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7歲開始學評書,之後曾跟多個師父學習過相聲、西河大鼓...
從16歲開始,郭德綱曾三次闖蕩北京城,最後終於幹出了一番事業,卻也嘗盡了世間的人情冷暖。
第一次闖蕩北京,是為了進入北京總工會文工團,希望可以做一個體制內的演員並邊學相聲邊登臺演出,沒想到好不容易進入文工團,卻在裡面幹些端茶送水搬桌椅的活,說白了就是個打雜的,待了很長一段時間不見轉正,心灰意冷的郭德綱離開了北京回到了天津曲藝團。
兩年後郭德綱總結經驗教訓,信心滿滿第二次進京闖蕩。郭德綱找了很多相聲名家,希望能夠得到上臺說相聲的機會,可是根本就沒人搭理他,四處碰壁且囊中羞澀,又早早結束了短暫的北漂生涯。
1995年,郭德綱第三次闖蕩北京,下定決心再苦再難也要留在北京。他租不起市區的房子,就選擇租在郊區的只有幾平米的房子,即便如此,在沒有演出機會沒錢賺的窘況下,他依舊多次付不起房租,還要被房東罵。他也曾靠寫劇本賺錢,卻沒想到寫劇本的收入遠遠低於自己的預期。沒活幹身上又沒多少錢,不得不想盡辦法省錢,卻仍然常常吃不飽穿不暖,無奈之下還跟著劇團去唱戲。
有一次演出完之後,沒能趕上末班車,又沒錢打不起計程車,郭德綱只能徒步回家,難過地走在路上,看著萬家燈火、車水馬龍、滿天繁星,想到這些年的坎坷艱辛,頓時淚流滿面,回到家中已經是凌晨四點多,走得腳底全是水泡。郭德綱後來回憶說,在北京闖蕩就哭過這麼一次,萬分感慨。
03年郭德綱為了養活德雲社和徒弟們,在安徽衛視一檔節目當挑戰嘉賓賺錢。在鬧市的一個透明櫥窗裡面挑戰生活48個小時,當時正值三伏天櫥窗裡面熱得讓人難以忍受,卻還要頻頻跟路人互動及表演節目,就像只猴子一樣被人圍觀戲耍,後來郭德綱回憶說「這就不是人幹的活」。
04年郭德綱拜相聲大師侯耀文為師,逐漸在相聲界嶄露頭角,據說德雲社某次演出只有一位觀眾,但他們依然認真地完成表演,儘管阻礙重重,郭德綱還是帶著德雲社在相聲界闖出了自己的名堂。德雲社從最初十幾人的團隊發展成了如今有著400餘人的大型相聲社團,社團裡弟子能人輩出,如今演出常常一票難求,2013年,郭德綱甚至把德雲分社開到了墨爾本,德雲社在海外演出也是大受歡迎。
在德雲社這十多年的發展中,遭遇過很多困難,還有多位徒弟與搭檔的相繼出走也是影響很大,儘管如此,德雲社還是發展成為了國內最著名規模最大的相聲社團。這幾年郭德綱捧紅了很多徒弟,如嶽雲鵬、張雲雷、張鶴倫等等,還捧紅他自己的兒子郭麒麟,各個都在娛樂圈混得風生水起,郭德綱本人也在相聲、影視、綜藝、主持等多個領域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德雲社的招牌早已經是身顯名揚了。
郭德綱跟金城武和蘇有朋其實一樣大,但顛沛流離、坎坷苦難、同行排擠、背叛與指責、掌聲與質疑的人生經歷,讓他看透人性老成練達,讓人看起來更像一個長者,更顯得成熟穩重。
很多人只看到郭德綱現在的輝煌,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經吃過的苦頭,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他的故事也足以激勵當今為夢想而奮鬥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