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我們每個人都在見證歷史,疫情下捆綁人們的出入以及消費空間,隨之而來公司倒閉、失業狂潮、股票金融理財大熊市,把每個人、每個行業都打入冷宮,旅遊行業是如此,旅遊業的供需特點也是如此。
很多人不明就已,樂觀狂噓之後旅遊業的「報復性」消費,但有沒有可能實現呢?個人看法,很難,真的很難。
為何?
只舉一例,成本。與旅遊供給與需求直接相關的旅遊產品及服務的價格,而價格又是成本的增量,要想考慮後疫情時代旅遊的供給,必可避免地首先要考慮由於「疫情」給旅遊帶來的成本疊加。
為何?
就拿民宿業來說,它大多都位於地理情況與交通等基礎設施較好的景區周邊,但所謂的優勢都是靠「高成本」投入換取的,高租金、高水電、高物價水準,無一不是壓倒民宿的累累稻草,有些人樂觀的「表示」會減免租金等,但事實如此嗎?供給鏈條的其他提供者會答應嗎?世上沒有好好人!這些成本會壓死部分民宿經營者,影響民宿業的供給端。
從需求端來看,從整個旅遊業來看,後疫情時代,不可避免地面對「疫情綜合症」,人們不願消費以及不能消費將貫穿整個2020年,需求的大範圍收減,旅遊業同多數行業一樣進入寒冬,因此根據「中間立場」來看,一個從事民宿老闆要想「回本」最少需要「一年」時間。不知民宿業是否能夠挺過這場「報復性」消費的暖陽。
當然疫情下供給與需求的變化不一定都是負面影響,新形勢下,人們需求的縮減並不能影響旅遊者的對旅遊這一美好的追求,它會倒逼旅遊業不自覺地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
還拿民宿業來說,從供給端,會更加重視自身民宿空間設計的多樣性與個性化設置,俘獲旅遊者的「芳心」。疫情之下,民宿業與旅遊業同樣會面臨行業內部的重新洗牌,2020年對多數民宿業來說日子並不好過,大量消費者不能消費與不願消費將會陪伴整年。但有危必有機,這些突發狀況仍舊不能改變,今後相當長的時間,將會以「體驗型」經濟的模式。
從旅遊者的需求端來說,由於市場細分以及目標群體選擇,旅遊者將會「用腳投票」。21世紀的中國旅遊業將會是由「中產階層」頂起,這一階層有知識、有文化、有追求、敢消費、更看重自身的「自由追求」,這就引導個性化、定製化的新型旅遊業發展。無論是定製化的文創產品、個性化的項目選擇都會迎來新的發展。
從目前的一些旅遊新聞來看,一邊是一系列的景區主動摘牌、酒店主動摘星轉型,另一邊是在城市休閒主題動物園、體育研學度假區、親子農莊、鄉村度假村的日趨火爆。這都在說明一個現象,即市場正在分化,正在細分,經營者更加追求旅遊者的個性追求。
還拿民宿來說,與其直接相關的是什麼?既是對目標群體,即顧客的興趣愛好、年齡層次、人際關係(親子、情侶等)的進一步民宿項目的定位,又是對提供民宿服務的項目的細分,如天文愛好屋、自然小木屋、清新陽房等等的產品選擇。誠然,疫情下的民宿日子不好過,但將來呢?「體驗靜謐」型民宿發展可期。
從旅遊需求端看,如何更好地滿足旅遊者的需求呢?目前,中國有龐大的中產階層,這也就使人們的知識水平、消費者偏好方面與以前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利用好這個「香餑餑」,是疫情後民宿發展重點「照顧」的地方,如:傳統文化度假村、虛擬戶外體驗園、自然與科學博物小屋等等,有一個不錯的選擇。
總的來說,疫情下旅遊業發展並不樂觀,但機遇依舊不少,「+旅遊」模式下,旅遊行業也不是單打獨鬥,疫情下的供給與需求的急劇變化,旅遊業未來發展可期。
以上來自旅遊管理小白個人看法,如有紕漏,請多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