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榮格的最偉大發現,也是最深奧費解和引起最大爭論的一個問題,就是關於集體潛意識的研究。集體潛意識是指在漫長的歷史演化過程中世代積累的人類祖先的經驗,是人類必須對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應的先天遺傳傾向。集體潛意識在每一世代只增加極少的變異,是個體始終意識不到的心理內容,如:人對蛇和黑暗的恐懼。
集體潛意識的主要內容是原型,它是一種本原的模型,其他各種存在都根據這種原型而成形。最主要的原型是人格面具、阿妮瑪和阿妮姆斯、陰影和自性。
人格(persona)這一詞源於拉丁文「persona",其意指面具、臉譜。據說在公元前一百多年前,古羅馬的一名戲劇演員為了遮掩他的斜眼而戴上面具,然後就出現了這個詞。在古羅馬著名學者西賽羅的著作中,人格這一詞包含有許多不同的含義:
一、一個人表現在別人眼中的印象,或外表的自我;
二、某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或真實的自我;
三、與自己工作相適應的個人品質的總和;
四、表示一個人的尊嚴和優越。
榮格的人格面具就是用了第一個含義,指生活中人們所戴的「面具」,說到這裡,網絡上的讀者想必就熟悉了,在網絡上這叫「馬甲」,其實我們還可以沿著榮格的思路繼續發展他的理論,因為網友們都有好幾個「馬甲」,呵呵,題外話,別過不提。
榮格的人格面具是指人在公共場合中表現出來的人格方面,其目的在於表現一種對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會的認可。人格面具能使人在社會中獲益,但過分關注人格面具則必然要犧牲人格結構中的其他組成部分,從而對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金庸依然給了我們一個很典型的人物:君子劍缶不群。君子劍自然是缶不群在社會中的人格面具、馬甲,從中他獲益匪淺,但正如榮格所說,過分關注人格面具從而對心理健康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最後欲練神功,竟然引刀自宮。
榮格在這地方還給了一個重要的概念,及人格中的陰影:指人的心靈中遺傳下來的最黑暗隱秘、最深層的邪惡傾向,它尋求向外部投射,但它的本性卻是生命力、自發性和創造性的源泉。
驅動人格面具成形的是人格的陰影,這一點在某種程度上支持了武俠小說創作中一些圖解的成份,比如生硬的魔頭,高大全的俠客形象,當然,合理化依然是必要的。
現在我們回到主題上,在集體潛意識中,俠的人格面具或者說俠的馬甲是什麼?
這個論題將會涉及面較廣,今天先提出來供朋友們參考,今後我會找時間再作補充。現在接著介紹一下另外兩個原型:阿妮瑪和阿妮姆斯,又稱男女兩性意象。阿妮瑪指男性心靈中的女性成分或意象;阿妮姆斯指女性心靈中的男性成分或意象。這是在漫長歲月中男女相互交往所得的經驗而產生的。這個問題有些意思,我們簡單來看就是,在男性心目中,女性俠是什麼樣的,男性心靈中的男俠客形象如何體現女性成分?在女性心目中男性俠是什麼樣的,或者說,在女性心靈中的女俠客形象如何體現男性成分?
如果我們從更抽象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那我們要回答的是前面的問題:俠的人格面具或者說俠的馬甲是什麼?當然,寫作中我們會碰到更細緻的問題,主要人物如果是俠客,那我們得首先確定是男是女,然後再來處理男女兩性意象。
如果我們的大俠形象平安地避開了這些潛意識的暗礁,我們的大俠或許就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原型。
按榮格的理論,集體潛意識的原型是一種本原的模型,深深埋藏在心靈之中,因此當它們不能在意識中表現時,就會在夢、幻想、幻覺和神經症中以原型和象徵的形式表現出來。俠客夢就是中國人的主要夢幻之一,加上清官夢、美女(美男)夢、富貴夢,差不多齊了吧?呵呵,潛意識的東西,摸石頭過河吧,好在武俠小說可以把這四個夢貫穿起來,這對於我們在心靈的黑夜中尋找我們祖先的遺傳信息帶來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