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背景:9月3日,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盛大的閱兵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令國人異常震撼,紛紛於社交媒體上表達對歷史的銘記以及對祖國繁榮強大的自豪。在網際網路輿論場,一條微博意外走紅,先後被轉發100多萬次,引發國人的集體共鳴。
一條7個字的微博被轉發100多萬次
9月3日9時30分,閱兵儀式尚未開始,習近平、彭麗媛夫婦在天安門與端門之間歡迎各國嘉賓,央視正在直播。而就在此時,有位微博簡介為「一個普普通通的學生」名叫「周顧北的周」的網友,在新浪發了一條微博火遍網絡。內容其實很簡單,只有一句話和一張圖,文字是「這盛世,如你所願」,配圖則是周恩來總理的一張黑白照片。該微博9時30分發出,截至當天14時微博轉發量已超過78萬次,評論數也達到了4.3萬條,至當晚該微博轉發量已突破90萬次;截至9月7日,總轉發數達103萬次,點讚數高達50萬個,強勢位列新浪微博「熱門微博周榜」榜首。
其火熱程度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很多人說這條微博 「戳中了中國人的淚點」。網民跟帖更是讓人熱淚盈眶,「開國大典的時候,飛機不夠,您說飛兩遍。現在,再也不需要飛兩遍了,要多少有多少。當年送您的十裡長安街,如今已是十裡繁榮。這盛世,如你所願!山河猶在,國泰民安」。還有一些回復如同誓言:「生為華夏人,冠以炎黃姓,飲得黃河水,銘記龍模樣,吾輩當謹記歷史,自強不息!這盛世,我們幫您看了,如今國泰民安,祖國再也不會任人欺辱。」
2億次點讚!愛國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自信
愛國,愛生養自己的祖國,愛自己的民族,也愛身為祖國一份子的自己。祖國虛弱我心憂,祖國強大我心喜。在更多的時候,愛國是一種由心而發的自尊自信,是深藏心底無需提醒的民族自覺。
在觀看閱兵式的同時,網民紛紛在社交媒體參與閱兵相關話題的討論。微信朋友圈被抗戰和閱兵反覆刷屏的同時,3日新浪微博的熱門話題榜上,前10名有9個和閱兵相關。新浪微博之後發布的數據顯示,當天有2151萬人參與相關討論,討論量達到3563萬條,總閱讀量達到146億人次。中國移動微博公布的數據也顯示,截至9月3日11時,觀禮臺核心區域4G流量中,微信流量較日常增長18倍,微博流量較日常增長22倍。眾多主流媒體微博著力推出閱兵相關話題討論。三天時間裡,@央視新聞發起的話題「『9·3』勝利日大閱兵」閱讀量達21.1億次,討論量433萬條,@人民日報打造的微話題「紀念抗戰勝利閱兵」閱讀量也高達7.2億,討論量128萬條。
抗戰老兵成為網民最關注的群體。新浪微博聯合央視發起「我向老兵敬個禮」活動,閱讀量達到7.8億,有130多位明星、名人參與。楊洋、陳思成、王寶強等出演過軍人角色的演員紛紛在微博上向老兵敬禮。眾多網民也留言向老兵致敬。@櫻花街甲二號留言稱,「不能忘記這些曾經用生命保衛國家的人」。@央視新聞發布的一條向老兵致敬的微博被轉發超過40萬次。有媒體評論寫道,隨著時間的推移,親身參加過反法西斯戰爭的老兵將逐漸離我們遠去,今天英姿颯爽的男兵和女兵們也將慢慢變老,但老兵們在天安門前的瞬間將永遠定格在人們的心中,而他們所昭示的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永不沉淪的根基和走向偉大復興的精神源泉。
閱兵對於處在改革「深水區」的中國而言,更好比一場全民族的「精神閱兵」和國民教育。9月7日《人民日報》發表的評論指出,昔日國力薄弱、家底不足,而今閱兵展現出蒸蒸日上的綜合國力和國防實力,足以告慰先人、激勵今人、啟迪後人。文章進一步闡述道,「14年的抗戰史,是一部軍隊抗戰、國家抗爭史,更是一部民族覺醒、民眾奮進史。正是因為從國家鏡像之中看到了自我的位置,在民族中激活了共同體的意識,億萬民眾義無反顧投身到民族獨立和解放的洪流。」「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個體有擔當,國家有力量。」
(作者: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秘書長助理 盧永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