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行讀書看世界 親子伴讀課程
哲思領域 世界什麼樣
第2個探索主題 荒漠 第1課
這是童行學院第65本繪本推薦,推薦小齡組閱讀,
但知識本身並不分齡,可根據孩子實際情況展開。
周三
知識
本文共計3614字,閱讀需要4分鐘
提供超過30分鐘的高質量陪伴時光
孩子將了解:
沙漠裡為什麼有那麼多沙子?
文字也有情感嗎?
跟隨童行學院,一起閱讀50本好書,思考100個好問題,帶孩子一起童行讀書看世界。
繪本推薦
這是一個發生在沙漠中的故事。
夏天,大太陽在天空中燃燒著。一群又渴又熱的動物在荒原上無助地走著,想找一塊陰涼地。突然,它們看見遠處有一棵樹,一個個瞪大了眼睛,朝那棵樹跑去。一場爭奪戰就要開始了。
最終勝利的當然是個頭最大的大象。不過,動物們都在一旁嘲笑著這位勝利者。因為,那是一棵光禿禿的枯樹,就像一把漏雨的傘,根本沒法遮住太陽。
這時,動物們看到一對父子在烈日下相互扶持著前進。
山貓對田鼠說「來,到我的影子裡來。」於是,田鼠走到了山貓的影子裡。接著,也夠走到了山貓旁邊,獵豹走到了野狗旁邊,狗熊走到了獵豹旁邊,犀牛走到了狗熊旁邊……
動物們不再爭搶,它們學會了在艱難的時刻,依偎在彼此身旁。
同樣的問題,動物們採用了「競爭」和「合作」兩種處理思路,得到了不同的結局。這本書向孩子展現了合作的魅力。
作為沙漠主題的第一本繪本,科學錦囊部分我們準備了有關沙漠的小知識。
推薦理由
名家名作:
本書的作者,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
曹文軒是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是中國具影響力的兒童文學作家之一,著有五十多部作品,獲獎四十餘種,諸多作品在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瑞典、西班牙、日本、韓國、丹麥等地出版。
近年來,他開始為孩子們進行圖畫書創作,著有《羽毛》《痴雞》《菊花娃娃》《最後一隻豹子》《煙》等作品,在中國原創圖畫書領域影響深遠。
別有意趣:
這本書在美術上很有特色,插畫融入了中國剪紙和兒童畫的元素,既有濃濃的中國意趣,又顯得質樸純真。
這本書的文字部分也很有趣。作者用不同大小、形態的漢字,講動物們的心情表現了出來。大大小小的漢字,就像高高低低的音符一樣。我們仿佛在唱一張樂譜,能感受到「漸強」「漸弱」等等的音樂效果。
相信這對於剛剛接觸文本的孩子來說,是一份獨特的閱讀體驗。
科學錦囊
科學好問題:沙漠裡為什麼有那麼多沙子?
01 沙漠裡的沙子從哪裡來?
簡單地說,沙漠的沙子是被風吹來的,而海邊的沙子,是被海浪帶到海邊的。
風和水又是從哪裡發現了沙子呢?
科學家採集了沙漠、農田、海灘和河灘裡的沙子,通過顯微鏡觀察,發現沙子其實就是粉碎了的巖石。所以,是風和海水先發現的石頭,然後通過一種力量,把它們變成細小的沙粒了。
那麼,巖石又重又硬,怎麼會變成又細又小的沙子呢?
小朋友可能聽過一個成語,叫「水滴石穿」,說的是一滴水如果很長時間,一直滴在石頭的同一地方,那麼這塊石頭,總有一天會被水砸出一個洞的。柔軟的水,都有這樣的力量;強勁的風,就更厲害了。
當下雨、下雪或者颳風、下冰雹的時候,巖石就會被衝刷或者侵蝕,會變得很容易掉下來碎屑。這些碎屑有的被大風吹起來,飛舞在空中。飛的時候,它們互相擠來擠去、撞來撞去,最後越磨越小,變成了沙粒。而有的碎屑,會被雨水衝到河裡,在河水的衝刷中,有的石頭變成了圓潤的鵝卵石,有的被激流衝刷得越來越小,最後到了海洋,沉積成海中的泥沙。就這樣,陸地上的地層一層一層不斷的顯露出來,而海洋裡的地層就一層一層的堆積起來。
沙丘的形成
說來很有意思,製造風的傢伙,竟然是沙子自己。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在白天,沙子在太陽的照射下溫度會上升很快,而在沒有太陽照射的時候,它們的溫度又會急劇下降。沙地表面空氣熱了,就急劇上升;冷了就迅速下降,空氣在不斷地運動,就形成了風。
而且,因為沒有植物擋住,輕輕的微風很快就形成猛烈的強風。大風常常會卷著沙粒、掠過石頭,又會帶來新的沙子,我們今天看到很多荒漠裡面,矗立著奇形怪狀的、帶著流線條紋的石頭或者溝壑,這些都是風沙的侵蝕帶來的。
02 沙子長什麼樣子?
沙子表面看起來,好像都是細細的,圓圓的。其實仔細觀察,小小的沙子也有好多好多形狀。
沙子跟石頭一樣,有三角形的、四邊形的、片狀的、球狀的,什麼形狀都有,有的看起來還像貝殼、或者小動物。我們再把沙子放大一點,我們能看到更豐富更漂亮的形狀和結構,有的沙子裡面就像一座座水晶城堡;有的像海綿一樣全部是細細的小孔;有的跟雪花形狀一樣漂亮;這些有趣的現象都是科學家們在顯微鏡下才發現的。
沙粒的形狀
再說說沙子的顏色。沙子是不是只有黃色的呢?
其實,沙子的顏色也是很豐富的,因為沙子是從巖石身上掉下來的,而巖石有著不同的色彩。我們有時候看到沙子在太陽光照耀下,會像星星一樣一閃一閃的,這是因為沙子裡面有許多像水晶一樣的小顆粒。它們晶瑩剔透,像透明的鑽石。
科學家們發現,沙漠的顏色和沙子的顏色,主要與當地巖石的種類和礦質類型有關。在澳大利亞就有大片大片的紅色沙漠;在美國南部有一片沙漠就是白色的;在中亞有一片沙漠是黑色的;還有的沙漠裡是五彩繽紛的。
白色沙粒
那麼,為什麼沙子會有不同的顏色呢?
科學家們發現,血紅的沙子是因為它裡面有著豐富的鐵氧化物質;雪白的沙子是因為裡面沙子主要是石膏質的。所以,沙子的顏色來源於各種礦物質的顏色。
哲思錦囊
哲思好問題:文字也有情感嗎?
可以問:
1、動物們咆哮時,是什麼語氣?繪本上,動物咆哮的語句的字體和其它字有什麼區別?
2、動物們朝大象吼叫時,字為什麼越來越大?
3、父子倆消失在沙漠時,字為什麼越來越小?
4、請爸爸媽媽找出「哭」和「笑」兩個字,它們長得像哭臉和笑臉嗎?
5、你覺得這本繪本裡,作者是怎樣用文字來畫畫的呢?
可以講:
01 我們如何表達
我們如何傳遞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爸爸媽媽可以引導孩子想想,我們身上有哪些「工具」:會發出聲音的嗓子,會寫字的雙手,表情豐富的臉,還有會動的肢體。
這些「工具」都可以表達,都能創造出獨特的語言。進一步,孩子可以把我們常用的表達方式和這些「工具」對應起來。比如:
聲音:音樂、朗誦、聊天、歌唱……
圖畫:繪畫、馬路上的指示牌(符號)、動畫(動起來的圖畫)、照片、電影(動起來的照片)……
動作:戲劇、打架、姿態、手勢……
接下來,孩子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我們表現不同事物,比如景色、人物、心情、事件等等的時候,可以用上述哪些表達方式呢?
比如:
景色:繪畫、照片、描述(漂亮、迷人)……
人物:繪畫、敘述事件、描述(高矮、好壞)……
事件:戲劇、文字、動畫、電影……
心情:色彩、音樂、語調、肢體、表情……
02 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表達
剛才介紹了幾種表達方式,看的、聽的、做的、讀的等等。其實,這些形式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可以混用的,舉幾個例子:
中國畫:詩書畫的結合
米芾 《春山瑞松圖》
中國文人畫,是詩文、書法和繪畫的結合。孩子容易觀察到許多「跨界」的部分。
比如說,在米芾的《春山瑞松圖》,能觀察到他畫的松樹有漢字筆畫的意趣,他畫的山用了書法中「點」的筆法。而漢字變幻的形態,又像圖像一樣。同時,詩文所表達的含義,又與畫面,與字體和諧一體。所以人們常說中國畫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歌曲:音樂與文字相結合
我們唱的歌曲,是音樂與文字相結合的例子。歌曲中的歌詞,既能表達含義(講述故事、表達心情等等)。同時呢,唱詞時的發音、咬字也要和歌曲的意境相融合。比如說,《黃河大合唱》時,吐字要清晰有力,有豪邁的感覺。而在兒歌中,吐字就要歡快、誇張,能製造輕鬆的氛圍。
符號的拼貼
還有更有趣的例子。比如法國詩人謝閣蘭很喜歡中國文化,他寫了一本詩集,叫做《碑》。從書的裝幀、紙張到版面,都效仿了中國金石拓片的冊頁。每首詩的右上角都有漢字題詞,詩的周圍還有黑色邊框。使人見書如碑,但裡面的字都是法語。
康定斯基的繪畫被稱為「色彩的交響」。他受作曲家勳伯格啟發,用色彩、線條,描繪了一出交響樂: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爸爸媽媽可以引導孩子,在生活發現不同表達方式結合、交融的例子。
可以延伸:看起來扁平的文字也可以這麼用嗎?
最後,我們來看看《夏天》這本繪本裡,漢字是如何表達情感的。
首先,字與詞本身具有含義。「快樂」「憂傷」這些詞語,無論用什麼字體寫下來,都不會改變它的含義。
不過,漢字不僅是字,還是畫。調整漢字的維度:質地、顏色、方向、形狀、大小、明暗……我們能得到不同的效果。
爸爸媽媽可以帶孩子分析一下,繪本中的漢字在以上幾個維度上有什麼變化?有什麼效果。下面舉兩個例子:
動物們吼叫時,字越來越大,能表現出聲音的漸強。越到後面的字越用力,色彩越深,也能體現這一點。此外,字體稚拙,有種孩子寫鉛筆字的質地,有種孩子爭執時認真、執著的樣子。
「笑」這個字就像笑臉一般,很有意思。
「耷拉」兩個調整了方向,表現出了樹葉耷拉下來的樣子。另外,第一個例子裡,每個漢字的方向也都不太一樣。
為什麼要寫得歪歪扭扭呢?如果寫得太規整,顯得死板;如果每一個字的軸都朝向一個方向,有種很強的目的感、掌控感。用這種歪斜的字跡,能突出主角們孩子一般的天真,還能跟漢字表達畫面配合起來,非常有趣。
這種字形與字意的混搭,很適合拿來啟發孩子的想像。
✂ 可以做:
用漢字作畫
爸爸媽媽可以讓小朋友做一本繪本,講一個故事,用漢字、拼音都可以。注意調整字的質地、顏色、方向、形狀、大小等等,讓漢字變成圖畫,傳達感情。
童行tips
1、無論孩子做出怎樣的回答,不要強迫孩子非要接受一個「標準答案」,而是要和孩子一起探討這個問題。當孩子對某一問題失去興趣,也不要強迫孩子再回到問題上來。這些問題本身也不是一次能「解決」的,而是在多次的閱讀中慢慢「消化」的。當然,如果你有其它的視角,也可以嘗試著與孩子探討。
2、孩子可能不會跟著我們的設想提問和回答,也不是所有的問題都有標準答案,在同孩子問答的過程中,我們要表現出的是對他的提問和猜想的重視,對他勇於表達的讚許,對他探索的支持。
3、在跟孩子的問答過程中,我們也會被問到很多「我不知道」的問題,這也很正常,沒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在這種時候,勇於對孩子承認「我不知道」,再同他一起查閱資料、詢問專家,也是開放的求知態度。
往期伴讀
已完結:第一輯&第二輯&第三輯
第一輯集錦丨我是誰:從自己出發,去了解世界
第二輯集錦丨我在哪裡:用16本繪本,種下探索宇宙的小小種子
第三輯集錦 | 我如何看世界?7大主題28本繪本帶孩子系統感知
更新中:第四輯
森林主題 | 如果生活裡沒有童話,也許是因為沒有森林
森林 第1課 | 《小樹的四季》你害怕改變嗎?
森林 第2課 | 《我在森林裡長大》花朵會笑嗎?樹木會哭嗎?
森林 第3課 | 《月光森林》 擺脫限制,就是自由嗎?
森林 第4課 | 《我……有夢》小時候想當科學家的孩子,後來怎麼了?
荒漠主題 | 如果是你,會穿越沙漠去西天取經嗎?
獲取書單合集
為了方便大家查閱、分享和收藏童行的過往書單推薦,我們將童行學院全部推薦書單的文章集合在了一起。除了往期伴讀課程,還有景芳、童行教研團隊翻箱倒櫃搜索的好書
由於內容涵蓋面廣,數量較多,不便在文章中一一羅列,如果對書單推薦感興趣,可以在我們的公眾號「童行學院」對話框中,直接回復「書單」,或點擊公眾號菜單欄的「文章總匯」—「目錄」—「伴讀知識」,即可查閱合集。
這是童行親子伴讀課程的第83篇智慧分享。
讓我們一起把大大的世界送給小小的人兒~
童行學院
系統性通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