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西夏刺客不殺北宋宰相韓琦
先來介紹一下韓琦。
韓琦(公元1008年~公元1075年),字稚圭,自號贛叟,相州安陽(今河南安陽)人,北宋政治家、詞人。
宋仁宗(趙禎)天聖五年(公元1027年)進士,歷任將作監丞、開封府推官、右司諫等職。
曾一次上奏罷免宰相、參政(王隨、陳堯佐、韓億、石中立)四人。
益州、利州饑荒,韓琦被任命為體量安撫使,他延緩賦調、逐除貪吏、裁汰冗役,使九十萬饑民得以活命。
北宋與西夏爆發戰事之後,韓琦與範仲淹率軍防禦西夏,在軍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天下稱之為「韓範」。
之後,韓琦又與範仲淹、富弼等主持「慶曆新政[宋仁宗慶曆(公元1041年~公元1048年)年間進行的改革。]」。
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官拜樞密使,又拜相。
宋英宗(原名趙宗實,後改名趙曙,公元1063年~公元1067年在位)即位,上請曹太后還政,官拜右僕射,封魏國公。
宋神宗(公元1067年~公元1085年在位)登基,出判相州。
韓琦為相十載、輔佐三朝,為北宋的繁榮發展做出了貢獻。在朝中,他運籌帷幄,以安社稷;在地方,他忠於職守,勤政愛民,是古代社會的官僚楷模。
韓琦又與北宋名相富弼齊名,並稱「富韓」。
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韓琦去世,年六十八,宋神宗為他御撰「兩朝顧命、定策元勳」之碑,追贈尚書令,諡曰「忠獻」,配享宋英宗廟。
宋徽宗(趙佶)時,追封韓琦為魏郡王。
有《安陽集》五十卷。
《全宋詞》錄其詞四首。
據元代吳亮所著《忍經》中《願得金帶》一節記載:
宋仁宗康定年間(公元1040年~公元1041年,北宋使用該年號共計2年。),為了抵禦元昊入侵,韓琦帶領四路軍馬,前去討伐。
元昊(公元1003年~公元1048年) 即李元昊。西夏皇帝。宋稱趙元昊,小字嵬理,即位後,改姓嵬名,改名曩霄。李(趙)德明之子。通曉漢文,知悉兵法,洞達佛學。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 1032年),嗣位,稱兀卒(青天子)。宣布禿髮令,推行党項傳統髮式禿髮,禁止漢人風俗結髮;元昊本人先自禿髮,境內人民限三日內禿髮,不從者殺。升興州為興慶府。宋仁宗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建立年號開運,旋改為廣運。創製西夏文。宋仁宗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即位為大夏皇帝,改元天授禮法延祚,建立西夏國,設十二監軍司。後與宋爆發戰爭,三年三大戰,夏軍連勝。然傷亡頗重,物資缺乏。天授禮法延祚七年(公元1044年)與宋議和,每年受宋歲賜銀、絹、茶等。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公元1048年),被其子寧令哥刺死,諡號武烈皇帝,廟號景宗。
當日,韓琦領兵,駐紮在延安。
一天夜裡,有人攜帶匕首,悄悄摸進韓琦的臥室。
那人突然掀開韓琦的幃帳,韓琦問道:
「您要做什麼?」
對方回答:
「我來殺你!」
韓琦又問:
「是誰派您來的?」
那人回答:
「是張(元)相公(西夏大臣)派我來殺你的。」
其時,張元在西夏掌權。
張元,華州人。與吳昊、姚嗣宗負氣倜儻,有縱橫之才。後與吳昊投奔西夏。夏人倚其為謀主,以抗宋廷,連兵接戰十餘年。
韓琦聽罷來人之言,他重新躺下,說道:
「那您把我的頭拿去吧!」
那個人說:
「我不忍心殺你,把你的金帶拿走就行了!」
於是,那人拿了韓琦的金帶,就走了。
次日,韓琦也沒有處理這件事。
沒過多久,守衛城牆的士兵報告說,在城牆上撿到一條金帶。
韓琦未做聲張,只是收回了金帶。
當時,範純祐(範仲淹長子)也在延安,知道這件事情之後,他對韓琦說:
「此前,您不處理這件事,是十分得體的。如果處理,就會有損國家的威望。現在,您拿了金帶,卻中了敵人的奸計。」
範純祐的意思,大概是:
軍中主帥,竟然會在軍中丟失金帶,這在士氣和輿論上,都是會造成損傷的,韓琦不應該收回金帶吧!
韓琦握著範純祐的手,佩服地再三說道:
「這不是我韓琦所能想到的。」
最後,簡單介紹一下西夏。
西夏,党項拓跋氏所建王朝。
党項首領李元昊天授禮法延祚元年(公元1038年)稱帝建國,國號大夏;又稱白上國;宋人稱西夏,後世沿襲此稱。
建都興慶府[西夏桓宗(李純祐)天慶十二年(公元1205年)改為中興府,今寧夏銀川]。
初期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極蕭關,北控大漠「,轄二十二州。極盛時期,包括今寧夏、陝北、甘肅西北部、青海東北部、內蒙古西南部以及新疆部分地區。
先與北宋、遼鼎峙,後與南宋、金並存。
居民有党項、漢、吐蕃、回鶻等族。
制度多仿唐、宋。
創有蕃文,也通行漢文。
末帝李晛寶義二年(公元1227年)亡於蒙古。
共傳十帝,凡一百九十年。
(本篇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