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廣賢文》中,有很多句子在教人如何與人相處,它不僅教人交朋友,還教人如何識人辨人,同時也告訴大家很多的相處之道,再親密的倆人,也要懂得保持距離,在很早之前就有了「距離美」這個概念。
那麼,在平日裡,我們要如何與身邊之人相處呢?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
虎生猶可近,人熟不堪親。很多人不理解這句話的具體含義,認為既然老虎都能接近,為什麼熟人卻不能親近呢?
為了易於理解,後來就有人把這句話改了一下,改成了:虎身猶可近,人毒不堪親。把陌生的生成了身體的身;把熟悉的熟,變成了狠毒的毒。
真是差之毫厘,謬之千裡,完全的失去了這句話本身的含義,變得毫無道理了,老虎的身體怎麼能靠近呢?後半句也變得毫無意義,誰都知道要離狠毒的人遠一點。
這句話本來的意思是:哪怕你不小心碰到了老虎,只要是這頭老虎從來沒見過的人,都還有脫身的可能。當老虎對你感到非常陌生的時候,它是不會輕易的去攻擊你的,這叫虎生猶可近。
但是兩個人之間過於熟悉,反而很難再那麼親近,或者說最好是保持一定的距離。
為什麼現在有很多兄弟反目的事例呢?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都是因為兩個人過分親近,有很多共同的秘密,時間一長,雙方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過分的親密,會讓你對另外一方的期望過高,而期望值越高,往往失望的程度也就越大。
你認為對方是你的好朋友,一旦遇到事情,就會第一時間找他幫忙,久而久之你會把對方的幫助,當成是理所當然,偶爾一次兩次沒幫上忙,或是沒達到你想要的效果,你就會在心裡記恨對方。
所以,關係再好的朋友,也要時刻保持距離,為了彼此之間的友誼,還是不要過度的親密為好。
久往令人賤,頻來親也疏
人與人之間,都有嫉妒和猜忌之心。人和人一旦熟悉到某種程度,很容易忘記彼此之間是有界限的。
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個人邊界,在這個邊界之內,有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一旦有人進入到你這個邊界裡,這個人就會覺得不安,感到焦慮,甚至會產生情緒激動,心理失衡的後果。
而這個個人邊界的程度,每個人都是有所不同的,不要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他人,因為自己認為對的,它不一定對。
這種邊界會因人而異,敏感的人的邊界會寬而大,開朗的人可能稍微小一些,但也不是外人能夠預估的。
所以,千萬不要仗著倆人關係鐵,就肆無忌憚的去侵犯別人的個人邊界,否則,很容易導致彼此之間的關係惡化,友誼也會走向分崩離析的結局。
作為朋友,開玩笑是在所難免的。但是,開玩笑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分寸,要是一個不注意,傷了對方的面子,當著對方的面,讓對方下不了臺,人家當時或許不會說什麼,但心裡一定會給你記上一筆,遲早想辦法還給你。
還有一點一定要注意,不管關係有多好,切記不可對他人的親人評頭論足。即便是對方是在向你吐槽她的家人如何如何糟糕,抱怨他的對象怎麼怎麼地。
作為朋友的你,最好不要發表過於絕對的看法,更不能去幹涉對方的家事。正所謂清官斷家務事,更何況再好的朋友終究是個外人。
所以,久往令人賤,頻來親也疏。你天天跟在別人身邊,別人就不把你當回事兒了,朋友之間哪怕是親戚之間來往的太過頻繁,你不煩別人也早就煩你了,本來關係還不錯的,也會因為頻繁的來往,變得不是那麼親密了。
但看三五日,相見不如初
但看三五日,相見不如初,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
還記得疫情期間,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段子:當你第一天在家,你會看見熱情的老媽,給你端水倒茶吃水果;當你第三天在家,你會看見平靜的老媽,指使你幹這幹那;當你五天了還在家,你會看見恐怖的老媽,她看你哪哪都不順眼,隨時都要把你罵。
《增廣賢文》早就看透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個但看三五日,相見不如初,就是為了告誡我們:要想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要給彼此保持一個良好的印象。
即便是親密如家人,也必須做到:相逢好似初相識,如此才能到老終無怨恨心。
什麼叫初相識?像剛認識那樣對對方保持應有的禮貌和尊重,欣賞對方身上的優點和長處,三是像剛認識那樣,對自身的行為有所注意和收斂。
也就是說:夫妻之間要做到相敬如賓;父子之間做到父慈子孝;朋友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
若能堅持做到這幾點,不管是跟誰交朋友,只要不出大的錯誤,相信都會一直保持較為和諧的關係,至少不會相互怨恨。
君子之交淡如水,其實不僅僅適用於朋友,情侶、夫妻、家人也是如此。正所謂: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心人易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