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身體中大部分都是由水組成,因此我們每天都需要喝大量的水帶維持身體所需,經常會有人不管喝多少水都不想上廁所,而有人剛喝完水,很快就著急小便,這時候人們就會懷疑是不是因為自己的腎壞了造成的,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剛喝完水,很快就著急小便的各種原因。
膀胱容量小
排尿的多少與頻率一方面與飲水量有關係,另一方面與膀胱容量有關係。膀胱的主要功能就是儲存尿液,水分經過腎臟的分解之後,會形成尿液進入膀胱,腎臟的分解無時無刻都在進行。有一些人天生膀胱比較小,膀胱中一旦出現尿液就很容易有尿意,而有一些膀胱比較大的人,就算大量的飲水也不會突然產生尿意。這也導致了一喝水就跑去廁所的現象,這是正常現象,不需要特別擔心,也不要有刻意憋尿的行為,不然很有可能會對膀胱以及腎臟造成損傷。
不愛喝水
現如今,不少人由於工作和學習等因素,造成飲水量比較少,體內水分不足時,就會造成尿酸沒辦法正常排出,而在喝水後,很快就會產生尿意,同時尿酸積聚在體內,很容易對健康造成損傷,引發痛風、腎結石等疾病,因此生活中,我們一定要經常喝水。
尿道括約肌鬆弛
如果膀胱的彈性比較好,能夠停留在體內的尿液也就比較多,就算喝水再多也不會突然出現尿意,但如果尿道的括約肌鬆弛,那麼能夠停留在體內的尿液就會較少,就很容易出現一喝水就有尿意的感覺,但通常排尿量比較小。
腎功能減退
有醫生曾說過:人體的尿液是在腎臟中形成的,因此尿液的排出出現異常,有一部分原因是與腎臟有很大關係。若人們的腎臟功能下降,那麼膀胱對尿液就會變得敏感,當喝完水後,腎臟的代謝能力下降,就有些水分就會不經過代謝而進入膀胱,刺激膀胱排出。通常腎功能減弱的人們,經常會出現反胃、沒有精神等不適症狀,若不存在這些情況,那麼就不必過於擔心。
以上就是喝完水很快就有尿液的幾種情況,那么喝完水之後多久出現尿意算正常呢?
當我們的水分進入身體之後,會通過胃腸的吸收進入血液,經過身體的代謝,有一部分會通過汗液排出體外,還有一部分用來維持身體活動,剩下的就會流入腎臟,代謝為尿液排出體外。除去以上的四種情況,排尿的原因與天氣、運動量都有關係,但平均來說,在飲水之後的半小時到一小時內出現尿意,是比較正常的情況。
想要避免這樣的現象我們就應該避免喝水的速度過快,不少人只有在渴了的時候才會喝水,同時喝水的速度還非常快,但喝完口渴的情況並沒有得減緩,這樣很容易造成身體沒有吸收,就進入腎臟直接將這些水分過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