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淪為亞洲人才「中繼站」 蔡英文執政一年臺青紛紛出走

2020-12-16 環球網

「臺灣包袱鋪,人才外流擋不住。」大家好,我是夢想赴海外鍍金拿高薪,如今卻在國內辛苦當網民的迷你「海賊」中二仔~

21世紀什麼最重要?中二仔想到電影《天下無賊》中的那句經典臺詞——「人才」……放眼整個亞洲,要說人才最多的地區,小夥伴們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大陸了,俗話說的好,地大物博嘛~不過這次可能要讓大家「吃鯨」了,來自海峽彼岸的「灣灣」童鞋成功突圍……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IMD(瑞士洛桑管理學院)世界人才報告指出,臺灣地區打敗日本、韓國,人才競爭力晉升亞洲第3名,而在細項指標中,臺灣「教育評比」位列第2名,僅次於新加坡。(ps:此處應該有掌聲~)

人力項目分析指標(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

這裡中二仔要為大家解釋下,所謂的「教育評比」,就是IMD通過PISA研究中心對各地區學生能力評量的統計指標,以15歲青少年為主體,評估其具備參與未來社會所需的基礎知識,以科學、數學、閱讀這三項為主。通過評比結果我們不難看出,臺灣中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學校教育成效都比較亮眼。按理說,這應該算是一件令臺灣民眾以及臺當局領導都倍感欣慰的事,但實際上,他們卻高興不起來……

近年來,多項國際人才評比報告幾乎一致性指出,臺灣已經淪為全世界人才外流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並將面臨人才短缺的危機。對此,臺「國發會主委」陳添枝也對臺灣人才流失問題提出警告,他指出,臺灣每年有高達5%的大專以上畢業生到島外去工作。曾被譽為「亞洲四小龍」的臺灣,如今卻已淪為人才的「中繼站」,這樣巨大的反差著實令人唏噓……

Why?其實答案很簡單,日常生活中的我們都脫離不開四個字:衣食住行。而將這四個字融合在一起,自然就是所謂的「物質需求」。誠然,臺灣學生具備較強的競爭力,但他們在經過高中、大學乃至研究生、博士生的洗禮後,卻只能面對22K(新臺幣,下同)到27K的低起薪所帶來的巨大生活壓力(不要忘了,臺灣還有700多名「流浪博士」……),如果繼續留在臺灣,他們不僅買不起房子,也不敢結婚、生子……

不僅如此,由於臺灣高等教育擴張速度太快,學校培養出的人才超過島內需求,造成供需嚴重失衡,臺灣青年認為這裡缺乏發揮舞臺,只能選擇到經濟成長快速的大陸或東協地區揮灑專長。「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年紀輕輕卻選擇背井離鄉,這樣的無奈又有幾人能懂,中二仔不禁心疼你們一秒鐘……

臺灣104信息科技公司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表示,臺灣企業留不住人才的最大問題就是低薪。當產業升級趕不上國際趨勢,企業對人才就付不起高薪,島內也因此形成了一股「推力」。反觀大陸,包括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正積極發展信息科技、網際網路,產業跳躍式的成長,自然提升企業對人才的支付能力。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大陸積極推動人工智慧(AI)發展,也推高相關人才薪酬水平。當多數大學畢業生還在為人民幣10萬(約合45萬新臺幣)年薪歡呼時,AI專業應屆生年薪已高達30萬至50萬元(約合135萬至225萬新臺幣 ),工作3至5年後更可拿到80萬元(約合340萬新臺幣)高薪。拿上海來說,30歲青年人年薪達到人民幣約60萬元的比比皆是,這樣自然就對國際人才產生了一股「拉力」。

而在臺灣,因受臺當局法令限制以及民意機關監督,島內對學術、研究單位等高知識內涵人才的待遇有諸多限制且缺乏彈性。島內或外籍具有關鍵知識技術的學者在臺工作,只要年薪過高就可能被貼上「肥貓」標籤,因此,擴大薪酬彈性也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俗話說,火車跑的快,全憑車頭帶,而以蔡英文為首的臺灣當局又在做著哪些「利民」的大事呢?

臺當局「行政院長」賴清德上任後,呼籲上市櫃起薪上調至3萬元,但這項措施針對的是基層勞工,對留住關鍵人才沒有任何幫助。人力專家指出,臺當局搞錯了「施政方向」,人才問題根本沒有得到解決。

此外,臺當局施政搖擺,耗費太多時間搞「一例一休」,過程中的紛擾、人心浮動也是影響臺灣產業、人才競爭力的隱形殺手。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當局「行政院」與「立法院」民進黨團近日達成「修法」共識,鬆綁現行「七休一」規定,未來只要經勞資協商或工會同意,勞工休假可不受最多只能連續上班六天的限制。

按臺當局的話說,未來勞工仍可在兩周、14天中有兩天假期,休假天數並不受影響。但休息日若勞工都同意出勤,例假挪移後,等於最多可連上12天班。中二仔就納悶了,連上12天班是不是有些過分了呢?照這樣看來,大陸上五休二的工作周期還真是宛若天堂……

記得上回書中二仔曾提到,如今的臺灣不僅「7分就能上大學」,甚至連高考都快要取消了,更不要說以後的課本裡,你們也許再也見不到文言文……以這樣的素質和能力從大學畢業,不要說臺灣,估計連大陸也得跟你們說「NO」~所以說,趁著年輕,快來大陸走走看看,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嘛……

聲明:本文為「臺灣包袱鋪」團隊投稿作品,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與中國臺灣網無關。

相關焦點

  • 民調直落波及年底選情 蔡英文當局「四大皆空」陷執政危機
    臺灣《中國時報》16日文章指出,這波農產品價格崩跌,讓過去最擁護綠營的農民,也對執政當局慢半拍的處理感到失望,從軍公教、勞工、觀光業者,到農民收益「四大皆空」,也難怪蔡當局民調拉不上來,並波及年底選情。島內智庫「臺灣民意基金會」17日發布民調顯示,蔡英文聲望為32.7%,較上月又下降6.5%,再陷低迷。
  • 臺最新民調:蔡英文執政將滿一年 6成臺民眾表不滿
    海外網4月24日電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24日主持「臺灣人對臺當局官員的感覺」全臺民調發表會,公布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最新民調結果,有38.6%據報導,在民進黨當局全面執政的表現滿意度方面,有4.4%非常滿意、30.6%還算滿意、35.1%不太滿意、24%非常不滿意、5.9%沒有意見;對此,遊盈隆認為,民進黨執政將滿一年,卻有近6成的民眾表示不滿意。
  • 拋「執政大聯盟」概念 蔡英文:招納各方人才
    華夏經緯網8月24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前天首次拋出「執政大聯盟」概念,民進黨臺灣地區領導人參選人蔡英文昨日說,「執政大聯盟」的想法有兩層面,一是在「立法院」組多數聯盟,另一是招納各方人才加入「執政」團隊。
  • 臺灣吹起「出走風」!蔡英文當局是幕後黑手
    在兩岸經貿往來上,蔡英文當局有意進行淡化疏遠,反而緣木求魚提出所謂的「新南向政策」,至今了無起色。貿易成績不佳,民進黨又在島內瞎折騰,「用愛發電」,年金改革,大抗議小遊行不斷。如今在臺灣大企業開始吹起出走風,用腳投票,對蔡英文「不奉陪」。海外網(m.haiwainet.cn)港臺腔專欄作者黑白自在對此進行分析,揭露民進黨「反商仇富」的本性。
  • 臺名嘴「肯定」蔡英文執政:她鬧得越歡越有助統一
    海外網7月5日電 4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出席活動時稱,只要堅持進行改革,總有一天會得到臺灣民眾的肯定。對此,臺名嘴黃創夏諷刺稱,民進黨和蔡當局的執政成績確實值得「肯定」,他們現在鬧得越歡,就越有助於兩岸實現統一。
  • 【臺灣研究】任冬梅:蔡英文執政兩周年成績單:嚴重不及格
    在蔡英文執政兩周年日,多家機構公布蔡英文就職兩周年民調,不滿意度均已過半。臺灣《蘋果日報》民調顯示,蔡英文的整體施政滿意度僅有34%,不滿意度高達62%。臺灣《聯合報》民調指出,29%民眾滿意蔡英文的施政,不滿意的人為56%,為上任兩年新高。臺灣《中國時報》民調顯示,有24.3%民眾滿意蔡英文的表現,不滿意度為58.8%。
  • 臺灣最新民調:蔡英文執政將滿一年 6成臺灣民眾表示不滿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據臺灣東森新聞雲4月24日報導,臺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遊盈隆24日主持「臺灣人對臺當局官員的感覺」全臺民調發表會,公布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最新民調結果,有38.6%的臺灣人民贊同蔡英文領導臺灣的方式,46%民眾則不贊同,整體而言,聲望並無起色,持續在低檔徘徊,不贊同度創史上次高紀錄。
  • 蔡英文執政首年改革慘敗 臺灣經濟為何一退再退?
    近日臺灣針對蔡英文重大政策或改革進行民意調查。調查顯示,90%的民眾感到失望。特別是兩岸關係及經濟滿意度更是在20%一下。蔡英文領導下的臺灣發展越來越慢,曾經的亞洲四小龍為何面臨一退再退的困局。蔡英文重大政策改革調查民調顯示,臺灣整體經濟狀況,11.0%的受訪民眾認為「好」,80.6%的人認為「不好」;數據顯示臺灣民眾幾乎一面倒認為臺經濟狀況在蔡英文執政後,依舊沒有獲得改善。有趣的是,蔡英文剛上臺的時候有67.10%的民眾信任,現在只有36%,斷崖式下跌。曾經的亞洲四小龍似乎都面臨這經濟退步的窘境,韓國由於國內動蕩牽制經濟發展。
  • 臺媒社評:蔡英文陷嚴重執政危機卻不自知
    社評摘錄如下:就像前民進黨「立委」林濁水所言,臺灣民眾對蔡英文這一年來領導風格的評價,竟然是獨斷獨行、溫和理性、優柔寡斷三種完全矛盾的印象,可見得蔡根本沒有明顯的個人格局及中心思想,只一昧地依個人好惡帶領執政團隊。對臺灣長期發展來說,如此的領導風格是有相當風險的。
  • 蔡英文稱三年執政有成 臺媒指其講話「華而不實」
    中新社臺北5月21日電 臺灣當局領導人蔡英文20日舉行記者會,遍數上任三年來成績並表達繼續執政意願。多家臺媒21日刊發評論文章,直指其「十個關鍵字」是空洞口號,民眾因兩岸關係僵滯受衝擊。《聯合報》當天社論表示,若不是民進黨初選兩度為蔡英文延期,她可能已淪為「初選落敗者」。可見「三年有成」的自信只是誇口,連綠營支持者都無法說服。文章認為,蔡英文三年前「5·20」風光上任,當時各界對她標榜的「進步價值」和「理性謙卑」充滿好感。
  • 蔡英文稱「執政是為了臺灣前途」 臺網友毫不留情開酸
    海外網4月11日電民進黨「中執會」決定延後2020年臺灣「大選」初選時程,蔡英文隨後在社交媒體發表她的看法,再次宣稱「這是一場捍衛執政價值的選擇」,而執政,是為了臺灣前途的堅持。看到蔡英文又老調重彈,臺灣網友毫不客氣地開酸了。
  • 蔡英文執政民心盡失 中性選民達歷史高點 贊成「祖國統一」人數增加
    臺灣藍綠陣營時常上演「全武行」。(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8月21日訊 親綠的「臺灣民意基金會」昨日(20日)公布了島內最新一波民調。在這份民調中,民進黨方面一片慘澹:「蔡英文聲望低檔盤旋,停滯不前」「賴清德執政近一年首度出現不滿意度超越滿意」「民進黨認同度史上最低」,國民黨認同度雖有增長但也不甚理想。
  • 臺灣果農哭了!馬英九執政鳳梨每斤30元 蔡英文執政13元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消息,黃秀霜當日表示,鳳梨目前已進入盛產期,在馬英九執政時,兩岸和平穩定交流,關廟鳳梨銷往大陸曾為當地果農創造產銷佳績。但民進黨執政後,兩岸交流倒退,臺灣農產品外銷大陸一再受阻,讓農民欲哭無淚,她今天特別替果農賣1000斤的鳳梨,增加農民收益。
  • 蔡英文「執政」無能 臺灣又「亂」了
    臺灣2019代表字票選結果6日出爐,「亂」字在42個候選字中脫穎而出,繼2008年後,第二度獲選為年度代表字。對此,兩岸學者向大公報表示,「亂」字準確概括了民進黨當局「執政」無能,且自今年以來為了選舉利益不斷拉高兩岸對立態勢,造成臺灣政治、經濟、社會亂象叢生。同時,這也是島內民眾對蔡當局的當頭棒喝,反映民眾已經忍無可忍。
  • 王建民:蔡英文「不允許唱衰臺灣」只怕做爛臺灣
    臺灣是不是走向衰落,不是看短期選擇性的幾個經濟指標,而是看整體發展趨勢,不僅要看經濟競爭力興衰、看人才流向、看人民信心,還要看社會政治矛盾的嚴重程度。蔡當局列出當前臺灣經濟主要指標數字良好表現,為何民眾依然無感?為何對蔡當局執政不滿屢創新高?為何外界仍看衰臺灣?為何對臺灣發展前景沒有信心?這確實是需要認真分析與解讀的。
  • 臺灣大企業吹起「出走風」 蔡英文當局是始作俑者
    臺灣民眾抗議蔡英文的勞工政策 圖源:中國臺灣網 民進黨上臺以後,髮夾彎滿天飛。在兩岸經貿往來上,蔡英文當局有意進行淡化疏遠,反而緣木求魚提出所謂的「新南向政策」,至今了無起色。如今在臺灣大企業開始吹起出走風,用腳投票,對蔡英文「不奉陪」。繼臺積電傳出赴美投資後,臺義聯集團又被證實將砸500億新臺幣赴美興建電爐廠。這是對環境敏感的商人用腳在投票。可以說,民進黨以反商仇富路線上臺時,臺灣投資環境崩壞的結局就已註定。本性作為執政黨,民進黨當然不想搞砸臺灣經濟。
  • 臺灣網友直言蔡英文執政失敗原因是「不夠專業」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3月14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任後,許多政策不得民心,支持度急墜。日前她接受CNN專訪時表示將尋求連任,競選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也有信心贏得勝選,不過許多民調都顯示蔡英文仍落後給潛在候選人。有網友直言,蔡英文執政失敗的原因就是「專業度不夠」。
  • 臺網友:「執政」兩年,蔡英文發言「這特點」真的很強
    臺網友:「執政」兩年,蔡英文發言「這特點」真的很強 2018年03月16日 10:5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國臺灣網3月16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近期一項職務法庭判決,引發民眾議論。蔡英文表示,作為臺灣地區領導人,不宜也無意評論,但讓她深刻感受臺灣社會離性別平等,確實還有一段路要走,呼籲「社會對於女性在職場上的處境,要多一分同理心。」對此,網友紛紛評論說:「明明『執政』,卻能說的像『在野』。
  • 評論丨臺灣選舉,執政「差等生」蔡英文為什麼還能勝出?
    這一個月中,以前那些游離在外的藍營精英陸續歸隊,很多過去不是那麼支持韓國瑜的評論者,也紛紛發言支持,甚至紛紛預言會贏,於是造成了藍營支持者的很大期待。使這場選舉,一直到開票之際,才顯出勝負的端倪,便是一切其實沒有改變。
  • 兩岸快評:蔡英文「執政」三年對臺灣有「五大傷害」
    民進黨蔡英文自從2016年5月20日宣誓就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開始,至今年5月20日,已在臺灣「執政」屆滿三年。蔡英文當局在臺灣「執政」的三年裡,罔顧民意,違法濫權,倒行逆施,牟取私利,至少給臺灣造成了以下「五大傷害」。第一,傷害了臺灣經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