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你為什麼要逼我?」孩子不愛學習,請讀這篇文章,受益匪淺

2020-08-15 一書一法一工具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教育子女最終的夙願。

先讓我們來看一則小故事:

一位印度物理學家做了一個很有趣的實驗,將一個房間裡放了一臺可以上網的電腦,在牆上開了一個洞來觀察裡面的情況。

  • 選了一些不識字的孩子來到電腦房間裡,讓其接觸電腦。
  • 電腦軟體是全英文的,父母看不懂,更別提剛接觸電腦沒有學過英語的孩子。
  • 電腦上沒有任何教程來教他們使用電腦。

他們一不懂電腦知識和術語,二不懂英語;是不是面對未知的東西會遭遇挫折和失敗呢?

可令人意外的事情發生了,這些不識字的孩子幾乎瞬間掌握了電腦的各種基礎操作技能。

於是,這位物理學家帶著疑問問其中一位,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原來,他們憑藉著探索一臺電腦的內在動力,憑藉著興趣和好奇心做到的。他們通過自己的方法給電腦各部件命名,比如用印度神話『溼婆之鼓』來稱呼滑鼠箭頭。

知識是一種快樂,而好奇是知識的萌芽。-------費朗西斯.培根

可見,在教育孩子學習過程中,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挖掘孩子的興趣是多麼的重要。

「媽,你為什麼要逼我?」從玩到主動學習,除了逼還有好方法,那就是挖掘孩子的興趣。

我們家長在教育孩子學習和興趣培養過程中會常犯哪些錯誤呢?

1、培養孩子興趣愛好,沒有取捨

"吉普林忠告」:同樣一個人對瑣事的興趣越大,對大事的興趣就越小;碰到棘手的麻煩越少,遇到真正的麻煩時就越容易束手無策。

並不是所有的興趣都有益於孩子的發展,或對孩子的成長有幫助。

古時候,有皇帝不理朝政,整天就想著玩蛐蛐,踢蹴鞠;這也是興趣所致,但是這樣的興趣更多的是玩物喪志。

而現在很多中小學生玩遊戲是一個道理,多數學生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其實就喪失了志向;只有個別當作了偶然娛樂活動。

2、獎勵式的學習最終轉移了孩子學習的目的

心理學理論「德西效應」告訴我們:適度的獎勵有利於鞏固個人的內在動力,但過多的獎勵則容易降低個體對事情本身的興趣,降低內在動機。

而一味的獎勵則會讓孩子把獎勵當成是學習的目標,導致學習目標的轉移。

不談別人家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就是如此。開始的獎勵會有促進作用,會積極的去完成你規定的作業;可是,之後隨著做什麼都要獎勵;他更在乎獎勵的東西,而不是學習了。

對於獎勵品是什麼更在乎,而學習則成為了手段。

3、興趣是興趣,學習是學習,沒有打通底層關聯

大人們往往將興趣和學習割裂開來。

孩子一回家,馬上做作業去,馬上學習去;而當孩子去畫繪畫,去讀會課外書,又或者玩個其他。

家長馬上就會來一句:「趕緊寫作業去,有時間了多去預習會課本。

長期以往,家長將興趣和學習給對立了起來。一談到興趣愛好就是玩,孩子的興趣愛好慢慢的被家長給剝奪了,同時對學習慢慢產生了厭學的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發現讓孩子安心的去做作業,但是他在幹嘛呢?其實他「身在曹營心在漢」,心裡一直想的是玩,將大把的時間都浪費掉了。

我們倒不如讓孩子先玩個痛快,回來再去做作業。

那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將其和學習串聯起來呢?

「媽,你為什麼要逼我?」從玩到主動學習,除了逼還有好方法,那就是挖掘孩子的興趣。

1、挖掘孩子興趣,啟發做事的意義

來自美國的心理學專家亞歷山大·魯宏認為:「人的個性像樹的年輪一樣,每一圈代表的意義不同。

最裡面圈子嬰兒期代表享受與愛;

往外孩童圈代表創造與幻想;

再往外少年圈代表玩耍與嬉戲;

靠外青年圈代表愛與探索;

最外圈成年人圈象徵現實與責任。

一個完整之人需要具備以上特徵。」

少年就是玩的年齡,善於發現孩子玩的樂趣,找到孩子玩的興趣點很關鍵。

我們要善於挖掘孩子做這件事的意義,人生最幸運的是在年輕的時候可以找到做這件事的使命感,並且努力去實現它。

張偉麗作為一個女孩子,從小並沒有像大多數女孩喜歡玩偶和過家家,而對武術表現出了深厚的興趣。

她為了夢想全力拼搏,從健身房到走上格鬥場,從打工妹成為冠軍,她在榮譽的殿堂高高升起了中國國旗。

她始終心系格鬥運動的未來發展,希望通過她這次冠軍能吸引更多國人的關注和支持,讓更多優秀的運動員得以發揮潛力,走出國門,為祖國爭得一份榮耀。

2、將興趣做深,做精,做出成績

只有專注於自己的興趣,才能擁有極大的熱情深耕下去。

在熱情的激昂中,靈魂的火焰才有足夠的力量把造成天才的各種材料融冶於一爐。------司湯達

比爾.蓋茨31歲成為世界首富,曾連續多年登上《福布斯》全球富豪榜榜首,他是怎麼做到的呢?

其實和他從小在軟體方面的興趣是離不開的。

  • 13歲學習計算機編程
  • 1973年考進哈佛大學,與史蒂夫·鮑爾默成為朋友,為第一臺微型計算機開發了basic程式語言的一個版本
  • 1975年創立微軟,然後針對個人計算機來持續開發軟體,改進軟體技術
  • 推出了作業系統,從一開始的DOS系統到現如今的WIN10

我們每個人所使用的電腦都離不開比爾.蓋茨所提供的作業系統,是他讓個人電腦彼此相連,成就了網際網路的今天。

如果當時比爾.蓋茨沒有將自己的興趣深耕下去半途而廢,我們網際網路時代的來臨不知道要推遲多長時間。

「半途效應」指激勵過程中達到半途時,由於心理及環境因素的作用,而導致目標行為多發生在「半途」附近。

如果孩子從小有極大的興趣在做某件事情,當我們啟發其做這件事的意義讓你樹立一個大目標後,還應該多給予鼓勵和支持。

在做事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我們需要激勵孩子勇于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要「大目標,小步子」來對抗半途效應,最終做出成績。

3、引導孩子將玩和學習關聯,中間離不開興趣的培養

學習知識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當然是為了更好的使用,所以,有時候對於知識的踐行才是最好的學習,而玩則是最好的踐行。

當然很多孩子玩的是遊戲,都沒有自己的興趣愛好,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的引導。

那如何將「玩」和「興趣」「學習」進行牽線搭橋呢?那就需要引導。

  • 要讓孩子慢慢的做決定,幫助孩子尋找值得注意的電視節目,引導其樹立長遠的夢想
  • 做一個陳列架來展示孩子的作品:畫畫、手工作品、寫字、自己編的故事等等,滿足孩子的成就感
  • 幫助孩子制定做事的方法,習慣需要引導,從壞習慣引導到感興趣點上來,讓其主動喜歡。
  • 面對孩子愛看動畫片和玩手機,學會用轉移法,多帶孩子去感興趣的地方玩
  • 不要一味的和孩子講道理,多和孩子講童話故事,引導孩子思考探索比講道理要好
  • 鼓勵孩子去編故事,發揮其想像力,讓其通過故事繪就自己的人生夢想

我們不要揪住孩子過往的過錯,而要通過適當的激勵措施,引導孩子走上一條陽光道。

就比如說我家孩子手機上愛玩植物殭屍大戰,我們一味的禁止是辦不到的。我們要將這種玩引導到興趣上去。

和他一起討論他關注的話題,他真的會滔滔不絕說個不停;這時候你只需要引導指出方向,他一定會去做。

讓其將他看到的畫成畫,培養了他畫畫的興趣。

讓其將他的想法編成故事,培養了他思考和寫作的興趣。

讓其將和數學運算結合起來,將玩和學結合了起來。

讓其將和機器人編程結合起來,培養了他探索機器人的興趣。

......

其實我們只要用心是可以發現孩子玩的事情都可以慢慢引導到各種興趣上去,只有培養了孩子的興趣,才能慢慢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

培養孩子的興趣就是在激發孩子的求知和學習欲望,學習是從探索興趣開始的

「媽,你為什麼要逼我?」從玩到主動學習,除了逼還有好方法,那就是挖掘孩子的興趣。

激發孩子對興趣開始探索,比單純教給孩子有限知識有意義。

其實我們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身不斷感悟和學習的過程。

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輸知識,而是將開發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陶行知

精華閱讀:

相關焦點

  • 「媽,你為什麼要逼我?」孩子不愛學習,請讀這篇文章,受益匪淺
    -費朗西斯.培根可見,在教育孩子學習過程中,培養孩子的好奇心,挖掘孩子的興趣是多麼的重要。「媽,你為什麼當初不逼我?」從玩到主動學習,除了逼還有好方法,那就是挖掘孩子的興趣。而一味的獎勵則會讓孩子把獎勵當成是學習的目標,導致學習目標的轉移。不談別人家的孩子,自己家的孩子就是如此。開始的獎勵會有促進作用,會積極的去完成你規定的作業;可是,之後隨著做什麼都要獎勵;他更在乎獎勵的東西,而不是學習了。對於獎勵品是什麼更在乎,而學習則成為了手段。
  • 「媽,你當初為什麼不逼我?」當孩子不想學習時,請看看這篇文章
    很多人不明白,父母為什麼對孩子的成績有這麼強烈的執念。我想,不是為了面子,更不是為了養兒防老,而是擔心孩子因貪圖眼前的安逸,而在將來付出更大的代價。這十年裡,他輾轉四方,做過各種苦工,組裝廣告箱、造井蓋、包裝產品,吃盡了苦頭,每次換工作,都要格外留意學歷要求,為此,高中畢業的他,屢屢遭遇挫敗。那時,他才發現,成績無用論都是騙人的。所以,他又重新開始學習,想要彌補過去的遺憾。
  • 如果您的孩子不會寫作文,那麼請一定看看這篇文章!受益匪淺
    我們閱讀的時候,建議同學們要帶著問題去閱讀,要注意這篇文章的脈絡是什麼、框架是什麼,注意其中的結構和框架,了解其中的規律,這樣才會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做到頭腦清晰,心裡有數。這樣日積月累,你在今後的寫作文當中,主題脈絡一旦劃分好,自然能夠做到下筆胸有成竹了。
  • 茅衛東:「媽媽,你當初為什麼不逼我?」
    你,是否也會和這位媽媽一樣,痛定思痛後得出結論「孩子必須得逼」?多年前,有學生在一個教育論壇發文呼籲父母和老師:「愛我,就逼我吧!」後來,也是在那個教育論壇,還有老師寫文章感謝校長當年「逼」他成長。我以為,這類行為應該叫做「裝嫩」,表面看是感恩父母、老師和領導,其實是推卸自己的責任。甚至,說他們就是巨嬰也不為過。
  • 如果您孩子作文老扣一半分,請務必要看看這篇文章,受益匪淺!
    如果您孩子作文老扣一半分,請務必要看看這篇文章,受益匪淺!作文困難,語文分數難以提升。已經成為了一件眾所周知的事情。很多家長為了能夠提升孩子的寫作能力,不惜餘力。用半年的工資給孩子報一個作文課,據我所知,效果甚微。
  • 我們為什麼要讀大學?正迷茫或奮鬥的你一定要看這篇文章!
    《我們為什麼要讀大學》是著名作家、電影人劉同(《誰的青春不迷茫》作者)在四川綿陽中學的演講,獲得了高中生的極大共鳴,滿堂掌聲!同學們,你們好。我現在很緊張,印象裡,我人生大概有兩次極致的緊張。第一次是我高考的時候,因為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考上大學。第二次是我幾年前去清華和北大演講,那是我根本不可能考上的兩個學校,面對那些成績優異的學霸,我很忐忑。
  • 我們為什麼要讀大學?正迷茫或奮鬥的你一定要看這篇文章
    《我們為什麼要讀大學》是著名作家、電影人劉同(《誰的青春不迷茫》作者)在四川綿陽中學的演講,獲得了高中生的極大共鳴,滿堂掌聲!同學們,你們好。我現在很緊張,印象裡,我人生大概有兩次極致的緊張。第一次是我高考的時候,因為我不知道我能不能考上大學。第二次是我幾年前去清華和北大演講,那是我根本不可能考上的兩個學校,面對那些成績優異的學霸,我很忐忑。
  • 看完這篇文章受益匪淺!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聽力>聽力輔導>正文英語聽力到底該怎麼提高?看完這篇文章受益匪淺!   首先,作為家長我們要明白:聽力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孩子試卷上的幾道選擇題。   親子英語啟蒙專家汪培珽說:「孩子的耳朵是上帝造物的神器展現,只要從耳朵聽進去的東西,將化為語言信息停留在腦袋裡。」
  • 「媽,你當初為什麼不逼我一把?」有遠見的父母,都會讓孩子吃苦
    一大早,天天媽媽就在給兒子收拾畫筆工具,而天天卻坐在旁邊一臉不情願的說:「這才解封幾天,路上還有病毒呢,我不敢去。」想到兒子的懶筋又犯了,天天媽媽也是氣不打一處來,對孩子說:「學畫畫是為你好,將來長大了多一門好找工作。」哪成想兒子根本就不能理解媽媽的苦衷,在他看來學習就是為了父母而學,自己根本就不樂意學這麼多特長。
  • 今天你媽逼你考100分了嗎?如何優雅的讓我媽看到這篇文章
    我媽以為我英語六級直接和歐巴馬打電話都沒問題,但她老人家不知道歐巴馬可能連四級的題目都看不懂…… 今兒要聊的這部片子,講的是韓國的魔幻應試教育,但同樣適合轉發給中國父母。
  • 「我媽非逼我考研!」你又為了什麼考研?
    也許是想要通過讀研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沒錯,別做夢了~~)也許是想要通過讀研改善第一學歷帶給人的印象(沒錯,想不被歧視還必須要好好讀書)也許是你媽非逼你考研(沒錯,你媽不僅逼你穿秋褲,還逼你考研~)也許是覺得自己肯定找不到工作,不如考研暫時逃避緩衝一下
  • 逼孩子學習,我做對了!你可能做錯了
    前兩天回答網友關於逼孩子學習的提問,網上展現量高的讓我驚訝!當時因篇幅有限,沒有展開闡述。關於逼孩子學習這個問題,我覺得有必要更清晰說明我個人看法。逼孩子學習,我做對了,你可能做錯了!好像不怎麼用功學習,成績也能跟得上。我沒有逼孩子補習課外班,也沒有強迫孩子學不感興趣的愛好。平時多留意和關注孩子,日常生活學習中有意思的事多加以引導罷了。漸漸發現自己的孩子具有一定學習天賦,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小學就該讓孩子充分發揮天性,鼓勵孩子獨立學習能力!
  •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講了一個「做好事,不留名」的故事
    我曾看過一篇文章,這篇文章講了一個「做好事,不留名」的故事,這故事感動了我,我相信也感動了所有人 : 「我的媽媽生病了,必須住院。我的鄰床是一個肥胖的男人,那一邊是一個瘦弱的女人,在幾天的了解中,我了解到他們家的家境貧寒。
  • 媽媽你為什麼逼我學習?這個回答我第一個不同意
    這兩天刷抖音,看到一個視頻,文案是這樣寫的:全網都在轉發這一段語錄,確實很激勵,果斷讓孩子貼在書桌最醒目的地方。那到底是什麼回答這麼激勵人心呢?Q:媽媽你為什麼逼我學習?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溝通再次回到文章一開始的回答中,你覺得孩子能夠真正體會到那些句子的深意嗎?人生需要經歷,孩子的人生剛剛起步,吃穿不愁,沒有生存的壓力,他真的能理解諸如點餐不看價格的回答嗎?
  • 當你的孩子問「我為什麼要好好學習」,成功的父母用這5句話回答
    於是,有人向龍王請求:「尊敬的殿下,請你把龍門降低一點吧!如果連一條鯉魚都跳不過去,這龍門不等於虛設了嗎?」龍王答應了他們的要求,鯉魚們一個個都跳了過去。但成了龍的鯉魚們發現,大家又跟之前沒什麼兩樣了。龍王笑道:「真正的龍門是不能降低的。你要找到真正龍的感覺,還是去跳那座沒有降低高度的龍門吧。
  • 家長,請告訴你的孩子為什麼要讀書,受益匪淺
    人,為什麼要讀書?01 是為了不讓你一開口就輸的徹底古人講:「一日不讀書,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舉個例子,我記得前段時間網上有個視頻,用兩個人的表演來體現讀書和不讀書的差距,視頻是這樣的兩個人都看到天邊的飛鳥,一個人會說:「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另一個:「哇,好多鳥。」
  • 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你贊同這句話嗎?
    你不逼孩子,將來生活會逼他!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研究一個最近比較火的教育模式,「快樂教育」。快樂教育是怎麼產生的?我們不進行回溯了,我們現在要看的是,虎媽和她的孩子現在到底怎麼樣了?反歐美潮流的教育方式到底成功了沒有?
  • 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
    前幾天,我看到網上一視頻,某中學在開運動會,有個班的孩子喊了個神口號:「我愛學習,學習使我媽快樂!我媽快樂,全家快樂!」我們要做的是在情緒爆發時,有意識的控制自己,不要給孩子造成太大的、無法磨滅和修補的傷害,而且事後要有自省、道歉、改進的意識,讓孩子知道你雖然發火但是是愛ta的。阮阮不提倡說當媽就該溫柔體貼又自我犧牲,遇到什麼事有情緒都自己憋著消化,這絕對是不可取的。對孩子溫柔,不該建立在媽媽對自己殘酷上頭。
  • 「我不喜歡學習,你為什麼要逼我?」這位媽媽的回答,堪稱教科書
    文 | 二旭媽媽來源 | 成長樹chengzhangshu9放假這段時間,我和兒子一起商量制定了假期計劃。他數學不是很好,最初還肯好好配合,昨天突然鬧起脾氣,讓做題也一百個不情願,還反問:媽媽理解你的困惑,平時一直說應該尊重孩子的人是我,每天逼你完成假期計劃的人也是我。
  • 孩子不想學習?你需要看看這篇文章
    ——這是酸酸2020年第1篇原創文章,目標完成80篇——原創文章,歡迎轉載,轉載請聯繫授權(公眾號:酸酸心理)在說孩子討厭學習的問題之前,我們先一起想想,怎樣讓一個不好吃的蘋果變得鮮甜可口 孩子討厭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討厭學習是這棵蘋果樹結出來的果實,很多家長都在想,我什麼方法都用過了,該鼓勵的鼓勵了,該罵的也罵了,收效甚微,原因就在於:只見蘋果,未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