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分子醫學有望給抗衰老、皮膚病、腫瘤綜合治療帶來新突破

2020-12-11 騰訊大閩網

  9月22-25日,由中國工程院、中國醫學科學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臨床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2016國際臨床和轉化醫學論壇」在上海中醫藥大學正式召開。本次國際轉化醫學論壇邀請了數十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曹雪濤、樊代明等近三十名兩院院士等頂尖專家,聚焦「健康中國與轉化醫學」展開高層研討,並就免疫治療、代謝症候群、監管科學、藥物創新、組織工程、老年醫學等轉化醫學關鍵領域舉辦了分會。

  本次「國際臨床和轉化醫學論壇」全部十個論壇指定用水由怡泉熱愛獨家提供,老年醫學分論壇也由怡泉熱愛獨家冠名支持。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中華醫學會肝病與代謝組學組長、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副院長高鑫,上海市變態反應協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變態反應分會食品藥品組副組長、華山醫院皮膚免疫實驗室主任駱肖群,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腫瘤科科主任、衛生部HIFU技術培訓基地主任、上海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微創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趙洪,國家老年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復旦大學老年醫學研究中心PI趙超等多位專家出席了本次專題會。作為老年醫學論壇講者,埃默裡大學醫學院神經病學系、麻醉學系終身教授和講習教授,幹細胞研究室主任魏玲,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神經生物學教授孫鳳豔,美國埃默裡大學終身教授等專家對氫分子醫學十分感興趣,在現場聆聽了報告。貝殼社作為獨家支持媒體,也參與了此次專題會。

  老年醫學論壇現場

  本次專題會由高鑫院長主持,聞玉梅院士為本次專題會致辭。駱肖群、趙洪、趙超三位教授分享了氫分子在皮膚病、腫瘤、抗衰老等方面應用的研究情況。

  聞玉梅院士在致辭中表示:接下來的專題會我們會討論一個比較新的學科和話題,氫分子醫學,這方面我的研究不多,但我團隊的趙超教授有一些研究,他也會跟大家介紹他的一些成果。之所以把這個專題討論會放在老年醫學論壇的後面,也是因為氫分子在未來可能會成為一種新的醫學幹預手段

  聞玉梅院士

  駱肖群教授為大家介紹了氫分子在難治性皮膚病中應用的期望與挑戰。駱教授表示,氫是宇宙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沒有氫就沒有水、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也就沒有生命,因此科學家們一直對氫十分感興趣,研究已經持續了200多年。1787年,法國化學家勞倫斯·拉瓦錫就確認氫是一種元素,並將其命名為氫(hydrogen),意為成水元素;日本沿用至今,仍稱之為水素。

  她還介紹,氫是一種治療性氣體,氫分子對多種疾病具有治療作用。臨床研究發現,氫分子能夠減輕缺血/再灌注損傷,也具有抗炎作用,能夠抑制慢性氧化應激損傷,促進能量代謝,對腦梗、類風溼性關節炎、帕金森、糖尿病、高血脂、通風等都具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駱肖群教授

  此外,氫分子是自然界分子量最小的氣體,滲透性很強。常溫下即可透過橡皮和乳膠管,高溫下可透過鈀、鎳、鋼等金屬薄膜。基於氫分子很強的滲透性,可經由呼吸道、血液、皮膚、消化道等被人體快速吸收。根據日本學者報導:富氫水浴僅需10分鐘,氫分子即可到達全身各部位。而由於空氣汙染、農藥殘留、食品添加劑以及少動、熬夜、吸菸等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引起活性氧自由基(ROS)的增多使得難治性皮膚病越來越普遍。

  駱教授對對氫分子應用於銀屑病、特應性皮炎 (AD)、皮膚淋巴細胞增生性疾病、皮肌炎等難治性皮膚病治療展開了臨床研究,並分享了她的研究案例。她透露從整理效果來看,入選22例,有效18例(12例治癒,6例改善),有效率達到了82%。她認為,氫分子應用於難治性皮膚病是希望與挑戰並存,透皮免疫治療等相關的新療法已經日益得到重視,氫分子輔助治療難治性皮膚病具有很大的潛力,但是相關治療仍處於探索階段,有待更多病例和實驗室機制研究。

  現場諮詢工作人員水素水

  趙洪教授則分享了氫分子應用於腫瘤綜合治療的探索情況。趙洪教授表示,氫分子除了可以作為填充氣體以及清潔能源以外,也是一種治療性氣體,具有很高的醫用價值。2007年, Nature Medicine便發表了一項日本的研究,證實氫分子是一種新型的抗氧化氣體,可顯著改善大鼠腦缺血再灌注後氧化應激損傷,此後迎來氫分子醫學研究熱潮。

  趙洪教授

  此後,科學家逐步發現了氫分子在抗氧化應激損傷、抗炎、抗能量代謝紊亂、腫瘤放化療保護等方面的作用。

  其中,在輔助腫瘤綜合治療方面,氫分子也能夠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目前,在動物和細胞實驗中都發現,氫分子能夠減輕放療對免疫系統的損傷,對骨髓,心臟,肺,小腸,皮膚等多個器官具有放療保護作用。同時,氫分子還能夠增強化療藥物5-FU的抗腫瘤療效,降低化療藥物順鉑的腎毒性

  在腫瘤熱療方面,氫氣的物理和生物學特性也使其具備輔助升溫的作用。日本大阪山下醫院的研究發現:普通溫熱浴加入氫分子後人體溫度可升高2~3℃。

  趙超教授分享了氫分子醫學研究進展及在抗衰老應用中的價值。趙超教授介紹,隨著老齡化的日益嚴重,抗衰老研究越來越具有重要意義。同其他的小分子,尤其是氣體小分子一樣,氫分子具有分量比較小、容易擴散等許多優勢。目前對於氫分子的研究大部分還是基於氧化應激這條途徑展開,而趙超教授的研究也主要圍繞這個方面展開,在氫分子應用於抗衰老方面進行了許多嘗試。

  趙超教授

  基於氫分子一種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的安全小分子,趙超教授提出了氫分子可以通過選擇性的消除有害的氧自由基達到抗衰老的作用的假設。經過觀察研究發現,富氫水可以延緩細胞傳代過程中端粒縮短速度,延長細胞壽命,增加細胞極限傳代的速度,幹預氧化應激引起的衰老。

  從細胞生物學的角度講,趙超教授認為,氫分子具有選擇性的抗氧化活性,安全性好,擴散性好,具有小分子氣體物質的所有特點,當然也具有水溶解性較差,在水中的穩定性較差等缺點。

  高鑫院長

  高鑫院長在總結中表示,今天討論了氫分子和疾病的關係,她帶著問題進入了會場,感受了氫分子的神奇,也帶著更高層級的問題離開。其實人類目前在研究各種各樣的高精尖科技,其實很多眼前發生的問題我們還並沒有研究清楚,氫分子就是其中一個。如果沒有氫,就沒有生命,並且氫和疾病具有非常非常重要的關係,目前對氫與疾病和健康關聯的研究其實剛剛開始,希望大家帶著更多的疑問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

相關焦點

  • 中國醫促會氫分子生物醫學專業委員會在京正式成立
    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理事長、原後勤部衛生部部長白書忠,氫分子領域權威專家日本醫科大學太田成男教授,北京工業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馬雪梅,第二軍醫大學海軍醫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孫學軍教授等應邀出席,本次大會還得到了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王鐵城會長的大力支持。中國氫分子生物醫學專業委員會的成立具有裡程碑意義,不但填補了我國氫分子醫學研究的空白,還將成為氫氣臨床治療研究的強勁引擎和加速器。
  • 石墨烯應用新突破 有望實現高效低副作用的無創腫瘤治療
    近日,在江蘇省石墨烯創新中心名譽主任、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名譽院長、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冠平先生建議下,南京醫科大學聯合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研發出將石墨烯柔性電子器件用作腫瘤治療的新型遠紅外發生器,實驗證明,其可有效抑制腫瘤生長並延長荷瘤小鼠存活時間,未來有望應用於無創治療腫瘤的聯合策略。
  • 走進氫分子醫學,正確認識氫!
    鍾南山院士是我國最早開展氫醫學臨床研究的專家,他認為:氫分子醫學在中國前景廣闊,在國際胸科大會上,中國最著名的呼吸病學者鍾南山院士親自主持了「氫分子醫學與肺部疾病」衛星會議,將這場活動推向一個新的高潮。什麼是氫分子醫學?氫醫學其實很簡單,就是一種習慣的改變,通俗的講,氫醫學是指給身體進行補充氫分子的一種治療方法。
  • 世界胸科大會「氫分子醫學與肺部疾病」衛星會在上海舉行
    原標題:世界胸科大會「氫分子醫學與肺部疾病」衛星會在上海舉行   「氫分子醫學與肺部疾病」衛星會現場 王東海 攝   中國網訊(記者 王東海 周兵)4月16日,世界胸科大會「氫分子醫學與肺部疾病」衛星會在上海召開,衛星會由中華國際醫學交流基金會主辦
  • 氫分子醫學研究成果榮登世界生命科學大會
    氫分子醫學是怎樣的醫學?為何有如此魅力「俘獲」眾多學者的「芳心」?陳曉博士為我們揭示了其中的奧秘。氫氣可在60餘種疾病中發揮治療和保護作用據陳曉博士介紹,氫分子醫學主要通過氫氣來影響或改變機體的病理生理過程,從而達到改善疾病狀態的目的,是利用氫分子的特性進行治療、調養的一種新的治療和養生方式。
  • 聚焦氫分子醫學,展望科研未來 2019國際氫分子醫學高峰論壇
    2019年4月13日,在深圳市坪山區科創局的指導下,由深圳大學醫學部和全國衛生產業企業管理協會氫醫學健康產業分會聯合主辦,深圳市科力恩氫分子生物醫學研究院承辦的2019年國際氫分子醫學高峰論壇,在深圳市坪山區金茂園大酒店隆重舉行。
  • 中國科學院微納生物機器人治療腫瘤方面取得新突破
    打開APP 中國科學院微納生物機器人治療腫瘤方面取得新突破 深圳先進院 發表於 2020-12-16 12:06:28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所長蔡林濤研究員、集成所徐天添副研究員、集成所吳新宇研究員等合作在微納生物機器人治療腫瘤方面取得新突破。
  • 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將實現癌症精準治療
    癌症的治療效果和生存時間與癌症發現的早晚以及治療技術都有關係,我國癌症治療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與世界一流的癌症治療效果相比仍有差距。而這種差距,就來自於癌症個性化精準治療實現的程度上。近十年來癌症治療理念有了巨大的突破,特別是免疫治療領域的進展,克服了傳統癌症治療方式的不足,給一些過去無法治療或者治療效果差的癌症帶來新的機會。
  • 腫瘤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相關皮膚病預防及處理方法
    然而,隨著醫生及患者對生活質量需求的不斷提高以及新型抗腫瘤治療在臨床推廣應用,那些與傳統治療不同的不良反應開始浮出水面,也越來越受到臨床重視。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皮膚不良反應,這類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生存質量和進一步治療,如何識別和處理非常關鍵。下面我們一起來識別一下具有代表性的腫瘤靶向和免疫治療引起的常見皮膚病。
  •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肝癌一線治療研究突破瓶頸
    腫瘤免疫治療,使得肝癌患者的一線治療突破了瓶頸。最新一期《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發表文章稱,一項臨床III期試驗IMbrave150的完整數據表明,PD-L1抑制劑阿替利珠單抗(Atezolizumab),聯合抗血管生成藥貝伐珠單抗,取得了晚期肝癌一線治療的成功。
  • 無創腫瘤治療新方式出現,石墨烯熱療擔當重要角色!
    如何精準找到癌細胞進行抑制,而又和正常細胞加以區分治療成了一種僵局對立,亟待醫學界去打破和解決。腫瘤治療新方式出現而如今,這一現象有望被打破!在江蘇省石墨烯創新中心名譽主任、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名譽院長、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馮冠平先生建議下,南京醫科大學聯合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研發出將石墨烯柔性電子器件用作腫瘤治療的新型遠紅外發生器,實驗證明,其可有效抑制腫瘤生長並延長荷瘤裸鼠存活時間,未來有望應用於無創治療腫瘤的聯合策略。
  • 腫瘤治療:一名科學家的人文醫學使命—新聞—科學網
    突破腫瘤治療,發現NKT技術 張明徽本科為醫療專業,從研究生階段開始就和免疫學結下了不解之緣。上世紀90年代初,國內生物醫學研究普遍薄弱,免疫學領域也缺乏開創性研究。秉持著「科學家的使命就是開拓創新」這一信條,還在攻讀博士學位的張明徽開始了免疫學基礎研究,並選定「免疫微環境及免疫細胞的可塑性」這一全新領域作為主攻方向。
  • 血液系統腫瘤治療實現新突破,基因檢測受益
    中美科學家通過多年研究發現,低氧誘導因子α(HIF1A)是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發生的關鍵分子,這一重大發現有望給這一惡性血液系統腫瘤的治療帶來突破。醫療端的應用最重要的是在腫瘤領域,根據Illumina的測算,基因檢測在腫瘤應用領域佔比將高達 60%。繼傳統療法(手術、化療和放療)、靶向療法後,靶向用藥基因檢測已發展為相對成熟的治療手段。畢竟在癌症治療過程中,一方面由於腫瘤具有顯著的個體差異,不同患者對同一藥物表現出不同的療效和毒副作用。另一方面治療過程中的基因突變可能會導致抗腫瘤藥物的療效的下降。
  • 鍾南山團隊擬將氫氧氣霧化機用於新冠肺炎早期低氧血症患者輔助治療
    當前一項迫切任務就是穩治療。 近日,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發布關於推薦氫氧氣霧化機助力新冠肺炎臨床治療的通知。 通知顯示,上海潓美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潓美醫療)經九年研發的「氫氧氣霧化機」被國家藥監總局列入「國家創新」三類呼吸醫療設備。
  • 關注生命質量,盈康一生推進物聯網腫瘤綜合治療新生態布局
    MDT腫瘤綜合治療優勢凸顯 快速提升區域診療能力   多學科(MDT)腫瘤綜合治療是目前國際上最為推崇的腫瘤治療模式,也是先進的惡性腫瘤綜合診斷和治療模式,已成為國內外腫瘤臨床治療的模式和發展方向。
  • 附屬皮膚病醫院光醫學團隊與慕尼黑大學雷射研究所就「光動力治療...
    附屬皮膚病醫院光醫學團隊與慕尼黑大學雷射研究所就「光動力治療和光醫學診斷」舉辦線上交流活動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20-11-27
  • 李湛:基因編輯技術與其帶來的醫學突破
    兩位科學家發現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基於此技術,研究人員能夠以極高精度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對於生命科學研究產生突破性影響,並有望帶來醫學領域的重要突破。那麼,基因編輯技術究竟是什麼,將給醫學領域帶來哪些突破,基因編輯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投資機會又如何呢?
  • 科學網—CAR-T細胞療法有望成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新策略
    8年前,她被確診為多發性骨髓瘤(MM)——血液系統腫瘤的第三大疾病,經歷了化療、自體細胞移植等一系列治療手段後,2015年還是出現了復發。2017年4月,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免疫治療法開始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開展,她在生死的邊緣獲得了新生。
  • 「健康科普」為什麼說氫氧機在醫學及保健領域將大有所為?
    尤其是2020年的新冠爆發以來,各國呼吸機緊缺的消息鋪天蓋地。一個小小的呼吸機,竟然足夠重要到保留人的生命,可見其重要性有多高了。但是,作為呼吸機的升級產品,氫氧機卻很少被大家所熟知。下面,璽逸嘉小編就著重為大家介紹一下有關氫氧機的相關信息吧。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放射治療科主任李曄雄:書寫中國放療事業新...
    但是,對於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簡稱「腫瘤醫院」)來說,卻是不折不扣的第一大科室。 這個由臨床治療、放射物理和放射生物室三部分組成的專業科室,臨床分為頭頸、胸和腹部腫瘤三個專業組,是一支由醫護人員、研究員、物理師、工程師和技師等超過200餘人組成、實力雄厚的專業隊伍。每年收治新患者超過60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