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斌曾說,「家長良好的情感氣息,家庭和睦的生活氛圍,是培養孩子健康心理的環境基礎。」
家庭,永遠都是孩子的避風港。因此,家庭環境的好壞將直接影響一個孩子的成長。很多家長可能想不到,孩子第一天上幼兒園的表現,也和家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
我初中的一個同學已經做了十幾年的幼師了,她跟我聊天的時候就提起,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不鬧,反而很容易適應的孩子,一般都來自這3種家庭。幼兒園老師直言: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多半有這3種家庭。
去幼兒園不哭的孩子家庭環境中的小秘密
很多孩子去了幼兒園會非常不適應,就是因為內心缺乏充足的安全感。出於生活和工作的各項壓力,很多家長陪伴孩子的時間變得越來越少,有些家長只能用金錢和物質代替對孩子的陪伴。
可對於孩子的成長而言,父母為孩子所付出的時間是任何事物也無法代替的,只有陪伴才能夠讓孩子變得內心富足。
因此,家長每天都應該在百忙之中抽出一些時間來陪陪孩子。比如,每周同孩子看一場電影;每天跟孩子談談心等等。畢竟,孩子的茁壯成長才是最重要的。
現代家庭,很多都是「三口之家」,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獨」,不喜歡同更多的人交往。而在人數眾多的大家庭中,由於每天都會同很多親人有接觸,孩子自然也就會變得擅長交際,會就更加適應集體生活。
因此,在大家庭中成長的孩子要比「三口之家」中成長的孩子能夠更加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所以,家長要多帶孩子走親訪友,或者經常到小區的公園「溜溜娃」,讓孩子有更多接觸人的機會,這樣,孩子才能夠不怕生,喜歡同幼兒園中的小夥伴交朋友。
有些父母總會習慣性地把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帶到家庭中來。比如,上班中遭到了上級的批評,回家就拿正在玩玩具的孩子出氣;工作中遇到了瓶頸,回家就一直沉著臉等等。
殊不知,良好的家庭環境才是孩子身心發展的基礎。所以,父母要學會把情緒丟到家門外,無論生活和工作再艱難也不要影響到孩子。
同時,家長也要學會創造出一些條件來活躍家庭氣氛,並為孩子滲透幼兒園中的生活。比如,每周同孩子一起做做手工;和孩子一起玩遊戲;與孩子一起做壽司等等。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擁有積極、陽光、樂觀的心態,孩子才能夠更容易融入幼兒園的生活。
1、讓孩子學會獨立
同父母不同,幼兒園中的老師面對數量眾多的孩子,一定無法做到對每一個孩子都「明察秋毫」。因此,這就需要家長事先培養好孩子的自理能力。
比如,獨立如廁;繫鞋帶;整理好自己的物品等等。即使有些能力短時間內無法訓練好孩子,家長也要為孩子打好基礎。這樣孩子在幼兒園遇到的困難少,自然就更喜歡一些。
給大家分享一套《我不怕上幼兒園了》系列繪本,一共8冊,包括8個教育主題,我愛老師、幼兒園的第一天、我會注意安全、學會健康飲食、自己有信心、學會禮貌待人、好好打招呼、不亂發脾氣。
每個問題都是孩子上幼兒園可能遇到的問題,通過有趣溫馨的小故事,讓孩子產生了對幼兒園的嚮往,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好習慣和情商。
2、給孩子恰當的心理暗示
家長可以在生活中多同孩子提起幼兒園的生活,帶孩子去家附近的幼兒園「實地考察」一下正在做遊戲的小朋友,從而勾起孩子對幼兒園生活的興趣。
有時間也可以問問周圍同齡孩子的家長是否考慮同一所幼兒園,可以先幫孩子找幾個玩伴,這樣孩子自然也就不會對幼兒園產生恐懼了。
這套《我愛幼兒園》系列繪本,是法國童書作家精心打造的入園準備繪本,繪本中以小男孩米勒為主角,講述了米勒從不適應幼兒園到愛上幼兒園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小故事。
這套繪本對幼兒心理進行了細緻入微的觀察,代入感十足,幫助孩子緩解入園焦慮、正確看待輸贏、適應陌生環境、及時表達需求、融入集體生活,引導孩子與米勒共同成長,快速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培養出優秀孩子的家庭不一定是富有的,但卻一定是有愛的。幼兒園老師直言,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的孩子,背後多半有以上這3種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