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老一輩地質工作者40年前的素描圖曝光!

2020-12-22 騰訊網

野外地質現象是繁雜紛亂的,我們要用地質素描或者地質攝影真實地記錄它們,必須加以選擇,分清主次。地質素描在決定取捨,突出地質內容方面較為自由。地質攝影由於受光線、地質體出露等條件的限制,有時候不容易拍攝到理想的照片。目前,很多高科技應用到地質領域,但是素描作為地質基本功,學習它仍然是地質人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

甘肅玉門老君廟石油河的三級階地照片

甘肅玉門老君廟石油河的三級階地素描圖

剖面素描

地形與剖面相結合,使地質內容更加明顯突出,這是野外地質工作中比較普遍應用的一種素描形式。

廣東三水禾生坑風山泥盆紀灰巖中發育的逆斷層和褶皺(1976年1月21日)

黃陵背斜西翼冀家灣-九曲腦間震旦系剖面素描圖

河南登封嵩山構造素描 馬杏垣

地景素描

地景素描在我們觀察視域內所描述的地質現象範圍較大,地質體在地面所組成的地景層次較複雜,描繪前必須進行認真的觀察、分析、比較和歸納,從中理出規律,然後確定構圖,正確的處理透視關係、塊面關係和光、影、明暗對比關係,運用合理的線條,達到準確的描繪!

新疆孚遠三臺南燒房溝緩傾斜巖層形成的地貌

湖北宜恩長潭河由古生界地層組成的向斜遠景

西藏曲松縣布餘地區雅魯藏布江斷裂景觀

河南登封元古界嵩山群五指嶺組與震旦系馬鞍山組之角度不整合接觸

安徽黃山由黃山花崗巖形成的玉屏峰

雲南麗江石鼓金沙江河曲

甘肅東部的黃土塬

廣西桂林巖溶地貌

雲南路南石林

珠穆朗瑪峰地區的冰鬥 和冰芽

湖北建始涼風槽直立的雲臺觀石英砂巖層

由黃蓋峰西望嵩山之元古界石英巖組成的同斜倒轉褶皺

露頭素描

這類素描描繪的地質現象規模較小,往往是一些微地貌,小構造或者較大構造的局部等。描繪得精細或者簡單可根據露頭的情況及野外工作的時間而確定

河南嵩山元古界石英巖中的濱海相交錯層理

花崗巖露頭

輝綠巖中的球形風化

北京香山巖層露頭

1-厚層砂巖;2-礫巖;3-中厚巖砂巖;4-中薄層砂巖

雲南路南巖溶石柱

廣東三水灰巖中形成的向斜構造

河北宣化薄層砂巖組成的尖稜褶皺

河南登封蛤蟆頭南坡石英巖中的緊密褶皺

廣東英德波羅坑由變質砂巖組成的傾伏背斜

廣東馬壩石炭系泥質巖中倒轉背斜內發育的軸面劈理

標本素描

包括礦物標本、巖石標本、構造標本及古生物標本等素描,此類素描由於表達內容的需要,在素描手法上要求精細入微。

鱗木化石

河北張家口珍珠巖

山西大同第四紀火山的紡錘形火山彈

河北灤平岔道口水下凝灰巖磨光面

構造標本

正長石晶型

廣東陽春二疊紀龍潭煤系中的化石

看完以上老一輩地質工作者素描,欽佩之情是不是油然而生?

本平臺轉載內容,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平臺觀點。文章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果有侵權或非授權發布之嫌請聯繫我們,我們會及時審核刪除處理。

歡迎添加小編微信

添加時請備註單位和姓名

學地質、搞礦業、賞美石

就關注礦業在線

相關焦點

  • 老一輩自然保護工作者開講「開學第一課」分享保護自然往事
    老一輩自然保護工作者、年近八旬的李晨光在線向小學生授課。主辦方提供老一輩自然保護工作者、年近八旬的李晨光在線向小學生授課。老一輩自然保護工作者、年近八旬的李晨光在線向小學生授課,講述了從業50多年以來的,有關自然保護的往事。此次「開學第一課」以「保護自然、代代相傳」為課堂主題,太原市桃園小學的200多名學生和家長一起參加了現場活動,全校學生和家長通過學校網絡課堂集體觀看,山西地質博物館也通過網絡平臺對社會公開播出了這堂「開學第一課」。
  • 感悟地質工作者楊衍忠的精神富礦
    感悟地質工作者楊衍忠的精神富礦 發表時間:2014-09-10   來源:遵義文明網(中國文明網)  這裡說的楊老,是從事了38年野外地質工作的楊衍忠。他在生命彌留之際,沒忘記把自己退休後用20載春秋的堅守,靠執著的信念編寫出來的9套近600萬字的《江西南部地質.物化探找礦文稿》無償捐獻給黨和國家。楊老先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老一輩地質工作者的高尚情懷,樹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他的精神,為我們留下了一座寶貴的精神富礦。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發揚。
  • 40張經典素描風景圖,快來臨摹吧
    40張經典素描風景圖,快來臨摹吧 你看大師手稿或風景速寫就是這種風格 最常見的就像速寫本上的封面圖 老師找了近40幅風景素描圖
  • 地質之美:中國地質圖百年發展史
    地質之美:中國地質圖百年發展史In 1916,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geological graduates entered作為地質學家,他們用畫家的技巧繪製了許多美麗的地質圖。這些地圖以科學的方式承載著地質信息,展示著深刻的藝術性。
  • 會畫畫的人不一定會畫素描人像,大神級創意素描圖,跪服!
    素描人像是美術生一定會學習到的一門課程,可能很多畫友認為自己會畫畫,那你的素描人像畫的怎麼樣呢?很多參加美術藝考的時候都是在素描這關扣分,今天愛畫君帶你來欣賞一些大神級素描人像畫法!先給大家看一組非常有創意的素描,英國藝術家奇思妙想的一組素描圖,可能與大多數畫友平時看到的不太一樣,一般人畫不出來!(作者:Analisa Aza )現在沒有寫創意圖都不少意思在美術界混了,來看一下這組雙重曝光繪畫作品,美國畫家用雙重曝光的方式畫出的這組圖,看著忽明忽暗,這種畫功夠厲害。
  • 「百年地質圖藝展」將進駐北京國際會議中心
    為了紀念中國地質調查百年,展現地質調查工作的發展歷程,由中國地質調查局基礎調查部、直屬機關黨委主辦,全國地質資料館與中國地質圖書館聯合承辦,從館藏圖件中精心甄選了100餘幅地質圖件進行展出,展覽製作了20張展板,整體長度達18延米。
  • 剝土點的素描方法
    剝土點的形態頗多:有的像探槽的形式,垂直走向,有一定的規格,但只挖到巖層的原生露頭,有的為了追索礦體或重要的標誌層而順走向揭露;有的因重要的地質現象出露不清而揭露一定的範圍。總之,揭露的範圍一般無一定的形式或規格,大小亦不一定,同時一般只揭露到原生巖層為止。因此,一般的素描方法都採用測平面圖及剖面圖的辦法。
  • 旅遊:它是中國地質科學的發源地,培養中國地質工作者的搖籃
    南京地質博物館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珠江路,建於1935年,原名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礦產陳列館,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學博物館之一。中國第一個以地質礦產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博物館,其前身是1913年成立於的中央地質地質調查所礦產陳列室,是中國地質科學的發源地,也是培養中國地質工作者的搖籃。南京 的地質博物館免費參觀,有老館和新館兩部分,介紹地質知識,老館介紹地質研究所的發展歷史。離總統府不是很遠,屬於鬧中取靜的位置基本上都是家長帶著小朋友來參觀,贊。舊館一般,新館強烈推薦。
  • 「新一代高精度南海地質地球物理圖系編制」入選2016年度「十大地質科技進展」(附南海圖系誕生記)
    一個厚重大方,以海藍色為主色調的大盒子,長約40釐米,寬約30釐米,高約15釐米,封面以一幅南海海底立體地形圖為背景,封底和圖集側面皆為深藍海水顏色。楊勝雄介紹說,這套地質地球物理圖系,是以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為代表的地質工作者數十年在南海開展調查工作的心血和結晶,它全面展示了南中國海域內各種地質現象及其相互關係,系統反映這一區域的地質工作程度和研究水平,是這幾十來我國在南海開展地質調查工作的成果總集成,將為進一步開展南海地質科學研究,以及今後部署各項地質工作提供的基本依據,具有重要作用。他回顧了圖系編制的思路和過程。
  • 地質災害野外調查卡表無紙化工作指南
    然而,開展野外調查前,需要列印出大量的紙質野外調查卡表,購買2H鉛筆、橡筆擦、上墨鋼筆等,現場記錄以2H鉛筆手寫、繪製素描圖,回到室內對重要數據、素描圖用專用鋼筆上墨才最終完成原始記錄工作。對於縣(市)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工作,工作周期短,野外調查卡表量大可達數千張,即使有了野外調查卡表,從現場記錄、繪製素描圖到後期上墨、貼照片或影像,工作周期仍然較長,費紙費時又費力,工作效率仍然有待提高。隨著計算機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地質工作同樣需要不斷創新工作方法和手段,地質災害野外調查數據採集信息化尚處於探索過渡階段,野外調查仍然離不開現場手寫記錄和填寫卡表。
  • 地大教師創作連環畫:反映新中國成立以來地質工作者精神面貌
    8月20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官方微信推送連環畫《地質初心交給祖國》,在該校師生、地質工作者中引起關注。20幅用鋼筆畫作,通過山川風景、巖石標本、野外考察、專家學者肖像等等不同的畫稿,用文字組成一個完整的地大故事,真實反映地質工作者新中國成立70年來,砥礪奮進的精神面相。
  • 新時代地質工作者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風向標
    道德講堂系列活動的開展,無論是分享身邊的感人事跡,還是在野外極具行業特色的上黨課、講故事,讓廣大幹部職工的心靈受到了洗禮,彰顯出新時代地質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也成為新時代地質工作者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風向標。
  • 山東地礦一院1人獲黃汲清野外地質工作者獎|地熱|地質學|山東省...
    近日,中國地質學會公布第十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評選結果揭曉
  • |新老一輩玩鞋需要理解
    得了吧,這都是多少年前的封建思想了,別再用你按狹隘的眼光看待這世間的一切了,現在已經是21世紀了,你以為穿AJ就是大哥,那些沒穿AJ的就比你差?其實你真的傻了,可能你根本不知道你所嚮往的AJ竟是一個老頭兒玩剩下的,也許你還不知道這個老頭是你所熟悉而且家喻戶曉的喜劇演員——趙本山!
  • 5·30 全國科技工作者日 為科技工作者點讚 向科技工作者致敬
    曾首創我國雙曲拱橋無支架施工新工藝,主持設計廣西第一座無支架施工鋼筋混凝土箱拱橋,在國際上首創千斤頂斜拉扣掛懸拼架設拱骨架技術和連續澆注拱肋外包混凝土技術,應用此技術修建大橋40多座2萬多延米,是推動中國拱橋發展的「功勳工匠」。   範航清 研究員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廣西「特聘專家」,紅樹林研究專家。
  • 3320幅中比例尺地質圖數據向社會提供公開服務
    系列成果包括1∶20萬地質圖及報告、1∶20萬水文地質圖及報告、1∶25萬地質圖及報告、1∶50萬地質圖和礦產資源潛力評價成果中的1∶25萬建造構造圖等,共計3320個圖幅。    據介紹,1∶20萬地質圖和水文地質圖是我國地質工作者從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通過野外實測獲得的基礎地質調查成果,覆蓋我國大部分基巖區和水系盆地;1∶25萬地質圖是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應用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取得的又一輪區域地質調查成果,重點填補了包括青藏高原在內的空白區;1∶50萬地質圖和1∶25萬建造構造圖是為了滿足地質工作規劃部署、綜合研究、找礦等目的,在實測地質資料基礎上
  • 美國警察用這張卡通素描確定嫌犯 網友:服了!(圖)
    隨後警方根據證人的一張手繪卡通素描草圖,神奇地確定了嫌疑人姓名。該圖在網上發布後,讓不少網友嘖嘖稱奇,也引來許多人的調侃。據英國《太陽報》8日報導,當地警方在臉書發布一張嫌疑人素描草圖,並寫道:「這不是開玩笑,我們已經在警方登記簿上公布了有關嫌疑人的所有細節,希望有人認出他並通知我們。」
  • 清華大學《馬蘭花開》劇組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大地之光》劇組...
    共青團清華大學委員會書記張婷、共青團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委員會副書記朱荊薩、清華大學學生藝術團工作組組長齊興達、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大學生藝術教育中心教師郭小玉和遊萌參加本次活動。活動由兩校話劇團代表閔瀚誠和韋意主持。
  • 我國科學家著手繪製1:250萬比例尺的全月球地質圖
    新華社長春1月5日電(記者孟含琪)記者從吉林大學了解到,目前我國科學家正加快繪製1:250萬比例尺的全月球地質圖,幫助人類更清晰地認識月球。  2016年12月,來自吉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5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月球及地質科學領域相關專家在長春召開了「1:250萬月球數字地質圖編研」和「1:250萬月球構造綱要圖編制」實施方案研討會,為繪製月球地質圖和構造綱要圖制定標準。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告訴記者,項目的主要任務是繪製1:250萬的全月球地質圖及分圖。
  • 張嘉譯25年前"小鮮肉"照片曝光 曾用名張小童(圖)
    張嘉譯25年前"小鮮肉"照片曝光 曾用名張小童(圖) 2015-03-14 14:16:07   你想不想看《蝸居》裡成熟穩重的張嘉譯,在25年前「小鮮肉」時期的模樣?趕緊去搜一部名叫《魔錶》的兒童科幻片吧,當年20歲的張嘉譯絕對讓你眼前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