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清明,今又清明
一年中的這一天總是這般
意蘊深厚,如絲如縷
今天我們一起
在清明的追思中緬懷
那些為祖國、為人民
鞠躬盡瘁、默默奉獻的科學家們……
鄧稼先 中國核武器研製開拓者
著名核物理學家,中國核武器研製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者,為中國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發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錢學森 「兩彈一星」之父
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吳運鐸 中國的保爾.柯察金
在生產和研製彈藥中他三次負傷,失去了左眼、左手、右腿致殘,被譽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他是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吳大觀 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
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的創始人、奠基人、開拓者,為新中國航空發動機事業立下了卓越功勳,被譽為「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
宋文驄 殲-10之父
中航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原首席專家、「殲-10之父」,使我國軍機實現了從第二代向第三代的歷史性跨越。
梁思禮 火箭專家
我國自行設計的第一個地地飛彈的控制系統負責人之一,曾擔任東風五號洲際飛彈和長徵二號運載火箭的副總設計師,首次把集成電路用於彈上計算機,並首次以此進行全彈自動化測試。第一顆原子彈、第一枚飛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艘神舟飛船,我國每個航天史上的「首次」,都像是他的孩子。2016年4月14日病逝。
任新民 圓夢飛天「總總師」
他是我國飛彈總體和液體發動機技術專家,中國飛彈與航天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曾作為運載火箭的技術負責人領導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曾擔任試驗衛星通行、實用衛星通信、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等6項大型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從東風一號飛彈,到長徵三號運載火箭,從放飛東方紅一號衛星,到擔任載人航天工程首席顧問,中國航天事業從未少過任老的身影。2017年2月12日病逝。
黃緯祿 火箭與飛彈控制技術專家
我國著名的火箭與飛彈控制技術專家、航天事業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有「巨浪之父」「東風-21之父」之稱。
蔡金濤 無線電電子學和飛彈控制專家
中國飛彈與航天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我國著名的無線電電子學和飛彈控制專家。
陳德仁 彈道飛彈控制技術開拓人之一
長期負責飛彈飛行試驗工作,直至定型。我國著名的飛彈控制專家,彈道飛彈控制技術的開拓人之一。
姚紹福 飛航飛彈武器系統總體技術專家
飛航飛彈武器系統總體技術專家,「中國飛魚」鷹擊八號反艦飛彈的總設計師。60年代起從事飛航飛彈型號研製工作,在飛航飛彈型號總體技術上貢獻卓著。
郭永懷 獲「兩彈一星榮譽勳章」
為發展飛彈、核彈與衛星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1968年12月5日因執行任務飛機失事,壯烈犧牲,後被授予烈士稱號。1999年9月18日,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
董秉印 空空飛彈研究院原總設計師
中國空空飛彈研究院原總設計師,航空科技英才,同時身兼兩個重點型號的總設計師。2000年因公殉職。
祝榆生 獨臂神師
1948年在組織改進迫擊炮的試驗中身受重傷,截肢後,繼續武器裝備的實驗工作,是軍械工作的楷模,被譽為「獨臂神師」。第三代主戰坦克總設計師。
楊敏達 「航天忠魂」紮根於秦嶺深處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六院(原067基地)11所液體火箭發動機泵水力試驗室主任,我國長徵系列火箭發動機泵研究試驗專家,1989年7月1日去世。
謝光選 戰略飛彈與運載火箭技術專家
我國戰略飛彈與運載火箭技術專家和主要開創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顧問,2016年2月22日去世。
李乃暨 固體火箭技術主要開拓者之一
我國固體火箭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航天固體火箭技術老專家,第六屆、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2005年11月21日去世。
顧頌安 「火箭百科全書」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805所原科技處處長、運載火箭總體室主任,長徵四號系列運載火箭總體主任設計師,2016年2月9日去世。
劉興洲 衝壓發動機專家
我國衝壓發動機專家,主持研製成功二種型號的低空超聲速衝壓發動機,主持北京奧運會火炬燃燒系統設計研究,被譽為「火炬院士」。
羅陽 殲-15研製現場總指揮
中航工業沈飛原總經理、「殲-15」研製現場總指揮。2012年11月25日12時48分執行任務時,突發急性心肌梗死,經搶救無效,在工作崗位上因公殉職,終年51歲。
王振華 被譽為「神劍之魂」的航天專家
他是填補國內空白的某新型航天型號產品總設計師,他是原三江集團(〇六六基地)科技委主任,他是湖北省勞動模範,他是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航天獎獲得者,他是全國科技先進工作者。1994年病逝。
童志鵬 電子信息工程領域著名專家
毅然回國投身國防科技事業,設計出志願軍中裝備最多的中國自主品牌電臺,他見證並參與了新中國軍事電子工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全過程。2017年12月19日病逝。
陳福田 飛彈院士 惜時如金 一生為國
他領導了我國第一代地地固體常規飛彈武器系統的研製,首次提出並攻克捷聯慣性制導及全數字控制等技術難題,填補了我國近程常規飛彈的空白,該型號因此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15年3月20日病逝。
閔恩澤 中國催化劑之父
石油化工催化劑專家,中國煉油催化應用科學的奠基者,石油化工技術自主創新的先行者,綠色化學的開拓者,被譽為「中國催化劑之父」。2016年3月7日病逝。
南仁東 「觀天巨眼」FAST工程的發起者及奠基人
從壯年走到暮年,他把一個設想變成國之重器,成就了中國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項目。他那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的身影,似乎在告訴人們:這一代的科學家,應該為中國未來的騰飛做好準備。2017年9月15日病逝。
像他們這樣的人還有很多
他們的夢想並不是自己的功成名就
而是甘願做奠基石
大地上,不朽的是民族脊梁!
蒼穹中,不滅的是英雄之魂!
今天,我們在這裡向你們致敬
感謝你們的負重前行
且看今朝,這盛世,如你們所願!
華龍一號全球首堆「加冠」
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全線貫通
「中國天眼」(FAST)發現6顆脈衝星
世界最大單體智能碼頭上海洋山港開港
領先世界的5G技術再次書寫「中國標準」
獨領風騷的中國特高壓技術
我國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
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航空母艦正式下水
第五代雙發重型隱形戰鬥機「殲20」正式列裝
自主研製的首款大型運輸機「鯤鵬運-20」閃亮登場
我國完全自主研製的新型萬噸級驅逐艦首艦下水
我國自主研製的民用大飛機C919首飛成功
「北鬥三號」首發雙星步入全球組網新時代
我國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
亞洲最大造島神器「天鯤號」成功下水
時速350公裡的「復興號」高鐵動車組正式起航
全球最大水陸兩棲飛機AG600「鯤龍」首飛成功
國產最大直徑硬巖掘進機「彩雲號」下線
今天
我們一起緬懷
為了祖國的強盛
做出卓越貢獻的功勳元老
為了熱愛的事業
獻出寶貴生命的一線英雄
今天
我們想說
這盛世如你們所願
感謝你們的負重前行
剩下的請交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