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兒英語和其他的英語學習方法是不一樣的,平時成年人學英語可能就是不停地做題目,提升自己的考試手感,但是對於少兒來說,他們學英語不能一直做試卷,因為這樣會讓他們感到枯燥乏味,對英語產生反感,所以說對於少兒來說,學習英語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那麼我們在這個學習過程中要掌握哪些要點呢,今天小編就來說說少兒英語學習中要知道的五個小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01
家長口語不好,能否不做親子閱讀?
研究表明,如果一個9個月大的嬰兒聽一盤錄音帶或者看一段視頻,裡面是一種新語言,嬰兒就會得到充足的信息並學會分辨這種新語言中的語音(在某些情況下,嬰兒也能通過錄音帶或者視頻學習,但是這要比跟真人學習花費更多的時間)。
通俗來說,寶寶單純聽音頻也能學習,但效果是家長講述的十分之一。親子閱讀重在親子,以培養英語閱讀的愉悅感為目的,正音的任務可以交給共讀後的磨耳朵來完成,所以只要家長能開口,不妨做好閱讀前的準備工作,試著親自給孩子朗讀。
02
英語啟蒙,應從哪兒開始?
英語啟蒙,聽力是基礎,是培養少兒英語綜合能力的關鍵。聽力輸入(俗稱磨耳朵),一方面來源於兒歌、繪本、動畫等各類音頻的反覆播放;另一方面還來源於原版繪本的親子共讀,父母大聲朗讀的過程,也是孩子聆聽吸收的過程。
對於不排斥英語的孩子,可以從聽開始,「聽」+「讀」一同進行,2歲以後可以接觸動畫;而中文優勢明顯的孩子,如果「聽」不足以提起興趣,可以嘗試從動畫開始(2歲以後),熟悉動畫情節後,轉成音頻給孩子聽,補上「聽」這一課,同時,選擇感興趣的繪本親子共讀,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閱讀能力逐步提升,慢慢過渡到自主閱讀。
03
如何協調中文與英語的關係?
母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對中國孩子來說,中文的主導地位不可動搖。英語作為一門外語,其重要性自然無法與母語相提並論。鼓勵、提倡儘早接觸英語,並非要以英語取代母語,而是希望孩子們能夠感受到不同語言的美感,在享受故事、享受閱讀的過程中,逐漸掌握兩種語言,由此站在更高的臺階上,通過多樣化的語言看到更為廣闊的世界。
現實中的確有一些家庭為了讓孩子學好英語,不惜以捨棄中文學習為代價,這樣的極端做法不可取。兩種資源的使用應保持一種相對均衡的狀態,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兩種語言的學習都能兼顧。
在少兒英語啟蒙初期,父母主導選擇時,可以按照中英各半的比例調配資源,形成學習習慣後,孩子的自行做主階段,不求每天的學習量都要嚴格對等,只要中長期保持均衡即可。
04
孩子讀完繪本愛瞎編單詞,媽媽該如何糾正?
英語學習,鼓勵為主。孩子有任何主動輸出的意願,尤其是這種創造性的輸出,都應該給予充分的肯定,如「這表達可真有創意」「這個用詞好妙啊」等。
每次有新的「創作」,家長都可以積極鼓勵,這會大大激發孩子的「創作欲」。從最初無釐頭的改編,過渡到兒歌的改編,慢慢地學習改編繪本段落,最後學會用英語講故事,這些學習的過程中,正向激勵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05
孩子學習英語時間長,但還是不敢開口?
英語在我國雖然已經成為了第二大語言,但是相對於國語來說,使用的頻率和機會是非常少的,所以在這樣的英語學習環境下,對於一個性格內向的孩子來說,如何敢大聲開口說英語呢?
孩子需要更多的語言環境和語音輸入。因為要求孩子「說」,不是簡單、機械地重複,而是真實、自信、流利地表達。這時,一位善於與孩子交流的專業英語外教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菲爾德國際少兒英語的外教正是如此。為保證教學質量,讓每位孩子能得到高品質的英語教育,菲爾德從全球招募有豐富幼兒英語教育經驗的教師,每位外教必須持有權威的TEFL/TESOL資質,並且在菲爾德持續接受專業的職業培訓,以確保優質的教學質量,為學員帶來國際化的視野和純正的英語學習體驗。
掌握了這五個基礎知識,大家會發現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會越來越高。少兒是一個學英語的特殊群體,我們應該重視,畢竟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家庭的希望。
孩子的英語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希望各位家長能夠用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學習,讓孩子的英語成績變得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