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催人淚下的地質人精神讚歌

2020-12-25 中國文明網

  光明日報7月18日人物版刊出長篇通訊《地質之魂》,介紹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四一六隊原副隊長、總工程師徐輝煌的感人事跡,引起反響。

  7月19日下午,四一六隊召開向徐輝煌同志學習座談會。大家認為,《光明日報》以整版篇幅傾心報導徐輝煌事跡,讓地質人備受鼓舞。整篇報導採用第一人稱敘述的表現手法,親切、真實、感人。大量的故事、生動的細節,展現了徐輝煌忠於事業、不畏艱苦、以苦為樂、呵護人才、愛崗敬業的事跡,是一首催人淚下的地質人精神讚歌。

  隊長張國華說,徐輝煌同志熱愛地質工作,他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在四一六隊工作,一幹就是28年。在單位最困難的時候,他都沒有放棄地質工作,幫助單位走出了低谷。我們要學習徐輝煌忠於事業,全力以赴獻身國家地質事業。

  安保科科長姜夏明說,為了國家利益,他放棄了多個高薪聘請的機會,年近50的他,不顧有病的身體,還經常與同事們一起風餐露宿,爬山涉水工作在野外一線。徐輝煌的敬業精神、奉獻精神為我們樹立了榜樣,永遠值得我們學習。

  工會主席、紀委書記劉定勇說,輝煌同志去世後,我才了解到他在內蒙古荒野的礦區是靠啃冷硬饅頭、喝點礦泉水堅持工作的。現在想起這些我都深感慚愧,為什麼當時我不多與他聊聊工作上的事呢。他在外面所經歷和承受的艱難困苦,只有他自己和他身邊的工作人員知道。我們身邊還有許多這樣默默奉獻的地質人,需要我們更加關心、加倍呵護。

  財務科劉鳳舞說,由於分工不同,我沒去過野外,不知道野外的苦和累,直到這次看了徐輝煌同志的長篇事跡報導,才真正體會到苦與累、奉獻與奮鬥意味著什麼。在我以後的工作中,要學習這種吃苦耐勞的精神,不管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要想辦法克服。

  勞人科金唯說,徐輝煌為適應崗位需要,從零開始,虛心求教,從一名普通的技術員成為湖南省新世紀「121人才工程」人選、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十百千人才工程專業首席工程師、省地勘局模範地質工作者。當前,我們需要大力培養這種懂技術、肯鑽研、敢創新、勇奉獻的年輕複合型人才。

  《地質之魂》見報後,被中國文明網、中國青年網、中工網、鳳凰網等迅速轉載。徐輝煌已成為7月份「中國好人榜」候選人。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追認徐輝煌為「勞模標兵」,並下發決定,廣泛開展向徐輝煌學習,加強構建新時期地勘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記者唐湘嶽 通訊員李支國)

相關焦點

  • 催人淚下的5首韓語歌:《眼鼻嘴》上榜,最後一首適合分手時聽!
    催人淚下的5首韓語歌:《眼鼻嘴》上榜,最後一首適合分手時聽! 一,權志龍《無題》:這種純粹的貝雅特麗齊式情感,是一種精神上的融入,而不同於普通的、世俗的感情,這也就是權志龍無題這首歌所借鑑的概念。至於這種情感表達的對象是誰,我們都不知道,權志龍自己知道。他的音樂、他的靈魂,可望而不可即。
  • 英雄的讚歌,生命的樂章
    草長鶯飛的季節春光明媚的時光我的思緒展翅飛翔讓心靈找到了方向唱一首英雄的讚歌譜寫一曲生命的樂章您是那樣偉大堅韌而堅強您犧牲自己點燃起全民戰疫的星火博愛之謂仁,對生命的敬畏與渴望才讓生命之船在這裡楊帆遠航鳥語花香的季節春風化雨的時光我要唱一首英雄的讚歌
  • 這首英雄主義的讚歌,什麼時候聽都讓人熱血沸騰!
    著名作曲家傅庚辰做過這樣的評價:「三年戰爭產生了眾多的歌曲,它們是志願軍的心聲,是祖國人民的心聲,是中華民族堅強不屈昂首前進的心聲,是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偉大精神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再現。這些歌曲激勵著、鼓舞著志願軍的廣大指戰員克服了艱難險阻最終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 肖家永粵語金曲《星空》催人淚下 溫人心扉
    肖家永《星空》單曲封面  搜狐娛樂訊 近日,華語樂壇著名男歌手肖家永全新粵語金曲《星空》在發行後引發了華語樂壇的巨大反響,也得到了歌迷們的喜愛,這首歌催人淚下,溫人心扉,不斷推陳出新,肖家永也成為了樂壇盛產的一名歌手,每一首歌曲都得到了大家的喜愛。
  • 元稹催人淚下的一首詩,短短28字,卻讓人回味無窮
    不論是「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的愛情,抑或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鄉情,又或者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友情,總之,不論詩詞中傳達的是哪一種感情,都散發出扣人心弦的力量。提起元稹,大家很自然地想起他流傳千古的愛情詩句「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詩中描述了一段令人刻骨銘心的悽美愛情。
  • 晏幾道最深情的一首詞,感人至深、催人淚下
    詩詞,仿佛浮在書頁上的一彎殘月,即使你合上書卷,也會在你內心灑下一道道似水光亮;詩詞,仿佛一方小軒窗,窗裡的人對鏡貼花黃,窗外的人早已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詩詞,仿佛一株雨後芭蕉,憂愁的雨滴滑落在黃昏,嘆息聲
  • 《英雄讚歌》填詞者非職業作詞人,為何非他莫屬?
    公木印象中的魯迅在生活中非常謙和,演講前後一再不讓公木等同學叫車接送,演講時卻澎湃激昂,因為聽的學生太多,他的演講從禮堂挪到了操場上,主題為《再論第三種人》。魯迅對《文學雜誌》給予了鼓勵,並為創刊號寫了一篇新作《聽夢說》。這次與大師近距離的對話,令公木深受革命的啟發。
  • 感悟地質工作者楊衍忠的精神富礦
    感悟地質工作者楊衍忠的精神富礦 發表時間:2014-09-10   來源:遵義文明網(中國文明網)  這裡說的楊老,是從事了38年野外地質工作的楊衍忠。他在生命彌留之際,沒忘記把自己退休後用20載春秋的堅守,靠執著的信念編寫出來的9套近600萬字的《江西南部地質.物化探找礦文稿》無償捐獻給黨和國家。楊老先生用實際行動詮釋了老一輩地質工作者的高尚情懷,樹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他的精神,為我們留下了一座寶貴的精神富礦。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發揚。
  • 五首催人淚下的歌,其中一首留給我對父親心裡永遠的痛
    音樂這東西,開心時入耳,傷心時入心,愛一首歌,真正動人的不是那句歌詞,而是在你生命中那些關於這首歌的故事……今天有幸為大家推薦5首好聽的歌曲!同時也為這幾首歌賦上自己寫的打油詩!第1首:雲朵《我的樓蘭》我一直喜歡聽雲朵的歌,尤其是《我的樓蘭》,聽著聽著就會情不自禁的流出眼淚!
  • 一首歌,每次唱起都讓人熱淚盈眶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裡,都流出一首讚歌......十年飲冰,難涼熱血,我們以嶄新的精神面貌,護衛著國慶大閱兵的安全。三年後,一部反映警察題材的電視劇《便衣警察》播出,主題曲《少年壯志不言愁》讓無數人義無反顧地投身到公安事業中。1999年1999年新中國成立50周年,是一代人最難忘的回憶。我們背對著長安街,感受著閱兵方陣走過時傳來的震動。
  • 李白的一首相思詩,開篇很美,結局更是催人淚下
    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透著自信磅礴的氣勢,讓人嘆為觀止。一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將瀑布比作銀河傾瀉而下,想像力豐富,頓時令人感到意境寬廣。李白的的詩句也有表現相思之苦的,給人極其幽怨纏綿的感覺,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他的一首三五七言詩《秋風詞》,不同於絕句律詩那麼規整,用女子的口吻寫起,簡單隨意,卻足以打動人心體味到相思成疾之苦。
  • 《黃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偉大讚歌
    【弘揚偉大民族精神 奮鬥創造美好生活】光明日報記者 郭超「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誕生於抗日戰爭相持階段的《黃河大合唱》,跨越近80年的歷史傳唱至今,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偉大讚歌。光未然說:「你是廣東人,我應該煲湯慰勞你。」可是那時哪有什麼東西給他煲湯。於是光未然想辦法搞到二斤白糖,又買到一點肉,請他吃了一頓。1939年4月13日,《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陝北公學大禮堂首演。由鄔析零指揮抗敵演劇三隊演出。光未然親自登臺朗誦了《黃河之水天上來》。所有隊員都深深投入演出中,當他們放聲高唱第七樂章《保衛黃河》的時候,幾乎忘了自己是站在舞臺上表演。
  • 古詩詞中的勞動者(下):充滿詩意的十首讚歌
    >》),也有讚歌。●簡評:這是一首古代煉銅工人的讚歌。邊勞動邊唱歌的快樂場面,氣壯山河。●簡評:這是一首寫農村家庭男耕女織的詩,演繹著濃鬱的田園風情。●簡評:這是一曲釀酒者的讚歌。●簡評:這是一首「知識分子種豆」的詩,饒有趣味,別具一格,是「快樂勞動」的最佳註解。
  • 「傳承愛國精神,譜寫青春讚歌」紀念一二.九運動
    為了紀念「一二九」運動83周年,讓隊員們重溫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勿忘國恥,對隊員進行愛國主義和理想主義教育,黃金谷學校四(2)中隊舉辦了一場以「傳承愛國精神,譜寫青春讚歌」的主題隊會活動。四(2)中隊輔導員通過圖片、視頻向隊員們展示了「一二·九」運動的沉痛歷史,隊員們深受場心靈與精神的教育,隊員們認識到如果沒有那些烈士,我們的新中國也不會如此的富強繁榮,我們的生活也不會如此的幸福美好。
  • 李煜被囚禁時寫的一首詞,催人淚下感人肺腑,還是一個成語的出處
    今天小編跟大家分享一首南唐後主李煜的《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元代詩人方伯成寫的一首《端正好 憶別》中,有一句「柳飛棉花瓢瓣,又一番春意闌珊」,說的是柳絮翻飛,像棉花瓣盛開一樣,又是一番春天即將過去的景象。跟李煜這首詞中的「春意闌珊」,是同一個意思。表面意思是春天即將過去,其實也包含著作者對美好春光的依依不捨之情。
  • 緬懷英雄 讚歌不朽,紀錄片《不朽的英雄讚歌》播出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上海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製作了紀錄片《不朽的英雄讚歌》(1集*48分鐘)以為紀念。紀錄片從上海的視角切入,通過一支以上海子弟兵為主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0軍參加長津湖戰役,講述我軍以劣勢裝備打敗美軍陸戰一師的故事。節目組採訪了當年參加長津湖戰役的志願軍老兵,他們回憶了在極端嚴寒之下不畏困難和犧牲,堅決完成戰鬥任務。
  • 用衝鋒詮釋地質精神
    □本報記者譚勇本報通訊員周強 龍亞輝    1989年,他從西安地質學院畢業後進入省地礦局第二地質勘查院(以下簡稱地勘二院)工作,入黨後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起到先鋒模範帶頭作用。
  • 《英雄讚歌》的演唱者看到影片後,才知道這首歌是自己唱的……
    《英雄兒女》同樣有一首著名的插曲,可以說唱響了幾十年。這就是《英雄讚歌》,作詞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詞作者公木,作曲是劉熾。詞作者公木是一位詩人,具有很深的古典詩詞修養。《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歌詞就是出於他的筆下。公木將這首《英雄讚歌》的歌詞寫得凝練壯美、氣勢磅礴,富有激情。
  • 學習省第七地質大隊精神——學習先進 無悔堅守
    浙江日報訊 踏遍青山人未老,始終不變找礦心。嘹亮的《勘探隊員之歌》猶在耳邊,我省各地質勘查隊紛紛召開座談會,組織學習省第七地質大隊的先進事跡。  徐剛是省第一地質大隊隊長,也是省第七地質大隊的前任隊長。「當年我離開七隊時,曾經想過到一隊後如何開展工作,應該向七隊學什麼。」
  • 大陸漂移學說——一首偉大的地質之歌
    原標題:地質學現代革命的偉大奠基者——紀念A.魏格納誕辰一百周年(節選二)大陸漂移學說——一首偉大的地質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