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調查:臥底13天,揭開快遞業內幕「貓膩」
編者按
「雙十一」過去不久,「過勞死」、網購「狂歡」、電商交易量「瘋長」「爆倉」……這些有關快遞業的話題再次引發關注。快遞員真實的生活狀態到底是怎樣的?快遞員「月薪2萬」是真實還是誇張?快遞行業又存在哪些「貓膩」呢……帶著這些問題,11月9日-21日,在「雙十一」前後,大眾網記者「應聘」國內某知名快遞公司濟南某分部快遞員,「臥底」13天,親身體驗一線快遞員工作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並力圖真實還原快遞業的一些內幕和亂象。
臥底快遞之一——送件艱辛
午飯沒空吃上樓都得「衝」, 每送1件只提1塊錢
一件提成1塊錢,裝車也是技術活;收件地址要過目不忘,出門前先規劃路線;寧省時間不省力氣,電話不斷無暇閒聊;掙「辛苦錢」沒空吃午飯,五樓六樓都得趕緊衝……在應聘成為一名快遞員隨後在體驗送快件的過程中,大眾網記者跟著師傅走街串巷,充分感受到了這份工作的艱辛和勞累。
派件1件提成1塊錢,裝車也是一個技術活
11月9日上午,大眾網記者以待業大學生的身份,來到國內某知名快遞公司濟南一分部面試時,正趕上快件分揀,一輛裝滿了快件的廂式貨車停靠在門前的空地上,兩名快遞員站在車上,手持一個手機大小的掃描器,一邊掃描一邊根據收件地址將快件分成幾堆。
分部經理簡單詢問了大眾網記者的年齡、工作經驗、會不會騎電動三輪車等情況後,就給大眾網記者介紹起了薪酬情況。他告訴大眾網記者,快遞員的收入主要由派件和收件兩部分的提成構成,每派送1件提成1元,「咱這裡一天來兩車貨,上午第一車400—600票左右,下午第二車200—400票左右,每個人一天一般派送80—100票,趕上旺季還要多。」
收件的省內散戶一般是一件8—10塊,上交公司5塊,江、浙、滬、京、津地區一般是12—15塊,上交公司6塊,月結客戶按快遞費的10%提成。「當天的件最好當天送完,不能剩下太多,因為公司有個派送率考核,達不到就要罰錢。」經理說,「活兒很簡單,只要你能吃苦,一個月掙3500左右不成問題。」
經理告訴大眾網記者,每天上午9:00左右,分部的貨車會將片區內的第一批快件從上級公司拉到分部,由快遞員進行掃描分揀;10:00左右,快遞員開始「一派」;下午3:00左右,第二批快件到達分部,快遞員進行「二派」。「一派」拿回的籤收面單要下午5:00之前掃描籤收,「二派」的晚上掃描籤收,聯繫不到收件人的「問題件」、客戶自取件和沒有送完的快件要進行標註,否則會影響派送率被罰款。
為了讓大眾網記者儘快熟悉工作,經理給大眾網記者指派了一位姓李的老快遞員做「師傅」,「你先跟著他幹1天試試,你覺得能幹得了,我就讓你單獨負責一片小區。」經理說。
李師傅負責的區域是經二緯一路沿線部分門頭房、濟南萬達廣場附近的四個高層小區以及小區樓下的沿街門頭房,每天大約要派送80件。「大件放在邊上,小件往中間放,這樣不容易掉下來。貨最多那個小區最好送,都放在編織袋裡,留著最後送。」在李師傅的指揮下,大眾網記者將已經分揀好的快件搬上了電動三輪車,李師傅不放心地又檢查了一下,一邊調整一些小件的位置一邊對大眾網記者說:「這個件寫的是小區6號樓,房間號沒這個號,其實是樓下門頭房的放在靠外的位置。這個件寫的是美容院的名字,其實是開在住宅樓裡的,扔裡面就行,這些以後幹熟了你就知道了。」
收件地址要會過目不忘,出門前先規劃路線
上午10:30,一切收拾妥當,李師傅招呼大眾網記者坐上電動三輪車,喊一聲「走了啊!」就開出了貨場。交談中,大眾網記者得知,李師傅今年27歲,已經幹了6年快遞了,「全國比較出名的快遞基本都幹過」,由於資歷老,很多年齡比他大的快遞員也叫他「老李」。
李師傅說,送快遞看似簡單,但是「光知道跑不動腦也白搭」,送件時一般遵循「先大件後小件、先樓上後樓下」的原則,「能省一分鐘是一分鐘,時間就是金錢,送得慢了就沒時間收件了。」李師傅總結說,出門前在貨場裡整理當天要送的快遞時,就要留意上面的地址,在腦子裡大致形成一個合理的送貨路線。
「這裡有個件,應該是個小箱子,在車鬥邊上。」說著,李師傅在一家美髮店門前停下車,簡單翻找幾下就找到了快件,快步跑進店裡,籤收、撕面單,不到一分鐘就返了回來。「一般我看到的件都有印象,一趟走過去一個不落就都送了,一旦落下了哪個,你就得專門跑回來再送。」李師傅說,「有這麼幾次教訓,慢慢就記住了。」
李師傅告訴大眾網記者,一些單位的快件是最好送的,「他們一般不讓快遞員進辦公樓,咱等著他們出來取就行了,不能取的就放傳達室,有時候一下子放十幾票。」商鋪門頭房也比較好送,「一停一送,不用爬樓還肯定有人籤收,也很省事。」寫字樓則需要快遞員「往上衝」,「坐著電梯直接到樓上,一層層往下送,隔個一層兩層的實在不行就從樓梯往下跑,好處是一般都有人籤收。」高層的住宅樓是最讓人頭疼的,「電梯不好等,家裡經常沒人。送一個件至少5-8分鐘,太浪費時間。」李師傅說,「高層雖然有電梯,但是不如普通住宅樓好送,五六層樓大不了爬樓梯跑唄,起碼省時間。」
寧省時間不省力氣,電話不斷無暇閒聊
上午11:00左右,樓下的沿街門頭房大約20個快件送完了,大眾網記者估算了一下,找出快件、進門籤收、撕下面單返回,平均1分鐘送出一件。隨後,李師傅馬不停蹄地開始派送周邊小區的快件。
「咱一共負責四個小區,挨在一起,都是高層。」在一個小區門口,李師傅調正車頭,從門口鐵門上的行人小門小心翼翼地開進去,「人家有地下車庫,大門幾乎不開。對面那個小區更厲害,三輪車直接不讓進,每次送只能用編織袋背進去。」李師傅無奈地說。
本著「先大後小」的原則,李師傅首先電話聯繫了幾個大件的收件人,確認家中有人之後,再進行派送,「小件家裡沒人的話拿回來就行,大件搬上搬下的不累死啦?」李師傅一邊說著,一邊搬起一個大件進樓派送。可是五分鐘後,他又抱著這個大件返了回來。原來,收件人家裡的人臨時有事出去了,大概一個小時後才能回來,收件人讓他等一會,或者將快件送到對面小區的親友家中。
李師傅有些不悅地將快件扔回車裡,他告訴大眾網記者,因為對方修改的地址在自己的負責片區之內,所以只能「沒脾氣」地幫對方轉送,「一天怎麼也能碰上兩三個這樣的,讓人白跑腿。」李師傅懊惱地說。
大件送得「沒脾氣」,小件送起來也並不順利。每送完一個快件等電梯時,李師傅都要打電話聯繫下一個件的收件人,確認家裡有沒有人、如果沒人能不能放在物業辦公室,如果電話打不通,李師傅只好直接按照收件地址去敲門,但是往往都是無人應門。「送住宅樓這一點最累人,都上班去了,家裡經常沒人。」
在送件過程中,除了要不停聯繫收件人,李師傅的兩部手機也一直響個不停,有找他發件的客戶、有催件的收件人,由於忙於接打電話,李師傅只能在送完一棟樓「轉場」去下一棟樓的間隙才能跟大眾網記者說上幾句話。
大眾網記者問為什麼不在樓下打電話叫收件人下樓自取時,李師傅告訴大眾網記者,根據公司規定,快件要送到收件人家門口,讓收件人下樓自取如果碰上好說話的還行,碰上較真的,可能就會投訴。更重要的是,收件人自取「省了力氣,費了時間」,「如果一個小區件比較多,樓下自取還划算,如果件比較少,等著他們磨蹭還不如直接給送上去,省點時間。」
派件掙辛苦錢沒空吃午飯,五樓六樓都得趕緊衝
下午2:00左右,當天的第一次派件結束,除了家裡沒人、電話也無法接通等原因無法送達的「問題件」和客戶「自提件」,李師傅一共派送了50多件。回到分部後,顧不上吃飯,李師傅又馬不停蹄地趕去收件,「午飯不吃了,趕緊收完,3點左右還得回來『二派』。」李師傅一邊發動摩託車一邊說。
大眾網記者在分部看到,很多快遞員都是用燒餅、麵包等草草對付過午飯,還有人乾脆用零食充飢,將午飯「省略」。
「『一派』回來就下午兩點多了,三點還要『二派』,隨便吃點就行。」一位劉姓快遞員告訴大眾網記者,他「一派」送了70多件,下午的「二派」應該會有近30件,「就是要『衝』,不管五樓還是六樓,一個勁往上衝,那樣送得快。」劉師傅笑著透露自己的「派件秘訣」。
劉師傅告訴大眾網記者,靠派件掙不到多少錢,「一票才1塊錢,全是辛苦錢,收件掙錢多。」
下午3:00左右,李師傅準時返回分部,放下收來的快件,顧不上休息,又開始分揀快件開始今天的第二次派送,「二派」的快件比較少,只有十幾件,讓李師傅感覺很高興,因為「有時間多收幾個件。」
經過一天的快遞員工作,大眾網記者對快遞員的工作生活狀態有了初步的了解,經理簡單查驗了大眾網記者的身份證,用手機拍下一張照片留存後,就讓大眾網記者第二天來上班,「明天再跟老李熟悉一下派件線路,你就獨自負責老李那個片區吧。」經理特別強調,在與李師傅一起送快遞的時間裡,所有的派件提成都算作李師傅一個人的。「你能越早獨立送件,就越早掙錢。」經理說。(大眾網記者)
臥底快遞之二:「爆倉」成壓貨「擋箭牌」 先給誰送得看「喜歡」
快件派送的先後也成為一個隨機事件,很多快遞員秉持著「發件客戶先送、熟人先送、先催先送」的原則,一些先到的快件反而因為積壓成為最後才派送的。很多「上班族」的收件地址是單位地址,也被一些快遞員不經聯繫僅憑經驗就標記為「周末不上班」,推遲到工作日才派送。有些跟快遞員比較熟絡或者給快遞員「留下好印象」的收件人也會受到「特別關照」,李師傅就曾向大眾網記者「打招呼」:「XX小區XX收件人人很好,有時候還幫我捎件給鄰居朋友,看到他的件給他送上去,不要讓他下來拿。」
臥底快遞之三:快遞收費「見人下菜碟」, 收買網店客服「裡應外合」
在體驗暗訪過程中,記者發現,即使在同一個分部,快遞員的收入差距也懸殊,派件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收件提成較高、數量因人而異,「快遞員月入兩萬」的傳言並不是空穴來風,但也不是普遍現象。除了辛苦「掃樓」開發客戶,很多快遞員增加收入的方式可謂「五花八門」。
臥底快遞之四:緊俏貨品被暗扣倒賣,客戶信息被「交易」
大眾網記者在體驗和暗訪中發現,廣受詬病的「暴力分揀」幾乎每天都在上演、包含客戶個人信息的籤收面單隨意存放、「緊俏」的貨品可能被快遞員扣下、有的快遞員將剛剛入庫掃描的快件信息隨意送給開網店的客戶「刷信譽」,快遞業確實在上演著種種亂象。
臥底快遞之五:加盟門檻低管理粗放,人員流動性強無責任感
大眾網記者親身感受到了快遞員的辛苦,也目睹了快遞行業的一幕幕「貓膩」和「亂象」,很多快遞公司採用承包加盟的方式發展基層網點,加盟門檻低、人員流動性強、從業素質參差不齊等成為導致快遞業「亂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