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保險業大考:數位化供需側轉型在即

2020-12-17 金融界

來源:金融界網站

後疫情時代之下,保險業態將發生哪些變化?

5月20日,眾安金融科技研究院發布《危中尋機,海外保險業疫情影響及應對分析》(以下簡稱「報告」),在剖析本次疫情之下國內外險企應對疫情的經驗基礎上,對行業在後疫情時代的發展提出了建議方向。

從疫情對海外保險業的影響來看,支出端營業中斷險、活動取消險等多個險種賠付壓力提升,線上化展業的成本也有所加大,收入端多個險種展業明顯承壓,但健康險或將得到一定提振,而資本市場環境變化加劇也將對險企投資端造成較大影響。在疫情大背景下,數據+科技成為保險不斷拓展可保範圍的核心基礎,保險獨有的「經濟保障」+「風險管理」行業屬性被反覆驗證。隨著保險科技價值的凸顯,加之疫情之下消費者對保險線上化的訴求增強,保險行業數位化轉型刻不容緩。

行業轉型需要先行者的試錯和帶動。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安保險」)作為國內首家網際網路保險公司,已將從營銷、獲客、承保、核保、定損查勘到理賠的業務全流程通過數位化進行重構,同時向包括Grab等在內的國內外機構提供了數位化保險解決方案和服務。此外,眾安保險已成為國家發改委首批數位化轉型夥伴,通過產學研用四者結合向行業數位化發展提供了有效實操支持,加速數位化轉型從供給、需求側雙側推動。

疫情之下健康險提振,保險業數位化進程加速

保險業可能是和疫情連接最緊密的行業之一。

從支出端來看,各國保險業承擔比例不一,線上化展業將加大成本。目前,COVID-19的全球死亡率約為6.61%(以截止至2020年5月17日的實時數據計算),對於壽險身故賠付總量的影響相對較小。但是對於病死率、感染人數比例均相對較高的國家而言,其壽險行業的身故賠付的壓力也將較大。財險方面,營業中斷險和賽事取消險將成為此次全球疫情中賠付支出額度較大的險種。此外,疫情期間險企選擇線上展業,而數位化作為保險業近年來的發展趨勢,行業數位化的投入正在上升。根據Celent出具的一份對保險公司首席信息官(CIO)的調研,67%的大型保險公司CIO表示已經在疫情暴發之後開始調整和增加公司在IT方面投入的預算力度。

從收入端來看,全球保險業的多個險種均受到此次疫情的廣泛衝擊。雖然由於特殊時期陌拜受限,長期壽險壓力較大,但對於健康險來說將有一定提振作用,以中國在疫情持續期間的一季度為參考,在2月累計人身險總保費同比增長僅為2%的情況下,健康險2月累計保費收入同比增長高達22%,增速為各個險種中最高。財險方面,受汽車銷量下降和全球多個航線停航的影響,出行相關的多個險種收入均呈下降趨勢。

有趣的是,此次疫情突襲加速了保險企業對數位化的投入力度。疫情期間,自助服務門戶、實時響應式交互系統、用於保單服務和理賠的行動應用程式以及世界級的呼叫中心技術成為疫情期間險企競爭的重點。虛擬檢查、自主索賠和基於人工智慧的定損、虛擬爭議處理法庭等功能也受到海外業界的高度重視。

疫情倒逼保險業供需雙側數位化轉型

後疫情時代下,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成為保險業的課題之一。

可以確定的是,「數位化轉型」將成為接下來一段時間保險業的修煉內功的方向。

從需求側來看,根據The Digital Insurer的調查研究顯示,疫情期間受居家隔離、復工復產難等因素影響,消費者對於數位化保險的期望顯著提升,倒逼保險公司優化線上服務以滿足消費者需求,行業整體的數位化轉型已經刻不容緩。就疫情期間來看,線上流量已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線上問診、健康管理需求的增長十分凸顯。例如:眾安網際網路醫院、平安好醫生、微醫等多家公司,在疫情期間均推出了疫情防控專區,並將問診入口向新聞資訊、娛樂、生活、社交等平臺開放,部分網際網路醫療平臺的疫情防控專區甚至達到 18 億次瀏覽量,成為了保險機構重要的客戶來源。

從供給側來看,保險業數位化轉型需要不同類型的參與主體齊頭並進,方能加速穩健完成行業的升級迭代。這其中網際網路保險企業在新興技術的快速跟進、落地實踐上則具有靈活的優勢,將成為行業探索新興技術、新穎模式,激活行業創新活力的助推器,有效發揮創新試點的作用;相對而言,中小型保險機構可以更為便利且經濟地整合外部技術資源,但部分中小型保險公司由於前期技術選型等問題,需要技術領先或具備總體技術解決方案的金融科技企業發揮創新引領作用,以模塊化、標準化及SaaS服務的形式為中小保險企業提供靈活、敏捷同時高性價比的數位化轉型升級解決方案。頭部保險企業應以協同方式帶動周邊參與者進行融合創新,不斷積累科技轉化的實踐經驗,以點帶面逐步推動上下遊產業鏈的全面數位化轉型。

眾安賦能數位化保險,技術力重構行業價值

保險數位化轉型離不開行業夥伴的助力。

通過底層構建+流程再造+產品化輸出三步走,眾安保險已經構建了數位化保險閉環。基於搭載在雲端的核心系統「無界山」,以及實現全業務支撐的智能客服「眾安精靈」和可視化回溯技術「千裡眼」,眾安構建了基礎的運營支撐體系。在此之上,眾安又通過應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開發了支撐產品開發與定價的數據實驗室、智能風控等產品,支撐營銷的X-Man智能營銷平臺和業務開放平臺等,支撐投保和核保的醫療數據平臺、核保機器人和智能保顧等產品,以及支撐理賠的醫療知識圖譜、商保平臺、視頻理賠和醫療文本結構化等產品,從而實現了科技對保險業務全流程的賦能,為更廣泛的用戶帶去體驗更加便捷,

產品更加溫暖,保障更加普惠的保險。

除了對自身業務的重塑,眾安從成立之初就擔當著保險科技和行業數位化轉型最佳輔助的角色。眾安為壽險公司打造的「ABC混合型前端」集成了面向代理人的保險展業平臺、面向經代公司的營銷平臺、官網、官方微信、保險商城,打破傳統保險公司渠道之間的邊界,針對A端、B端、C端客戶的數位化前端讓消費者能更好地體驗保險公司的產品和服務。在海外市場,眾安通過科技力助力全球保險生態數位化轉型。在東南亞,眾安與Grab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共同定製馬來西亞首款按日付費的網際網路商業車險,上線8小時就積累1萬名司機用戶。截止2019年末,已協助Grab生態出單超500萬張。在新加坡,眾安還與新加坡最大的綜合保險機構達成戰略合作,助其保險產品創新與數位化轉型。

相關焦點

  • 金融壹帳通陳建光:後疫情時代,數位化轉型成金融機構生死大考
    (原標題:金融壹帳通陳建光:後疫情時代,數位化轉型成金融機構生死大考)
  • 後疫情時代 中宏保險優化數位化服務
    2020年至今,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給各行各業都帶來了嚴峻的考驗。於保險行業而言,在發揮社會「穩定器」作用的同時,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與挑戰。疫情的突襲不僅激發了大眾的風險保障意識,也帶來了消費行為習慣的線上化大遷移,未來保險企業需要繼續加快數位化轉型的步伐。
  • 中國信通院王超賢等:後疫情時代我國數位化轉型可持續發展面臨的...
    總體來看,對後疫情時代數位化轉型的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問題和挑戰的研究還較少,且不夠系統深入。為彌補現有研究缺口,本文聚焦後疫情時代數位化轉型的可持續發展,把疫情對數位化轉型的研究從短期視角延伸到長期視角,深入研判未來數位化轉型的發展路徑,試圖揭示後疫情時代的數位化轉型的可持續發展方向;並在此基礎上,給出後疫情時代數位化轉型可持續發展的針對性對策,從而為企業轉型、政策制定等提供參考。
  • 後疫情時代商業銀行數位化轉型趨勢
    我今天跟各位匯報的主題是後疫情時代,商業銀行數位化如何轉型?我今天匯報四部分內容:首先,自我介紹。我07年畢業以後先是在中國銀行廣東在中山市網點工作,然後再到分行、省行,14年來到北京北漂,現在在總行,之前在網絡金融部即網際網路金融,後來專門從事大數據、人工智慧包括現在是專門做區塊鏈的工作,這是我個人的情況。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是基於我的個人經歷以及總結和思考。
  • 趙志偉:疫情加快銀行業數位化轉型「客戶賦權」時代到來
    這場疫情加速倒逼數字經濟需求增加,數字經濟已經演變為「客戶賦權」的時代,「在數位化的浪潮下想要保持優勢,就必須以科技創新為護城河,以競爭對手難以企及的速度、質量和價值滿足客戶需求,而數位化轉型遲緩的企業將會快速沉入歷史。」趙志偉認為,銀行業數位化轉型從「產品驅動」轉向「客戶驅動」。
  • 後疫情時代,攜程商旅賦能企業財務數位化轉型
    上海2020年11月27日 /美通社/ -- 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各行各業的數位化轉型步伐,「數字基建」之下,運用智能採集、智能識別等技術來實現企業財務信息化、自動化與智能化,成為當前企業管理和創新的雙輪驅動,為企業降本增效的有力支持。
  • 後疫情時代的數位化轉型,2020 CIOC全國CIO大會圓滿收官
    大會匯集國藥集團、國家信息中心、戴爾科技集團、浪潮信息、微軟、中國石化、京東智聯雲、新鳳鳴集團、雪松控股集團、Commvault、美雲智數、銷售易、蒙牛集團、萬華化學、易路人力資源科技、樂宜嘉、石墨文檔、羅牛山集團、永高集團、平安保險集團、北大方正等眾多全國各大行業大中型企業信息主管、企業信息化一線廠商和服務提供商,以「後疫情時代的數位化轉型」為主題,分享交流CIO在工作中的經驗和困惑,探討新基建,
  • 後疫情時代美妝行業如何異軍突起?數位化推動顏值經濟轉型升級
    面對疫情挑戰,美妝行業一方面要加快數位化轉型,著力通過數字渠道宣傳、銷售,以及線上線下的融合互通;另一方面應充分利用人工智慧技術,加速「全渠道」「全流程」在行業中的落地與實施。過去「一套內容砸全媒體」的投資回報率越來越低,現今面對用戶需求瞬息萬變的市場,美妝企業只有利用好數位化工具,快速獲悉的消費者認知,在產品和服務上快速迭代,才能在後疫情時代生存下來。
  • 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企業數位化轉型需系統化思考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數位化轉型客觀的說,突如其來的疫情,其實也是對當前經濟體系運營能力的一次「檢驗」,更是對企業管理者提出了前所未有的「大考」。在此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其中一些企業通過此前積極的數位化轉型成功渡過了難關,但更多的企業卻只能「被動前行」。
  • 平安金管家沈瑋:深耕價值用戶 推動行業數位化轉型
    對於傳統保險企業而言,數位化轉型意味著驅動著企業的整體架構轉型,因此數據化轉型框架並不能夠亦步亦趨地模仿。保險企業應如何真正做到以客戶為中心、立足用戶需求,做到持續、精細化運營?這正是整個行業都在期待的「轉折點」。
  • 朱麗|求勝於未來:數位化時代的組織韌性
    2020年新冠疫情的「黑天鵝事件」(Black Swan Incidents)讓我們驟然明白,當我們開始描繪數位化藍圖時,數位化未來已悄然來臨;當我們試圖引領企業數位化轉型時,疫情的「大考」已猝不及防。
  • 新發展格局下的製造業數位化轉型
    原標題:新發展格局下的製造業數位化轉型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各個行業都面臨了一次「大考」。
  • 聯合利華、喜茶、OPPO、京東、The Trade Desk:後疫情時代,數位化...
    疫情嚴重的影響了大量商業行為的發展,於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將數位化提升到了重要的戰略層面,但如何實現數位化卻是很困難的問題,Morketing創始人&CEO曾巧就傳統企業數位化轉型中,可能遇到的各種經驗教訓向五位嘉賓提出了問題。聯合利華中國數據與數位化發展副總裁方軍認為,數位化可能很難到達成熟的階段,因為它永遠處在不斷的迭代之中。
  • 麥肯錫報告:相對保守的保險業也將數位化轉型,做到這些就可以抓住...
    然而,在數位化的潮流面前,並沒有什麼傳統是無法被打破的。麥肯錫在本報告中詳細分析了當前的保險產業,並指出,只有迅速行動、擁抱數位化變化,保險業才能持續發展。以下是正文。 監管、產品的複雜性和保險人巨額的資產負債表:這些使以前的黑客無法攻入保險公司的大門。 但這正在發生著變化,一種保險從業者應該擁抱的變化。如果行動迅速和果斷,他們就可以在數字時代蓬勃發展 。
  • 陳根:後疫情時代,中小微企業困境背後的困境
    是為了防止社會失業上升,居民中長期消費水平隨著收入的停頓下降,即防止疫情產生的危機從供給側放大傳導至需求側。通過構建全天候信貸信息服務系統,不僅可以替代傳統的信貸評審功能,提高信貸效率,而且可以深度開發,專業建模應用,例如發票貸、信用貸等創新產品,這也將成為後疫情時代的一個必然趨勢。
  • 復盤疫情下的家居企業數位化轉型
    搜狐焦點家居了解到,以上企業均在疫情之前就開啟了數位化轉型升級戰略。三大策略實現數位化轉型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我們看到了數位化、線上化的無形觸角正全面滲透至社會運行的每一個角落,對現有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帶來了衝擊與革新,並有效緩解疫情引發的社會難題。「數位化轉型」熱度持續上漲,在後疫情時代家居行業該如何構建自己的核心數位化能力,順利實現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升級?
  • 後疫情時代,期刊業的轉型與創新未來可期!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全國各行業都經歷了一次長時間的「歇業」那麼,後疫情時代期刊業的轉型和未來走向如何?在發行上,疫情期間紙質版發行困難,這也導致期刊送達率低,影響了受眾及時了解最新知識。疫情同時給編輯人員帶來了較大的心理壓力,特別上班後交通等成了大家最擔心的「容易感染場所」。
  • 照明電器行業加快供應鏈數位化轉型
    3月26日,由中國照明電器協會主辦的"全國照明產業供應鏈雲論壇"召開,多位專家和企業代表就照明行業供應鏈管理,助推照明電器行業供應鏈數位化轉型等方面展開探討。轉型發展 打造數位化平臺如何保障供應鏈的平穩運行?不論是供應商還是採購商,在面對特殊重大事件時怎樣降低風險?疫情期間,有企業轉型生產口罩,那供應鏈是否也可以轉型發展呢?
  • 每經專訪眾安科技CEO劉海姣:可從六大維度衡量險企數位化轉型成效
    加快線下服務的數位化轉型,推動線上線下渠道互動融合。從消費者需求看,根據The Digital Insurer的調查研究,疫情期間受居家隔離、復工復產難等因素影響,消費者對於數位化保險的期望顯著提升,倒逼保險公司優化線上服務以滿足消費者需求,行業整體的數位化轉型已經刻不容緩。
  • 疫情之下,律所如何實現數位化轉型?
    數位化代表著新的生產力、新的發展方向,為中華民族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新冠疫情期間的在線化辦公,成為推動律師行業數位化轉型的契機,律師們通過微信、郵件、視頻會議等多種遠程溝通形式辦公,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律所數位化轉型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