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前,住在上海的陳先生發現肛周偶爾腫,腫破了有膿流出,他以為是痔瘡,去藥店買了外用藥塗抹,症狀不久就消失。可隨後又反覆發作。最近突發肛周紅腫、疼痛,並伴有發熱、寒戰、乏力等症狀,到醫院肛腸科檢查,原來不是痔瘡,而是肛瘻。
很多人碰到這種情況時,第一反應認為這就是痔瘡,採用應對痔瘡的方法治療,然而肛瘻與痔瘡症狀雖相似,但並不是痔瘡。
一、肛瘻和痔瘡是兩種完全不一樣的疾病
1、肛瘻
大部分時候是因為直腸肛管周圍的膿腫所引起的,患者的外口會流出醫生膿性和黏液性的分泌物。再加上分泌物的刺激,便會造成肛門瘙癢和潮溼的情況,還有可能形成溼疹。而當外口癒合的時候,瘻管裡面就會膿腫形成,患者會感覺到明顯的疼痛,同時還有可能會出現發燒和乏力等一系列的全身急性病症,是危害很大的疾病。
2、痔瘡
是指人體直腸末端黏膜下和肛管皮膚下靜脈叢發生擴張和淤血所形成的柔軟靜脈團,是齒狀線上下的柔軟包塊,以血管沉澱或結締組織增生為主,有增生的表現。一般來說,形成痔瘡的主要原因便是腹腔壓力增高,影響到肛管的血液循環,令血液回流受阻所造成的。
二、肛瘻與痔瘡的區別
1、從分泌物及排洩物來區別
痔瘡:一般肛門較少有分泌物,當內痔嚴重脫出時,有分泌物存在,但分泌物多稀薄。
肛瘻:多為膿性物,多伴有臭味。
2、從病史來區別
痔瘡:其患者與肛瘻均可引起肛門腫痛,但痔瘡腫痛多由內痔嵌頓或炎性外痔引起,以手還納肛內後多可緩解。
肛瘻:可見肛門紅腫熱痛、肛周膿腫的病史。
3、從特徵來區別
痔瘡:生長在肛門緣,與肛門緊緊相連接;
肛瘻:其外口距肛緣有一定距離,且瘻口鮮紅或有凹陷瘢痕,按壓可有膿汁從瘻口流出,用手捫之,自覺有條索狀物從瘻外口延伸向肛門。
三、預防
痔瘡:
保持大便通暢,養成每天定時排便的習慣,儘可能縮短每日排便時間。
注意勞逸結合,每天排便後清洗肛門,保持肛門周圍清潔、乾燥。
注意飲食調和,多喝開水,多食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食物。
避免久坐久立,經常進行提肛鍛鍊,選擇合適的體育運動。
肛瘻:
防治便秘和腹瀉,對預防肛周膿腫和肛瘻形成有重要意義;
及時治療肛隱窩炎和肛乳頭炎,以避免發展成肛周膿腫和肛瘻;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時排便,每日排便後坐浴,保持肛門清潔,對預防感染有積極作用。
康哥小貼士:
有不少人問,肛瘻能不能自愈?很明確的跟大家說,肛瘻不能自愈,不治療會反覆發作直腸肛管周圍膿腫,也就是常說的膿泡。因此治療肛瘻必須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