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不僅寫詩寫得好,被貶柳州後也有所作為

2020-12-16 椒鄉文化

1、奇異落後的生活習俗

《柳州峒氓》集中描寫了柳州各種風俗習慣:郡城南下接通津,異服殊音不可親。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墟人。鵝毛御臘縫山計,雞骨佔年拜水神。愁向公庭問重譯,欲投章甫作文身。

詩中三四句連寫了四件事,都是峒氓當地怪異新鮮的的風俗:山民們用竹葉來裹鹽巴,用綠荷葉包著飯來集市,還有的用鵝毛縫製過冬時抵禦寒冷的衣被,除此之外,也寫到當地的陋習:迷信雞卜、巫術,山民們用雞骨來佔卜年景的豐歉吉兇,並且向水神祭拜,希望沒有旱澇災害。

此外,詩的最後一句寫到詩人學著當地人作文身。其實詩人在來到柳州不久登上柳州城所作的《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這首詩就寫到了這一習俗,末句「共來百越紋身地」表明了文身是當地特有的習俗。詩人此時無奈地「入鄉隨俗」——「欲投章甫作文身」,即脫下官服,按照峒氓的風俗,在皮膚上刺花紋。這些習俗一定程度上也顯示了出當地文化的落後與生活的艱辛。孫月峰在《評點柳柳州集》讚揚說,這些內容的描寫「堪入地誌」。

而且柳州百姓極其迷信這種巫術,以至於「董之禮則頑,束之刑則逃」,只有佛教僧人既侍奉神靈又講大道理,可以順應柳人的心理。因此為革除陋習,改變當地「雞卜」求神的浪費與迷信習俗,柳宗元修復大雲寺,倡導佛教中的戒殺思想,並以儒家學說對百姓進行誘導、教化。

《井銘並序》中寫道柳州生產力落後,百姓們用水水極其艱難:「以罌甈負江水」、「崖岸峻厚,旱則水益遠,人陟降大艱。雨多,則塗滑而顛」,但即使如此,因迷惑於迷信中的說法,在打井的問題上「終不能就」。柳州人對這種巫術的迷信程度和落後的思想由此可見一斑。

2、險惡的社會風氣

《柳州文宣王新修廟碑》中就寫到柳州「古為南夷」,有「攻刼鬭暴」之風。《寄韋珩》「到官數宿賊滿野,縛壯殺老啼且號。飢行夜坐設方略,籠銅枹鼓手所操。」二句寫詩人剛到柳州時險惡的社會環境和自己治理柳州的景象:連續幾日盜賊橫行,公然綁劫青年殘殺老人,柳宗元為整頓惡劣風氣,日夜忍飢挨餓制定措施。

《答劉連州邦字》也寫到為治理當地盜賊頻發、搶劫綁架盛行的風氣,詩人夜晚親自擊鼓巡行,整頓治安。柳宗元在人物傳記《童區寄傳》中借區寄遭劫持後巧妙解脫的英勇事跡,側面反映了柳州當時貪圖財利、鬻賣兒女和盜賊頻發等等惡劣風氣與黑暗景象。

廣大荊楚之地強盜肆虐,拐賣人口之風盛行,幼弱慘遭不幸,從而造成人口稀少,一片黑暗荒涼的景象。傳記第一部分交代區寄被劫持之前的背景,描述了柳州的險惡民風。

人們缺少骨肉親情,看待孩子像看待商品、貨物一樣,當孩子在七八歲牙齒脫落之後,就開始覬覦賣兒求利:「越人少恩,生男生女必貨視之。自毀齒以上,父兄鬻賣,以覬其利」 。更有甚者,人們將偷來的孩子用繩索綁住或戴上枷鎖:「則盜取他室,束縛鉗梏之」,「至有須鬣者,力不勝,皆屈為僮」, 一些雖然已經長了鬍鬚但因力氣弱小也迫不得已做了奴僕。

「當道相殺以為俗」、「幸得壯大,則縛取么弱者」,在大路上公然從事搶劫、綁架和殺戮的勾當甚至已成了一種風氣。「漢官因以為已利,苟得僮,恣所為不問」,對於這些惡劣風氣,地方官的漢族人非但不扼殺反而助長,還將其當作自己謀求利益的手段,只要能得到奴僕,就任由這些所為而不加管束追究。以至於拐賣人口的風氣盛行,「越中戶口滋耗」,人口也越來越稀少。

《柳州復大雲寺記》寫到柳州有鬻賣兒女、殘殺奴婢的風氣。並寫到為了改變這一陋習,柳宗元「設方計,悉贖歸之,尤貧者,令書庸,視直足相當,還其質。已沒者,出己錢助贖。」這對於柳州落後面貌和惡劣風氣有所改觀。

如今的柳州應該發展的不錯吧,歡迎朋友們留言說說。

相關焦點

  • 柳宗元被貶到廣西柳州,儘管內心失落,但寫下的這首詩卻又很從容
    自從「永貞革新」失敗後,一代文學大師柳宗元的人生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先是被貶到了湖南,在那裡生活了十年之後,又再次被貶到了廣西柳州,正是這樣的一種人生經歷,使得他創作出來的作品充滿了悲痛之感,尤其是一首《江雪》,更是寫盡了內心的無奈,一個人獨自在外漂泊,無依無靠,從而創作了這首令人傷感的詩作
  • 柳宗元被貶柳州,寫下一首思鄉詩,短短28字感人至深
    如柳宗元寫這首詩的時候,正是他從永州司馬改貶柳州刺史期間。因此這首詩同時也表達了詩人被貶謫的憤慨不平之意。《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海畔尖山似劍鋩,秋來處處割愁腸。若為化得身千億,散上峰頭望故鄉。首先,從這首詩的題目來看,它是柳宗元與朋友浩初和尚,一天登山遠望後有感而發,然後寄給遠在京城的親友。「海畔尖山似劍鋩」,即海邊的尖山好像劍鋒一樣。因為柳宗元的貶所柳州,距海較近,所以這裡稱海畔。而像劍鋒一樣的山峰,則是當地獨特的風光。
  • 柳宗元被友人寫詩嘲諷,詩文毫不客氣,讓人拍案叫絕!
    《嘲柳州柳子厚》唐.呂溫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柳管依然在,千秋柳拂天。這是寫於柳宗元被貶到柳州之後,詩文中的子厚是柳宗元的字。柳宗元姓柳,而他所被貶的地方則是柳州,也是因此他還意外地得到了一個叫做「柳柳州」的外號。當呂溫得知自己的好友被貶之後,他便寫下了這首詩送給對方,其實不難看出,雖然題目中說是「嘲」,但是這卻是他對朋友的一種關心。
  • 柳宗元被貶後一蹶不振,40多歲英年早逝,元好問的評價一針見血
    失敗後,韋執誼等八人俱被貶州為司馬,因此又稱「二王八司馬事件」。八司馬中有兩個熟悉的名字:柳宗元、劉禹錫,他們都是朝廷忠臣,也是著名的文學家、詩人,他們年紀只差一歲,他們是朋友、是同僚,有著相同的遭遇——被貶州司馬之後,接著又連續多次被貶,但是,劉禹錫一直活到了武宗朝,活了70多歲,而柳宗元40多歲就去世了,為什麼兩人的差距會這麼大呢?
  • 「驚風亂颭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牆」——柳宗元詩作賞析回復
    我自己的作品都在微動態,而且隔一段時間會集中寫一下創作筆記,發自己的作品,當然是修改好了再發,也顯得自己水平高對不?誰傻不拉幾地拿自己寫得差的作品專門修改出一篇文章來。而且真正寫作、創作的朋友就會知道,一首作品成型後,其實作者自己是改不好的。因為創作思路一旦成型,很容易鑽牛角尖,只有旁觀者的提醒、批評才會起到真正的作用。
  • 柳宗元:寒江獨釣的背影,萬人敬仰!釣出的是千古文人的荒寂美
    這首五言絕句是柳宗元的壓卷之作,大概是他被貶後在永州期間所作。這首詩中,全篇充滿了孤寂感,一幅冰天雪地的場景撲面而來,妙就妙在全篇沒有直接寫冰天雪地,沒有直接寫人世間的荒涼,沒有直接提及自己在垂釣。柳宗元被貶永州後,因此事再次被貶到更遠的柳州,柳宗元在這個遍地是毒蛇的地方,生活了僅僅4年就一命嗚呼了,46歲客死他鄉。
  • 唐詩人物誌:不止有詩歌,他的正直及信念同樣偉大——詩謫柳宗元
    柳宗元的官職沒有半點實權,連官舍都沒有,比罪犯好不了多少。在一個叫重巽的和尚的幫助下,他們暫時寄居在龍興寺內。有一次,香火被風吹燃,木製的寺廟瞬間陷入火海。幸虧跑得及時,柳宗元和母親才死裡逃生,書籍、用品等幾乎燒得精光。由於居住在寺廟,再加上水土不服,生活條件艱苦,又缺乏醫療條件,柳宗元的母親不久就染病在身,不到半年就病故於龍興寺。
  •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柳宗元對千萬孤獨的釋懷
    又一位至親離開他,那一年,她年僅二十三歲,柳宗元也不過二十七歲。美好生活戛然而止。在他短暫的四十七年人生裡,失親之苦,亡妻之痛,其實,才是品味孤獨的開始!收拾好心情,化悲痛為動力,在朋友劉禹錫引薦下,柳宗元結識了唐順宗初期還是翰林學士的王叔文。
  • 劉禹錫的二重唱和三重奏之——柳宗元
    當我們讀著《陋室銘》中:「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這句話時,了解一下他一生交往的幾個朋友,我們就明白了,這不是誰想寫就能寫出來的!看看他身邊的幾位大咖吧: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天哪!嚇人不?我們從小到大背了多少他們的文章?浪費了我們多少腦細胞?
  • 被貶的劉禹錫
    劉禹錫還寫了許多散文,與柳宗元《天說》相呼應的《天論》三篇尤為別具一格。他的思考,已經靠近哲學。他不僅肯定了宇宙中的一切物質都是由「氣」生成的,更重要的還指出「空」「無」也是物質存在的一種基本形態。劉禹錫繼承發展荀子「天人相分」思想,克服「自然之說」的理論弱點,在唯物主義基礎上區別「天之所能」與「人之所能」,並闡明二者的辯證關係。柳宗元有種憂鬱的氣質,劉禹錫完全是個樂天派。
  • 柳宗元一首五絕,全詩僅用一個「雪」字,就描繪出了天寒地凍之象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散文家兼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少年早慧,一生成就始於詩文,但其個人更熱衷於官場,是一位憂國憂民的好官。永貞元年(公元805年),柳宗元因為參與「永貞革新」被流放,在永州、柳州度過了十四年貶謫生涯。死後由於政聲卓著,被柳州百姓尊為「羅池神」。
  •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杜甫在誇人?詩人的話能信?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詩短小精悍,寫得很好,前兩句寫了音樂飄飄的盛況:你聽,成都城裡的絲竹奏樂聲整日不停,有的雄渾高亢,響徹雲霄,有的輕柔舒緩,隨風飄散。這真是一個熱鬧的場景。這是面的描寫,也是實寫,下面還有點的描寫,也是虛寫。
  • 柳宗元眺望山水,寫下一首很美的詩,讀完卻令人情不自禁的淚流!
    柳宗元,字子厚,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詩作現存140餘首,均為貶謫後所作。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並稱為「王孟韋柳」。代表詩作有《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溪居》、《江雪》等。
  • 從「獨釣江雪」到「欸乃一聲」,柳宗元走過了怎樣一段心路歷程?
    公元785年,「涇師兵變」後,接著發動軍事叛亂的藩將李懷光,在河中府被平叛殺死。崔中丞邀請柳宗元為他代為皇帝寫一篇《賀平李懷光表》,那年他13歲。三、仕途大起大落柳宗元21歲中進士,25歲通過博學宏詞科的考試。28歲任藍田縣尉。30歲任監察御史。
  • 柳宗元冠絕古今之作,兩個比喻令人拍案叫絕
    但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唐代詩人柳宗元的鄉愁,他的鄉愁是濃到化不開的牽腸掛肚。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少年有才,且一生義薄雲天,與韓愈、劉禹錫都是至交好友。他的詩感情古樸,但詩風卻是清新峻爽,最有名的就是那首《江雪》。
  • 小學生必背古詩詞背後的故事:柳宗元《江雪》
    793年柳宗元進士及第,仕途上一片光明,可就在這個時候,柳宗元的父親去世,這對剛入仕的柳宗元是個打擊。隨後柳宗元回家守孝三年。796年柳宗元被安排到秘書省任校書郎兩年後,26歲的柳宗元參加了考試,並中榜,授集賢殿書院正字(九品官)。
  • 中國古代被貶到南蠻之地的文豪官員有哪些代表
    蘇軾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蘇東坡了,因為他是大文豪所以後人可以從其作品中知道他被貶,「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一句出自《惠州一絕》,是蘇東坡被貶至廣東惠州所做作,稱讚惠州的荔枝美味。蘇東坡為什麼被貶?
  • 柳宗元的一首冷門思鄉詩,最後14個字太感人,看哭了多少遊子!
    其實透過柳宗元這些山水田園詩,我們看到的是他孤獨的身影,在被貶謫的山水田園之中,柳宗元是一位孤獨的靈魂歌者。他本出生於名門望族的河東柳氏,步入仕途後和劉禹錫一起帶著滿腔熱血任監察御史,後來發起了「永貞革新」,可惜中唐政局動蕩,這次革新持續了不到100天就夭折了,他和劉禹錫一起被貶到窮山惡水之地,從此遠離朝堂。
  • 唐代柳宗元《登柳州峨山》古詩欣賞及解析 漲知識
    柳宗元懷著深深的思鄉之情,登上了當時柳州近郊的峨山,希望能夠看到遠處的長安,排解心中的憂鬱。但是目力遠不能及,只知道西北方向是緊鄰柳州的融州而已,反而引起了無限的惆悵,於是寫下了這首表示無可奈何的詩。 柳宗元簡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東(今山西運城)人,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為三十卷,名為《柳河東集》。因為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