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理論講「透」,把課堂講「活」 |
東華大學開講新生第一堂思政課 |
「讓我們一起分享這個時代日新月異的變化,共同經歷一場『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的思想之旅。」9月18日晚,東華大學黨委書記劉承功走上講臺,以「時代之問: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方向是什麼?」為主題,給120多名新生講授進入大學後的第一堂思政課,這也是該校新開設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思政選修課首講。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給「小十九」們開設這門與時代、祖國、人民息息相關的思政選修課,真可謂「課逢其時」。據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院長王治東教授介紹,為了更好地滿足大學生的理論學習需求,學校在已有4門思政課必修課的基礎上做好「加法」,增加專題講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課程,目前面向大一學生開放選修。
課程旨在幫助大學生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豐富內涵、實踐要求,引導青年學生原原本本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而且在教學形式上綜合運用課堂講授、小組研討、實踐教學等,引導青年學生全面系統學、深入思考學、聯繫實際學,真正做到學深悟透、融會貫通、真信篤行。尤其在實踐教學環節將為學生營造理論聯繫實際的優質學習場域,鼓勵學生通過親眼看、親耳聽、親身悟,激發學習新思想、踐行新理念的內生動力,從而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在課程師資配置上,該校組建了以黨委書記、校長(院士)、國內著名專家、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為主體的強大授課團隊,並通過集體備課、集體研討、集體培訓,動態完善授課內容,不斷優化授課模式,合力提升育人效果。主講教師在集體備課時紛紛表示,上好這門課意義重大,難度也不小。要做到以理服人、以德感人,教師自己首先要把理論吃透、真懂真信,只有這樣才能把理論講「透」,把課堂講「活」,真正把思政課上到學生心坎裡。
一個半小時的首講,在新生中引起熱烈反響。人文學院新聞傳播專業新生瞿晉均說:「這門課對於新生來說很新也很潮,是『新時代的學習大課』。第一講『時代之問』既關照歷史,又聚焦現實,好像坐上了『時空穿梭機』,一路領略思想之美。」
近年來,東華大學深入推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不僅黨委書記、校長以及院士、長江學者等帶頭上大課、講大勢、傳大道,當好課程育人的一線實踐者,而且思政類課程的覆蓋面向留學生、中外合作辦學以及中小學等領域延伸拓展。此次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是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重要舉措,體現了政治性、思想性、價值性和知識性的高度統一。學校還將在如何講出「東華味道」、形成「東華風格」上下功夫,讓新思想在新時代的高校課堂上入耳入腦更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