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18年語文高考:00後需要怎樣的母語素養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是靠大量的閱讀和大聲的朗讀來培養的,今年的試卷就是在引導學生大量閱讀,現在高考的路子是對的。」北京大學教授陸儉明說。

  6月7日,是全國統一高考的日子,每年的語文高考試題都會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而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新的高考改革也將於今年進入第二輪改革試點。因而,今年的高考不僅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高校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也預示著今後改革的方向。

  語文高考剛剛結束,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多位語文教育專家及一線語文老師,以給出更加理性的高考試題分析。

  考題緊扣「新時代」和「新一代」

  據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國高考語文科共有8份試卷,其中教育部考試中心統一命制3份,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分省市自主命制5份。

  除了引導學生重視閱讀外,有專家指出今年考題中的一個有趣現象:「今年的作文出現了『撞題』」。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說,今年全國Ⅰ卷的作文題和北京卷的作文題「不約而同」聚焦在了今年考生大部分是「2000年出生」這個關鍵點上。

  全國Ⅰ卷列舉了2000年以來我國發生的重大事件,讓考生結合自己的思考寫成一篇文章,想像它裝進「時光瓶」留待2035年開啟,給那時18歲的一代人閱讀。北京卷則直接讓學生以「新時代新青年——談在祖國發展中成長」為題,寫一篇議論文。

  「說明我們的高考命題都是緊扣時代特點,緊扣學生特點的,這種『撞題』非常好。」陳志文說,這也是一種引導,引導青年在關注自身的同時,思考自己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

  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也指出,有時候試題本身就具有教育的功能,以全國Ⅰ卷的作文題為例,試題把「世紀寶寶出生」和「世紀寶寶成年」作為2000年和2018年當年的主要內容,並在試題的引導語中明確指出「你們與新世紀的中國一路同行、成長,和中國的新時代一起追夢、圓夢」。試題直接面向考生發聲,直接點明他們的獨特身份,直接揭示他們與國家、時代之間的緊密關係,激發他們的青春夢想與奮鬥的熱情。

  深化對考生思維能力的考查

  接受採訪時,不少專家都提到了全國Ⅱ卷的作文「倖存者偏差」。

  題目是這樣的,「二戰」期間,為了加強對戰機的防護,英美軍方調查了作戰後倖存飛機上彈痕的分布,決定哪裡彈痕多就加強哪裡。然而統計學家沃德力排眾議,指出更應該注意彈痕少的部位,因為這些部位受到重創的戰機,很難有機會返航,而這部分數據被忽略了。事實證明,沃德是正確的。

  「這道作文題首先考查了學生思維的系統性,沒有系統的思維,考生的邏輯鏈條就可能出不來,沒有完整的邏輯鏈條無法完成寫作。」北京十一學校的史建築老師說。

  「語言文字是思維的載體,今年的高考試題在啟發學生思維這一點上,整個試卷都有體現。」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王寧說,這也是對語文綜合素養的一種考查。

  命題專家指出,比如,上海卷作文試題「被需要」,為考生的寫作內容提供了豐富的邏輯關係與層次,便於集中考查考生的思維品質和表達水平。天津卷作文試題要求考生圍繞「器」展開聯想和思考,貼近生活實際,在提供多向思維路徑的同時,又有一定的思維梯度。

  「這些題目從根本上在考查考生的學習能力。」陳志文說,這種學習能力包括閱讀能力、信息提取和加工的能力,與此相伴的是邏輯表達能力,「考生要在讀懂的基礎上,進行邏輯完整的表達。」

  試題更貼近考生真實生活

  多名專家提到了今年高考全國III卷中選用了科幻作家劉慈欣的短篇小說《微紀元》。 「劉慈欣的小說在流行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說,這是青少年喜聞樂見的科幻小說首次進入高考。

  命題專家指出,考題中選入劉慈欣的作品是一種內容與題型的創新,有助於激發學習興趣,防止刷題、宿構。

  「學生們的閱讀無外乎有兩大類:喜歡讀的和應該讀的。」濟南外國語學校劉笑天老師說,劉慈欣的作品在中學生中有廣泛的市場,這樣的題目正是引導學生用他們喜歡的閱讀來構建他們閱讀能力。

  貼近學生生活並不意味著把學生的生活全部搬到試卷中來。

  有專家指出,今年的全國III卷作文題可能就會引起社會上的爭議,試題內容給出了我國改革三個時期的三個標誌性的口號,讓學生自選角度、自選文體寫一篇作文。或許有人會認為這道題不像語文題,更像是歷史題。

  「其實我們過去經常會糾結高考語文到底應該考知識還是考能力。」陳志文說,但這兩年高考有著非常明顯的變化,就是要考查考生的綜合能力,不僅是考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還要對所處時代、所處社會的真實大背景有所了解,這種跨越了知識和能力本身的題目,考查的是學生真正的綜合能力。

  「加強對考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應用信息能力的考查,從文本呈現方式、試題設問等方面,有效考查考生面對不同類型的信息時選取恰當策略進行信息處理的能力。這也正是現代社會對語文學科提出的要求。」教育部考試中心相關專家說,比如,今年浙江卷的第六題就要求考生針對給定文段歸納主要內容,將信息的整合、提煉與對寫作能力的考查結合在一起。(記者 樊未晨)

相關焦點

  • 聚焦2018年語文高考試題:00後需要怎樣的母語素養
    聚焦2018年語文高考  00後需要怎樣的母語素養  「一個人的語文素養是靠大量的閱讀和大聲的朗讀來培養的,今年的試卷就是在引導學生大量閱讀,現在高考的路子是對的。」北京大學教授陸儉明說。  6月7日,是全國統一高考的日子,每年的語文高考試題都會成為人們熱議的焦點,而今年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新的高考改革也將於今年進入第二輪改革試點。因而,今年的高考不僅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高校選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也預示著今後改革的方向。  語文高考剛剛結束,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第一時間採訪了多位語文教育專家及一線語文老師,以給出更加理性的高考試題分析。
  • 高考閱讀旨在考查語文核心素養
    【高考試題中的光明故事·專家評析】  作者:劉偉(北京十一學校課程與教學研究院院長)  高考不僅是一種終結性的評價,也是一種很重要的形成性的評估手段。我們必須讓孩子在高考中能夠有機會和最美的漢語相遇。
  • 2018年高考語文北京卷深度解析
    ■關注2018年高考語文北京卷小編說:高考語文試題及各地作文題,年年都是焦點話題,尤其隨著新高考的推進,其受關注程度更盛由此看來,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現實,如何引導學生繼承中華傳統美德並在與時俱進中發揚光大;如何幫助學生及時建立起適應生活的新需要的寫作意識,這不僅是高考作文命題鮮明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是語文教育教學應該恆久堅守的人文主題。
  • 2018年13套高考數學試卷審思:基於核心素養的視角
    【摘要】以2018年13套高考數學試卷為例,基於《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數學核心素養的水平劃分,探究數學核心素養在試題中的分布與考查情況。研究發現,2018年的數學試題有四大特點:關注現實問題,落實「立德樹人」;融入數學歷史,增強文化自信;立足基礎知識,注重數學思維;聚焦關鍵能力,強化數學應用。
  • 2018年高考語文試題新在哪?給教學哪些啟示?教育專家、名師為您來解答!| 加油考生
    今年高考語文試卷有哪些新探索?又承擔了哪些獨特功能?來,一起聽聽專家和名師的解析,保證讓您受益匪淺!在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王寧教授看來,今年的高考語文回答了新課標與新高考怎麼接軌的問題。「就2017年版高中語文新課標精神來講,考試不僅要考學生的所思所想、能思能想,還要考應思應想,要有價值引導。」
  • 代表建議:應調整語文英語高考分數權重,突出母語的優勢和地位!
    2020年高考即將進入最後的40天衝刺。目前兩會正在召開,我們的委員也特別 關注目前的。針對高考話題,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委副秘書長唐海龍委員建議:應調整語文英語高考分數權重,突出母語的應有的優勢和地位!
  • 主張加強維護母語正確認識母語地位 調整高考語文比重
    為了避免對多母語者的母語定義產生歧義,產生出的第三種解釋為不借用其他語言進行(如翻譯等方式)學習而學會的語言。(如嬰幼兒看圖片學習名詞即為母語學習)195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了一個有關母語的會議,並對母語作出了如下定義:"母語是指一個人自幼習得的語言,通常是其思維與交流的自然工具 。"
  • 從高考變化看核心素養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導向作用
    2019年高考試題較前幾年的高考試題有所變化,不僅擴展了素材選取範圍,更突出試題命制的情境化設計,表象背後反映出的是2019年高考語文命題與高中課程標準銜接更加緊密,對語文學科素養聚焦更甚。學科核心素養已越來越受重視,對高考命題及高中語文教學都有一定的導向作用。
  • 天童美語:直擊2018年高考,「00後」得英語者得天下
    原標題:天童美語:直擊2018年高考,「00後」得英語者得天下明天,首批「00後」即將迎來人生第一場大考,國內知名兒童英語教育品牌天童美語為考生們系統地梳理了2018年的高考政策,助力幫「00後」千禧寶寶踢好臨門一腳。
  • 2019高考語文這樣考!突出學科核心素養!建議收藏!
    2018年12月25日,高考命題「掌門人」(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姜鋼,在《中國教育報》發表署名文章,就高考命題的依據、高考考什麼、高考怎麼考等核心問題發表了重要意見。認為「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言知識與語言能力,思維方法與思維品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綜合體現。」由此可知,學科素養是四項突出考查內容的重要抓手,可以預見,2019年乃至今後相當一段時期,高考語文命題將會以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考查的核心。
  • 2019年高考試卷點評:注重語文素養 彰顯時代精神
    張紅豔認為從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試題Ⅰ卷評析及學生的考後反映來看,語文試卷的命制整體比較平穩。以「立德樹人」為基礎,彰顯時代精神。張紅豔表示,2019年全國高考語文試卷繼續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命制試題,體現時代意義,弘揚社會正能量。
  • 構建兒童母語教育體系 助力兒童核心素養形成
    2017年11月17日,由親近母語研究院舉辦的「2017兒童母語教育論壇暨親近母語教育研討會」在南京開幕。此次論壇主題為「統編教材背景下,小學語文課程課內外整合」。中國兒童心理發展和閱讀能力、閱讀素養之間存在怎樣的對應關係?「我們還遇到一些特別大的難點問題,比如英語從一級到四級詞彙分得十分清楚,而中文詞彙中究竟哪些是一級詞彙或四級詞彙?中文兒童語料庫如何建立?中文是句子越短越容易被兒童理解嗎?這些問題都還在摸索中」。
  • 代表委員聚焦高考:有代表建議增強語文分數比重,突出母語優勢地位
    同時增強高考、中考中語文分數比重,突出母語應有的優勢地位。2020年高考即將進入最後40天衝刺。據教育部網站今年3月底公布的《關於2020年全國高考時間安排的公告》: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2020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以下簡稱「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考試時間為7月7日至8日。
  • 素養導向的數學測評研究——以2018年高考為例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大學生科研基金項目——基於核心素養的高考數學命題研究:以2018年高考為例(ECNUFOE2018KY09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於2014年啟動了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修訂工作,並於2018年正式對外公布了新修訂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新的課程標準凝練了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像、
  • 2018年北京高考考試說明公布
    昨天,教育部公布最新版的高中新課標,語文科目增加古詩文閱讀篇目,幾乎同時,2018年北京高考考試說明公布,語文經典閱讀考查篇目從6部增加至7部,新增《論語》。英語科目中也增加弘揚中華文化的內容,學生要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 聚焦高考改革:語文重要性增大 英語回歸工具
    10月21日,北京市教育考試院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根據此方案,從2016年起,北京市高考英語科目分值由150分減為100分,語文科目分值由150分增加至180分。中考英語科目分值由120分減少為100分,語文科目分值由120分增加至150分。此前,山東、江蘇、浙江等地也對高考英語考試進行調整,取消了聽力考試,放在平時考。
  • 「培訓教研」聚焦落實核心素養,全面提升教育質量
    這樣才能突破人才培養模式、課堂教學方式和綜合素質評價的瓶頸,聚焦與落實核心素養,全面提升我市教育水平,培養造就一支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這是擺在我們『教育人』面前的一個緊迫而重要的課題……」福清市委教育工委委員、市教師進修學校書記、校長遊孫瑛在開班儀式上的指導性發言拉開了福清市第二屆「教師學習周」活動的帷幕。
  • 2018陝西高考語文試題分析:緊貼時代和生活 考察綜合素養
    6月7日語文考試結束後,考生走出考場。(賀桐/攝)  西部網訊(記者 彭芬)2018年高考語文科目考試於今天(6月7日)上午結束。陝西省招辦邀請陝西師範大學文學院有關教授和部分中學高級語文教師對語文科目試題進行了簡要分析。  今年高考語文陝西省繼續採全國卷二,與去年相比,語文試題題型無較大變化,全面考查了考生的語文素養,重點檢測了考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 2018高考語文作文預測最新 2018作文素材熱點名言開頭結尾
    2018高考語文作文預測最新 2018作文素材熱點素材  明天就將迎來2018年高考,2018年高考第一科目是語文,而作文成為決定語文成績的重中之重。小編整理了2018年高考作文十大熱門話題及考題預測。
  • 培訓手記(六):語文教學與考試的劍,指向核心素養的劍
    2018年8月1日下午,參加長春市語文學科骨幹教師培訓的學員們終於等來了潘麗老師的講座。高中語文教師出身的潘麗老師,深刻地認識到了中考和高考的斷接對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的掣肘,於是,自任長春市初中語文學科教研員以來,對語文考試的命題形式進行著微調,中考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慢慢地和高考接軌了,這種變化,是可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