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散養黑豬比圈養黑豬養殖成本更低?

2020-12-20 京安年豬肉

據了解,黑豬的養殖由於種種的原因,導致現階段豬市場行情低迷,養戶們應該學會控制養豬成本,增強生豬競爭價值。這些對養豬業來說是一個考驗,那如何在這麼低的行情下,怎樣控制好成本,提高盈利空間呢?小編教大家一種養豬方式——散養黑豬

與圈養黑豬不同,散養黑豬的飼養成本低了很多,最大的差別就是在飼料和藥物使用方面,散養黑豬通常採食山上自然生長的植被、蔬果,且自身抵抗力強,接下來小編針對散養和圈養黑豬所花費的成本進行對比。

一、飼料方面:

1)圈養黑豬需要做好飼養管理工作,根據豬群天齡、大小控制豬舍環境溫度與溼度,減少因過冷或過熱導致的多餘飼料消耗,要根據養殖戶的實際情況,做好飼養計劃,避免因不合理地進料而造成存壓發黴;同時,室內溫度和溼度的變化,容易造成飼料因過幹而容易飛散、或者因雨淋、吸潮等原因發毒變質浪費,加之存放保管不當,還有可能受到老鼠的汙染,並造成直接浪費。

散養黑豬一般不需要準備大量飼料,只需要讓黑豬上山採食自然生長的植物、蔬果,不食用含有添加劑的飼料,因此,可大大節省養殖戶飼料的所耗費的成本,還能獲得綠色無汙染的豬肉。

二、飼餵方面:

圈養黑豬在飼養時,如果不能合理搭配飼料,會產生很多隱性飼料的浪費;在飼餵過程中,飼餵料槽容易造成汙染,對黑豬的健康十分不利。圈養黑豬的餵養還易受到天氣因素的影響。

黑豬的飼餵過程比圈養黑豬簡便很多,只需要等黑豬迴圈後,餵養一定的純糧飼料即可,不用擔心飼料的搭配問題!

三、人員管理方面

由於圈養黑豬需要按時按量投餵飼料,需要更多的人力資源,其次,更加容易發生由於人員、生產的的安全問題導致費用的支出,加之員工整體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容易在養殖過程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給養殖戶帶來一定的損失。

散養黑豬所需人力較少,由於是自然散養,在訓練好黑豬熟悉散養路線的後,便可以大大減少所需的人力,較少飼養問題出現的頻率。

總而言之,相對比圈養黑豬來說,散養黑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大大減少養殖成本,提高黑豬的養殖效益,為養殖戶帶來豐厚的收益!

相關焦點

  • 散養黑豬到底為什麼這麼好吃?
    而散養黑豬是中國的寶藏,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們究竟為什麼好吃,為什麼珍貴,小編總結了幾點原因,如下:1.在營養水平低於標準值百分之三十的情況下,二花臉豬的體重仍能持續增加,這些優越的性能讓二花臉豬等黑豬品種在2000年被列入了《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並從2006年起禁止出口,也禁止與境外機構合作展開科研。2.好吃得有理有據國外技術人員只垂涎散養黑豬的繁殖力,根本就是暴殄天物,完全沒意識到散養黑豬的好。
  • 飼養白豬為什麼沒有散養黑豬的肉好吃呢?
    現在養豬場種養殖的豬主要是三元雜交豬,這種豬是由長白豬、大白豬、杜洛克豬三個品種按照成熟的商業生產流程雜交出來的,這樣的豬長得快,瘦肉率高,生長時間短,出欄的體重重,是一種不錯的提供豬肉的豬種,可以滿足我國如此多的人對豬肉的需求,這也是一項不簡單的事情,但是,你覺得現在買到的這種豬肉好吃麼?還有當初那種香醇的味道麼?
  • 為啥散養黑豬的價格要比白豬貴很多?這其中的原因不看不知道!
    在市場上,散養黑豬要比白豬貴得多,每個人都知道,口味上的細微差別,還不足以使散養黑豬的價格比白豬高很多,那麼散養黑豬和白豬有什麼區別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哪些方面影響了散養黑豬的價格。二、黑豬與白豬養殖環境的差異散養黑豬:黑豬採用散養的方式,放養地點在山區森林中,生態環境優美,無汙染,它需要足夠大的空間來運動和覓食,散養的方式運動面積很大,布局分散,人工,交通,運輸,管理等方面的成本很高,土地,山林,水質,大氣等的汙染低,生態環境治理成本高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黑豬的養殖戶不再採用圈養了?
    黑豬的肉質好、色澤鮮紅、細嫩多汁、大理石紋較明顯、脂肪品質好,白色且富有光澤,晶瑩剔透,胴體瘦肉率約百分之四十六,黑豬肉中含有豐富的鐵、蛋白質和維生素,這些都是現代人十分缺乏的營養素,尤其是膽固醇含量和脂肪含量都比普通豬肉低,黑豬肉中脂肪含量仍然要低得多。黑豬肉中含有的全蛋白質可以幫助修復人體組織。
  • 散養黑豬從出生到出欄要奔跑幾百公裡
    大家對於現在的豬的印象大多都停留在「懶」字上,但是,這個「懶」的特性是由於被圈養在豬圈中而形成的,其實豬原本並不懶,是現在的生產方式改變了它,而且,現在我們生活中所見到的豬、所吃到的豬肉都是上個世紀從國外引進的白豬豬種,而從前的豬是我們本土的黑豬,相比於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白豬,黑豬的肉質更加鮮嫩
  • 黑豬散養成風口
    春節將至,隨著網易旗下黑豬肉品牌網網易味央拍出16萬一頭的天價黑豬及每斤80元的高金莊園黑豬肉市場旺銷,養豬這個傳統產業開始了嶄新變局,瞄準豬肉中高端消費的黑豬精細化散養成巨大風口。  近三年來的公開數據顯示,已有近千億資金湧入養豬產業,這為中國豬產業鏈提供了一次升級換代的機會。
  • 黑豬比白豬好嗎?——閻溝黑黑豬
    養黑豬和白豬哪個掙錢?黑豬比白豬好嗎?養殖黑豬和白豬哪個賺錢呢?在懂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充分的了解黑豬與白豬才能分辨出哪個最適合我們。黑豬與白豬都是屬於我們生活中常見的一種豬肉,但是相對來說,現在市場上白豬肉要比黑豬肉多得多。從市場豬肉就可以反映壓制白豬的人還是比養殖黑豬的人多得多的。首先我們看黑豬與白豬有什麼不同。黑豬的生長周期是12-18個月左右,才能長到150斤左右,而白豬的生長周期只有4-6個月,就可以長到200-300斤。
  • 為什麼說散養黑豬要比白豬好吃?
    現在市面上我們見到的豬肉通常是白豬肉,這樣的豬肉雖然也是豬肉的味道,但是沒有那麼香醇,而且在營養上也無法與之前的豬相比,而散養黑豬則不同,黑豬是我國的本土豬種,體格健壯,而且相比於白豬來說,黑豬更加「勤快」,每天都要在山林中奔跑跳躍,所產出的黑豬肉自然味道更加濃鬱。
  • 豬適合圈養,這導致豬的養殖成本進一步降低
    聽我媽說,一年養一頭年豬去賣。豬長得快,到了年關就可以賣。一頭豬養一年300斤,一頭羊200斤。現在豬羊出欄多久,出欄多重這不知道了,我說的是我媽給我講的安徽農村的時候。其實我感覺這反而更能了解古代社會的產業結構。自給自足小農經濟下,不是成規模養殖。農耕時哪個肉出的多,就養哪個。沒有化肥催熟,自然養殖周期就很關鍵。農耕文明下,養豬合適些。
  • 黑豬肉挑選秘訣教給你!
    我們平時食用的都是飼養的白豬肉,但是黑豬才是我國的本土豬種。黑豬是我國特產,我國馴養黑豬的歷史已經長達5000餘年。黑豬毛色黝黑、體質結實、結構勻稱、抗病強、繁殖力強、耐寒冷、耐粗飼,但是其生長期慢,體重偏低,散養黑豬一年重量才不到200斤。
  • 黑豬肉貴 買的人卻很多 看完此文你就明白!
    市面上的散養黑豬肉通常要比白豬肉貴很多,但是仍有不少人喜歡買黑豬肉回家吃,有些沒有了解過黑豬肉的小夥伴可能不明白為什麼要買更貴的肉,其實散養黑豬肉和白豬肉不僅僅是口感上有所差距,其價值差距體現在很多方面,例如:肉質、營養、生長環境、飲食等等方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黑豬肉和白豬肉的區別。
  • 黑白PK|黑豬和白豬,誰是生娃達人?
    對養殖散戶來說,養白豬真的很賺錢。白豬生長周期短、生長速度快,資金回籠快!(6個月就能達到200多斤)白豬飼料吸收及轉化率高,長再肥也能瘦肉多過肥肉母豬繁殖性能好,8個月就可以配種,一次產仔10-11隻而黑豬嘛,養殖散戶們表示真心不想養...
  • 為什麼土生土長的黑豬見不到了?
    原先還真沒注意過這一點,好像黑豬已經很多年沒見到了。黑豬肉,也成了一個賣點,就像濟南的徒河黑豬,貴的要命,一般人都吃不起。現在養黑豬有名的,就是網易的丁磊了。中國的肉食主要是以豬肉為主。記得小的時候過年都會殺豬。包括現在,雖然不殺豬了,但是過年最少也得買個豬頭。我國的豬肉消耗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佔世界一半以上,最高的時候一年有7億頭生豬的出欄率。
  • 京東戰略投資精氣神 深度探索黑豬養殖全產業鏈
    京東7FRESH肉禽冷凍採銷部負責人王志強表示,不同於行業內傳統合作模式,此次戰略投資精氣神是京東從銷售端深入到黑豬養殖產業鏈全鏈條的探索過程,除了為精氣神山黑豬肉提供銷售平臺和渠道,更從育種、飼餵、產品組合、冷鏈運輸等各個環節進行深度參與,全方位助力山黑豬產業打造F2T(Farm to Table)即「農田到餐桌」的現代智能農業,進一步推動國內生豬產業的品質升級和品牌提升
  • 中國黑豬越來越少,明明本地豬更好吃,為何外國豬成了「東家」?
    其實我們現在最常見到的大白豬大都是外國的品牌,而真正中國本地的豬種其實是黑豬。只不過,近40年來,因為外國豬種的大規模引起,中國的本土豬種變得越來越少了。據統計,80年代之前,中國本土豬佔據的市場份額超過90%,但是到了2010年之後佔比只剩下了不到2%。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本地豬種已經滅絕或者是瀕臨滅絕。
  • 養本地黑豬好還是養雜交白豬好?
    養本地黑豬好,還是養雜交白豬好,這個真的不敢妄下斷語,要結合飼養方式和效益等多方面進行分析。黑豬是我國的傳統品種,在我國已有近五千年馴養史。本地黑豬的繁殖力和抗逆性都較好,性情溫順,能大量利用青粗飼料,比較耐粗飼,並且肉質味感好,肥而不膩,香味十足。
  • 黑豬做大餐,給你全套的黑豬肉食用大全!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一款黑土豬肉,美妙滋味深入吃貨們的內心。散養黑豬精選優良品種,通體毛色為黑色,在山地樹林之中自然散養,精細慢養,經歷一年四季的考驗,以其自身對品質的卓越追求,塑造食客讚不絕口的好味道。
  • 嵩縣副鄉長賣黑豬肉尋致富路 給豬吃粗糧聽音樂
    在大山深處的嵩縣木植街鄉卻養著一群比「土黑豬」還要地道的高山生態黑豬——它們吃玉米,喝山泉水,聽歡快音樂,逛「森林公園」……這些黑豬全部生態放養,長到兩歲以後才能出售,出了毛病自然淘汰。為了讓更多人了解這種黑豬肉,兩年來,嵩縣木植街鄉副鄉長劉海鵬帶著這些「寶貝」,四處請人品嘗,徵求意見,向人推薦。作為副鄉長的劉海鵬為什麼要賣「黑豬肉」呢?
  • 黑豬、白豬差的不僅僅是顏色!
    黑豬在我國已經馴養了近5,000年,在漫長的馴化過程中,不同地區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黑豬品種,我們熟悉的品種有:萊蕪黑豬,東北民豬,陽新黑豬,豫西黑豬,裡岔黑豬,雅南黑豬,皖北黑豬等等。黑豬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可以在野外生存,耐粗飼料,肉質好, 但是,它們生長緩慢,屠宰率低,瘦肉率低,黑豬的「一慢兩低」特性使養殖成本非常高,直接影響其經濟效益,隨著上世紀我國從國外引進了生長速度快,周期短,瘦肉率高,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的白豬品種,黑豬的養殖規模就開始不斷縮小,到現在,黑豬只在偏遠的農村地區有少數的養殖。
  • 八、8、捌、扒,內鄉縣七潭村有好多「聖垛山八眉黑豬」
    這種豬起源於內鄉縣的師崗、瓦亭,因通體長滿黑毛、臉部長有深深的八字眉毛,群眾稱之為「師崗八眉黑豬」。你千萬別小看這傢伙,有名的很,湖北、山西都引進養殖,範圍很廣,深受群眾喜愛。2009年,「師崗八眉黑豬」被國家農業部列為「地方優質資源保護品種」,只不過是戶口改名為「南陽黑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