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民在朋友圈相互鼓勵——
「堅持在家不出門,我為防疫做貢獻」(英雄的城市 英雄的人民)
2月16日,武漢社區封閉管理再度升級,各小區實施最嚴格的封閉措施。小區人員出入一律測溫、登記。
「堅持在家不出門,我為防疫做貢獻。」朋友圈裡,武漢市民這樣相互鼓勵。
宅在家,如何過得健康又有意義?記者採訪了四名普通武漢市民。
張羅團購,鄰裡更和諧
「各位鄰居們,大家好!今天彩城團第四次蔬菜,菜品品種有:菜薹、西紅柿、萵苣、小白菜,明天下午4點送到!請開始接龍。」2月16日下午3點,武漢市武昌區世紀彩城小區的業主李洋君開始在業主群裡徵集蔬菜團購名單。很快,群裡面100多個鄰居接龍。李洋君將大家的需求一一記錄下來。團購每四天一次,菜品和菜量基本能滿足一個家庭三至四天的需求。
這段時間,大家封閉在小區裡不能出門,單家獨戶網上購菜又很難達到網購送菜的規模。「不如聯合鄰居們一起團購。」原來在某化妝品公司做銷售的李洋君說。她在網上聯繫了多家蔬菜供應商,貨比三家之後,最終確定了一家生態農業有限公司,「他家的菜新鮮,價格也很公道。」李洋君說。
批發的菜到了還需要分發。15日晚,李洋君在「蔬菜群」裡發出英雄帖: 「現為小區招聘志願者若干,任務:服務小區鄰居,送菜、送米、送油、送藥。報酬:鄰居們的認可和掌聲。」不到一天時間就有30名業主報名。
17日下午,蔬菜準時送到小區門口,李洋君帶著志願者們將蔬菜按照樓棟分配好,搬運到各個單元樓下,「3樓陳姐你的菜到了,請5分鐘後下來領取。5樓蔣先生請做好準備,下一位到你。」志願者在各自負責的樓棟微信群裡叫號,一戶拿完回家之後另一戶再下樓領取,最大限度避免接觸感染。「謝謝李姐!」……看到「蔬菜群」裡不住的道謝,忙碌的李洋君露出了笑容。
陪伴孩子,再忙也幸福
「毛豆,今天有沒有很乖?」
「媽媽,媽媽!」
16日晚,張向北抱著兒子跟忙了一天的妻子視頻,剛滿1歲零四個月的兒子不太會說話,卻咿咿呀呀喚著媽媽。
一周前,就職於湖北機場集團的妻子「下沉」到江岸區桃源社區協助做疫情防控工作,妻子住進了單位宿舍,張向北帶著兒子搬去了父母家。
「雖然平時也幫著一起帶娃,但這次得從配角變身主角了。」張向北這回必須變身「超級奶爸」。換尿布、一日三餐、日常護理,張向北都從頭學起。「我現在20秒內就能換好尿布,就連最難的哄娃睡覺,也摸清了套路!」
剛過而立之年的張向北在一家銀行做客戶經理。「每周一到周五都會提前安排出工作時間,線上解決客戶需求,其他時間基本都用來陪伴兒子,給他做飯、陪他玩耍、哄他睡覺。」張向北說,雖然每天忙得像打仗,但能有這樣一段美好的時光陪伴兒子成長,他覺得挺幸福。「經歷了這段困難時期,我對家庭有了更深的理解,要珍惜陪伴孩子的時光,也要給堅守在一線的妻子加油打氣。疫情總會過去,我們都要努力生活!」
志願服務,心中有力量
洪意婷是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的一名研究生,原本買了寒假返回廣東老家的火車票,但後來一個人留在宿舍過年。
1月25日,學院的微信群,發出了「徵集志願者給防疫一線工作者的子女開展一對一線上助學」的徵集通知。她毫不猶豫地報名了。「孩子家長在防疫一線救死扶傷,保護我們,我們應該幫他們解決後顧之憂!」徵集令很快就在學院裡熱了起來,這個以「教研之家研究生黨員愛心助學團隊」為名的微信群,一下子吸引了214個群成員。
洪意婷負責統籌8名志願者,給10個孩子上課,小學到初中的孩子都有。她第一次上課,本來定在2月13日晚上7點。洪意婷早早準備好教案,還增加了小實驗。到了下午5點,學生家長突然來電,因為醫院的緊急工作,家中沒有人可以陪著孩子線上上課,希望可以把課程延後一些。「通過接觸,我真切感受到了防疫一線醫護人員的辛勞和付出。」洪意婷說。根據孩子家庭情況,她不斷調整教案,每天的教學越來越得心應手。
「最近看到家鄉廣東的醫療隊星夜援馳武漢,心裡充滿了力量。」 洪意婷信心滿滿地說。
堅持鍛鍊,提高免疫力
「馬甲線你好啊!再不上班,我就變成健身教練了。」做完瑜伽不久,家住江夏區的「90後」白領餘雪自拍了一張鍛鍊的照片,在朋友圈打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餘雪不用去上班,有了充裕時間,每天做一個多小時瑜伽和普拉提。
「在病毒面前,免疫力太重要了。」餘雪笑著說。她以前經常加班,長時間坐著也不鍛鍊,患上腰間盤突出和低血壓。去年6月,她報名參加瑜伽課。學會大部分動作後,她就在家裡練習,一直堅持到現在。「堅持鍛鍊,我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態好了很多,腰也好了,低血壓也消失了,身體力量也大了很多,還練出了馬甲線。」 餘雪自豪地說。
「好友看到我在朋友圈裡打卡,都私信問我如何做瑜伽。」餘雪說,她就時不時通過圖文和短視頻教他們一些簡單的動作,「帶著大家一起提高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