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由江蘇省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南京河西新城區開發建設管委會聯合主辦,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建鄴分局承辦的「以人民為中心,為城市而設計」系列活動第五期「渠園-微築——南京綠博園地段建築小品設計競賽」啟動儀式暨宣講會在金陵圖書館舉行。活動現場,發布了競賽的賽事公告和獎勵政策,並詳細解讀了競賽的設計任務。
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劉青昊,河西新城區開發建設管委會副主任蔡國峻,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城市設計與建築管理處處長邢佳林,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建鄴分局熊衛國,金陵圖書館黨總支書記焦翔,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辦公室副主任陶樂,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教授葛明,以及來自設計院、設計機構、高校的廣大設計群體出席了此次活動。
「以人民為中心,為城市而設計」方案競賽是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自2018年來持續組織開展的系列活動,以城市小品類公共設施為對象,打造精品公共空間,面向社會開展方案設計徵集。該系列活動已先後推出「南京市重點地段獻血設施方案設計徵集大賽」「南京地鐵站點出入口設計方案徵集競賽」「園藝博覽會花園驛站設計大賽」「邁皋橋長園廊橋設計競賽」四期主題競賽,取得了廣泛的影響。不僅參賽作品數量逐年增加,提交方案的質量整體提升,辦賽的國際化、專業化水平也逐步提高,引起的社會關注度、話題度也愈發熱烈。以第四期「邁皋橋長園廊橋設計競賽」為例,在徵集階段,共收穫了來自全球12個國家、全國24個地區的702名設計人士參賽,有效作品數量達427件;在評審階段,邀請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Adele Santos教授,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坂本一成教授、奧山信一教授,東南大學葛明教授、北京大學董豫贛教授、同濟大學王方戟教授、南京大學傅筱教授組成評審委員會,對參賽作品進行高水準的評議;與此同時,競賽還注重與社會大眾建立聯繫互動,通過進行網絡公示、發起市民投票,充分聽取作為使用者的市民群體對於方案的反饋意見,網絡投票共吸引了77萬人次瀏覽、11萬餘人次投票,真正意義上實現了通過大賽連接廣大設計師與市民群體,以共謀、共建、共享的方式,來實現公共空間的提質、老百姓幸福家園的建設。據了解,該系列競賽的優秀作品正在付諸實施——邁皋橋競賽的一等獎作品已經進入深化設計階段,園博園花園驛站的獲獎作品也正在深化實施,不久後這些建築小品就會出現在公共空間中,融入城市,服務大眾。
第五期競賽將延續以城市熱點問題為切入點和「市區聯動」創新辦賽模式,聚焦城市公共景觀空間的存量更新,結合南京一江兩岸「九大城市客廳」建設計劃,邀請知名學者、建築師,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葛明教授擔任學術策劃和指導,以南京綠博園內的濱水地段為基地,以「渠園-微築」為題,主要設計綠博園綿羊草坪西側的溪渠兩旁的建築小品,並更新、提升局部公共景觀空間,作為「城市客廳」建設計劃中的一個小型示範點。
宣講會現場,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副局長劉青昊首先代表主辦單位致辭。他表示,此次競賽的選址和選題是對「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發展示範帶」的積極貫徹落實。近年來,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圍繞「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城市定位,堅持「以江為軸、擁江發展」的城市戰略,組織編制完成了《南京魅力濱江2035》規劃,提出新時代山水城市主軸、世界級魅力人文江岸的兩大定位,並將在10-15年內通過進一步完善濱江地區城市功能、提升濱江城市空間品質、塑造濱江標誌性景觀節點,以建設各具特色的「九大城市客廳」為目標,著力打造南京外灘,推動一江兩岸地區高質量發展,提升南京在長江經濟帶建設中的首位度。
因此,此次競賽選取了九大城市客廳之一的南京綠博園,通過對綠博園內濱水地段的公共景觀進行更新、提升,來改善城市空間品質,促進城市雙修,增進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競賽自2020年12月起至2021年3月底面向國內外開展徵集,徵集結束後將邀請國際、國內知名建築師組成評審委員會進行專業評審,並同期開展網絡票選,綜合評選出獲獎方案進行獎勵表彰和成果巡展。
河西新城區開發建設管委會副主任蔡國峻發布了競賽的獎勵政策。她表示《南京魅力濱江2035》規劃及一江兩岸「九大城市客廳」設計規劃的發布,意味著南京從「秦淮河時代」邁向擁江發展的「揚子江時代」,河西新城則是跨江聯動的「前哨」,在「九大城市客廳」中坐擁三座客廳,均由河西管委會擔任建設主體。因此,管委會將積極擔當,給予競賽全方位的支持,以此次競賽為契機,摸索具有區域特色的「城市客廳」建設模式。本次競賽設立38.5萬獎金池(稅前),設置一二三等獎和網絡人氣獎共14項。獲獎方案不但可獲得獎金獎勵和鼓勵表彰,還將擇優付諸建造,獲獎設計師將被優先委託進行方案深化設計。競賽結束後,管委會還將對模式進行深化提煉,將其推廣至整個河西新城的公共空間景觀存量更新、提升項目。
本次競賽的學術指導、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葛明教授詳細解讀了設計任務。他首先對競賽的主題「渠園-微築」進行釋意。「渠園」之意是以溪渠為引,以小見大,渠、橋、房、亭、林木一體,可望、可觀、可居、可遊一體;「微築」則是設計與營造一體,兼具生態、生動、生機,從而成為當代濱水空間更新利用的示範模式。競賽以「園」為核心,以中國傳統園林意象和當代的景觀都市主義思想為基礎,關注城市的空隙地,通過對綠博園內綿羊草坪西側的溪渠兩旁的甲、乙地塊進行設計,協調周邊環境,激發地塊功能,以此找尋到有效的當代濱水空間更新利用的示範模式,從而漸續激活城市空間的大網絡。隨後,他發布了此次競賽的部分評審陣容,將邀請冢本由晴、奧山信一、董豫贛、王方戟等國際、國內著名建築師及專家學者擔任本次競賽評委,保證競賽的學術水準,評選出高水平的獲獎方案。
宣講會結束後,由組委會組織設計師群體對位於綠博園內的競賽點位進行了實地踏勘,並針對踏勘過程中選手們提出的問題進行了集中答疑。組委會將匯總參賽選手們提出的各類疑問,集中解答後製作成FAQ,通過官方公眾號「南京創意設計中心」進行發布。
競賽目前正在徵集中,截止2021年3月31日。參賽者可登陸「南京創意設計中心」官方公眾號回復「綠博園渠園報名」,獲取競賽報名資料;也可登陸「南京創意設計中心」官網進行下載。更多後續信息將通過「南京創意設計中心」公眾號及官網進行發布。(圖文:孫迎田)
責編:閆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