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陝西高考語文試題分析:緊貼時代和生活 考察綜合素養

2020-12-17 央廣網

  6月7日語文考試結束後,考生走出考場。(賀桐/攝)

  西部網訊(記者 彭芬)2018年高考語文科目考試於今天(6月7日)上午結束。陝西省招辦邀請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有關教授和部分中學高級語文教師對語文科目試題進行了簡要分析。

  今年高考語文陝西省繼續採全國卷二,與去年相比,語文試題題型無較大變化,全面考查了考生的語文素養,重點檢測了考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考試素材緊貼時代 關注生活

  「現代文閱讀」三類閱讀材料分別涉及「大數據時代」「國民面對新生事物時的微妙心理」「自主創新」「智慧財產權」「科技成果轉換」等內容,這些素材與現代生活、與未來世界緊密相關。

  「語言文字運用」中含有對戲劇的傳承與創新的內容,與當前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主題緊密聯繫。在「語言文字運用」中將「奮鬥」「團結」「同舟共濟」等中華民族精神的關鍵詞作為仿寫的內容,很好地滲透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引導考生積極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

  今年這些考試點也均反映了《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對語文素養的要求與評價導向。這些考試方向也將引導語文教學緊密貼合新時代發展脈搏的話題,引導學生關注現實,關注生活。

  重視經典作品閱讀考查 滲透中華精神

  本套試題從文言文到現代文閱讀,均重視對經典作品閱讀的考查。如文言文閱讀選自《後漢書·王渙傳》,古代詩歌閱讀選自陸遊的詩作,名篇名句默寫來自對孟子、白居易、蘇軾等人的經典作品的考查。

  現代文閱讀中分值最多的文學類文本閱讀取材於老舍先生的短篇小說《有聲電影》。老舍先生是公認的人民語言藝術家,其作品鋪寫世態、人物語言具有典型的老北京風格,而作家善於在嬉笑中沉思,他對生活的關注不是辛辣無情的嘲諷,而是帶著理解的嘲弄,這樣的選材有助於考生換個角度反思我們的民族對新事物的接受中存在的問題。本文體現了老舍的寫作風格與我們民族特色的文化風格。

  試題難度適中 重點考查學生綜合素養

  本套試題難度較為適中,題目測試維度清晰。文學類文本閱讀兩道簡答題的設置,分別考查「市民面對新奇事物的具體心態」和「造成幽默效果的手法」。

  從大的方面講,涉及的是作品內容情感的理解和藝術手法的鑑賞,符合考生對小說這種文學體裁的把握方向。而具體問題的設置又依據作品的具體特點,將對「人物形象」的考查變形為「具體心態」的考查,體現了命題的靈活性,能夠考出考生的語文積累和應變能力。

  「文言文閱讀」全面考查了學生的斷句能力,重要實詞和文言句子的翻譯理解能力以及學生獨立分析、評價人物的能力。「古代詩歌閱讀」重點考查了學生對詩歌的鑑賞能力。

  其中一題要求學生比較詩中前後兩次出現「酒」的作用,該題目價值較高,讓學生在閱讀比較中,提升感悟能力和探究能力。「名篇名句默寫」難度不大,選擇了學生較為熟悉的篇目,但不是死記硬背,要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加以默寫,全面考查了學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能力。總體看考題有利於考查學生應該具有的語言積累與運用能力。

  注重考查學生的思維品質

  試題繼續保持近幾年高考試題的風格,著眼對學生思維品質的考查。本套試題重視語境創設,第17到19題共用一段材料,有助於考查學生的綜合理解和表達能力;其次,更加靈活、更注重細節的考查,如第20題修改詞語,更加注重考查學生對語言細節的把握能力,而第21題的仿寫相對於去年的補寫更具挑戰性。這些試題均需要學生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

  2018年作文的命題以「故事」的形式呈現,沒有延續往年全國卷命題中常出現的「任務驅動」或「散點材料」,而有回歸前幾年命題形式的趨勢,能夠較好地考查學生臨場的應變思維能力。

  作文材料的元素多樣, 關係較為複雜,要理清其中的要點要求學生有較好的思維能力。材料中含有「專業深入」的科學態度、「全面準確」的認識方法等。「邏輯」「辯證」「創造」的思維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中對學生能力的明確要求。這道試題在這一點上較為突出,學生須具有良好的辯證思維能力和歸納思維方能寫出好的貼題文章。

  作文材料角度多樣,給學生寫作時立意、選材、結構的選擇空間較大,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日常積累,綜合素質以及創新思維,讓每位考生都能在自己的層面對寫作能力充分發揮。

  專家們一致認為,本套試題所體現的價值觀和思想都極具時代性,體現了語文新課標精神,反映了新時代需要的主旋律,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

相關焦點

  • 聚焦2018年語文高考試題:00後需要怎樣的母語素養
    聚焦2018年語文高考  00後需要怎樣的母語素養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是靠大量的閱讀和大聲的朗讀來培養的,今年的試卷就是在引導學生大量閱讀,現在高考的路子是對的。」北京大學教授陸儉明說。  6月7日,是全國統一高考的日子,每年的語文高考試題都會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而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新的高考改革也將於今年進入第二輪改革試點。因而,今年的高考不僅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高校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也預示著今後改革的方向。  語文高考剛剛結束,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多位語文教育專家及一線語文老師,以給出更加理性的高考試題分析。
  • 今年高考語文試題權威解讀:緊貼時代,突出考查語文關鍵能力
    試題把握時代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依託高考評價體系,加強關鍵能力考查,對接課程標準,與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綜合改革平穩實施。試卷結構穩定,設計友好,總體實現了命題高水準、試題高質量的目標要求。
  • 2018年北京卷英語試題評析:學以致用,語言素養和文化素養的綜合評定
    一、試卷總體評價 2018年北京高考英語試題延續了近年北京卷的命題風格,結合中學教學實際,綜合考查了學生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全卷緊跟新高考改革形勢,梯度平緩,區分度良好,在考核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基礎上,弘揚中華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
  • 分析今年高考十套試卷後,鄭外語文名師發現河南高考語文試卷有這個...
    張志全說,今年高考語文試題很多題目以情境任務為試題載體,重點選擇既能體現語文學科特色,又與國家發展、科技進步、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素材,引導考生綜合運用語文能力解決實際問題,以此來呈現學生的學科素養。張志全還專門對比了今年高考全國十套試卷。
  • 【關於學科核心素養】單元如何設計和高考試題,是如何落實核心素養的
    在今年高考閱卷結束後,各地都召開了閱卷分析會,各科評卷組長針對各科命題特點、考生答題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和分析。我們綜合這些分析,並結合考試中心在高考結束後第一時間發布的全國卷高考試題評析,對各科答題中存在的問題和2020年複習關衷需要注意的問題進行了綜合整理。
  • 【高考命題研究】語文素養導向的高考「試題研究-講評教學」統整建構體系
    ②李春梅主持《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探究性試題的解答策略》課題和蒲尚文《新課改背景下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試題的特點與啟示》等課題或論文代表了試題從解題應試研究的方向,通過對高考語文試卷選材、設題等的綜合分析,概括試題總體特點與命題思路等。
  • 聚焦2018年語文高考:00後需要怎樣的母語素養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是靠大量的閱讀和大聲的朗讀來培養的,今年的試卷就是在引導學生大量閱讀,現在高考的路子是對的。」北京大學教授陸儉明說。  6月7日,是全國統一高考的日子,每年的語文高考試題都會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而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新的高考改革也將於今年進入第二輪改革試點。
  • 河南省實驗中學名師點評高考語文試題:基於核心素養 彰顯立德樹人
    【高考新動向】2020年高考語文全國Ⅰ卷命題無論在材料選擇,還是題目設置上都充分體現了「基於核心素養,彰顯立德樹人」,不僅落實新課標、新課改的核心要求,更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學以致用,全面發展。(二)科學考察,基於核心素養的綜合能力1.語言建構與運用將知識點考查與相關語言材料相結合,創設閱讀情境。
  • 從高考變化看核心素養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導向作用
    2019年高考試題較前幾年的高考試題有所變化,不僅擴展了素材選取範圍,更突出試題命制的情境化設計,表象背後反映出的是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與高中課程標準銜接更加緊密,對語文學科素養聚焦更甚。學科核心素養已越來越受重視,對高考命題及高中語文教學都有一定的導向作用。
  • 鄭外名師點評高考語文試題:穩字當頭 立德樹人 貼近生活 交際應用
    試卷結構穩定,完全延續了2019年高考的試卷結構,試題模塊依次為論述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文學類文本閱讀、文言文閱讀、古代詩歌閱讀、名篇名句默寫、語言文字運用、寫作,試卷小題數和各小題的分數保持不變。考查知識覆蓋面廣,但內容又緊貼高中教學。
  • @高考生 2020年高考語文和數學試題特點的權威分析(新高考I卷)來啦
    緊貼時代培根鑄魂,深化改革行穩致遠——2020年高考語文試題評析全國高考語文共有10套試卷,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5套,分別為全國Ⅰ卷、全國II卷、全國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東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自主命制5套。
  • 【2018高考試卷分析】哈師大附中周立悅:歷史試題突出學科素養和...
    東北網6月8日訊 (記者 王春穎)8日上午,2018年高考文科綜合考試結束。記者在考後採訪到了哈爾濱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高三歷史教師周立悅。周立悅老師就2018年高考全國卷二文綜歷史試題做出了詳細分析。周立悅老師.
  • 2018年山西省中考語文試題分析
    &nbsp&nbsp&nbsp&nbsp2018年山西中考語文試卷,命題上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促進素質教育深入實施為目標,以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出發點,嚴格以課程標準為準,體現試題命制的六個維度。
  • 2020年陝西中考試題全科目評析
    2020中考語文試卷評析緊扣社會熱點,抓住時代脈搏,體現語文核心素養西安市第四十四中學景詩華老師(中教一級,初三年級組長,初三語文備課組長,一級語文教師,多次榮獲部級一師一優課獎項與各級各類獎項)在試題分析中表示,2020
  • 高考試題點評·歷史|注重歷史學科素養的考察
    一、充滿濃鬱的人文氣息試題中充滿著對自由、民主的肯定(32題),對世界和平的嚮往(46題),對科學理性的追求(47題),對生命生活的熱愛(33題)……這是命題者們對高三學子們上的「最後一課」,這堂課的期望是:學習歷史,要有對歷史的敬畏,有對先輩們創造的偉大文明的敬仰,有對推動歷史進步的偉大人物的敬重
  • 2020陝西中考試題解析(語文+數學+英語)
    「穩」中求變,秉持公正2020年陝西省語文中考題「穩」中求變,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生活的良好習慣,考察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整套試卷體現了立德樹人的價值導向。1 積累與運用「積累與運用」板塊,難度不是很大。
  • 權威解析重慶中考語文、物理、化學試題 與生活息息相關
    總的來說,今年中考語文命題緊貼教材。兩套語文試卷中的綜合性學習均來源於教材,但又有拓展創新。  語文教師解讀:回應了生活現實,也指向於學生未來的人格建構  沙坪垻區教師進修學院教研員謝芳表示,今年中考文學類閱讀遴選了微型小說《賠償》和《草根募捐晚會》。
  • 2018年北京高考語文試題評析—基教研專家分析
    這份試卷,把學生十八年的成長,融進了語文考查之中。如兩道作文題,一個談與祖國、時代共同成長的思考,一個展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圖景。這樣的作文,鮮明地體現著社會主義核心之價值觀的在育人上的引領作用,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成長與祖國、時代結合起來,強調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這對語文教學在把握立德樹人的總體方向上,具有強烈的導向作用。
  • 中學化學一級教師深度解析2018年高考理綜化學試題
    長城網6月9日訊(段濤 鄭琳)2018年的高考已落下帷幕。2018年理綜化學試題在題型、分值設置等方面保持相對穩定,抓住對主幹知識的重點考察的同時,兼顧對學生能力、方法、學科素養的綜合考察。體現了化學試題近年來「遵循考綱,穩中求變,注重能力,綜合創新」的一貫命題風格。
  • 2019年高考試卷點評:注重語文素養 彰顯時代精神
    張紅豔認為從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Ⅰ卷評析及學生的考後反映來看,語文試卷的命制整體比較平穩。以「立德樹人」為基礎,彰顯時代精神。張紅豔表示,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試卷繼續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命制試題,體現時代意義,弘揚社會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