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於現在的豬的印象大多都停留在「懶」字上,但是,這個「懶」的特性是由於被圈養在豬圈中而形成的,其實豬原本並不懶,是現在的生產方式改變了它,而且,現在我們生活中所見到的豬、所吃到的豬肉都是上個世紀從國外引進的白豬豬種,而從前的豬是我們本土的黑豬,相比於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白豬,黑豬的肉質更加鮮嫩,也更加美味。但是,這麼美味的黑豬當初怎麼會被白豬代替呢?這都是為了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慾,從前食物匱乏,我國人口眾多,想要吃上肉,只憑藉黑豬是不行的,因為黑豬的生長速度較慢,產仔率低,但是,現在人們的生活質量越來越好,對食物的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生長時間短的白豬無法達到這個要求,所以,現在黑豬又重新得到人們的青睞,如此美味的黑豬,如果再加上散養的方式,那麼,味道就更加香醇了,這是由於散養黑豬每天都會在山林中奔跑、覓食,生長時間長達一年以上,大多黑豬在出欄的時候已經奔跑了幾百上千公裡,這樣健壯的黑豬,其肉質怎麼能不鮮美呢?
散養黑豬從出生就開始生長在山林之中,相比於白豬,他們的運動空間更大,運動量也會隨之增大,而且他們的食物主要是山上的山果蔬菜,偶爾會增添一些粗糧飼料,這樣使其攝入營養更加均衡,飲水也是很講究的,飲的是遠離汙染的山泉水,每天生活在山林之中,曬曬太陽,奔跑跳躍,這樣可以使黑豬更好的吸收食物中的營養,也正是這樣的生長環境,才造就了其具有「雪花紋理」的肉質,瘦而不柴、肥而不膩,造就了堅硬的骨骼,無需過多的烹飪步驟,只一鍋肉湯就可以滿院飄香,讓你重新找回從前殺年豬後的香味。
不只如此,黑豬肌纖維數比引進的白豬更多,纖維的直徑比白豬更細,食用起來肉質細嫩;新鮮的黑豬肉表面的溼潤的色澤是其保水性的體現,與白豬相比,黑豬肉的顏色更加鮮紅,使人食慾大增;其保水率比較高,把肉買回家煮熟之後,仍舊可以鮮嫩多汁,在嘴裡塞一大塊肉,一口咬下去爆出汁水來。少吃肉,吃好肉,才能讓我們身體更加健康,黑豬白豬相比較,你更青睞哪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