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小夥躥紅圖書榜單:書中觀點僅代表自己

2020-12-25 中國新聞網

  臺灣小夥躥紅圖書榜單

  他沒有優美的文筆,也沒有深邃的思想,這個失業在家的臺灣年輕人,只是在網絡上如「小學生作文」般記錄了「普通臺灣人的這30年」,結集出版後,卻屢屢登上大陸各家媒體的年度好書推薦榜。這部充滿著瑣碎生活細節的私人記錄,被媒體提到「促進兩岸交流」的高度上,但他壞壞地宣稱,書裡的言論,只能代表他自己——

  廖信忠的普通話不太標準。和大多數生活在閩南方言區的民眾一樣,這個臺灣人分不清楚前鼻音和後鼻音的區別,會把「風雲激蕩」讀成「分雲雞蛋」。

  當然,這並不妨礙他的書成為大陸圖書銷售榜單上的一匹黑馬。

  這本名叫《我們臺灣這些年》的圖書,上市至今僅3個月,售出近100萬冊,還與莫言、餘華、龍應臺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一起,頻頻登上各家媒體2009年度的好書推薦名單。

  這個名不見經傳的臺灣小夥子,此前從沒寫過書。這本屢創出版圈奇蹟的小書,也只是他在天涯網站上發的一個長帖的合集——他從出生的1977年開始寫起,以編年體的形式,絮絮叨叨著這30多年來臺灣民眾日常瑣碎的生活。曾有媒體評論,「此書就像小學生作文,文筆過差」,就連作者本人也自稱,「它更像是一部流水帳」。

  廖信忠在大陸的走紅,也讓很多臺灣媒體大呼吃驚。這些媒體採訪時問的最多的問題就是:「為什麼一本如此簡單地描述臺灣人都知道的故事的書,會在大陸賣得這麼好?」

  「兩岸老百姓對彼此的了解實在太少了。」這個長相斯文,畢業於臺灣東吳大學哲學系的年輕人一臉認真地說,「其實,越是小人物的瑣碎生活,往往越是相似,也越能引起共鳴。我就是想讓返鄉的農民工坐在火車上,都可以拿著這本書談論臺灣。」

  的確,對這種隔閡,廖信忠曾感同身受。在1999年他第一次來大陸之前,對於這塊土地,一直有著模糊而刻板的印象。

  這個臺灣男生從小就受到這樣的教育——「大陸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吃不飽,穿不暖」,在得知他要跟導師到北京學術交流後,家人和朋友都曾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告誡他:「到那兒要小心,晚上不要出去瞎溜達,會把你當臺灣特務抓起來。」

  在北京的一周時間裡,各種衝擊接踵而來——「以為北京就是胡同和四合院」,可街上的豪車和高樓,甚至比臺北還要多;「以為這裡沒有胖子」,可眼前的時尚雜誌和電視,也在討論該如何減肥;「以為這裡思想保守」,可人們談起股票和經商來,頭頭是道。

  原本腦海中那個「想像的大陸」,被自己的親身體會擊得粉碎。在隨後幾年裡,每逢暑假,廖信忠就在大陸各處遊歷,因為「這兒有著無數參不透的謎」,他甚至愛上了一個上海姑娘。2007年,他為之放棄了在臺北的安逸生活,來到上海的一家臺資企業,擔任銷售工作。

  可在這段日子裡,廖信忠發現,對很多內地民眾來說,臺灣「同樣是一個充滿好奇的謎題」。

  不止一個人問過他:「臺灣離大陸遠嗎?坐火車能到嗎?」在內地一個省份的深山裡,他還碰到過一個老農,在得知他是臺灣人後,老人顫巍巍地問道:「毛主席終於解放臺灣啦?」

  即便是那些對臺灣多少有些了解的大陸民眾,也總會問一些讓他很尷尬的問題。比如,就連計程車司機都會問:「你是藍還是綠」。其實,對於臺灣人來說,這是個「不太禮貌的問題」,在這個小島上,人們聊天時通常會避開政治性話題,以免立場不同而發生爭吵。

  「過去幾十年裡,我們彼此都在用刻板印象來想像對方,以至於產生了太多的誤讀。」廖信忠說。這個臺灣小夥子開始產生「寫一些東西」的想法,他希望告訴大陸的民眾,「其實,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也是一群有血有肉,一樣過著悲喜生活的老百姓。」

  2008年,他在上海一家臺資企業做了一年銷售之後,因為「個性懶散」,被老闆炒了魷魚,只得灰溜溜地回到臺北,成為一個在家「啃老」的職場失敗者。

  這年5月30日下午4點,廖信忠終於把這個想法付諸實踐。他用名叫「truevoice」的ID,在天涯論壇上發表了他生平的第一個帖子,題目為《一個臺灣70後寫給13億大陸同胞的家書》。

  他這樣寫道:「我成長的這三十年,剛好趕上了臺灣社會變動最劇烈的三十年……在這裡,我試著將我的成長曆程,與這些社會事件結合起來……我儘量不去做評論,只將它很客觀地描寫出來。以及解釋這些社會變遷對我們這一代人的影響。」

  於是,在這個歷時半年多,每天一篇的連載帖子裡,讀者們看到了一個臺灣青年最真實的悲喜人生,也看到了這30多年來,臺灣社會的種種大事件,是怎樣具體而微地影響著個體的日常生活。

  有些故事讓人似曾相識:瓊瑤電視劇和《楚留香》熱播時的萬人空巷;小虎隊和「四大天王」引發的追星狂潮;臺灣第一間麥當勞開業,民眾連夜排隊,就為了吃一個漢堡;中小學學生被迫統一留著「土得掉渣」的髮型;高考復讀班裡的殘酷人生……

  有些故事讓人啼笑皆非:馬克·吐溫的書在臺灣一度是禁書,因為懷疑馬克·吐溫是馬克思的弟弟;金庸的《射鵰英雄傳》,因為「射鵰」兩字出自毛澤東詩詞,被迫改為《大漠英雄傳》;還有,老師曾很嚴肅地告訴廖信忠和同學們,切楊桃的時候一定不要橫切,楊桃的橫截面是五角星,「這是反動的」!

  有些故事讓人扼腕長嘆:廖家附近有一個賣包子的山東老兵,手臂上有著「效忠蔣總統」的刺青。在大陸開放臺胞回鄉探親後,這個老兵為了順利返鄉,想用強酸清洗掉刺青,結果處理不當,整個手臂「廢掉了」。

  從影響了臺灣民主進程的「美麗島事件」,到事關少數民族問題的「湯英伸殺人案」,以及反映臺灣政治生態的地區領導人「選舉」,也都是廖信忠涉筆的素材。只是,雖然不迴避政治,但「政治」卻不是這些故事的重點,「我要講的是,政治是怎麼影響臺灣百姓在這三十年間的生活,民眾在這樣的環境下會產生什麼樣的思想,做出什麼樣的行為。」

  這些臺灣百姓的尋常故事,卻激起了天涯網友的強烈共鳴。帖子發表近兩年來,已經有近300萬次的訪問量。有讀者評論道:「看完這些故事,只想感嘆一聲,原來這些年,大家都不容易!」

  陸陸續續地有近30家出版社找到了廖信忠,要將連載帖子結集成書出版。最終,北京讀客圖書有限公司拿到了出版權,並由重慶出版集團出版。

  但它確實給出版社帶來了滾滾財源。從2009年11月至今,這本書每周都在以5萬~10萬冊的速度重印,出版社計劃在未來的兩年裡,賣出1000萬冊。

  廖信忠也毫不諱言自己確實「發了筆小財」,如今,他租住在上海靜安區的一處高級公寓裡,雖然處於無業狀態,但行程比很多白領還要忙碌,大多是各地的書店和媒體邀請其前往籤售或是舉辦講座。在閒下來的時間裡,他正在著手準備自己的第二本書。

  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徵集大陸網友對臺灣最感興趣的問題。他將從中挑選出大家最關心、最想了解的「150個臺灣問題」,逐一進行「老老實實的回答」,並將此結集成《我們臺灣這些年(2)》出版

  而那個在天涯上的成名帖,廖信忠雖然已經不再更新了,但讀者的跟帖越來越長。網友們問了許多非常現實的問題,例如「臺灣是否有強制拆遷」、「臺灣大學生有沒有『被就業』」之類,他都儘量回答。而對於一些過於敏感、涉及政治的問題,他只能裝傻:「我也不知道,我只是出來打醬油的。」

  雖然在出版社官方的宣傳語與許多媒體的評論中,由這個普通年輕人書寫的「臺灣草根史」,將「促進兩岸交流,最終走向和平統一」,但起碼在目前看來,廖信忠還沒有太把自己當一回事。

  在大陸這些年裡,他學會了過馬路闖紅燈,和旁人很大聲地講話,去樓下的菜市場買菜,也會和菜販子殺價,多要上幾根蔥。

  前些天,他在一個盜版書攤上看到自己的書,10元一本,這個年輕人最直接的想法是,「很想拿過來籤上名,然後很瀟灑地丟回去,跟攤主說這本書你可以賣20塊。」除此之外,最讓他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很多以前不搭理他的女生,都突然間給他打來了電話。

  「和平統一的帽子太大了,這也太看得起本人了吧?」他一本正經地調侃道,「臺灣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2300萬人可能就有2300萬個臺灣;讀者不應該盲從於任何一種灌輸,還得自己去查更多有關臺灣的資料,形成自己對臺灣的理解與認識。」

  「被樹蔭遮蔽的陽光依然是陽光。」他甚至用了一句很詩意的話來總結,「但見到陽光最好的辦法,就是爬到樹梢,撥開葉子。」

  記者 林天宏

相關焦點

  • 誰是6月最賣座的書|京東自營圖書、電子書、有聲書排行榜
    原創 出版人都愛看的 出版人雜誌2020年6月,京東自營圖書紙質書排行榜榜單整體穩中有變,電子書榜單中較多電視劇同名或改編圖書的身影,有聲書榜單則被大IP(無論是作者還是圖書主題)圖書佔據。
  • 誰是5月最賣座的書|京東自營圖書、電子書、有聲書排行榜
    虛構類榜單中的經典名著,同時也是中小學生必讀書目的圖書本期有所減少,《圍城》位列榜單第三名,較少跌出前三的《平凡的世界》(全三冊)本期排在第6,《紅樓夢原著版》和《紅巖》則位於榜單中更加靠後的位置。本月上市新書《撒野·完結篇》不僅自身排名較高,也帶動該書的前兩冊一併登上榜單前十的位置。
  • 誰是4月最賣座的書|京東自營圖書、電子書、有聲書排行榜
    對於圖書行業而言,出版、發行及零售等各個環節開始恢復向好,尤其是新書的出版與發行,這一點從4月榜單中出現較多的新書面孔可以窺見一二。本期京東自營圖書虛構類暢銷榜榜首重新由《平凡的世界》(全三冊)佔據,上期一度跌出前三名的《三體》套裝也重回榜單亞軍。
  • 2018年年中圖書排行榜單發布
    2018年年中圖書排行榜單發布 2018年08月15日 13:28 來源:文匯報 作者:錢好 字號 內容摘要:本報訊 (記者錢好)在今年上半年的圖書銷售情況中,經濟管理類圖書成了最搶眼的
  • 京東圖書披露暢銷書年中榜 快跟隨榜單讀書吧
    在第17屆京東618年中大促落下大幕之後,京東圖書近期也正式發布了2020年中榜單,不僅全面展示了上半年國人的閱讀新風向,更為消費者購書提供了權威指南。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圖書年中總覽:好書中外聞名 新書錦上添花  一直以來,京東自營圖書憑藉正版保證、更低價格、京倉閃電配送,而成為讀者買書的首選。
  • 亞馬遜中國發布2018年中暢銷書榜單 新書榜單
    原標題:亞馬遜中國發布2018年中暢銷書榜單 新書榜單   【PConline 資訊】2018年7月26日,北京——亞馬遜中國發布2018年年中圖書排行榜單,包括紙質書及Kindle付費電子書暢銷榜、紙質書及Kindle付費電子書新書榜、Kindle付費電子書閱讀完成榜和Kindle Unlimited(KU)電子書包月服務借閱榜
  • 2015年臺灣紙質圖書出版下降電子書大增
    新華社臺北2月19日電(記者何自力 王昀加)臺灣圖書館19日公布的「2015年臺灣圖書出版現狀及趨勢分析」顯示,去年臺灣紙質圖書出版首度跌破4萬種,創下10年來新低。與此同時,電子書出版大幅成長31%。
  • 買什麼童書看這裡!2019「我最喜愛的童書」榜單出爐
    買什麼童書看這裡!2019「我最喜愛的童書」榜單出爐金羊網  作者:王俊  2019-10-28 金羊網訊 記者王俊報導:27日,2019「我最喜愛的童書」閱讀推廣活動終評結果在深圳會堂發布。
  • 大陸簡體字圖書在臺灣
    近年來大陸簡體字圖書在臺灣的銷售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長。2004年大陸銷往臺灣的簡體字書為600萬冊,總額約1.2億元人民幣,在臺灣銷售金額近2億元人民幣。目前,全臺灣有大約40家大陸圖書進口商,銷售網點逾200家,臺北地區佔到70%以上,另30%在中南部。
  • 2020年第47周實體書店暢銷書榜單已發布,請注意查收
    2020年第47周實體書店暢銷書榜單已發布,請注意查收 2020-11-27 14: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17年度「我最喜歡的童書」TOP10榜單終於來了!
    121家機構、275位個人共計推薦的2254種優秀童書。但,這份榜單的意義,遠不僅局限在以孩子為主角的閱讀推廣領域,對於學校、童書作家、出版社和圖書館,它所起到的作用也值得深究。圖書館代表【圖書館代表採訪】認為評選的過程就是圖書館實現公共服務職能、擴大服務半徑的一次創新舉措。
  • 大陸圖書臺灣市場需求多
    雖然大陸出版的圖書並不符合臺灣民眾的閱讀習慣,但在臺灣卻擁有著廣大的讀者群——從學術界人士到專業領域知識菁英,從高校研究生到政府官員。  臺北商業技術學院講師洪禎國稱自己讀大陸圖書已有十多年,每月都會花3萬多臺幣買大陸圖書;臺灣著名的誠品書店商品採購經理李亞男也是大陸書的「老讀者」,家中一半以上的書籍都是大陸出版品;而在臺大歷史系攻讀碩士研究生的陳先生更坦承,他的同學撰寫論文時沒有不參考閱讀大陸相關書籍的。
  • 亞馬遜挑釁出版業,不僅開書店,還要推出「權威的圖書榜單」
    自從二十多年前成立以來,亞馬遜已經成為了最重要的圖書零售商,並且打造出了自己的生態。根據CodexGroup的行業分析,亞馬遜佔據了美國圖書銷售的幾乎半壁江山,既包括實體書也包括電子書。在2007年發布Kindle之後,亞馬遜帶來了電子書和自助出版的爆發。它收購了有聲書、有聲書出版商和零售商,以及書評網站Goodreads。亞馬遜還創立了一家出版公司,現在下轄九個出版品牌。
  • 2020年第46周實體書店暢銷書榜單已發布,請注意查收
    2020年第46周實體書店暢銷書榜單已發布,請注意查收 2020-11-20 12: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20年第43周實體書店暢銷書榜單已發布,請注意查收
    2020年第43周實體書店暢銷書榜單已發布,請注意查收 2020-10-30 1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書業觀察|臺灣試行圖書公共出借權,愛書人書寫香港書店十年
    臺灣圖書館每年2月會公布前一年最受歡迎圖書榜等數據,三大圖書銷售通路(博客來、誠品、金石堂)則在每年年底發布年度暢銷書排行榜,兩者不盡相同。以2018年為例:圖書館借出最多的書是英國作家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圖書,而書店暢銷榜上名列前茅的則是美國作家丹·布朗的《起源》及中國大陸作者Susan Kuang的《斜槓青年》。
  • 2020年第15周實體書店暢銷書榜單已發布,請查收
    2020年第15周實體書店暢銷書榜單已發布,請查收 2020-04-25 15: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12大榜單齊公布 京東圖書超級品類日呈現「超級效果」
    【百道編按】全國各地學校陸續開學,京東圖書銷量隨之大漲。京東圖書還同步公布了12個超級榜單,涉及紙質書、電子書、有聲內容、作者、出版機構、商家店鋪以及自營店鋪等。榜單數據反映出讀者的閱讀習慣以及喜歡讀哪些書籍,同時還有各出版機構的花式營銷手段的戰果,再次證明了得用戶者得天下。
  • 臺灣「無紙化」閱讀漸成氣候:電子書數量大增 文藝類圖書走俏
    據臺媒報導,隨著科技進步,島內閱讀生態發生轉變,在線檢索和閱讀電子資源逐漸取代借閱紙本圖書,在高校內蔚然成風,成為圖書服務的主流。電子圖書逐漸主流化據臺灣教育主管部門最新統計,2017學年島內大專校院圖書館電子書數量已攀升至6429萬冊,相較於2011學年,大幅增加2000萬冊。
  • 京東圖書年度市場報告出爐 解讀電商圖書市場趨勢
    而從買書的讀者數量來看,一、二線城市平分秋色,二線城市消費者購買童書、文教類、文學類較多,而購買其他分類的消費者則在一線城市中佔比最高。   數據還指出,購買童書和文教類圖書的女性消費者多於男性,但男性消費者整體數量多於女性,各個年齡段的平均消費金額也是男性普遍高於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