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語文考試結束後,考生走出考場。(賀桐/攝)
西部網訊(記者 彭芬)2018年高考語文科目考試於今天(6月7日)上午結束。陝西省招辦邀請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有關教授和部分中學高級語文教師對語文科目試題進行了簡要分析。
今年高考語文陝西省繼續採全國卷二,與去年相比,語文試題題型無較大變化,全面考查了考生的語文素養,重點檢測了考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考試素材緊貼時代 關注生活
「現代文閱讀」三類閱讀材料分別涉及「大數據時代」「國民面對新生事物時的微妙心理」「自主創新」「智慧財產權」「科技成果轉換」等內容,這些素材與現代生活、與未來世界緊密相關。
「語言文字運用」中含有對戲劇的傳承與創新的內容,與當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主題緊密聯繫。在「語言文字運用」中將「奮鬥」「團結」「同舟共濟」等中華民族精神的關鍵詞作為仿寫的內容,很好地滲透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引導考生積極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
今年這些考試點也均反映了《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對語文素養的要求與評價導向。這些考試方向也將引導語文教學緊密貼合新時代發展脈搏的話題,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關注生活。
重視經典作品閱讀考查 滲透中華精神
本套試題從文言文到現代文閱讀,均重視對經典作品閱讀的考查。如文言文閱讀選自《後漢書·王渙傳》,古代詩歌閱讀選自陸遊的詩作,名篇名句默寫來自對孟子、白居易、蘇軾等人的經典作品的考查。
現代文閱讀中分值最多的文學類文本閱讀取材於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說《有聲電影》。老舍先生是公認的人民語言藝術家,其作品鋪寫世態、人物語言具有典型的老北京風格,而作家善於在嬉笑中沉思,他對生活的關注不是辛辣無情的嘲諷,而是帶著理解的嘲弄,這樣的選材有助於考生換個角度反思我們的民族對新事物的接受中存在的問題。本文體現了老舍的寫作風格與我們民族特色的文化風格。
試題難度適中 重點考查學生綜合素養
本套試題難度較為適中,題目測試維度清晰。文學類文本閱讀兩道簡答題的設置,分別考查「市民面對新奇事物的具體心態」和「造成幽默效果的手法」。
從大的方面講,涉及的是作品內容情感的理解和藝術手法的鑑賞,符合考生對小說這種文學體裁的把握方向。而具體問題的設置又依據作品的具體特點,將對「人物形象」的考查變形為「具體心態」的考查,體現了命題的靈活性,能夠考出考生的語文積累和應變能力。
「文言文閱讀」全面考查了學生的斷句能力,重要實詞和文言句子的翻譯理解能力以及學生獨立分析、評價人物的能力。「古代詩歌閱讀」重點考查了學生對詩歌的鑑賞能力。
其中一題要求學生比較詩中前後兩次出現「酒」的作用,該題目價值較高,讓學生在閱讀比較中,提升感悟能力和探究能力。「名篇名句默寫」難度不大,選擇了學生較為熟悉的篇目,但不是死記硬背,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加以默寫,全面考查了學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總體看考題有利於考查學生應該具有的語言積累與運用能力。
注重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
試題繼續保持近幾年高考試題的風格,著眼對學生思維品質的考查。本套試題重視語境創設,第17到19題共用一段材料,有助於考查學生的綜合理解和表達能力;其次,更加靈活、更注重細節的考查,如第20題修改詞語,更加注重考查學生對語言細節的把握能力,而第21題的仿寫相對於去年的補寫更具挑戰性。這些試題均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
2018年作文的命題以「故事」的形式呈現,沒有延續往年全國卷命題中常出現的「任務驅動」或「散點材料」,而有回歸前幾年命題形式的趨勢,能夠較好地考查學生臨場的應變思維能力。
作文材料的元素多樣, 關係較為複雜,要理清其中的要點要求學生有較好的思維能力。材料中含有「專業深入」的科學態度、「全面準確」的認識方法等。「邏輯」「辯證」「創造」的思維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中對學生能力的明確要求。這道試題在這一點上較為突出,學生須具有良好的辯證思維能力和歸納思維方能寫出好的貼題文章。
作文材料角度多樣,給學生寫作時立意、選材、結構的選擇空間較大,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日常積累,綜合素質以及創新思維,讓每位考生都能在自己的層面對寫作能力充分發揮。
專家們一致認為,本套試題所體現的價值觀和思想都極具時代性,體現了語文新課標精神,反映了新時代需要的主旋律,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