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港市合一的歷史見證臺灣滄桑

2020-12-19 中國臺灣網

 

清代的基隆港市街


1875年(光緒元年)時,清政府將臺北分府通判於雞籠.以為稽查管束,掌理煤務,取「基地昌隆」之意而改名「基隆」。


基隆在清朝雍正年間就有漢人移居內港,在蚵殼港、石硬港及田寮港所衝激出的沙洲上過著「耕漁並耦,雞狗相聞」的生活。道光年後,歐美勢力東移,基隆因豐富的煤礦資源及優越的港口條件而成為中外通商史上的重要港口,清朝政府開始認識基隆的重要性,除了將行政層級提升為基隆廳之外,並進行實質上的建設。


                  (近代的基隆港)


公元1885年(光緒11年)臺灣首任巡撫劉銘傳上任後,首先遴派臺灣首富林維源為基隆築港事宜的總辦,延聘外國工程師多人進行港灣測量及設計,計劃包含浚深內港深度、填埋新生地、建設運河及倉庫等港埠設施。


另外,基於全臺的商務、海防及運輸的需求,建設基隆至臺北間的鐵道,其中獅球嶺隧道更成為中國鐵道史上的第一條隧道,而基隆至臺北的鐵道於公元1891年(光緒17年)完工。


第三項建設則為八鬥子的西式官營煤廠,也是中國的第一座西式煤廠。而由於基隆自古就是臺灣東北角一個易受盜匪及外國勢力介入的港口,在基隆地位日漸提升之時,清廷自然加重了港口的軍事防衛,增建炮臺、水雷局及增加駐兵等等。


可惜的是,這一連串的建設計畫在劉銘傳去職之後,清政府腐敗透頂,無人繼承而荒廢,基隆港並未在這一階段的建設中全面近代化,市街仍維持傳統聚落的型式,人煙稠密而街道狹隘,加上終年風雨的氣候及市街的地勢低漥,被形容為「瘴毒橫生」的地方。


不久,18947月,日本趁朝鮮東學黨之亂,進攻駐朝清軍,11月佔據了遼東半島,隨即在海上擊毀了北洋艦隊,18953月侵佔澎湖,清政府戰敗,主和派得勢,於4月籤訂了《馬關條約》。中國割止臺灣給日本,還向日本賠款2億兩白銀。而清政府實權派李鴻章竟然聲稱,臺灣是「惡疫流行,盜匪猖撅,所謂蠻煙瘴霧之地,送給伊藤博文也無謂」。


62日,在臺灣基隆港外日本的一艘軍艦上,清政府代表李經方與日本政府代表樺山資紀辦理了交接手續。


日軍旋即進攻臺灣。530日,日軍就在基隆港東面登陸,64日進攻基隆,迫近臺北。617日,日本在臺北成立臺灣總督府,日軍首領樺山資紀為臺灣總督。


日本於是領了海外的第一個殖民地。為了運送大量的人力及物資至此,日本殖民者瞄準了具有天然港口條件且區位最靠近日本的基隆港,作為全臺門戶港灣,從此基隆港市進入了被動的近代化歷程。


            (日據時期的火車站)


 


日本殖民者相當看重基隆築港這項大工程,目的不僅是方便臺灣與日本間的聯絡,更是日本展現其殖民能力的一個舞臺,因此對於基隆築港所投入的時間、人力、經費為全臺港口中最高,基隆港在日本統治時期成為臺灣航運之首要港。       


1896年,日本佔領臺灣的第二年,即成立了「基隆築港調查委員會」,並且,日本殖民者決定雖然將基隆港作為純商港使用,但是一旦面臨軍事需求時,商港將供作軍港使用。


築港工程由1900年起至1945年日本戰敗為止共46年之久,分為四期逐步推行(或說五期)。第一期築港工程因預算關係成果有限,內港在浚深工程之後可提供23,000噸級的汽船進入裝卸貨,而浚深內港所產生的土砂則作為填埋新生地的用材,一共填埋出包含東岸小基隆等47,500 坪的新地。整體而言,基隆港的港灣潛力在這一階段尚未完全發揮。


1906年實施第二期築港工程,基隆港正式進入最大規模的內港整頓期,完成後基隆港以仙洞鼻防波堤為界區隔出內外港,內港海岸碼頭全數建設完畢,筆直的海岸碼頭及先進的運輸及倉儲設備,加上流經市區的三條河川整頓成可供運載貨物的運河,基隆港的貿易額取代淡水一躍成為全臺第一。


因貨物運送量不斷攀升,1929年進入第三期築港工程,築港範圍由內港延伸至外港,並調整內港作為純商港使用,而在社寮島(現和平島)及八尺門間建設基隆漁港。


1935年進入第四期築港工程,此時在日本侵略亞洲的南進政策及太平洋戰爭的影響之下,興建了外港設施,以增加侵略戰爭期間基隆港的運輸力。46年的築港過程雖然使得基隆作了戰爭的見證,卻也讓基隆港由一個漁村型態的港灣推向近代化港口。


在戰爭期間,基隆港變成日本軍需用品的補給港,所以遭盟軍飛機大量轟炸,市區遭嚴重破壞,人口大量疏散到外地。


臺灣光復後,基隆成為重要港口城市。由於外貿的繁榮和貨櫃運輸的發展,基隆港收入佔全臺港口總收入56. 3%,由此可見,基隆港對經濟發展的重大貢獻。


             


(今天美麗的港市)


如今基隆市區有美麗的都市風景,穿越大業隧道進入市中心映入眼帘的,是迷人的海岸景觀及著名的廟口小吃。我們回顧基隆港背後那一段滄桑曲折的發展歷史,不能不說是感慨萬千。


 


相關焦點

  • 臺灣「九合一」選舉開戰 基隆新竹藍營分裂已成定局
    本月1日-5日,臺灣史上最大規模選舉,2015年年底「九合一」選舉,進入「登記參選周」,國民黨多處「陣營」已經出現分裂。基隆市議長黃景泰昨日宣布退出國民黨,以無黨籍身份登記參選基隆市長,並自比三國時代的梟雄曹操,終將「一統天下」;新竹縣前縣長鄭永金昨登記參選,重現20年前鄭永金與邱鏡淳之爭。「九合一」選舉受理候選人登記第二天,基隆、新竹縣兩地藍軍同步宣告分裂。
  • 陽明山下的臺灣省省會,從雞籠到基隆,臺灣的進出港
    陽明山下的臺灣省省會,從雞籠到基隆,臺灣的進出港大家好,歡迎大家的閱讀。陽明山下的臺北到了臺灣,一問臺北,有些找不著北。咦,這是怎麼一回事,是不是這兒的街道複雜,容易迷路,使人分不清方向?在臺灣還有個說法,把全島的北部都加在一起,也可以叫臺北。不過常用的名稱是北臺灣,或者直截了當就叫北部。噢,明白啦,臺北這個詞兒不僅是人們常常說的那個臺北市,還有很多含意。如果不弄清楚,跳上一輛計程車就猛喊:「到臺北。」司機心裡想的是另一個臺北,沒準兒把你拉到另一個角落,可真的就找不著北了。臺北市坐落在一個水火包圍的小小山間盆地裡。自古道,水火不相容。
  • 「九合一」選舉開戰 基隆新竹藍營分裂已成定局
    「九合一」選舉開戰 基隆新竹藍營分裂已成定局 2014-09-03 10:34:10   據臺灣媒體報導,基隆市議長黃景泰昨日宣布退出國民黨,以無黨籍身份登記參選基隆市長,並自比三國時代的梟雄曹操,終將「一統天下」;新竹縣前縣長鄭永金昨登記參選,重現20年前鄭永金與邱鏡淳之爭。「九合一」選舉受理候選人登記第二天,基隆、竹縣兩地藍軍同步宣告分裂。
  • 基隆概況
    基隆市,古名「雞籠」,位於臺灣本島北端,是臺灣地區五個市之一,以深水谷灣之天然良港著名,民間一直都有「北基隆,南臺南」的說法。其港口基隆港是北臺灣首要航運樞紐,因而有「臺灣頭」與「臺灣北玄關」之稱,亦因氣候多雨而別稱「雨港」。    基隆數百年間的文化碰撞使其成為臺灣歷史上重要的文化港都,歷史遺產豐富。
  • 基隆軍港將在5年內遷移 讓基隆徹底脫胎換骨
    臺「行政院長」江宜樺昨天到基隆港,宣布五年內把東四、東五碼頭軍港遷移到西岸牛稠港,讓基隆港增加觀光功能。記者鄭清元/攝影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江宜樺昨率臺灣防務部長嚴明、臺「交通部長」葉匡時等人,在基隆港東五碼頭舉辦「港都再造,繁榮基隆」記者會,在會中宣布這項關係基隆未來發展的重大政策。    基隆軍港遷移的問題,地方吵了近20年;「九合一」選舉,國民黨候選人謝立功曾提出軍港遷移,市區和港區可整體發展,日前進一步主張拆掉巿府大樓、文化中心,「用四千坪的土地創造基隆百年繁華」。
  • 臺灣「九合一」選戰:國民黨基隆、新竹仍分裂
    「九合一」選戰本周進入「登記周」,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左)出馬,全力化解臺灣中部可能出現的分裂危機。圖: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9月1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九合一」選戰,藍營仍有分裂危機。
  • 臺灣基隆 穿越雨港細品緩緩流逝的時光
    基隆市位於臺灣島最北端,是一個群山拱抱的港口城市,用「雨港」來形容基隆不足為過,基隆的雨像不測風雲一樣,即使是烈日當空,半小時或者幾分鐘以後說不準就會大雨傾盆。其實雨後的基隆更讓人心動,呼吸著微涼而潔淨的空氣,等待陽光從層層雲霧間透出,基隆沒有一般海港城市的喧囂繁華,雨後的溼潤感覺卻讓城市的質感精緻了許多。
  • 來基隆色彩屋 9月14日吃港味烤肉趴
    (基隆市府提供/許家寧基隆傳真)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秋節烤肉哪裡去,2019基隆特色美食節首次將北臺灣最夯的打卡景點正濱漁港色彩屋舉辦彩色BBQ港味派對活動,打造中秋烤肉秘境,特搜15個基隆海味市集,搭配不插電音樂表演,帶領民眾徜徉樂海,感受基隆獨有港味派對。
  • 福州港首航臺北高雄基隆 共建環臺灣海峽港口群
    福州港首航臺北高雄基隆 共建環臺灣海峽港口群 2008年12月15日 14: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高雄、基隆。由福建省人民政府、國臺辦、交通運輸部共同舉辦的海峽兩岸海上直航福州港首航儀式,十五日上午在福州港青洲碼頭舉行,首航船公司、碼頭公司、從事試點直航、兩岸三地彎靠及「小三通」客貨船公司的代表,臺灣船公司及駐榕辦事(代表)處代表等六百餘人出席。  福建省副省長張志南在首航儀式上感言,「五緣牽兩岸,閩臺一家親」,今天,十分高興見證海峽兩岸海上直航(福州港)首航。
  • 臺灣基隆臺北合併 國民黨「立委」謝國梁力挺
    前馬英九辦公室副秘書長羅智強昨天發表另類「參選」聲明,宣布將選「基隆事長」,不選基隆市長,未來將推動基隆、臺北合併,引發政壇關注。對於長期推動的基北合併議題,國民黨「立委」謝國梁表態力挺,他表示,很高興看到有認同合併理念的人,希望全體巿民把握好改變基隆的唯一希望。
  • 臺灣基隆港歷史性倉庫將被拆 見證日本人戰敗返國
    臺灣基隆港歷史性倉庫將被拆 見證日本人戰敗返國     八十年歷史的基隆港西二、西三碼頭倉庫見證臺灣歷史,最近面臨拆除,文化界請命,希望保存現狀活化利用。
  • 臺灣多個縣市宣布"獨立建國" 只剩基隆和馬祖
    臺多個縣市惡搞「獨立」網友批其助攻「臺灣建國」【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臉譜網站近期出現一個疑似網民惡搞的「花蓮獨立」群組,主張建立獨立的「花蓮國」,結果引發大陸網民和入口網站高度關注和批評。據聯合新聞網10日報導,「花蓮獨立」群組拋出「喝花蓮水,吃花蓮米,怎麼可以不支持花蓮獨立呢?」等言論。
  • 七合一是什麼?讓你一次看懂臺灣七合一選舉
    除了臺灣地區領導人與「立委」不用選舉,地方公職人員將全部改選,被稱為臺灣選舉史上規模最大、參選人數最多的地方選舉。11月29日,臺灣將舉行史上第一次「七合一」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第一次「六都爭霸」。這場「兩個第一」的選舉,藍綠政黨天王扛轎、精銳盡出,「熱血指數」一路飆升。
  • 臺灣旅遊景點攻略,臺灣著名景點臺灣基隆有什麼好玩的
    臺灣著名景點臺灣基隆有什麼好玩的?基隆燈塔基隆燈塔地處基隆港西岸碼頭萬人堆鼻,西元1900年建造完成,原本為磚砌圓塔,後來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圓塔,全白圍牆與燈塔散發濃濃異國風情,一旁還有私密觀景平臺,除了可以眺望無邊的湛藍大海,還能看見基隆港與船舶進出港口的壯觀風貌,不過基隆燈塔為航港局管制區,參觀需遵守規範。
  • 大麥嶼港至臺灣基隆「中遠之星」輪定期航班開通
    中國蘇泊爾集團大麥嶼港五萬噸級碼頭隆重舉行浙江台州(玉環)大麥嶼港至臺灣基隆「中遠之星」輪定期航班開通儀式,省市有關領導和嘉賓、兩岸相關人士和新聞媒體共同見證開啟了浙臺交流往來的全新廊道。中國蘇泊爾集團董事長蘇增福應邀出席儀式並講話。
  • 基隆:奇麗的山海風光(行走臺灣)
    受這首歌影響,一些上點年紀的大陸人都對基隆有著美好的想像。遊基隆,若有時間慢慢行來、細細品味,定不會讓人失望。   天然良港 奇麗景觀   從臺北市區搭客運,半個小時左右就到了基隆。空氣中有海的味道和食物的煙火氣,老舊低矮的民居、狹窄的街道和現代化的貨櫃、塔吊、豪華郵輪比鄰而居,基隆的現狀讓人五味雜陳。
  • 臺灣基隆至福建馬尾首次實現直航[組圖]
    圖片說明:11月8日上午11:30,福州馬尾對臺客運碼頭,從臺灣本島基隆港出發並彎靠馬祖福澳港的臺灣籍客輪「臺馬輪」號,經過10多個小時的航程後,終於抵達此行的目的地圖片說明:2008年11月8日上午11:30,由馬祖經貿文化交流聯誼會理事長陳雪生先生帶隊,馬祖、金門及臺灣本島福州鄉親約500人搭乘「臺馬輪」從臺灣基隆經彎靠馬祖福澳港後抵達福州港客運碼頭
  • 阮湧小學:始建1903年 百年老校見證歷史滄桑變幻
    115年來,作為百年來東莞乃至中國教育的縮影,隨著時代變幻,阮湧小學的教制、教學內容,乃至校名等也隨著變化,帶上了濃濃的時代色彩,反映了歷史背後的滄桑變幻,也見證了時代的巨變和現代生活的日新月異。前世:東莞乃至全國百年歷史的縮影阮湧小學位於莞城阮湧路,這裡是莞邑大地人文薈萃之所在。
  • 浙江與臺灣基隆間將實現客滾輪直航
    浙江與臺灣基隆間將實現客滾輪直航 2010年04月13日 09:11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基隆舉辦二二八追悼活動 市長盼不再重蹈歷史覆轍
    原標題:基隆舉辦二二八追悼活動 市長盼不再重蹈歷史覆轍  中新網2月28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基隆市二二八紀念追悼會今天(28日)在中正公園和平紀念碑前廣場舉辦;基隆市長張通榮說,期盼不再重蹈歷史覆轍,攜手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