀一樣漂亮;這些有趣的現象都是科學家們在顯微鏡下才發現的。

沙粒的形狀

再說說沙子的顏色。沙子是不是只有黃色的呢?

其實,沙子的顏色也是很豐富的,因為沙子是從巖石身上掉下來的,而巖石有著不同的色彩。我們有時候看到沙子在太陽光照耀下,會像星星一樣一閃一閃的,這是因為沙子裡面有許多像水晶一樣的小顆粒。它們晶瑩剔透,像透明的鑽石。

科學家們發現,沙漠的顏色和沙子的顏色,主要與當地巖石的種類和礦質類型有關。在澳大利亞就有大片大片的紅色沙漠;在美國南部有一片沙漠就是白色的;在中亞有一片沙漠是黑色的;還有的沙漠裡是五彩繽紛的。

白色沙粒

那麼,為什麼沙子會有不同的顏色呢?

科學家們發現,血紅的沙子是因為它裡面有著豐富的鐵氧化物質;雪白的沙子是因為裡面沙子主要是石膏質的。所以,沙子的顏色來源於各種礦物質的顏色

哲思錦囊

哲思好問題:文字也有情感嗎?

可以問:

1、動物們咆哮時,是什麼語氣?繪本上,動物咆哮的語句的字體和其它字有什麼區別?

2、動物們朝大象吼叫時,字為什麼越來越大?

3、父子倆消失在沙漠時,字為什麼越來越小?

4、請爸爸媽媽找出「哭」和「笑」兩個字,它們長得像哭臉和笑臉嗎?

5、你覺得這本繪本裡,作者是怎樣用文字來畫畫的呢?

可以講:

01 我們如何表達

我們如何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爸爸媽媽可以引導孩子想想,我們身上有哪些「工具」:會發出聲音的嗓子,會寫字的雙手,表情豐富的臉,還有會動的肢體。

這些「工具」都可以表達,都能創造出獨特的語言。進一步,孩子可以把我們常用的表達方式和這些「工具」對應起來。比如:

聲音:音樂、朗誦、聊天、歌唱……

圖畫:繪畫、馬路上的指示牌(符號)、動畫(動起來的圖畫)、照片、電影(動起來的照片)……

動作:戲劇、打架、姿態、手勢……

接下來,孩子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我們表現不同事物,比如景色、人物、心情、事件等等的時候,可以用上述哪些表達方式呢?

比如:

景色:繪畫、照片、描述(漂亮、迷人)……

人物:繪畫、敘述事件、描述(高矮、好壞)……

事件:戲劇、文字、動畫、電影……

心情:色彩、音樂、語調、肢體、表情……

02 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表達

剛才介紹了幾種表達方式,看的、聽的、做的、讀的等等。其實,這些形式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混用的,舉幾個例子:

中國畫:詩書畫的結合

米芾 《春山瑞松圖》

中國文人畫,是詩文、書法和繪畫的結合。孩子容易觀察到許多「跨界」的部分。

比如說,在米芾的《春山瑞松圖》,能觀察到他畫的松樹有漢字筆畫的意趣,他畫的山用了書法中「點」的筆法。而漢字變幻的形態,又像圖像一樣。同時,詩文所表達的含義,又與畫面,與字體和諧一體。所以人們常說中國畫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歌曲:音樂與文字相結合

我們唱的歌曲,是音樂與文字相結合的例子。歌曲中的歌詞,既能表達含義(講述故事、表達心情等等)。同時呢,唱詞時的發音、咬字也要和歌曲的意境相融合。比如說,《黃河大合唱》時,吐字要清晰有力,有豪邁的感覺。而在兒歌中,吐字就要歡快、誇張,能製造輕鬆的氛圍。

符號的拼貼

還有更有趣的例子。比如法國詩人謝閣蘭很喜歡中國文化,他寫了一本詩集,叫做《碑》。從書的裝幀、紙張到版面,都效仿了中國金石拓片的冊頁。每首詩的右上角都有漢字題詞,詩的周圍還有黑色邊框。使人見書如碑,但裡面的字都是法語。

康定斯基的繪畫被稱為「色彩的交響」。他受作曲家勳伯格啟發,用色彩、線條,描繪了一出交響樂: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爸爸媽媽可以引導孩子,在生活發現不同表達方式結合、交融的例子。

可以延伸:看起來扁平的文字也可以這麼用嗎?

最後,我們來看看《夏天》這本繪本裡,漢字是如何表達情感的。

首先,字與詞本身具有含義。「快樂」「憂傷」這些詞語,無論用什麼字體寫下來,都不會改變它的含義。

不過,漢字不僅是字,還是畫。調整漢字的維度:質地、顏色、方向、形狀、大小、明暗……我們能得到不同的效果。

爸爸媽媽可以帶孩子分析一下,繪本中的漢字在以上幾個維度上有什麼變化?有什麼效果。下面舉兩個例子:

動物們吼叫時,字越來越大,能表現出聲音的漸強。越到後面的字越用力,色彩越深,也能體現這一點。此外,字體稚拙,有種孩子寫鉛筆字的質地,有種孩子爭執時認真、執著的樣子。

「笑」這個字就像笑臉一般,很有意思。

「耷拉」兩個調整了方向,表現出了樹葉耷拉下來的樣子。另外,第一個例子裡,每個漢字的方向也都不太一樣。

為什麼要寫得歪歪扭扭呢?如果寫得太規整,顯得死板;如果每一個字的軸都朝向一個方向,有種很強的目的感、掌控感。用這種歪斜的字跡,能突出主角們孩子一般的天真,還能跟漢字表達畫面配合起來,非常有趣。

這種字形與字意的混搭,很適合拿來啟發孩子的想像。

可以做:

用漢字作畫

爸爸媽媽可以讓小朋友做一本繪本,講一個故事,用漢字、拼音都可以。注意調整字的質地、顏色、方向、形狀、大小等等,讓漢字變成圖畫,傳達感情。

童行tips

1、無論孩子做出怎樣的回答,不要強迫孩子非要接受一個「標準答案」,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探討這個問題。當孩子對某一問題失去興趣,也不要強迫孩子再回到問題上來。這些問題本身也不是一次能「解決」的,而是在多次的閱讀中慢慢「消化」的。當然,如果你有其它的視角,也可以嘗試著與孩子探討。

2、孩子可能不會跟著我們的設想提問和回答,也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標準答案,在同孩子問答的過程中,我們要表現出的是對他的提問和猜想的重視,對他勇於表達的讚許,對他探索的支持。

3、在跟孩子的問答過程中,我們也會被問到很多「我不知道」的問題,這也很正常,沒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在這種時候,勇於對孩子承認「我不知道」,再同他一起查閱資料、詢問專家,也是開放的求知態度。

往期伴讀

已完結:第一輯&第二輯&第三輯

第一輯集錦丨我是誰:從自己出發,去了解世界

第二輯集錦丨我在哪裡:用16本繪本,種下探索宇宙的小小種子

第三輯集錦 | 我如何看世界?7大主題28本繪本帶孩子系統感知

更新中:第四輯

森林主題 | 如果生活裡沒有童話,也許是因為沒有森林

森林 第1課 | 《小樹的四季》你害怕改變嗎?

森林 第2課 | 《我在森林裡長大》花朵會笑嗎?樹木會哭嗎?

森林 第3課 | 《月光森林》 擺脫限制,就是自由嗎?

森林 第4課 | 《我……有夢》小時候想當科學家的孩子,後來怎麼了?

荒漠主題 | 如果是你,會穿越沙漠去西天取經嗎?

獲取書單合集

為了方便大家查閱、分享和收藏童行的過往書單推薦,我們將童行學院全部推薦書單的文章集合在了一起。除了往期伴讀課程,還有景芳、童行教研團隊翻箱倒櫃搜索的好書

由於內容涵蓋面廣,數量較多,不便在文章中一一羅列,如果對書單推薦感興趣,可以在我們的公眾號「童行學院」對話框中,直接回復「書單」,或點擊公眾號菜單欄的「文章總匯」—「目錄」—「伴讀知識」,即可查閱合集。

這是童行親子伴讀課程的第83篇智慧分享。

讓我們一起把大大的世界送給小小的人兒~

童行學院

系統性通識教育

相關焦點

  • 英語美文:Sand and Stone 沙子和石頭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語美文>正文英語美文:Sand and Stone 沙子和石頭 2012-12-08 13:34 來源:唯美英語 作者:
  • 美文欣賞:沙子和石頭
    而當有人為我們做了好事,我們應當把它刻在石頭上,沒有風可以將它抹去。」   沙子和石頭   The story goes that two friends were walking through the desert.
  • 沙子與石頭教給我們的人生哲理
    被扇的那個人受了傷害,但他一句話也沒有說,只是在沙子上寫道:「今天我最要好的朋友打了我一個耳光。」They kept on walking until they found an oasis, where they decided to take a bath.
  • 幼兒園建沙池慶祝六一 家長擔心沙子石頭傷人
    幼兒園建沙池慶祝六一 家長擔心沙子石頭傷人 成都市金牛區十六幼兒園園長要給全園的小朋友送一個特殊的禮物——由竹子、石頭等材料製作的「遊樂園」,3月便開始動工修築,終於趕在兒童節完工,孰料上周禮物「曝光」,卻遭到部分家長的反對。  「本想要給孩子修建一個『接地氣』的、天然的玩沙池,可惜家長怕沙子進孩子眼睛,還寫信給園長信箱……」園長餘琳說,她希望家長能夠真正認識兒童遊戲的重要性。
  • 英語美文 沙子和石頭
    等他從幾近淹死的邊緣甦醒過來後,他在石頭上刻下:「今天我最好的朋友救了我的命。」The friend who had slapped and saved his best friend asked him, "After I hurt you, you wrote in the sand and now you write on a stone. Why?"
  • 沙子種多肉的優缺點,純沙子能養肉嗎?
    一說沙子,大家可能就會聯想到沙漠、乾旱,貧瘠,與肥沃的泥炭相比,沙子似乎什麼養分都沒有。那有的肉友說,多肉植物原生地不就在乾旱貧瘠的沙漠裡嗎?
  • 科學家發現「神秘生物」, 專門以石頭為食物, 排洩物全是沙子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地球孕育的生物實在太多了,數都數不完。但是真要劃分來看的話,無非就三大類。它們分別是「食肉性動物、食草性動物、雜食類動物」。正是這三大類互相爭鬥,才有了如今地球這般多姿多彩的生態圈。可在前不久,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神秘生物」,它們就打破了這種微妙的平衡。
  • 所有的魚缸都適合放底砂嗎?有的沙子讓觀賞魚變美,有的起反作用
    沙子的主要成分就是二氧化矽。在水族圈,沙子分三大類:天然沙,加工砂和人造砂。注意到了嗎?「沙」和「砂」是有區別的。通常,純天然的沙子,不論粒徑大小,都稱作「沙」,例如河沙、海沙,黑工沙等。經過人為因素幹預的沙子,最精確的稱呼應該是「砂」,例如黑金砂、貝殼砂、石英砂等。當然,珊瑚砂和大磯砂是特例。
  • 孩子見到石頭沙子走不動啊!何不將它們變成「藝術品」呢?
    有一樣玩具是所有孩子們都喜歡的,那就是——沙子。不管多麼大的孩子,沒有不愛玩的。就拿孩子來說來說,從會走路開始,只要見了沙堆就邁不動腿兒。有的家長怕玩沙子或泥巴太髒,連碰都不讓孩子碰,在沙堆或土堆旁邊,經常可以看到被強行抱走的大聲哭泣的寶寶。在這裡,兔兔必須要對家長大聲說,讓孩子玩玩沙子吧!
  • 《沙子與黏土》
    、黏土與石頭一樣,都屬於巖石,都是組成地球的重要物質。本課立足於觀察和描述生活中常見的沙子與黏土,學生將目光投向這兩種重要的物質,觀察與描述它們的外部特徵。延續《石頭》一課的思路,按照總體——個別——總體的邏輯結設計學習活動,依次是:在生活中找到沙子和黏土(總體),觀察並描子和黏土(個別)的特徵,再討論沙子和黏土(總體)的用途。第一個活動,採集一些沙子和黏土。沙子比較好得到,黏土可以用篩選的方法得到。這個活動中學生學會識別沙子和黏土。
  • 海濱石頭城內的七彩王國,構成了這座石頭小鎮
    藍天,陽光,沙灘,仙人掌,還有老船長,大概是所有人對海濱旅遊的想像。但是,不得不說一句,從小生活在海邊,印象中的海濱遊玩真的沒有這麼美好。大概唯一的看頭,就是從高處往遠方看也看不到邊的黃色海域,還有很多很多形狀奇怪的礁石,就連沙灘的沙子都是硬邦邦的,而不是鬆軟的。
  • 地球快沒沙子了,沙子都去哪裡了
    很多人聽到這個消息:地球快沒沙子了, 第一反應大概是搞笑吧, 怎麼可能沒沙子了, 地球上不是還有那麼多沙漠嗎?要知道, 沙漠佔到了地球上陸地表面積的20%,沙漠裡面那麼多沙子, 難道都不算?實際上, 沙漠裡的沙子還真不算。
  • 為什麼絕大多數孩子都喜歡玩沙子?玩沙子對孩子有什麼好處?
    文 | 朗朗育兒日記(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寶寶的許多習慣都挺讓人費解的,比如一大早上就會發現孩子拿著畫筆在爸爸媽媽身上亂塗亂畫,明明擺放在這兒的東西,孩子就是不樂意,偏偏要自己重新擺。
  • 所有人都以為沙子是這樣落的,直到25年前物理學家發現了一個奇怪現象
    為了向 Bassler 展示迷人的沙蛇,Altshuler 去學校停車場拿了一些沙子來做實驗。可是,這些沙子並沒有展示出沙蛇的效果。他覺得很尷尬,於是讓在古巴的學生去拿當時他用過的沙子重新測試一下。結果,古巴的沙子確實產生了沙蛇現象。
  • 淺談沙子是如何變成晶片的
    石頭地球上,矽元素的含量很大,自然界到處是沙子,石頭。晶片所用的原材料就是矽,怎樣將矽從沙子中提煉提純出來呢?這就需要專業的高科技工藝線來實現了。那一粒粒沙子是如何變成晶片製造所用的矽片呢?通過物理化學的方式,將矽元素從沙子中提煉出來,用高純度的多晶矽在單晶爐內拉制而成。做成單晶矽棒,該過程也稱作拉單晶。
  • 石頭媽媽曬石頭近照,原來郭濤基因這麼強,兄妹兩人也太像了吧
    引言:相信小夥伴們一定都看過「爸爸去哪兒」吧,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第一季中那個可愛活潑的小石頭,記得當時上「爸爸去哪兒」的時候石頭哥哥好像正處於六七歲開始換牙的時候吧,但是現在的石頭卻已經是長成一個可以獨當一面的大男孩呢,不得不感嘆一下時間過得真快呀。不知不覺已經過去六年了。
  • 孩子:所有絆倒你的石頭,都是上帝給你實現夢想的機會
    一天,郵差送信途中,不小心被一塊石頭絆倒。他拍拍塵土站起來時,發覺這塊石頭很奇特,他想,要是用這樣的石頭建一座城堡,那將是多麼迷人啊?想到就行動,也在此後的日子裡,郵差將遇到的每一塊石頭都撿回家,收集起來,不久,他便收集一大堆奇形怪狀的石頭。
  • 石頭變形記——大(6)班石頭博物館活動
    走進大6班,如同進入了石頭王國,各種各樣的石頭琳琅滿目,遍布於教室的各個角落。孩子們與石頭之間進行著不一樣的「遇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利用周末時間,孩子們去黃山湖、長江邊、公園裡、馬路邊……在各種不同的地方尋找石頭。
  • 網友們都生氣了,故宮的石頭為什麼不能撿
    五一假期遊結束歸來,不妨會代謝紀念品,旅遊地的特產這些基本上都是給遊客準備的,但是不妨有些人喜歡帶一些當地的「特產」,像空氣、沙子、石頭啊這些,也是大有人喜歡帶回來做紀念。4月30日上午,一則「去了趟故宮,扣點漂亮石頭做紀念。」
  • 讓孩子玩沙子都有什麼好處呢?
    親貝網小編了解到,很多孩子似乎都很喜歡玩沙子。他們可以一整天都坐在沙地上玩,比如用挖土機玩具、鏟子、迷你鏟土機一遍遍重複著「倒、鏟、放」的動作,再比如挖沙坑、堆沙丘、建城堡,仿佛一點也不覺得厭倦。常常玩一次沙子回來,不止褲兜裡,連指甲縫都是沙。為什麼這麼多孩子都喜歡玩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