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塗穎浩 每經編輯:廖丹
眾安科技CEO劉海姣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如今,保險業數位化轉型已勢不可擋。近日,銀保監會向各財險公司下發《關於推進財產保險業務線上化發展的指導意見》,到2022年,車險、農險、意外險、短期健康險、家財險等業務領域線上化率達到80%以上。加快線下服務的數位化轉型,推動線上線下渠道互動融合。
從消費者需求看,根據The Digital Insurer的調查研究,疫情期間受居家隔離、復工復產難等因素影響,消費者對於數位化保險的期望顯著提升,倒逼保險公司優化線上服務以滿足消費者需求,行業整體的數位化轉型已經刻不容緩。
「疫情以來,中國保險行業將比任何時候都更重視全面數位化戰略和轉型。一方面,保險業積極試水在線銷售模式,流量獲客、直播帶貨、電商活動,打造多元化在線經濟;另一方面,持續加強經營管理層面的數位化進程,包括代理人展業、承保理賠、渠道管理、培訓、客服等等。」眾安科技CEO劉海姣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如此表示。
在數位化轉型如火如荼之際,劉海姣以六大維度揭示了險企數位化轉型成效,在其看來,率先開啟有效數位化轉型的保險公司,將更有機會贏得新一輪競爭優勢。
率先開啟有效數位化轉型者搶佔先機
何謂保險業數位化轉型,在劉海姣看來,其核心是從「業務為中心」向「客戶為中心」的變化。「以客戶為中心」的趨勢,過去十年,不僅是保險業,在銀行等行業都可以洞察到。發展至今,為客戶提供好的服務與產品是基本要求,更高的要求是從客戶角度出發,了解客戶痛點及需求,並提供解決方案。而這其中,科技起到至關重要的助推器作用。
近年來,科技驅動成為行業轉型的關鍵詞。各大保險公司加碼科技投入,基於大數據、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研究和開發保險科技深度應用。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加快了行業轉型的步伐,一方面,保險業積極試水在線銷售模式,流量獲客、直播帶貨、電商活動,打造多元化在線經濟;另一方面,持續加強經營管理層面的數位化進程,包括代理人展業、承保理賠、渠道管理、培訓、客服等等。
在劉海姣看來,用戶因為疫情,更能接受線上投保模式,而率先開啟有效數位化轉型的保險公司,將更有機會贏得新一輪競爭優勢。那麼,線上化率是否是衡量數位化轉型的唯一標準?在險企紛紛加入轉型行業的當下,又該如何客觀評判自身的轉型成效?
劉海姣指出,可從六個維度衡量險企的數位化轉型:戰略、業務應用、技術能力、數據能力、組織能力和經營管理。
戰略層面,目前眾多保險機構都已經積極布局科技戰略;
業務應用層面,逐步構建一站式線上保險服務,比如從產品瀏覽、在線客服到投保、核保理賠、續保的全流程;
技術能力層面,構建支撐數位化轉型的IT架構,通過支持高並發能力的核心系統和中臺系統,連結網際網路渠道場景;
數據能力方面,通過線上場景沉澱用戶行為數據,構建用戶畫像,從而能夠匹配精準客戶,個性化推薦產品;
組織能力方面,利用線上化工具培養內部包括營銷員在內的科技人才梯隊,提升高質量科技人才比例;
經營管理方面,最後從宏觀角度來看企業數位化機制是否成熟,員工是否具備數位化思維等。
「數位化轉型通過以上六個維度不斷發展後,最後衡量標準就變得很直觀可見。保費收入增加、營銷成本改善、運營效率提升、客戶體驗優化、風控能力強化,這些成效將通過經營數據展現出來。」劉海姣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市場參與者關注保險科技領域新賽道
「數位化轉型投入程度,取決於不同保險機構所處的企業戰略階段。數位化轉型布局,是一個由淺入深,由局部到整體的過程。」在劉海姣看來,對於中小險企來說,他們所處戰略階段,希望尋求更經濟性的科技投入。如果要把所有系統替換一遍,成本過高。而通過輕量化、模塊化、碎片化的產品工具,優先解決渠道對接、展業、獲客、培訓等核心痛點。利用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體即服務)部署方式,降低決策成本,幫助他們實施符合公司發展階段的數位化轉型。
5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啟動數位化轉型夥伴行動倡議,構建「政府引導——平臺賦能——龍頭引領——機構支撐——多元服務」的聯合推進機制,以帶動中小微企業數位化轉型為重點,在更大範圍、更深程度推行普惠性「上雲用數賦智」服務,提升轉型服務供給能力,加快打造數位化企業,構建數位化產業鏈,培育數位化生態,形成「數字引領、抗擊疫情、攜手創新、普惠共贏」的數位化生態共同體,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這次發改委夥伴行動倡議,對於數位化轉型進程是積極推動意義。」劉海姣稱,作為首批145家數位化轉型夥伴之一,眾安希望通過夥伴行動,打通保險業數位化轉型最後一公裡。據介紹,眾安已沉澱三條產品線——業務增長、業務生產經營和後端業務保障,提供轉型所需產品工具。在新啟動的2020「保驫」計劃中,進一步免費開放9門《保險科技數位化轉型》課程。同時,針對高職大專院校學生,通過教學+實踐結合,改善應屆畢業生就業難,保險代理人增員難問題。
據研究機構統計,2019年中國保險機構科技投入達319億元,預計2022年將增長到534億,未來兩年,依然有接近70%的市場規模提升空間。在劉海姣看來,保險科技領域是一個廣闊的市場,對於目前依然處於發展期的眾安科技,正逐漸把業務聚焦在以保險為核心的金融領域。當前,保險科技的發展趨勢是從技術輸出向模式輸出轉變。眾安科技的優勢在於對保險業務的理解,並經過眾安體系驗證和沉澱,對閉環模式更有自信。
對於同業競爭者的入局,劉海姣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這證明了保險科技領域在發展,市場開始關注這條賽道,對眾安科技來說這是好事。她進一步表示:「從行業整體看來,保險科技擁有許多細分和垂直領域,科技企業會聚焦在自己關注和擅長的方向,在賽道中各有所長。我們持開放合作的心態,與同業一起,服務整個保險業轉型。」
展望未來,劉海姣表示:「我們會持續關注科技和網際網路市場變化,結合到保險業務中。如5G、物聯網、區塊鏈等新基建,以及直播、流量平臺領域,隨著模式成熟,將來會逐步擴散到保險等金融領域。未來我們會把這些新領域納入產品考慮範圍內,加強直播、短視頻、中視頻業態領域研究和保險科技產品開發。」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