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海洋強國、科技強國目標,推動人工智慧、綠色船舶等領域新技術發展與轉化應用,發揮「比賽+科技+文化」疊加效應,提高海洋科技創新能力,助力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2019年10月10日-13日,「海上爭鋒」2019中國智能船艇挑戰賽暨第二屆海洋智能裝備與系統創新論壇在日照市舉辦。
此次活動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中國造船工程學會、上海交通大學、山東省日照市人民政府、中國船級社、中國海洋學會、中國航海學會、中國人工智慧學會主辦,日照市科學技術局、日照市海洋發展局、日照市東港區人民政府、上海交通大學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海洋智能裝備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承辦,採取中國智能船艇挑戰賽、海洋智能裝備與系統創新論壇、海洋智能裝備展覽相結合的方式,邀請相關領域的院士專家齊聚一堂,推動智能船艇技術轉化和規範形成。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林忠欽,遼寧艦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英富,海軍裝備研究院系統研究所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邱志明,教育部科技司巡視員李渝紅,軍委聯合參謀部戰場環境局原副局長、少將張輝,海軍工程大學原校長、少將趙永甫,海軍裝備部原副部長、少將耿廣生,海軍研究院水面作戰所原所長、少將李煒,中國造船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李國安,首席專家陳映秋,秘書長林憲東,常務副秘書長金向軍,中國航海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曹迪,副秘書長顧維國,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周薇,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孫麗珍,先進技術與裝備研究院副院長劉冬,船舶海洋與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唐文勇、黨委副書記宋續明,海洋智能裝備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範軍等嘉賓出席。
首開先河 孰與爭鋒,我國在實際海域海況條件下的首個無人智能船艇競賽舉行
「海上爭鋒」賽是我國在實際海域海況條件下舉辦的首個無人智能船艇競賽,分為海上爭鋒、穿越險阻、自主繞標不同科目進行,旨在考核在沿海實際環境條件下,參賽團隊使用具備自主智能決策能力的競賽船艇,完成既定航行任務的性能和水平。與此同時還舉辦新型智能船艇功能展示競賽考察參賽單位在智能船艇的設計理念、功能實現、場景應用和結構材料等方面的最新研究及開發成果。
7月15日競賽委員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邱志明院士組織召集領域專家審定通過了《2019中國智能船艇挑戰賽「海上爭鋒」賽競賽規則》。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是海上爭鋒科目,要求參賽團隊使用具備自主智能決策能力的競賽船艇,按照規定的出發時間、航線和要求在海域內完成航行任務,總航程約為10km。航行任務包括「智繪2019」「智尋標的」「海上追夢」等科目,既關注了海上智能裝備演進的前沿研究成果、又以智能船艇挑戰賽的形式完成任務目標的落地實現。
本次競賽共吸引了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上海海事大學、江蘇科技大學等高校以及武漢勞雷綠灣、北京同方佰宜、江陰北海等關注無人智能裝備發展的企業的近50個項目參加各個科目的比賽。
發力「海洋裝備+人工智慧」,上海交大獲高校首張無人艇驗服務供方資助證書
10月12日-13日,第二屆海洋智能裝備與系統創新論壇在日照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林忠欽、朱英富、邱志明三位院士齊聚一堂,與曾恆一、徐芑南、李建成、毛軍發等院士作為大會共同主席,攜手海洋裝備技術領域頂級專家,以及教育部、工信部、科技部相關領導和中國造船學會、各大高校、科研院所領導及專家,青年學者、知名企業家,省市區相關部門負責人等共話海洋智能。
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等參觀了海洋智能裝備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日照分部)。
10月12日的開幕式上,中國船級社總裁莫鑑輝向上海交通大學海洋智能裝備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授予無人艇測試場服務供方認可證書。位於山東省日照市的上海交通大學海洋裝備智能演進中心作為試驗場地,能夠滿足在各種複雜測試科目設定下無人艇的功能調試、性能測試、智能演進需求的多用途試驗基地。中心建設內容包括海上試驗場、岸基指揮中心、信息傳輸基站、數據反演及態勢研判終端系統等海上智能演進試驗及分析平臺,可以支撐各種水面、水下智能裝備及系統開展技術成熟度5級及以上的樣機實驗研究及智能演進評判研究。
與此同時,海洋智能裝備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與大連松遼船廠、上海豐滋新能源船舶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日照分公司在12日的開幕式上簽訂了智能網聯新能源遊艇項目合作協議。依託試驗基地建設,上海交通大學海洋智能裝備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正在持續發揮在海洋智能裝備科技和產業的資源優勢,以海洋裝備智能演進中心的建設帶動相關領域人才、科技和產業集聚及產業園區的發展。
互通共融,聚焦未來海洋智能裝備難點問題與前沿研究
10月12日-13日,海洋智能裝備展覽在海洋智能裝備試驗調試中心舉行。展覽圍繞海洋智能裝備科技與產業,集中展示海洋高科技公司海洋智能裝備產品、科研機構及高校院所的新裝備、新產品以及相關服務,增進學界、工業界及產業資本互通共融。
圍繞海洋智能裝備,未來以多學科、多領域的交叉融合促進多元創新、打造智慧海洋的創新技術備受關注。10月13日,青年創新擂臺開放基金評審舉行,大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朱英富進行主持。此次2019年度海洋智能裝備與系統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指南發布了四個方向,分別是「海洋信息智能感知識別與交互認識」、「海上無人系統(平臺)任務規劃與系統協同」、「海上無人系統(平臺)總體架構、測試與智能演進」、「海洋經濟發展支撐技術」,為解決海上無人系統總體設計、水動力性能優化、性能測試與反演、自主學習與智能演進等問題,推進海洋生態監測、生存環境構造、智能捕獲與加工等關鍵技術攻關與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了前沿性、探索性的研究資助支持。
閉幕式上,競賽委員會副主任何杰總結了「海上爭鋒」挑戰賽的技術要點,凝練了海洋裝備智能演進領域亟待解決的三個問題:一是智能船艇總體設計問題,二是弱聯通條件下的自主控制問題,三是海洋環境下的人工智慧算法問題。面向未來,各主辦單位將繼續通過挑戰賽和開放基金的形式為海洋智能裝備與技術發展貢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