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媽陪娃」到底怎麼教育孩子才是最正確的?你得先知道這些!

2020-12-23 寶寶知道

朵媽:學習最優秀的教育方法,做孩子最好的領路人!

人總是會因為身份的轉變,生出許多新的東西!

當了媽媽之後,多了很多甜蜜,也多了很多煩惱!

甜蜜不用多說,朵媽覺得,這很多的煩惱多半源於——

糾結於該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

畢竟,為人父母,教育孩子是大事。認真地教育孩子,是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也是社會這個大環境對我們的期許!

於是,書裡各執己見的教育專家,身邊號稱過來人的七大姑八大姨......這些年我們被太多人灌輸了太多觀點:

要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素質教育要代替應試教育

生女兒要富養,生兒子要窮養

父母應一個唱白臉,一個唱紅臉

然而,扎心的是,聽了很多道理,卻依然沒理出個好的頭緒!

誰都是第一次當父母,在教育問題上,誰都難說自己是專家或者有完美的方案,邊學習邊成長才是常態!

朵媽最近就學習了世界上最著名、影響最大、最受認可的5種教育方法!

是的,很幸運,綜合國內外無數的家庭教育方法,國際上對於優秀的教育方法早已形成一套標準,以下5種教育方法脫穎而出:

1.卡爾·威特(德國):天才教育法2.MS斯特娜(美國):自然教育法3.蒙特梭利(義大利):特殊教育法4.鈴木鎮一(日本):才能教育法5.多湖輝(日本):實踐教育法

朵媽認真學習研究後,覺得很受用,感覺自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於是馬不停蹄的整理匯總,分別加以定義,舉例,小結,同時還有朵媽自己的觀點和建議,不妨一看哦!

ps: 太理論的東西知道大家看起來累,朵媽爭取用「朵式語言」闡述!

嘿嘿嘿~~是你們的貼心大可愛沒錯了!

[彩虹]卡爾·威特:天才教育法

01定義

天才教育法指出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孩子成長為天才還是庸才,不是取決於天賦的條件,而是取決於早期教育,對孩子的教育必須儘早開始!

卡爾·威特是德國哈雷近郊洛赫村的教師,有個痴呆的兒子,但是他通過自己的教育,讓兒子成為了一個天才:

8歲學會6種語言;9歲考入萊比錫大學;13歲發表數學論文,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6歲,又獲得法學博士學位,被柏林大學聘為法學教授。

卡爾·威特於1818年寫成《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該書是世界上論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獻,他的教育理念被後人譽為早期教育的楷模。

02舉例

● 卡爾·威特有一個教育原則,就是教育不能強迫,要喚起孩子的興趣和引導孩子主動提出問題,並且安排了大量的時間在玩耍和運動上。

● 從兩歲起,每天堅持給兒子講故事,並且讓他參與猜測情節。在遊玩、散步和吃飯時,總是想方設法地豐富小卡爾的知識。

● 卡爾·威特總是鼓勵兒子多動手、多思考、多提問題。而且不論兒子提出什麼樣的問題,都耐心地給予解答。

● 卡爾·威特認為孩子學外語越早越好。因為在0到3歲時期,屬於學習語言的0困難期,就是說無論多麼拗口的語言,無論多麼複雜的發音,他都能夠輕易掌握。

● 父母陪孩子玩的時候,要根據孩子的反應速度來進行,否則,孩子會心有餘而力不足。父母必須順應他的反應,要有耐心,否則,就成了父母的獨角戲。

03小結

天賦不是最重要的,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彩虹]MS斯特娜:自然教育法

01定義

自然教育法指出在孩子出生後應儘早開始訓練孩子的五官,帶孩子走進大自然,讓孩子得到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也使孩子身心放鬆,心靈舒展,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不強迫孩子做某事,引導孩子旺盛的精力用在有意義的事情上,讓孩子在受教育的同時感到充實。

斯特娜夫人曾任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語言學教授。在閱讀《卡爾·威特的教育》後深受影響,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即「自然教育」理論。

在此理論的指導下,她的女兒維妮弗裡德9歲就成為了人們眼中的天才兒童。寫成了《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一書,並成立了自然教育學校,培養了眾多天才兒童。

02舉例

● 斯特娜從不用強迫的方式教育孩子,所有教育都是以遊戲或是故事的形式進行的。

● 斯特娜對女兒的早期教育從訓練她的五種感覺入手,來刺激和促進女兒各種感覺的發展。

● 斯特娜堅持不懈每日給女兒朗讀,並強調,讓孩子背詩絕不是強制性地硬灌,而是她在母親每日的朗讀中順其自然地學會的。

● 為了培養女兒的色彩感,斯特娜在家中布置了大量的色彩豐富的畫,並準備了許多美麗的花草鳥獸的畫兒和有美麗圖畫的小人書給她看,同時自己在一旁充當解說者。

● 斯特娜建議母親們:盡力提升自己,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撫育孩子時,可以記日記,來記載孩子的進步和發育情況。

03小結

朵媽聽說過這樣一種說法,養育男孩要讀《卡爾·威特的教育》,養育女孩要讀《斯特娜夫人的自然教育》。自然教育法在脫胎於天才教育法基礎上,加進來重要的一條:拜大自然為師!

[彩虹]蒙特梭利:特殊教育法

01定義

要仔細研究每一個孩子的個體差異,使其生理和心理都獲得長足發展,使其接受正規的語言訓練,培養良好的生活禮儀以及必要的感官訓練;在整個教程中,為孩子提供足夠的教具滿足孩子的「工作欲」,在「工作」中開啟孩子的智慧,挖掘孩子潛能!

教育家蒙特梭利自小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1907年開始在各地建立蒙特梭利兒童之家,致力於為孩子提供發展機會環境的教育方法,這個名字在朵媽的文章裡可以說是出現了一次又一次,「蒙特梭利教育」也早就成了優質的早教代名詞,這裡朵媽就不多贅述了!

02舉例

蒙特梭利最牛的在於它的教具!

在「兒童之家」,所有設施都是根據孩子的尺寸設計的,它成為兒童接受教育的最佳場所。在這裡工作的人常常花心思改善環境

蒙特梭利教具「圓柱體插座」

蒙特梭利教室分為七個區域,分別是生活區、感官區、語言區、數學區、文化區、藝術區以及讀書角。各個區域都準備了各類教具,供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工作」。

文化區的教具

03小結

蒙氏教育提供了一種環境,讓孩子自己探索、尋找答案,逐漸掌握自己獨特的學習能力,從而拓寬知識面。

[彩虹]鈴木鎮一:才能教育法

01定義

才能教育法的才能主要指音樂,鈴木鎮一堅信音樂可以開發幼兒智力,孩子在音樂方面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也會在其他領域顯示出很高的能力水平。他堅信,通過小提琴的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直覺能力或靈感,這種能力或靈感可以轉移到其他方面。

鈴木鎮一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愛因斯坦的同窗好友,據報導,現在世界上用鈴木早期教育法訓練出來的傑出「鈴木兒童」已經有30多萬人,其中不少成了世界各地的音樂大學教授、著名樂團指揮和第一小提琴手。

此外,鈴木一再申明,他對孩子進行的才能教育,目的不是要把孩子培養成音樂家,而是成為一個有卓越能力的人、心靈美好的人、會走上幸福的人生道路的人。

02舉例

● 關於孩子學琴的年齡,鈴木認為應該從3歲甚至從2歲就開始,他認為開始學習時間越早越好。關鍵是在拿小提琴之前要讓孩子聽音樂,使孩子大腦神經網絡接受音樂刺激而具備音樂的樂感和分析能力。

● 在鈴木的學校裡,實行混齡制教學,3~5歲的孩子都在一起學習,不論年齡、年級、學齡,全組織在一個班裡訓練。

● 鈴木認為,每個孩子的家庭結構、親子關係、兄弟姐妹的關係等,也會對孩子產生不同影響,從而孩子的能力也是千差萬別的。

03小結

掌握某個領域最高水平能力的人,在其他領域也可以達到同樣的高度。

[彩虹]多湖輝:實踐教育法

01定義

多湖輝的實踐教育法直指兒童教育的具體實際問題,認為增強孩子能力的最好辦法,就是使父母成為教育的實踐者。不僅要了解孩子獨特的心理動態,而且應該針對不同孩子的個性特徵,不斷地生活和學習實踐中摸索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

多湖輝是二戰以後的傑出的教育家,對兒童心理和腦力開發研究造詣頗深。著有《母愛促進身心健康》、《管理孩子的技巧》、《使孩子聰明的心理戰術》、《學習指導法》等書。

02舉例

● 給孩子思考的機會,讓其自己動腦筋思考問題。當孩子遇到困難時,切勿代替孩子作出「結論」,對於孩子來說,遇到困難恰好事思考最佳機會。

● 和孩子溝通要講技巧。不要問孩子封閉性問題,要給孩子思考留下餘地,當孩子問到大人看來「可笑」的問題時,不要嘲笑孩子。

● 認真看待孩子的反抗情緒。要知道,孩子能看到父母的不足,進行反駁,說明他們已經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辨能力,這是好事,認清了這一點,再來消除孩子的不良情緒。

03小結

父母應以實踐者的心態來教育孩子,需要掌握教育的具體行為,教育的藝術和好技巧。

朵媽觀點:

上面5種教育方法雖各成一派,但無一例外的都側重強調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強調後天培養的重要性。千萬別覺得教育是孩子上學以後的事,尤其是0~3歲這個階段,俗話「3歲看老」,想來是有道理的,孩子誕生於世,是一張白紙,父母是第一任老師,教育任重道遠,除了「育」,更要注重「教」!

最後,任何教育方法,朵媽不贊成盲目跟從,但更不贊成不去學習!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我們都要用邊學習邊成長的態度來教育孩子!

朵媽願每一個娃成長過程中,都能有一套科學的、適合的教育方法引領!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朵媽陪娃)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朵媽陪娃|孩子學習拼音90%會犯的通病,早重視早解決!
    很多媽媽都說,一個個、一遍遍地反覆教孩子讀,結果第二天拎出來一個問怎麼讀,孩子就說不會或者亂讀一通、發不準音。孩子經常前後鼻音不分,要麼就平翹舌不分,把zhi/chi/shi讀成z/c/s,你告訴小傢伙卷一下舌吧,他給你讀出來別彆扭扭的。到了si/xi、lao/nao這種稍微組合一下、具體到某個字的,你永遠都搞不懂娃是怎麼發音的。
  • 海澱牛娃真實水平到底如何?學前「快樂教育」的孩子,還能追上嗎?
    不知道這些是真的嗎?」聽到同齡孩子這麼厲害,他前所未有的,隱隱的開始擔心:以後我的孩子有可能追上他們嗎?相信有這種擔憂的不止這一個家長。▶ 捲兒媽碎碎念跟大家透露點今天文章的「幕後花絮」:平時我寫完文章會先發親友團,讓他們給我提意見。今天這篇發過去,我被批慘了。什麼「你見識的海澱牛娃就這水平?你咋不寫人家誰誰5歲過Ket,8歲過Pet?」「什麼叫大量閱讀,多大量叫大量,你說這麼模糊沒有說服力呀?」
  • 寶媽陪娃寫作業,被氣得默默流淚,孩子寫作業到底要不要家長陪?
    執筆:張大貓編輯:張大貓定稿:歐陽比文這幾年陪娃寫作業成了許多家長心頭的一根刺,平時再怎麼「母慈子孝」,一到陪娃寫作業的時候肯定會鬧得「雞飛狗跳」。這一點連各大明星也不能免俗,比如之前嶽雲鵬就發文吐槽過陪姑娘寫作業的事情。
  • 【朵媽陪娃】你隨手扔掉的垃圾,是娃千金難買的創造力!
    哈哈,朵媽翻翻日曆,世界地球日(每年的4月22日)馬上就到了,保護地球,廢物利用這些可不是喊喊口號而已,廢棄的水瓶不僅可以有以上令人拍案叫絕的創意變身,對於娃來說,更是一種鍛鍊多種能力,好玩到尖叫的零成本玩具,話不多說,塑料瓶一籮筐的創意玩法馬上送達!
  • 孩子「犟」起來沒法管?那是因為你沒用這些方法
    心好累~家有犟娃怎麼「管」這個階段的孩子,需要管教,不能太過寵溺縱容。如果他一哭鬧你就繳械投降、事事由他,這樣有可能會讓他在一次次試探中得寸進尺,「作」起來一發不可收拾。不過,他肯定不會那麼容易服你管教,面對孩子挑釁式的淘氣,暴脾氣的媽可能就會用「更大的脾氣」去壓制孩子的「小脾氣」,甚至責罵或動手,這可是很容易傷害他幼小的心靈的。
  • 【朵媽陪娃】被限制玩沙的娃,究竟錯過了什麼?
    沙子沒有固定的形狀,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隨心所欲的玩,一般來說,孩子對符合自己心智並且變化大的玩具興趣是最大的!再想想我們自己,小時候不也是一紮進沙子裡就樂不可支了嗎?可當媽後的我們,對娃的過度保護和偏見讓我們忘記了玩沙是小孩的天性,而泥沙也是童年時期最「接地氣」的玩具。
  • 教育∣早教班這個「坑」,跳或不跳由你決定
    沒想到在娃六個月體檢的時候,醫生給出的生長發育測評結果竟然是落後於同月齡兒童!兒保醫生還把閨蜜批了個體無完膚:「你看上去也是讀過書的人,作為母親,你怎麼對孩子的早期教育這麼不上心呢!你看孩子各方面的發育都比同月齡的寶寶差!要多引導孩子,多陪孩子玩,大運動和精細動作都要鍛鍊起來,自己實在不會的話就去報個早教班!」
  • 【朵媽陪娃】這一定是娃最愛的遊戲,能玩還能吃,創意無極限!
    玩不來以上這些的手殘黨爸媽也不要怕!「玩轉」水果真的很簡單,朵媽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這一波果蔬小遊戲不僅有趣,還十分簡單!最重要的是,鍛鍊娃的各種能力,而且在遊戲中,娃還會十分興奮地發現果蔬原來是如此豐富多彩,與自己的生活有如此密切的關係。
  • 「棉花糖 自主學習」陪孩子寫作業氣到心梗?看看正確的打開方式
    這天,劉先生催促了無數遍,可孩子叛逆得很,就是不肯寫作業。比如:讓孩子報名參加我們棉花糖的「自主學習魔法訓練營」。「魔法」?,「自主」顯然比「學習」來得更重要。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與其吼孩子累到心力交瘁,不如讓孩子在「自主學習魔法訓練營」中,建立自主的規則意識。
  • 360° 毫無死角為你揭秘模範奶爸科學帶娃的正確示範,價值好文
    只是,大部分爸爸「放飛式育兒+技能不過關」,被嫌棄吐槽,最後他們只有黯然離場,離「育兒圈」越來越遠。怎樣快速成為一位好隊友?技能不夠,小抄來湊!現在,一個給寶爸們抄作業的機會來了,從叫娃起床、陪娃寫作業、做家務、做年度規劃…360 毫無死角,為你揭秘模範奶爸怎麼帶娃的正確示範。
  • 生個孩子才知道,每個媽媽都是十項全能
    當媽後的頭兩年,只要抱在懷裡,娃就薅你頭髮。而且是怎麼痛,怎麼折騰,拔!揪!扯!拽!完全展示了嬰兒手部力量發育的良好狀態。加上身體激素失衡,原來濃密的發量也不知什麼時候,稀疏枯黃到像頂著一團玉米須,逼得老母親只能忍痛割愛,舍了三千煩惱絲。
  • 心聚心:「腦黃金」DHA到底是不是智商稅?這些你一定要知道
    心聚心母嬰知識:不得不說,當今飼養「四腳吞金獸」成為壓垮現代年輕人的另一座大山。只要聽到身邊誰說什麼東西對娃好,老母親們都義無反顧地掏空了錢包!這不,育兒界颳起「補腦」風潮:DHA可以提高寶寶智商,吃了以後寶寶更聰明。  懷孕媽媽吃點DHA,可以讓寶寶眼睛更黑更亮,補得越多寶寶出生後越聰明……但是,也有人認為這是智商稅,壓根沒有用。
  • 「朵媽陪娃」80%的幼兒園手工能用它輕鬆完成,你還不知道就虧大了!
    ——朵媽現在的幼兒園作業,朵媽真的是無力吐槽。就不用說數1000粒大米這種奇葩作業。但五花八門的手工作業就已經可以把寶媽們培養成藝術家了。反正朵媽的藝術家生涯就是從朵朵開始上幼兒園開始的。朵媽給大家準備了幾款很好玩的粘土遊戲,基本每個遊戲,都準備了可列印的素材。在後臺回復「輕粘土」就可以免費下載,用印表機列印出來就可以帶娃一塊玩啦。[彩虹]輕粘土捏捏樂練習精細動作有利於早期腦結構和功能成熟,進而促進認知系統發展。5個月的娃就可以開始學著用手抓取東西啦。用輕粘土可以做手部精細動作的訓練。
  • 到底該給孩子「補」點啥?
    有一次,娃帶老二去注射疫苗,親眼看見一位媽媽用勺子給寶寶硬灌進去一整支葡萄糖酸鋅口服液,她家寶寶才3個大月,而且很健康——當時娃就震驚了!我對她說:「對於6個月以下的寶寶來說,母乳可以滿足孩子的全部營養需求,不需要額外的營養補充。」那位媽媽半信半疑地看著我,我又補充道:「連水都不需要額外餵呢,而且這個口服液裡面糖分含量比較高,對孩子沒什麼好處。」
  • 別讓盲目「雞娃」 坑害了你的孩子
    而最近比較火的大概就是「雞娃」了。所謂雞娃,是一種比較激進的教育行為。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們為了能夠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或在未來實現階層升級,不斷給孩子打雞血,安排各種學習任務和興趣班等活動。但這個孩子的表現如何呢?沉默,不愛說話,沒有勇氣自我表達,甚至說「我沒有名字」。他是真的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嗎?其實孩子想表達是「我沒有自我」,不知道自己的存在價值,不知道要成為什麼人,可以有什麼目標。孩子,成為了大人實現某種理想的工具。另一種雞娃代表是那些給孩子報了十幾個興趣班的父母。
  • 我從不輕易認輸,直到陪孩子讀書
    老母親心想:害,你看這孩子,怎麼一不小心把大實話都說出來了。但看破不說破,這道題還是得重寫。一聽要改,孩子反手就給了媽媽會心一擊:「把『爸爸』換成『媽媽』嗎?」當媽以後,誰還不是耐磨、抗造、不服輸,響噹噹的一枚鋼鐵老母親。可萬物皆有裂痕。對老母親而言,那絕對就是娃的作業!陪孩子讀書十分鐘,輕輕鬆鬆就能讓一個鋼鐵老母親崩潰認輸。
  • 帶娃過程中的十大意外疼痛,最後一種最「致命」
    唯有默念 800 遍「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才能勉強遏制想把娃扔掉的衝動。而那隻把床單扭成麻花,把床欄摳得吱吱響的手,真正宣示著一個老母親最後的倔(假)強(裝)。有經驗的媽媽都知道,把每一根頭髮仔仔細細地扎進馬尾,最好紮成丸子頭,才是帶娃的正確操作。被娃揪住了頭髮,就相當於被命運扼住了喉嚨。連森林之王都 hold 不住的痛揪一根和揪一把,疼痛值大概也差了 10086 倍。
  • 教育孩子要「慎始」---寫給父母
    先說兩個我聽來的故事。第一個故事:有一個爸爸臨終時,告訴他的兒子說:「我想要吃肉。」兒子一想,爸爸平常最喜歡吃肥肉,所以立刻買了一大塊肥肉,煮好端來給他的爸爸。沒想到,這個爸爸看到這一大碗肥肉,止不住悲哀,放聲大哭。兒子困惑的問:「爸爸你怎麼了?」
  • 超有用 | 你覺得讀繪本好嗎?你會一直堅持給孩子讀嗎?
    今天才知道我自己到底是有多天真……就拿「嬰兒紙巾」這一個小品類來說,在CBME的7.2館裡就有多達幾十家。以前只知道「全棉時代」「babycare」的我,發現自己是在太無知了……各個品牌都說自己是OEM,講自家醫用級的標準來製作民用級的紙巾,說棉柔巾帶給寶寶的是「雲朵般的感受」。
  • 「棉花糖·自控力」孩子作業寫得慢?莫慌!莫慌
    讓孩子告別「拖延症」的幾個小妙招~新學期才過了半個月,一些爸爸媽媽可再也坐不住了,提到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的「老大難」問題,就像開「吐槽大會」一般。但是,如果你家孩子的寫作業速度,明顯比別的孩子慢個兩三倍,那就得引起重視了。低年級作業量少,尚可應付自如;到了高年級,作業量倍增,依然拖拖拉拉,這可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