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患病了,女兒在醫院照顧,但好像並不「稱職」,一到吃飯時間,就一兩個小時見不到人。在金堂縣第二人民醫院,每當45歲的肖坤前孤零零地躺在床上,病友都會好奇地問他,「你女兒又跑哪去了?」肖坤前說,「我算啥子,家裡還有三個老的。我女兒對我們很好,就是命太苦了。」這個事實,讓病房裡的病友們感動,同時也為獨自扛起一個家的22歲肖燕感到心酸……
▲父親不能進食,肖燕為他注射能量液
父親病了
整個家「老弱病殘」都靠她扛
父親胃癌晚期,但還是要治,十萬八萬的也要先治療看看,儘管家裡很困難。在金堂縣第二人民醫院,45歲的肖坤前做了手術,整個胃、食道下段和左肝部分被切除。每隔半個小時,肖燕就調一杯能量液,用一支很粗的針管吸60毫升。輕輕掀開父親身上的涼被,管子、膠布、針頭露了出來,管子裡還有各種顏色的液體,她把針頭對準插入父親腹部的一根管子,將能量液推進去,直抵小腸,然後用同樣的方式,再推一管清水,把管道衝洗乾淨。她說,父親現在無法進食,只能這樣維持身體機能。所以,每天就這樣推管子,強忍著笑。兩個月前,肖燕還是依尚街區淮口店的女裝導購,父親病重後,她只能辭去工作,因為家中還有一位95歲的曾祖母,以及天生肢體殘疾的奶奶和么爺爺(奶奶的弟弟),沒人能夠照顧她的父親。其實,這已經是肖燕第三次辭職,每次都是要照顧老人。父親患病後,肖燕的家集齊了老弱病殘,所有的這一切,只有她一個人面對。她說:「每天早上到醫院給父親注射能量液後,馬上就回去給家裡的三位老人做飯,然後再回醫院,等到中午和下午吃飯時間都會回去。一天下來,要在家和醫院之間往返四次。」
▲肖燕每天騎車往返醫院和家中三四次
三次辭職
只為照顧家中孱弱老人
9月9日,父親在經過休息和調養之後,精神逐漸恢復。當天中午,肖燕跟父親推了一管能量液,騎上電動車往十公裡外的家裡趕。房子是十年前拆遷之後分的安置房,父親、奶奶、么爺爺和曾祖母全部住在一起。95歲的曾祖母躺在沙發上,9月初的季節,老人已經穿上了很厚的棉衣。陽臺上,奶奶靠著一根小板凳,天生殘疾讓她只能靠兩根小板凳挪動位子。「肖燕回來了?」臥室內傳來說話聲,還有一位天生殘疾的么爺爺(奶奶的弟弟)坐在床上,等著周燕把午飯端過去。從客廳到臥室,鞋子、紙殼、土豆、鍋碗瓢盆到處都是,不是不講究,人老了,顧不過來。
▲肖燕在照顧曾祖母
每一次回家,氣味就很大。她把三位老人的大小便全部倒掉,把便盆洗乾淨,然後開始日復一日的做飯。肖燕說,2016年高中畢業後,自己就開始工作了,「最開始是在鞋廠上班,後來做過美甲和服裝導購。」由於父親要在外打工掙錢,家裡的三位老人時常生病,肖燕先後兩次辭職回到家中照顧。而父親生病後,她又放棄了工作。「有時候覺得自己確實運氣不好,我也想出去闖闖,但家裡面住著幾位老人,根本走不開。」說話時,肖燕不停地笑,很難看出她的樂觀是發自內心的,還是一種強顏歡笑。么爺爺說:「孩子命不好,但對我們真的好。」雖然為孩子惋惜,但又離不開孩子,這就是現實。
他們把我養大
我也要為他們養老送終
▲肖燕幫么爺爺倒排洩物
青春是美好的,有時又是殘酷的,尤其是你無法選擇的時候。肖燕的曾祖母在那個年代是近親結婚,導致肖燕的奶奶和么爺爺天生肢體殘疾,生活不能自理,而她出生9個月後,父母就分居了,讀高二的時候正式離婚。從小,父親在外打工,她就由曾祖母撫養,和奶奶、么爺爺一起生活。現在,父親得癌症了,家裡的頂梁柱倒了,肖燕可以說是「身後空無一人」,「我經常一個人哭,條件不好沒事,我去上班掙錢,但現在班也上不了。」肖燕說,有時候都感覺繃不住了。
▲肖燕小時候與么爺爺和奶奶的合影
由於沒有工作,目前全家只能靠幾位老人加起來每月4000元的補助維持生活。父親患病後,肖燕做了一次籌款,得到1萬元資助,醫院的帳單上,已經欠下10萬元。「小時候喜歡吃魚,曾祖母買回來一條一斤多的魚,一家人都讓給我吃。」肖燕說,當時只是高興,回過頭來想起,又感動又心酸,每當自己感覺累時,是這些感情在支撐著她。「他們把我養大,我也要照顧他們的晚年生活。」紅星新聞記者 逯望一 攝影記者 劉海韻
編輯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