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文明貴州」 可以訂閱哦!
分享身邊好人好事,走進身邊的文明,大家好,歡迎來到好人故事「匯」。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照顧患病伯伯書寫人間大愛的韋龍霞的故事。
1
在黔南州獨山縣井城街道三橋村翁橋組,有這麼一位好侄媳。25年前,在了解到丈夫的大伯石顯才因從小患有小兒麻痺症,一直跟著丈夫一家生活時,她毫不猶豫地承擔起照顧老人的責任。2013年與丈夫離婚後,大伯因摔跤導致癱瘓在床無人照顧,她沒有絲毫退縮,將老人帶在身邊進行照料。20多年日復一日、無怨無悔的照顧,不僅感動著老人,也感動著周邊鄉鄰,她就是百泉鎮孝老愛親的模範,三橋村翁橋組的好村民、大家眼裡的好侄媳——韋龍霞。
2
「生病要吃湯圓,肉類愛吃肥肉,討厭曬太陽,每逢節氣還喜歡喝一口小酒……」石顯才癱瘓7年多的時間裡,韋龍霞對他的生活習慣早已了如指掌,照顧起來更是輕車熟路。同村的鄉鄰們來看望時,常常聽不懂老人在說什麼,但只要韋龍霞在旁,就能清楚了解老人需求。看著韋龍霞如此得心應手,很難想像在此之前,管護這位癱瘓在床的老人,她經歷了什麼樣的挑戰和艱辛。
3
1995年,韋龍霞與丈夫結婚後,便毫不猶豫開始關心和照顧一直同丈夫一家生活的患有小兒麻痺症的大伯石顯才。2013年,丈夫與韋龍霞離異後外出打工,她依然將因摔倒導致癱瘓卻無人照顧的石顯才老人帶在身邊照顧。
「為了讓他舒坦一些,我每天給他擦身、換衣服、做好吃的飯菜,因為大伯身體不太靈活,餵飯時經常弄髒床單,我每隔兩天就得換洗床上用品。」以前家裡條件不好,買不起洗衣機,換洗衣物只能去井邊手洗,天氣暖和時還好,一到冬天,手就會凍得全是紅瘡,好久都消不了,但韋龍霞從來沒有半句怨言,一年四季寒來暑往,在她的悉心照顧下,長期臥床的大伯從未生過褥瘡,衣物一直保持著乾淨整潔,家裡也從未有過異味。
4
「身體上的照顧只要多些耐心和細心就都不是問題,真正讓我頭疼的是怎麼才能讓大伯的情緒更輕鬆、心情更愉悅。」韋龍霞說,照顧老人是一門大學問。長期臥病在床,讓老人的性格有些任性,心情也很沮喪,即使是面對她,有時也會有些許急躁,甚至偶爾還會惡語相向。
每當這時候,韋龍霞都會停下手中的活,和老人坐在一塊兒溝通聊天,說笑話逗老人開心,為他講一些身邊親友戰勝病魔的例子,鼓勵他建立信心。鄉鄰們都讚嘆她脾氣好、有孝心,面對石顯才老人永遠是一張笑臉,任誰看了都覺得特別溫暖。
5
「剛開始照顧癱瘓的老人,我真是什麼都不懂,每天都小心翼翼的伺候著,但這不是最難的,為了照顧他,我其實也捨棄了很多。」談起這些年的付出,韋龍霞忍不住紅了眼眶,雖然照顧老人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但對她來說,最難以割捨的,是自己對職業的規劃和嚮往。
6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在外工作的朋友來家看我,我都很羨慕,外面有太多新奇的事物吸引著我,朋友給我介紹的工作也是薪資高、前景好的崗位,是真的讓人心動。」韋龍霞說,自己一直嚮往著外出務工,闖出一番天地,但是每當看到老人彷徨無助的眼神時,她不得不從心底打消掉這樣的念頭,定下心來繼續照顧老人。
7
如今,石顯才老人已87歲,他有神的雙眼透露著對生活的眷戀,而這份眷戀,正是韋龍霞為他打造的幸福晚年。
一句溫暖的問候,一次端茶倒水,一點力所能及的行動……韋龍霞,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農村婦女,用自己的言行感染著老人,在困境中扶持著老人,用善良的身心、無私的行動,在生活中體現了真誠,從細節中傾注了關愛。
8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韋龍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中華兒女孝老愛親的傳統美德,她孝敬老人、自強不息的事跡深深地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她在逆境中默默地承受著苦和累,為老人所做出的奉獻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值得我們每個人為她點讚、向她學習。
多年來,韋龍霞除了照顧和孝敬老人,還與鄰裡和睦相處,不論是誰家有困難,她都會主動去幫忙化解,街坊鄰居只要提起她,無不豎起大拇指稱讚,她也成為了鄉親鄰裡交口稱讚和學習的榜樣。
【來源:文明貴州】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