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人想要過得幸福關鍵要有三心,窮人長嘆:知道得太晚

2020-12-25 柚子君說

1997年的一個傍晚,日本京都一位年近古稀的行腳僧,疲憊的走向回寺院的路上,一位清潔工大嬸給了他一枚硬幣,說:「師傅您累了吧,去買點麵包吃吧。」

一瞬間,這個行腳僧瞬間像電擊一樣,眼淚譁譁的掉落。

他就是經營之聖——稻盛和夫,他先後創建了2個世界500強企業,並在78歲那年出山,成功挽救即將破產的日航,脫下西裝革履,穿上草鞋聖衣,他想真正去感受這個世界。

此後,他將個人股份全部捐給員工,轉眼大徹大悟。

國學大師季羨林曾說,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鳳毛麟角有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稻盛和夫作為一名優秀的企業家,光芒萬丈,作為哲學家,閃爍耀眼,他說:世間萬物始於心忠於心,「相由心生,境隨心轉」,即我們人生中的一切事物都由我們的內心所塑造,內心的想法可以影響和改變我們周圍的環境。

2020年,他將自己88年的人生智慧,寫到一本書中,最後融合為一個字——心,想要過的幸福,人必須要有三心。

一、感恩之心:不管好還是壞,都要感謝

我們在生活中,難免遭遇不幸,在遭受困境的情況下,我們往往會不甘心,哀怨問:「為什麼偏偏讓我遭遇不幸?」「為什麼倒黴的總是我?」

當我們這樣想的時候,就很容易心生怨恨。

如果換一種心態來說,把經歷的好事、壞事都當理所當然的事情,人生就會豁達很多。

蘇東坡自20歲考上進士後,因為烏臺詩一案被貶,人生走下坡路,但是他平靜應對所有的遭遇。

第一次被貶,到黃州他寫下來流傳至今的《赤壁賦》,告訴政敵他在黃州旅遊;第二次被貶,到惠州他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告訴政敵他在惠州過得非常高興。第三次被貶,到儋州(現海南島),在當時屬於蠻荒之地,但是他在這裡辦學堂修橋梁,培養許多人才。

病逝之前,他寫下「九死南荒吾不恨,茲遊奇絕冠平生。」

意思是貶到這南方邊遠的荒島上雖然是九死一生,但我並不悔恨。因為這次南遊見聞奇絕,是平生所不曾有過的。

由此可見,蘇軾的平常心對待困境,哪怕一生被貶,無論貶在哪裡,他就在哪裡安居,相當怡然自得。

同樣的經歷被貶的秦觀,作為蘇軾的弟子,過得就沒有那麼愉快。

秦觀考上進士遭遇了多次打擊,直到30多歲才考上。可是剛考上,因為老師蘇軾被貶,他也受到牽連,一生不斷被貶,從杭州到郴州再到滕州,,越貶越遠。

一路貶謫,秦觀的心態炸了,非常絕望,他郴州他寫「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

意思是望盡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無處覓見。怎能忍受得了獨居在孤寂的客舍,春寒料峭,夕陽西下,杜鵑哀鳴!

他實在愁苦難耐,後半生在悽苦中度過。

蘇東坡和秦觀兩者經歷類似,過得卻天差地別,關鍵在於,沒有理所當然看待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

稻盛和夫說「謝謝」這個詞語,意思是「難得擁有的事情」,不論我們經歷什麼,都想著是「難得擁有的」,這樣一想,就會產生感謝之心。

只要能夠淡定說出「感謝」的話,人生就會變得幸福美好。

二、利他之心:為身邊的人做力所能及的事

「利他之心」,就是先人後己,把「為自己」放在後面。

前幾天,這個話題衝上熱搜。

任正非在榮耀送別會上的講話誠懇說明了為什麼要剝離榮耀,要如何做好這件事,以及對榮耀的鼓勵,在會上稱:「今天要送別你們,同樣是一樣的依依不捨。」「今天是我們的「離婚」典禮。一旦「離婚」就不要再藕斷絲連。」

許多人對此發言稱讚:任總格局真的很大,希望這樣的企業家越來越多。

為什麼大家都對任總稱讚不已,說他大格局呢?

我在網上以「任正非談」為關鍵詞搜索,跳出來的熱門視頻是:「任正非談要重視教育:否則做工人的機會都沒有」 「任正非談明星,老師才應該更受尊重」「任正非談5G風險:5G就是高速路 你車開得不好能怪路危險嗎」……

如果任總創作公司的理念是只為自己,公司不可能做到這麼大。我們從他的各種演講來看,任總的理念裡,始終是以客戶為中心,而這背後是一顆利他之心。

往小的方面看,許多人因為只站在自己角度想問題,以自己為中心,大有人在。

所以,在家庭中,指責家人對自己不夠關心,嫌棄愛人做的不夠好;在工作中,拼命謀求個人利益,不惜傷害同事關係,或者只想著要別人給自己做事,但是從未想過幫助別人。這些人家庭關係差,同事關係冷漠,歸根到底,是沒有利他之心。

無論是企業還是個人,是工作還是家庭,都要有體諒他人之心,多為對方著想,多做利他的事情,才更有可能獲得幸福。

三、正道之心:貫徹正道,做正直的事

稻盛和夫創立公司後,把 「作為人,何謂正確」 定為企業的唯一基準。

所有人表示奇怪,把一個企業的基準定的這麼幼稚和簡單,但實際上,稻盛和夫認為,事物的本質就是單純簡單的東西,因此,要把正確的事物貫徹到底。

「道」就是為人之道,就是要「正直」「不騙人」,貫徹正道是守住自己的良心,這是作為人的基礎之道。

稻盛和夫的母親教導他,凡是要想「舉頭三尺有神明」,當想做壞事時,就想「神在看我」,所以行為要端正。

靠著這幾句話,在企業經營中無愧於天, 所以一步一步,稻盛和夫成為經營之聖,走向事業的高峰。

在當今浮躁的社會中,許多人為了利益不擇手段,而忘記了做人的本質良心。

孟子說:人之異於禽獸幾希。

意思是,人和禽獸沒區別很小,而關鍵在於人的內在道德和良心。

如果一個人沒有良心,就像禽獸一樣,那將會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稻盛和夫在《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所說:「一起始於心,終於心。」人生逆襲翻盤的關鍵在於自己的「心」。

作為年輕人,應該早點看這本書。

相關焦點

  • 為什麼窮人越愛購物?稻盛和夫3點說明,窮人感嘆:知道得太晚了
    稻盛和夫27歲時創立京都陶瓷株式會社,52歲創立了第二電電株式會社,他憑藉著自己一套獨特的人生哲學和經營理念,使這兩家企業都成為了世界500強,他還和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並稱為日本經營四聖,也是季羨林、馬雲、俞敏洪、郎鹹平等知名人士所推崇的經營大家和人生導師。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稻盛和夫給年輕人這些忠告!
    近日,稻盛和夫塾長又一力作《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正式對外出版發行,本書是稻盛先生復盤自己一生的經營哲學、人生智慧的凝結升華,從「道」的層面鼓勵人們培育美好心根,從而穿越逆境,收穫事業的成功以及幸福的人生。
  • 稻盛和夫:為什麼越窮的人,越喜歡買東西?窮人感嘆:知道得太晚
    稻盛和夫曾經有次在接受採訪的時候,就提到了窮人和富人的區別:越窮的家庭,買的東西越多;越有錢的家庭,反而買的東西越少。在生活中會發現,稻盛和夫說得非常對,家裡條件並不是那麼好的,反而家裡堆的東西越多,越是富有的家庭,家裡反而沒有那麼多東西。
  • 稻盛和夫:我一生智慧皆可凝結成7個字,失敗者感嘆:知道得太晚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先生也曾評價過稻盛和夫:「你們不了解真正的稻盛和夫」。但是稻盛和夫為什麼能夠屢屢創造奇蹟?答案就在稻盛和夫的這一路的歷程當中。其實稻盛和夫前半生過得並不是十分的順利,在稻盛和夫12歲的時候患上了肺結核,差點死掉,中考的時候也是考了兩次,後來高考考了兩次也只是考進了當地一所不入流的大學,後來大學畢業了進入一家快要倒閉的公司。
  • 稻盛和夫:越富的人,越在3個地方摳門,窮人感嘆:沒早點知道
    今天要說的稻盛和夫,他既是世界公認的日本經營之聖,也是窮人翻身最好的典範,出生貧窮,資質平平的稻盛和夫在27歲創立了京瓷,又在52歲的年紀成立了KDDI,兩家企業在他的苦心經營下,全部擠入了世界500強的行列,如此輝煌的戰果,世間絕無僅有。稻盛和夫經歷過貧窮,也體驗過巨富,他總結了窮人和富人的區別,越富的人,反而越在3個地方小氣,窮人傻傻不自知,富人看破不說破。
  • 稻盛和夫:窮人愛在這3個方面大方,很難富有,看看你是嗎
    其實,就是因為稻盛和夫的內在的思維改變了他的一生。稻盛和夫還根據自己的觀察和人生經驗,發現了窮人們的共性,就是會在一些事情上盲目大方。要知道,真正厲害的人絕不會在人群中喋喋不休炫耀自己,財富也不是靠一張只會說大話的嘴巴得來的。3、時間上的大方窮人最明顯的一點就是對時間太大方,好像他們的時間根本不值錢,就算是浪費在各種無意義的事情上,他們也毫不心疼在意,反倒是樂此不疲。
  • 稻盛和夫:適合「窮人」的3項投資,堅持下去,實現「錢生錢」
    稻盛和夫雖然不是靠「投資」發家,但他卻善於「投資」,他的這種投資讓自己從一個一窮二白的「窮小子」轉變為手握2家世界500強的「經營之聖」。在稻盛和夫看來,投資並非是富人的專利,窮人若是能選對投資,堅持下去,也能實現「錢生錢」。一、投資健康健康的身體是一切的根本,尤其是遭受過2020年的「災難」,大多數的人對健康都有了全新的認識,也格外重視自己的身體。
  • 稻盛和夫忠告:窮人喜歡在3方面「窮大方」的,你看看你有沒有!
    人們最愛談論的話題一直都是關於有錢人的生活和沒錢人的生活。大多數應該都有聽過這個詞:「窮大方」。所謂窮大方,就是給予別人的東西或者是金錢已經超過自己的下限,但又一定要做,只是為了維護自己的虛榮心和面子。對於「窮大方」,經常有人說「越是沒錢的人,就越喜歡窮大方」為什麼會這樣說?
  • 稻盛和夫:讀懂三句話,心智越成熟,生活越幸福,活得也高級
    此書暫定價格36元,共計242頁,印刷很有質感,文本內容分別是「人生篇」和「職業篇」;其中容納了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上百種忠告。無論,你是要獲得超越自我的人生觀,還是創業思維,都可以從中獲取答案。距淘得《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一書,已過去1月時間,我反反覆覆研讀5遍有餘。
  • 稻盛和夫:讀透三句話,心智越成熟,生活越幸福,活得也高級
    此書暫定價格59元,共計242頁,印刷很有質感,文本內容分別是「人生篇」和「職業篇」;其中容納了經營之神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上百種忠告。無論,你是要獲得超越自我的人生觀,還是創業思維,都可以從中獲取答案。 距淘得《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一書,已過去1月時間,我反反覆覆研讀5遍有餘。
  • 稻盛和夫療愈心靈的秘訣,我一口氣讀完了,幸福人生就這麼簡單
    正如稻盛和夫所說,「心靈塑造現實,心靈驅動現實」。一切唯心造,我們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是由我們的心靈所創造出來的,只要領悟這一點,就會明白幸福人生其實很簡單。01. 坦然接受,積極面對命運的饋贈在《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一書中,稻盛和夫講述了他這麼一段經歷,這個故事他也曾在其他作品裡講過。
  • 稻盛和夫:越是窮的時候,越要逼自己去做這3件事,否則越來越糟
    雖然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富人,但是窮人往往更多,一直以來被人譽為日本四大「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同樣也是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他也和很多人一樣經歷著窮人到富人的轉變,或許稻盛和夫對富人和窮人最有發言權。一、心不喚物,物不至稻盛和夫有一句話:「心不喚物,物不至,所有的幸福、成功,或者苦難、痛苦,都是我們內心吸引來的。」說白了越哭窮的人只會越來越窮,一個人連自己現在的生活都沒辦法忍受的話,日子越過越糟糕。
  • 稻盛和夫收官之作—《心》一切始於心,終於心
    在他的新作《心。》這本書中,稻盛和夫總結了畢生的經營之道和人生心法,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誡我們:想要改變人生,就要改變自己的「心」。,全面復盤自己一生的所思所為,凝結出了他的最新著作,也是收官之作——《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
  • 稻盛和夫:人越是沒錢,越要逼自己做這3件事,財運自然會來
    古往今來,很多人都對金錢、財富有很大的執念。當然有這個想法飛航正常,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雖然這句話說得有些誇張,但是也說出了很多人無奈的心聲,人生在世,無論幹什麼都需要花錢。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心態對了,人生就順了
    這也正好印證了王陽明先生所說的:心光明,則一切光明。《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這本書,就是稻盛和夫先生給予世人「心的囑託」,如果讓自己的心,住進陽光,身處光明。01 你心裡有什麼,就會遇見什麼從稻盛和夫的人生基礎來看,算得上是比較差的「前半生」,但是,為什麼他能逐漸走向成功呢?其根源在於,他一直在學著調整自己的心態。
  • 稻盛和夫:人生的一切都始於心,終於心
    稻盛和夫深切體會到真正了不起的人不一定是某些有名譽、有財產、所謂功成名遂的人,更可能是隱於市井的人,或是街頭巷尾心地善良的老婦人,或是正在都市的一角朝著目標奮進的年輕人,他們雖然默默無聞,卻更為高尚,富於同情心,能夠無私地關愛他人。
  • 《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借到利他之心,朝著幸福和成功前進
    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都不同,也都包含著各種私慾與雜念,層層摒除之後才能展現「真我」的純粹與美好。而這種「真我」的狀態便是稻盛和夫先生提出的「利他之心」。他人優先,將自己放在後面,是稻盛和夫先生最早的利他之心的開始。
  • 曹岫雲:稻盛和夫的幸福觀,幸福是我們一切行為的終極目的
    那麼,怎樣看待稻盛哲學?舉個例子,曾經在一場千人的中國傳統文化大會上,有人給我提出問題:在這個中國傳統文化論壇上,為什麼要講一個日本人的哲學思想?我回答:稻盛和夫是把中國的傳統文化,運用到企業中的傑出典範。稻盛和夫說:要把向中國聖賢學習的教誨和在企業實踐中獲得的體會,如實告訴中國企業家,讓他們少走彎路。
  • 稻盛和夫:做「懶媽媽」的孩子有多幸福?
    稻盛和夫寫過20多本關於商場職場經驗和人生智慧的著作,與享譽世界的《幹法》《活法》相比,這本關於母親的小書並不起眼,卻能給很多父母以啟發。書中,有幾個關於稻盛和夫的媽媽很「懶」的故事。一,「懶」媽媽需要強大的內心稻盛和夫兩三歲的時候,經常一哭就是兩三個小時,媽媽就任由他哭。
  • 稻盛和夫:能混出名堂的人,一生有「3不問」,你卻可能剛好相反
    稻盛和夫在他的一本書裡寫到,一個能混出名堂的人,一輩子有「三不問」,很多人看完後,都後悔自己知道得太晚了,因為大部分人都恰好相反。那麼,究竟有哪「三不問」呢?所以,我們需要像稻盛和夫那樣,在面對新事物的時候,能保持空杯心態,虛心學習。即使自己曾經在這個領域有所建樹,面對別人的建議,也要放空自己,從別人的看法中,發現不一樣的東西,這樣自己才能持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