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字,預計閱讀時間。
所謂「信用卡代償」是指:信用卡持有人在償還銀行帳單時,向第三方機構申請貸款,由平臺先行墊付用戶信用卡欠款,一次性結清信用卡帳單,隨後持卡人再分期向第三方機構償還貸款的模式。
可以說信用卡代償為消費者提供了資金的中短期流動性,降低持卡人還款付息的壓力,有力提升了社會公眾的消費能力。以信用卡代償為主要業務的多家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紛紛赴美上市,扎堆的信用卡代償業務進行得如火如荼。
1. 何以稱得上「下一個一萬億風口」信用卡代償業務能在市場中迅速崛起,並被吹捧為「下一個一萬億風口」,可謂公眾消費習慣變化,市場容量巨大與可觀的發展前景等共同作用下的產物。
①消費升級勢頭下,信用卡市場得以蓬勃發展,信用卡授信使用率更進一步說明公眾用卡習慣的進化。信用卡期末應償信貸餘額的擴張為信用卡代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發展條件。
②據《2018年中國信用卡代償環境數據分析》,截至2017年末,銀行卡應償信貸餘額5.56萬億元,授信使用率44.54%。生息資產規模已超過2萬億元。龐大的市場容量吸引了眾多玩家入局。且目前行業尚處於能力建設的階段,整體發展空間十分巨大。
③代償平臺盈利模式可多樣化,一些平臺本身具備信用卡管理使用的豐富場景,可以先流量後業務。也有平臺走先業務後留存轉化的路子,試圖在穩定用戶後,補充信用卡消費使用的場景或其他理財業務。也即,信用卡代償的市場發展前景具有十足的可期待性。
2. 代償的痛點與難點信用卡代償提高了流動性,但其業務本質還不清晰。在是否構成信用卡套現、公民個人信息保護、代償利率規定等方面尚有極大提升空間。
①代償模式下,平臺先行墊付用戶信用卡欠款,從而成為持卡人的債權人,持卡人隨後將定期向代償平臺歸還貸款。也即,信用卡持有人原有的信用卡欠款被轉移至代償平臺。2018年5月份,國家互金專委會發布的「網際網路金融新業態風險巡查公告」稱,「信用卡代還」和網際網路金融相結合的業務模式,涉及信用卡違規套現、平臺收取高額費用和用戶信息洩露等問題。
再依據《中國銀監會辦公廳關於信用卡套現活躍風險提示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商業銀行應加強對持卡人用卡情況的監控,對已經確認存在套現行為的信用卡持卡人,有權採取降低授信額度、止付、將相關信息錄入徵信系統和銀行間已建立的共享欺詐信息庫等措施。信用卡代償的套現風險不得不防。
② 個人信息保護面臨挑戰。使用代償平臺存在著洩漏個人信息的風險,在平臺操作中,多要求客戶完成身份驗證、手機認證、信用卡認證、個人信息認證等,手機號、姓名、身份證號碼,信用卡卡號以及信用卡背面的CVV碼(又稱「安全碼」)等均需提供。
一些平臺註冊協議中還有隱藏條款,如:「在不透露單個用戶隱私資料前提下,平臺有權對整個用戶資料庫信息進行分析並對用戶資料庫進行商業上的利用」等。商業平臺掌握如此詳盡的個人信息,一旦發生信息洩露事件,後果將十分嚴重。
③ 利率計算規則不明確、不清晰,且並非所有的代償平臺都省錢。市場化運作的代償平臺在利率計算規則不僅中有故弄玄虛之嫌。同時,依據國家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分析技術平臺監測的數據,代償平臺用戶還款周期為1周至24個月不等,月利率為0.55%-1%,部分收取每月0.1%-0.8%服務費以及2%-3%手續費。按上述費率計算,其實信用卡代償與銀行分期相比並未實惠多少。
3. 我們的建議①社會公眾量入為出,謹慎選擇信用卡代償服務平臺,最好選擇銀行的分期還款業務,延長還款期限,降低還款壓力。必要時,在明確套現風險的基礎上,請選擇資質較好的平臺,確保個人信息安全與利率計算規則的清晰明確。
②平臺在不違規的基礎上,誠信經營,保障客戶信息安全。借鑑國外的成熟業務邏輯,獲客之後延長業務鏈條,在信用卡體系內繼續挖掘用戶的價值。
③監管層積極探索,結合已有成熟經驗,對該類業務明確定性並制定監管細則。鼓勵國內創業公司與銀行體系推行類似業務公平競爭,競相發展。
(文/崔咪 肖颯)
非常感謝您的報名,請您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沙龍分享群。
[Source]
本文系未央網專欄作者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為作者授權未央網發表,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網站觀點,未經許可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