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三進北京終成名,沒有人能輕易成功

2020-12-14 雅美娛樂

郭德綱7歲開始學評書,之後曾跟多個師父學習過相聲、西河大鼓...

從16歲開始,郭德綱曾三次闖蕩北京城,最後終於幹出了一番事業,卻也嘗盡了世間的人情冷暖。

第一次闖蕩北京,是為了進入北京總工會文工團,希望可以做一個體制內的演員並邊學相聲邊登臺演出,沒想到好不容易進入文工團,卻在裡面幹些端茶送水搬桌椅的活,說白了就是個打雜的,待了很長一段時間不見轉正,心灰意冷的郭德綱離開了北京回到了天津曲藝團。

兩年後郭德綱總結經驗教訓,信心滿滿第二次進京闖蕩。郭德綱找了很多相聲名家,希望能夠得到上臺說相聲的機會,可是根本就沒人搭理他,四處碰壁且囊中羞澀,又早早結束了短暫的北漂生涯。

1995年,郭德綱第三次闖蕩北京,下定決心再苦再難也要留在北京。他租不起市區的房子,就選擇租在郊區的只有幾平米的房子,即便如此,在沒有演出機會沒錢賺的窘況下,他依舊多次付不起房租,還要被房東罵。他也曾靠寫劇本賺錢,卻沒想到寫劇本的收入遠遠低於自己的預期。沒活幹身上又沒多少錢,不得不想盡辦法省錢,卻仍然常常吃不飽穿不暖,無奈之下還跟著劇團去唱戲。

有一次演出完之後,沒能趕上末班車,又沒錢打不起計程車,郭德綱只能徒步回家,難過地走在路上,看著萬家燈火、車水馬龍、滿天繁星,想到這些年的坎坷艱辛,頓時淚流滿面,回到家中已經是凌晨四點多,走得腳底全是水泡。郭德綱後來回憶說,在北京闖蕩就哭過這麼一次,萬分感慨。

03年郭德綱為了養活德雲社和徒弟們,在安徽衛視一檔節目當挑戰嘉賓賺錢。在鬧市的一個透明櫥窗裡面挑戰生活48個小時,當時正值三伏天櫥窗裡面熱得讓人難以忍受,卻還要頻頻跟路人互動及表演節目,就像只猴子一樣被人圍觀戲耍,後來郭德綱回憶說「這就不是人幹的活」。

04年郭德綱拜相聲大師侯耀文為師,逐漸在相聲界嶄露頭角,據說德雲社某次演出只有一位觀眾,但他們依然認真地完成表演,儘管阻礙重重,郭德綱還是帶著德雲社在相聲界闖出了自己的名堂。德雲社從最初十幾人的團隊發展成了如今有著400餘人的大型相聲社團,社團裡弟子能人輩出,如今演出常常一票難求,2013年,郭德綱甚至把德雲分社開到了墨爾本,德雲社在海外演出也是大受歡迎。

在德雲社這十多年的發展中,遭遇過很多困難,還有多位徒弟與搭檔的相繼出走也是影響很大,儘管如此,德雲社還是發展成為了國內最著名規模最大的相聲社團。這幾年郭德綱捧紅了很多徒弟,如嶽雲鵬、張雲雷、張鶴倫等等,還捧紅他自己的兒子郭麒麟,各個都在娛樂圈混得風生水起,郭德綱本人也在相聲、影視、綜藝、主持等多個領域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德雲社的招牌早已經是身顯名揚了。

郭德綱跟金城武和蘇有朋其實一樣大,但顛沛流離、坎坷苦難、同行排擠、背叛與指責、掌聲與質疑的人生經歷,讓他看透人性老成練達,讓人看起來更像一個長者,更顯得成熟穩重。

很多人只看到郭德綱現在的輝煌,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經吃過的苦頭,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他的故事也足以激勵當今為夢想而奮鬥的年輕人。

相關焦點

  • 成功不是偶然,三進北京,郭德綱:混得最差的時候差點餓死
    人生在世就是讓人笑笑,偶爾也笑話笑話別人郭德綱有多慘?成功不是偶然,三進北京!、第一次上京1988年春,那是郭德綱第一次上京,去北京報考全國總工會文工團,有固定薪資和住所,定期有演出,慢慢積累些關係,跟著上電視上晚會,每個月收入八千一萬的,造化弄人,就在一年之後的1989年,北京統一規定,外地戶口必須返回原籍,郭德綱也沒有例外02、第二次上京
  • 郭德綱曾住平房吃大蔥、掛麵糊,三進北京終成功,愛相聲敬觀眾
    郭德綱當年在北京闖蕩,條件十分艱苦。他曾自製一份抗餓食譜,把掛麵煮爛至糊糊狀,再往裡面填一點大醬。然後每天把這鍋糊糊熱一下,就著大蔥吃。就這樣,郭德綱吃著還挺樂呵,他曾自嘲自己通過的方式補充了維生素和碳水化合物。其實,這不是郭德綱第一次闖蕩北京,他前後一共三進北京。
  • 《人民日報》發9000字長文,點名誇讚郭德綱,他14字回應亮了
    在2019年2月份的時候,《人民日報》微博在凌晨發表了一篇9000字長文,在這篇文章裡面,誇獎了四個人,其中有兩個人就是郭德綱和嶽雲鵬。這篇文章裡面提到的人物都是靠著自己的努力,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文章很快得到了四千萬閱讀,評論與轉發均上萬。
  • 閻鶴祥披露12年前鶴字科考試,張鶴倫三出三進,終被德雲社錄取
    然而,郭德綱和節目組為了吸引觀眾,派張鶴倫、郎鶴炎這對高水平的喜劇人先上場,就是讓精彩先聲奪人。張鶴倫、郎鶴焱表演的節目是相聲《幸福生活》。昔日「騷浪賤」的張鶴倫,舞臺上越來越沉穩。德雲社相聲演員閻鶴祥發文:「剛看視頻,是緊張了,論經驗咱不應該……」 接下來,閻鶴祥寫道:上次緊張你估計不記得了,他說,「那是12年前鶴字科階段考試,你被淘汰了,不願放棄就硬著頭皮還上課,在老師的無視下坐在一個角落裡,課後尷尬的乞求再給一次機會,那次你演的也好緊張啊,但留下來了……」可能許多網友不知道,張鶴倫在德雲社,有一個三出三進的
  • 郭德綱的血淚史:一路走來無人扶,嫉惡如仇君莫怨!
    1994年,21歲的郭德綱,憑藉著紮實的曲藝基本功,再次來到北京,想用自己的實力謀取一份兒好的前途,可惜老曲藝這門行當,要是沒個名頭響亮的師父,想要混口飯吃,實在是難。再次來到北京後,苦無出路的他,只好再次回到天津發展。
  • 摯友張文順去世,郭德綱悲痛不已,咬牙發狠「辦一堂最好的白事」
    在最苦的時候,遇見你早年郭德綱在北京做北漂,三進三出北京城,並沒有被體制內所接納。就在這最落魄的年歲裡,郭德綱遇到了張文順,兩人一見如故,並創辦了德雲社,成為忘年至交。那段時間,郭德綱過得並不好,他進不了體制內,想拜師學習,也沒有人看得上初出茅廬的郭德綱,無奈下,他只好回到自己的小劇場說相聲,但經過這件事,同行們都看不起他,經常搶郭德綱的生意,一家老小經常開不了張,要餓肚子。這裡還有一個很好玩的故事,當時郭德綱和于謙一起去參加一個北京的相聲比賽。
  • 郭德綱求學被拒多次,2天沒飯吃無人多看一眼,成名後以怨報怨
    皇天不負有心人,2004年,一檔名叫《開心茶館》的電臺節目播放了郭德綱的相聲,區別於傳統的相聲,郭德綱的相聲既有天津小市民的算計,又有北京的大氣,讓人耳目一新,節目收視率飆升,德雲社的人氣也水漲船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啪!"醒木一拍,"我是郭德綱!"
  • 郭德綱成名之後迷茫,趙本山諄諄教導,這是真正的惺惺相惜
    趙本山的成名離不開姜昆,有一次姜昆下鄉演出,結果特別尷尬,因為演出演出現場的觀眾不樂,這讓姜昆很納悶,因為在別的地方觀眾早就都樂翻天了。演出結束之後,姜昆問現場的觀眾到底是怎麼回事,觀眾說出了一個名字,這是姜昆第一次聽到「趙本山」三個字。
  • 成名:郭德綱循序漸進,嶽雲鵬的開竅很有意思,張雲雷的變化最大
    文章摘要:成名:郭德綱循序漸進,嶽雲鵬的開竅很有意思,張雲雷的變化最大(文/梵音茶語茶語今天的這個標題,咋一看或許有點懵,其實要說的就是德雲社他們爺三成名的一些事情。在前幾年的一檔綜藝採訪中,郭德綱被問什麼時候有那種「開竅」的感覺的時候。老郭說的是二十七八十的時候,了解相聲的都知道郭德綱從小就接觸傳統曲藝,年幼的時候開始學習相聲,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摸爬滾打才有了如今德雲社的成就。但是,在表演之初就算是創辦德雲社的時候,也有很多沒有想明白的事情。按照郭德綱所說的時間,應該是在2000年左右,德雲社也已經成立了好幾年了。
  • 既然郭德綱省去了串擾,為什麼這麼多人罵他?這三種人都恨他
    不能證明郭德綱不能給他看,因為如果他有能力,他不會在跑去上錄製綜藝節目,他在北京的兩次訪問都失敗了,他沒有信心說英雄的話。然而就在這次對話之後郭德綱用自己的行動回應了攝影師的問題,相聲不僅活著,而且他還活著。
  • 郭德綱:做人太難了
    郭德綱:做人太難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我叫郭德綱。」一句話讓所有人都記住了這個自帶喜感的相聲演員郭德綱。郭德綱創辦的德雲社,現已是國內最大、最知名的相聲社團。沒有人能一下子出名,也沒有人能做到人人的喜歡與支持,即使已經成為中國相聲界代表人物的郭德綱也躲不掉。
  • 德雲社張鶴倫,三出三進德雲社
    和家鄉的很多人一樣,他從小接觸二人轉多,接觸相聲少,所能聽到的相聲都來自電視屏幕。20多歲的時候,張鶴倫經營著一家燒烤店。由於愛好表演,他經常隨當地文化局下鄉慰問,清唱過二人轉,也唱過流行歌曲,演完一起吃飯喝酒,也不給報酬,回來接著烤串,過得倒也簡單快樂。2006年,他從網上看到郭德綱的相聲演出視頻,立刻發現這才是自己一直追求的表演方式。
  • 郭德綱年輕的時候到底經歷了什麼?算不算真正意義上的勵志!
    郭德綱,年輕的時候非著名相聲演員,現在自詡相聲界的一個小學生。很多人都知道他,而且把他稱為相聲界第一人,也是德雲社的創始人。罵一句郭德綱大紅大紫,吃一口唐僧肉長生不老,本是老郭相聲中的包袱,現在卻成了事實。
  • 郭德綱:我想給你們當狗,是你們不收,如今把我逼成了龍!
    郭德綱當初到北京求發展,他的相聲總是說得標新立異,常言道「人殊於眾,眾必誹之」,大家都排擠他,老郭第三次到北京後,為了生存也想著委曲求全和他們說一樣的相聲,但那些人還是不願意要他。萬不得已,老郭創建了德雲社,剛開始演員比聽眾多,但隨著于謙的加入,二人配合默契的相聲讓觀眾十分喜歡,名氣越來越大了,令那幫同行又十分不爽,他們化妝偵查,坐在臺下用小本子記下郭德綱說的段子,只要有那一句感覺聽起來有點俗,這些人立馬去舉報。甚至想著去某些重要的地方靜坐抗議老郭,就是這樣,老郭還是挺了下來。
  • 看看郭德綱郭麒麟
    郭德綱有郭麒麟的時候,也不過才20多歲,那時的郭德綱沒有靠譜的工作。為了工作與賺錢,他決定將兒子放在爺爺奶奶身邊,自己前往北京打拼。小時候郭德綱沒有時間陪伴郭麒麟,但在郭麒麟叛逆期的時候卻走在兒子前面,他總是能提前想到郭麒麟玩什麼花樣。郭德綱和郭麒麟的相處方式,更像是老師與學生。在生活方面,郭德綱也從不溺愛,當郭麒麟有勞動能力可以賺錢的時候,家裡人從不給他零花錢。而郭麒麟也不好意思向家裡要,於是他就一邊上學一邊賺錢堅持了下來。
  • 【1058-娛樂】郭德綱:哪有什麼一夜成名,其實都是百鍊成鋼!
    1995年秋天,22歲的郭德綱帶著從同學那東拼西湊的4000元開始了第三次北漂。年輕時的郭德綱圖片來源:搜狐在北京郊區一個八九平米的平房內,郭德綱趴在床邊給人家寫劇本,陪著他的只有一張小凳子。期間他遇到了不少騙子,日子雪上加霜。後來,郭德綱到蒲黃榆一個小評戲團唱戲,工資1000一月,唱了兩個月,但老闆一分錢沒給。
  • 郭德綱的成功背後,離不開兩個紅顏知己的傾心相助
    郭德綱無疑是成功的,不過,說到成功二字,就不得不提到那些站在郭德綱背後,在他落魄的時候不僅沒有嫌棄,還默默支持他的幾個女人。這第一個當屬曾經的安徽衛視當家花旦周群。73年出生的周群,家庭條件比較優越,很小的時候,父母買回來一臺彩色電視機。
  • 郭德綱當初為什麼允許趙雲俠三進三出德雲社?
    想當年,趙雲俠從黑龍江老家來北京發展的時候,為了學藝沒少上當受騙,據他自己在舞臺上講,曾經花了3000塊錢和某相聲藝術家合影,以為憑藉這張合影就能夠得到認可,獲得演出機會,結果當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類似的虧可沒少吃,直到進入德雲社,才有機會正正經經的學本事。他有東北二人轉的功底,嗓子也不錯,人長的也有特點,是個好苗子,當年郭德綱也比較重視他。
  • 郭德綱宴請德雲社眾人,竟然連昔日的叛徒也叫了
    有人說德雲社的班主郭德綱,是個心眼比誰都小的人,因為只要是得罪過郭德綱的人,郭德綱那是有仇必報。最經典的就是北京臺的臺長去世,郭德綱直接在微博上寫藏頭詩外加掛紅雙喜慶祝,別說郭德綱道德敗壞,當年北京臺差點把郭德綱害得家破人亡,人家憑什麼不能高興?
  • 為相聲而生,德雲社背後是郭德綱吃過的苦
    疫情原因有些行業至今未營業,除了電影行業外,熱愛相聲的朋友們都期待著德雲社能早日開箱。德雲社是北京大型相聲團體之一,口碑和知名度最佳。是由郭德綱和張文順創辦而成,如今已有上百位員工,知名相聲演員有嶽雲鵬、張雲雷、郭麒麟、燒餅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