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地質工作者楊衍忠的精神富礦

2020-12-25 中國文明網

感悟地質工作者楊衍忠的精神富礦

發表時間:2014-09-10   來源:遵義文明網

  這20年裡,楊老基本不出家門。他憑著超強的記憶能力和幾十年收集的基礎資料,以每年編寫30萬字的速度在與時間生命「賽跑」,將江西南部每一個礦點的分析結果,寫成600萬的文字。衣櫃裡、床底下、沙發下,幾乎房間每個角落都堆滿了收集、編寫的資料、手稿、圖紙。(中國文明網)

  這裡說的楊老,是從事了38年野外地質工作的楊衍忠。他在生命彌留之際,沒忘記把自己退休後用20載春秋的堅守,靠執著的信念編寫出來的9套近600萬字的《江西南部地質.物化探找礦文稿》無償捐獻給黨和國家。楊老先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老一輩地質工作者的高尚情懷,樹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他的精神,為我們留下了一座寶貴的精神富礦。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發揚。

  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楊衍忠出生於江西瑞金的一個紅色家庭,受蘇區文化的薰陶和家人的耳濡目染,楊老從小就有著一股別樣的紅色情懷。「黨叫幹啥就幹啥,個人利益服從黨的利益」「我願意用100%的時間去為黨工作,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這是我一生的唯一任務」……像這樣流露著對黨感恩之情的話語,在楊衍忠的日記和自傳裡有很多。參加工作後,楊老把一身的紅色基因,轉化為對地質事業的熱忱,用執著與奉獻唱響了一曲地礦人的生命禮讚。楊老先生的話語裡,無不流露出他對黨的事業的堅定信仰和對黨的無限忠誠。學習他,就要像他一樣,樹立起任勞任怨、大公無私的精神,用「黨叫幹啥就幹啥,個人利益服從黨的利益」的殫精竭慮、無私奉獻的樸素情懷,樹立起畢生奮鬥、鞠躬盡瘁的崇高追求。始終做到人利益服從黨的利益,始終做到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到底。樹立起不怕困難、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幹勁,拿出飽滿的精力和熱情,拿出迎難而上的勇氣,忠於職守、忘我工作,把執著與奉獻,抒寫在自己的人生路上。

  踐行無私奉獻的精神。5月15日,楊老同志在病床上用巍顫的手給組織上寫道:「我現在身體很不理想,我擬編的江西南部地質礦產(3稿)9套卡片、登記表已基本完成,本想定稿,估計有困難了。我要將這600萬字、幾百張圖無償獻給大隊、獻給國家、獻給黨,估計可提供幾百處找礦信息,這次可能是我為地礦事業奉獻最後的力量。」 18日晚,楊老同志病情進一步惡化,轉至ICU重症室治療,於20日18時50分不幸逝世。老楊先生在彌留之際,還沒忘記奉獻自己。這樣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發揚。學習和發揚楊老先生的精神,就當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到扎紮實實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特別是在自己的職業中,要破除不思進取、得過且過、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思想,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開拓創新,務求實效,創造出更多優異的業績,為社會奉獻出自己的光和熱。

  弘揚奮發有為的精神。目前,楊衍忠同志近6萬字的日記及3萬字的自傳的整理工作已經完成。專家們一致認為:楊衍忠捐贈的文稿,內容豐富,系統完整,圖文並茂,填補了江西南部許多地質與物化探工作的空白,涵蓋了江西南部地質礦產的原始資料、階段性成果資料、最終成果資料及其研究的成果、認識和工作建議等六個方面的內容,共計2850萬字。其中用600萬字編撰整理的江西南部2974處礦化點、310處異常點,其價值不可估量。《文稿》按行政區域劃分,對贛南18個縣(市、區)分別進行了全面系統的地質礦產總結,這在全國還是首創,對於加速推進贛南地質找礦突破、合理規劃區域經濟產業布局、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楊老先生的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份具有極高價值的學術成果,還是一份奮發有為的精神財富。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堅定理想信念和崇高精神追求,體現了一名基層黨員幹部無私奉獻的高尚品格,體現了一名地質學者的生命不止、奮鬥不息的拼搏精神,他的事跡值得我們學習。當把楊衍忠同志作為我們學習的榜樣,激勵自己在人生的路上奮發有為。把奮發有為、奮鬥不息的精神轉化為自身的具體行動,為社會的發展、為群眾的利益不斷地去拼搏、去奮鬥,以無私奉獻的精神,奮發有為的狀態,在人生的路上抒寫出奮發有為的壯美新篇。(冉鵬)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168890&encoding=UTF-8&data=ACEYOgAAAAcAAADzAAAAAQAt5oSf5oKf5Zyw6LSo5bel5L2c6ICF5p2o6KGN5b-g55qE57K-56We5a-M55-_AAAAAAAAAAAAAAAuMCwCFDhIYzgbQJhPdqeR5fnxjBtDTa0iAhRROXaofqTR1rvHFJBfxakmCTvp1g..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168890&encoding=UTF-8&data=ACEYOgAAAAcAAADzAAAAAQAt5oSf5oKf5Zyw6LSo5bel5L2c6ICF5p2o6KGN5b-g55qE57K-56We5a-M55-_AAAAAAAAAAAAAAAuMCwCFEgSn-66GhosfEYLv4j1ftawzqq_AhRiTsQRMmFLDgzA3YVzeCb5MdGbhw..&siteid=7

相關焦點

  • 新時代地質工作者踐行核心價值觀的風向標
    道德講堂主要以唱歌曲、看短片、講故事、誦經典、談感悟、做點評的形式,傳播凡人善舉,培育道德自覺,讓幹部職工在參與活動中學習感悟、淨化心靈,提升道德修養,自覺踐行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個人品德,在全局上下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文明風尚,助推廣西地礦高質量發展。
  • 地大教師創作連環畫:反映新中國成立以來地質工作者精神面貌
    8月20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官方微信推送連環畫《地質初心交給祖國》,在該校師生、地質工作者中引起關注。20幅用鋼筆畫作,通過山川風景、巖石標本、野外考察、專家學者肖像等等不同的畫稿,用文字組成一個完整的地大故事,真實反映地質工作者新中國成立70年來,砥礪奮進的精神面相。
  • 一首催人淚下的地質人精神讚歌
    光明日報7月18日人物版刊出長篇通訊《地質之魂》,介紹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一六隊原副隊長、總工程師徐輝煌的感人事跡,引起反響。  7月19日下午,四一六隊召開向徐輝煌同志學習座談會。大家認為,《光明日報》以整版篇幅傾心報導徐輝煌事跡,讓地質人備受鼓舞。整篇報導採用第一人稱敘述的表現手法,親切、真實、感人。
  • 山東地礦一院1人獲黃汲清野外地質工作者獎|地熱|地質學|山東省...
    近日,中國地質學會公布第十屆黃汲清青年地質科學技術評選結果揭曉
  • 旅遊:它是中國地質科學的發源地,培養中國地質工作者的搖籃
    南京地質博物館位於南京市玄武區珠江路,建於1935年,原名中央地質調查所地質礦產陳列館,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自然科學博物館之一。中國第一個以地質礦產為主要內容的專業博物館,其前身是1913年成立於的中央地質地質調查所礦產陳列室,是中國地質科學的發源地,也是培養中國地質工作者的搖籃。南京 的地質博物館免費參觀,有老館和新館兩部分,介紹地質知識,老館介紹地質研究所的發展歷史。離總統府不是很遠,屬於鬧中取靜的位置基本上都是家長帶著小朋友來參觀,贊。舊館一般,新館強烈推薦。
  • 老一輩地質工作者40年前的素描圖曝光!
    野外地質現象是繁雜紛亂的,我們要用地質素描或者地質攝影真實地記錄它們,必須加以選擇,分清主次。地質素描在決定取捨,突出地質內容方面較為自由。地質攝影由於受光線、地質體出露等條件的限制,有時候不容易拍攝到理想的照片。目前,很多高科技應用到地質領域,但是素描作為地質基本功,學習它仍然是地質人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
  • 貴州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在全省科技工作者中引發熱議
    為貴州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科技動力——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在全省科技工作者中引發熱議12月7日至9日召開的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提出,以大數據引領創新驅動發展,加大科技創新、科技引進、科技應用力度,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大力推動數位化治理。
  • 西澳州赫米銅金礦反循環鑽探再次發現富礦
    德格瑞礦業公司(De Grey Mining)在西澳州皮爾巴拉地區的赫米(Hemi)銅金礦反循環鑽探再次發現富礦,礦體長度沿走向擴展50%,達到1200米。不過,目前尚不知道真厚度,需要通過地質模型進行測算。 公司目前正在鑽探,垂向深度將擴大到300米。本周將有新的鑽機抵達現場,總鑽機數將達到6臺。 目前,阿奎拉(Atuila)、布羅爾加(Brolga)和克羅(Crow)成為赫米主要勘探目標,史酷比(Scooby)和安特衛普(Antwerp)也將進行鑽探。
  • 自覺踐行工匠精神,助力學生自主發展——全國先進工作者孫先亮宣講...
    關注我們獲得更多精彩內容11月24日,2020年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京隆重召開,青島二中孫先亮校長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在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以下簡稱《講話》)中提出的「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引發全國人民的強烈反響。
  • 【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感悟】——勇於擔當善作為 真抓...
    【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之感悟】——勇於擔當善作為 真抓實幹譜新篇 2020-11-30 16: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用衝鋒詮釋地質精神
    □本報記者譚勇本報通訊員周強 龍亞輝    1989年,他從西安地質學院畢業後進入省地礦局第二地質勘查院(以下簡稱地勘二院)工作,入黨後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起到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 聽鄧稼先、李四光等後人講故事 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19」走進...
    11月6日上午,由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主辦,資陽市科學技術協會等承辦的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19」資陽行活動啟動儀式在資陽口腔職業學院舉行,邀請到李四光、黃緯祿、鄧稼先、黃旭華等4位科學家的後人講述前輩科學家的故事,讓廣大師生和科技工作者近距離感悟科學家精神。資陽市委副書記、市政府市長吳旭會見報告團一行。
  • 學習省第七地質大隊精神——學習先進 無悔堅守
    嘹亮的《勘探隊員之歌》猶在耳邊,我省各地質勘查隊紛紛召開座談會,組織學習省第七地質大隊的先進事跡。  徐剛是省第一地質大隊隊長,也是省第七地質大隊的前任隊長。「當年我離開七隊時,曾經想過到一隊後如何開展工作,應該向七隊學什麼。」徐剛說,如今,他們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學習第七地質大隊忠誠、創業和奉獻的精神。
  • 宋代是挖掘不盡的富礦
    宋代是挖掘不盡的富礦人民網-人民日報  作者:王瑨  2019-03-05   從文化研究角度看,宋代是挖掘不盡的富礦。
  • 我從業四十餘年的地質工作經歷!
    年2月踏進地質學校校門至今的一些難忘經歷和感悟,為這些即將踏上地質工作旅程的年輕人講講我的一些工作經歷。野外是地質工作者的天堂!從事室內研究的地質工作者一定要經常去野外工作。1997年,我參加了六盤山地區油氣資源評價課題的儲層研究工作,也就是在參加這次工作期間,才感悟到巖石薄片資料對地層劃分的重要參考意義,通過對巖石薄片資料的深入研究,我們先是將地層重新釐定,後來又結合野外工作,發現窯山剖面地層是倒轉的。
  • 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忠實履行新聞工作者職責使命
    大力弘揚偉大抗疫精神 忠實履行新聞工作者職責使命——「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重要講話精神研討會」綜述2020年9月25日,由中國記協國內部和新華社《中國記者》雜誌社共同主辦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重要講話精神研討會
  • 安徽省地質學會2020年學術年會在合肥召開
    朱學文在講話中指出,創新是本次年會的主題,也是全體地質科技工作者永恆的主題。由安徽省地質調查院、省勘查技術院、313地質隊和中南大學聯合申報的「安徽省深部資源勘查工程研究中心」成功獲批,與先前 「自然資源部厚覆蓋區深部資源勘查工程技術創新中心」的組建,標誌著安徽地質工作者在落實深地探測重大科技創新戰略,開展深部資源勘查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
  • 從方志敏的革命精神感悟初心使命
    原標題:從方志敏的革命精神感悟初心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講述方志敏同志的故事,也曾多次讀他寫下的《清貧》。學習方志敏同志的革命精神,對於我們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錘鍊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今年8月21日,是方志敏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日。
  • 「兩彈一星」精神激勵科技工作者愛國奮鬥
    他們的愛國奮鬥,形成了「兩彈一星」精神——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兩彈一星」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激勵著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愛國奮鬥。多年來,雖然歷經多次編制和體制調整,這裡的人也換了一茬又一茬,但每逢新人來中心,都要到「兩彈結合」試驗陣地和「東方紅」衛星發射場感悟「兩彈一星」精神。  人民不會忘記。  2018年11月,「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在國家博物館隆重開幕。  在第五展區的「科技創新支撐強國夢」專區,設立了「兩彈一星精神科學家」展覽板。
  • 小康路上每一步,都蘊藏新聞富礦
    小康路上每一步,都蘊藏新聞富礦 廣大新聞工作者牢記使命、深入基層,貼近火熱生活、走進群眾心坎,用質樸的語言、生動的筆觸、溫暖的畫面,生動呈現基層脫貧的鮮活故事,把走向全面小康的氛圍搞得紅紅火火。採訪報導中,他們也收穫了感動,經受了鍛鍊,得到了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