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對於大多數年輕人而言,零食已經成為消費「新剛需」,這是生活方式變化使然,也是消費升級趨勢的推動。根據食品夥伴網行業研究中心分析預測,2020年我國休閒零食銷售額接近3萬億元,2025年將突破4萬億元。「第四餐」文化的興起,讓零食行業受到重視,也讓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定義「零食」。在從「配角」到「主角」的過程中,消費者追求吃的健康,品牌也希望滿足這種趨勢,主打「健康」的零食層出不窮。
創新食品品牌「食驗室」成立於2019年,主打健康化的高端零食「深海金槍魚脆」。近期,他們完成了數百萬種子輪融資,我們也藉此機會採訪了CEO孫思達,看看華中農業大學畢業的他,是如何從被稱為「垃圾食品」的薯片類零食入手,帶領團隊敲開健康食品的大門。
品牌研究所Vol.01
食驗室 CEO
孫思達
初生牛犢不怕虎,他們要重新定義未來零食
「創業初期,我們團隊經過長時間的碰撞和思考,最終選擇從脆片食品切入,將不健康的零食健康化,做出屬於年輕人的未來零食。」孫思達提到,這背後的邏輯在於,一方面其所屬的膨化食品市場巨大的潛力以及行業集中度的分散,令新品牌有入局的機會;另一方面,脆片食品具備「成癮性」,消費者喜歡吃,但又希望吃的健康,這其中充滿矛盾的痛點也是孫思達團隊入局這一領域的重要原因。
想要在高度成熟的食品行業創新工藝,做出既健康又好吃的零食並不容易。最初,食驗室也想復刻大部分品牌的路徑——從配方入手,將原材料(如麵粉等)替換成健康的膳食纖維或蛋白質。但在傳統的食品工藝體系之下,零食很難同時滿足好吃和健康兩大要素。也就是說,即便將原材料變得更加健康,但如果想要保持口感,還是需要添加油、澱粉以及大量的添加劑,而這並不符合當前消費者的需求。
最終,他們決定摒棄「改造成熟工藝」的做法,而是要創造一種全新的研發工藝。從專業人士的角度來看,這無疑是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行為。「蛋白質不像澱粉具有粘性,如何在不加油的前提下處理、烘烤它,並且保留薄脆的口感,這是其中的困難點。就像是在烤一盤沙子,難度極高。」
在嘗試了無數次之後,食驗室決定將魚肉作為原材料,用一年的時間、近兩噸金槍魚的成本,獨創了0油清膨化工藝,成功推出「深海金槍魚脆」,真正實現用蛋白質代替澱粉,並且是一款低熱量、高蛋白、0添加的脆片類健康零食。
▲ 0油清膨化工藝,顛覆膨化食品技術
據悉,這款產品單盒熱量僅為99KCAL,約為普通60g包裝薯片熱量的1/4。由於使用金槍魚做原料,產品蛋白質含量可達57%,在降低消費者脂肪攝入的同時,還能夠提供4倍高蛋白攝入量,並有原味、黑椒味、海苔味、櫻花蝦等多種口味,滿足消費者不同的喜好。
在食品真正落地之後,食驗室定義的「未來零食」才真正有了雛形。「首先,未來零食應該是安全、健康、透明的,不添加防腐劑以及有害添加劑,原料優質可追溯,營養符合當下消費者的需求。其次,好吃是零食的底線,但未來零食的好吃應該是來源於食材本身而非香精、味精。最後,零食的整個體驗都應該是輕鬆、愉悅、無負擔的。」透明、好吃、有趣,正是在這種理念的驅動下,才有了「一片魚脆」的誕生。
「深夜健康零食」的唯一選擇?內容+場景撬動消費者
據孫思達介紹,目前食驗室出品的魚脆產品主要面向18-28歲的年輕人群。但在推廣過程中,除了原有目標客群之外,寶媽們對於產品的興趣也很大,可見0油、無添加的產品已經廣泛引起消費者的關注。
不過,雖然在工藝、產品上,食驗室做到了市面上的「獨一無二」,但面臨蛋白棒、營養奶昔、燕麥片等眾多健康類零食、代餐的層出不窮,如何在這個賽道上贏得消費者的注意力,持續曝光品牌,也是他們的重要功課。
對於食驗室這類新品牌來說,增加消費者觸點是前期營銷的重點,因為其本質是讓消費者能夠記住品牌為他們帶來的價值。
食驗室在初期更多地選擇與優質內容方合作,提高購買和復購率。「我們發力的主要平臺有微信、抖音、小紅書等自帶內容屬性的平臺,通過種草營銷收穫第一波消費者。」以微信推文為例,優質帳號內容的產品轉化率可以達到29%。此外,食驗室還在摩點上開啟眾籌,20天完成目標金額的2000%,產品的周復購率達到30%。
而在抖音等視頻平臺,他們主要會投放頭部、中腰部KOL。投放內容也很有意思,例如為了闡述產品的0油清膨化工藝,主播會藉助吸油紙,將吃完普通薯片的手與吃完魚脆的手進行對比,通過明顯的吸油效果,將產品核心賣點進行展示,更有利於引起消費者的興趣。
除了在不同的社交平臺進行「種草」之外,拓展場景營銷也能夠引起消費者共鳴。「例如大部分女生在晚上吃零食時,都會有很大的負罪感,而魚脆產品可能是這個場景裡面,消除負罪感的唯一選擇。」孫思達認為,讓消費者能夠肆無忌憚在夜晚吃零食,本身就足以打動他們。
此外,在線上渠道,食驗室還是以「讓消費者看到」的理念為中心,通過垂類電商、微信公眾號、天貓等密集的渠道布局全面鋪開。而線下則會入駐精品超市、生活方式品牌集合店、餐飲店等,與他們開展合作;還會通過舉辦快閃店,與消費者近距離互動,更快速的促成轉化購買。
▲ 線下快閃店,互動「釣魚」遊戲
「我們做的就是年輕人的生意、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在挖掘注意力價值窪地上具備一定的優勢。」孫思達提到,無論是內容營銷,還是其他營銷方式,他們都會更加從容和理性。
從產品到品牌,持續性品類創新才是出路
在孫思達看來,品牌的建設是需要時間的。「食品行業並不是一個『你生我死』的行業,我們在做的是面向未來的東西,所以我認為消費者需要時間去培養,而品牌建設也要進行持續性的品類創新。」
在現階段,食驗室的首要目標還是以核心產品為主,將脆片類零食做成「爆品」,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就在10月份,食驗室還將推出以雞肉、豬肉等為原材料的全新產品,持續通過具有爆款潛質的零食,佔領消費者心智。
在健康化、個性化的大趨勢下,眾多新興品牌的成功,證明當佔領某一品類的創新賽道、解決消費者的某一痛點時,「產品」就已經具備成為「品牌」的資質。但單品始終難以支撐一整個品牌,底層技術的創新仍舊是關鍵。
因而對於手握開創性的「0油清膨化工藝」的食驗室來說,他們並沒有過多關注品牌之間的競爭,而是將注意力放在產品研發及迭代、全域渠道建設以及供應鏈升級等方面。「這兩年確實是食品行業的窗口期,消費者、資本對於新品牌、新品類的接受程度比較高。在前端消費路徑已經打通時,我們要做的是儲備更實在的技術,持續挖掘用戶的細分需求,為成為品牌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