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22 07:17 | 舟山晚報
網絡配圖
3月20日,記者從舟山市教育局獲悉,為大力推進垃圾分類,市教育局與市有關部門對接,將「生活垃圾分類」培訓和宣傳走進島城中小學和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課堂。
去年9月開始,舟山市各成人文化技校的每位成教幹部負責落實1-2個社區,與10個家庭結對,進行垃圾分類知識的培訓、操作指導和習慣督促。目前,全市城區公辦學校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的成教幹部與全市175個社區和1594戶家庭結對,並實地指導,使生活垃圾分類理念深入人心。
魏勤家庭是新城社區學院教師崔海英的結對對象。近日,記者來到新城桃灣新村二區魏勤的家,只見屋內溫馨整潔,纖塵不染。廚房一角擺放著一個特別的垃圾桶,這是新城社區學院為結對家庭分發的。垃圾桶被一分為二,一邊的「廚餘垃圾」包括菜幫菜葉、瓜果皮核等,另一半的「其他垃圾」包括食品袋和廢棄瓶罐等。
「喝完的飲料瓶、醬油瓶和洗衣液瓶要用清水洗乾淨,再放到可回收垃圾桶。廢舊電池要放到有害垃圾桶。」魏勤說,半年來,她學到了不少垃圾分類的知識,不僅實踐垃圾分類,還當了社區的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員,常向鄰居宣傳垃圾分類理念。
去年,市教育局率先全省在社區教育中引入生活垃圾分類。半年來,全市成校已舉辦生活垃圾分類教育培訓410場次,培訓達31255人次。
令魏勤欣慰的是,兒子邱風誠也十分熱衷生活垃圾分類。家中陽臺放著個垃圾桶,外面貼著一張紙,上面的「可回收」是邱風誠手寫的。
去年,市教育局組織學校相關教師編制生活垃圾分類教育培訓教材和宣傳冊。全市城區學校也都投放了分類垃圾桶,並通過黑板報、宣傳欄、主題班會、校園網等方式完成了在校學生的教育培訓。在此期間,中小學、幼兒園均組織開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動,以學生影響家長,讓生活垃圾分類成為家庭習慣。
舟山市教育局為中小學和成校建立了嚴格的考核評分標準,並不定期抽查,同時建立獎懲制度。目前,全市城區公辦中小學(幼兒園)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100%,非城區學校(幼兒園)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78.5%,成校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100%。
「我們還將繼續與多部門協作,成教幹部與家庭結對將在全市推廣,爭取到2018年底,更多居民參與到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中,全市學校的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100%。」市教育局職成教處相關負責人說。
(原標題《舟山市率先在學校和社區教育中引入垃圾分類》,原作者逯平平、鐘王燕、張幻。編輯滕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