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焦揚為2020級新生上第一堂思政課 校方供圖(下同)
生於「非典」,考於「新冠」,這不平常的一屆學子在這註定載入史冊的一年踏入復旦校園,如何開啟追逐夢想的新篇章?——昨天,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走上講臺,為3600餘名2020級新生上第一堂思政課。
「2020年為什麼不平常?」課堂伊始,焦揚向同學們提問。
「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今年的疫情。比起在校學習,線上學習更考驗我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所以我想,在座各位小夥伴們,都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
「我覺得今年最大的不平凡就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我來自美麗的新疆霍城縣,這幾年來,我見證了脫貧攻堅帶給我家鄉巨大的變化。儘管受到了疫情不小的衝擊,但我相信家鄉會越來越好,我也會在復旦大學努力學習,以後為家鄉的建設做出貢獻。」現場同學舉手發言,給出了自己的回答。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之年,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復旦大學建校115周年,陳望道老校長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譯本100周年……焦揚為同學們指明了2020年的不平凡之處,並帶領大家從校史中探尋復旦人的「信」。
「『日月光華,旦復旦兮』,本義是追求光明,以每天都充滿希望的日出,寓含了自主辦學、復興中華的宏大理想。」焦揚對同學們說,這就是復旦的創校之「信」。115年來,復旦人一直在追望大道中砥礪使命,在擔當有為中堅定信念,形成了賡續百年的紅色基因、愛國奉獻的精神傳統、追求卓越的一流夢想。「我們的基因先天就與國家、民族甚至人類命運相關,家國天下的情懷,是復旦學生的精神特質。」
從戰火紛飛的年代、一窮二白的時期,到進入新時代,復旦人初心不改。焦揚對同學們說,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復旦人聞令而動、全力以赴,交出無愧於國家、人民和時代的合格答卷。511名復旦白衣戰士的逆行出徵、鐘鳴醫生的最美背影、華山「第四縱隊」的「不負盛名」、劉凱醫生「人間值得」的瞬間、兒科醫院隔離病房的「臨時媽媽」、張文宏教授「黨員先上」的響亮宣示、56名醫護人員的「火線入黨」……這些就發生在今年的故事,不僅為這堂思政課注入了最為生動的素材,更讓新生們看到,只要國家有需求,就有復旦人的身影。「正是在服務國家、奉獻人民、團結奮鬥中,復旦才實現了自身的快速發展、不斷騰飛。」焦揚說。
「從創校第一天起,復旦就以『作育國士』為目標。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是我們的百年夙願、歷史使命,更是必須要實現的國家戰略。」在盤點了復旦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人文社科和醫學等方面的最新進展和卓越貢獻後,焦揚強調,回首過去,復旦人為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風雨兼程、不辱使命,在服務國家和人民的大道上,大步邁向世界一流;面向未來,復旦人更要貫徹好總書記回信要求,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戮力前行、奮勇攀登,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
作為老師和學姐,焦揚為同學們送上了一份秘笈:
做心有所信、德才兼備的理想者,用理想信念校準人生的定盤星,用正確三觀鑄就人生的主心骨;做厚積薄發、融合創新的學習者,堅持博觀約取、厚積薄發,堅持博專結合、融合創新;做自律自強、擔當樂群的行動者,既德才兼備、早日成才、為國奉獻,也恪守學術規範,遵守法律法規、校紀校規。同時,團結才能有為,樂群才能卓越;做知行合一、服務人民的奮鬥者,樂讀無字之書,涵養大眾情懷。
新民晚報記者 張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