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者|馳援武漢新婚護士:病人主動打掃病房,醫護被稱英雄

2020-12-13 澎湃新聞

「時刻準備,隨時出發,不論生死,不計報酬。」除夕夜(1月24日),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消化腫瘤內科護士、天津第一批馳援武漢醫療隊成員劉蕊,得知自己可以支援武漢後,在微博上如此記錄。

今年26歲的劉蕊是位「90後」女孩。去年10月,她和老公結婚。新婚不久的她打算今年在公婆家過個團圓年。除夕夜,一家人正團聚時,她接到醫院號召支援武漢的通知。劉蕊想也沒想,果斷決定馳援武漢。

醫療隊對口支援的是武漢鋼鐵(集團)公司第二職工醫院(以下簡稱:武鋼二院)。1月26日來到武漢,劉蕊和隊員們整理物資,熟悉環境,編排小組後,緊急培訓,於29日正式接管新冠肺炎病人。

工作時的劉蕊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2月17日,忙碌間隙的劉蕊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這段時間,她看到患者渴望治癒的眼神、累到虛脫的同事、想法子改善醫護人員夥食的食堂志願者,這些都讓她倍感溫暖。

工作雖辛苦,但各方的愛心匯集武漢,越來越多的患者康復出院,劉蕊愈發堅信這座城市會儘快好起來。

劉蕊持續用微博記錄她支援武漢的點點滴滴。她29日發布的關於「第一班崗」的內容,獲得近八千點讚。不少網友稱她為「天使」,也有湖北網友向她道謝,但她認為「這是責任使然」。

劉蕊。

【劉蕊口述】

「決定去武漢後,把燙染後的頭髮剪短了」

我和丈夫去年10月結婚,今年是我第一次在婆家過年,同為醫護人員的丈夫也有五年沒在家過年了,一家人都很期待這次團聚。大年三十晚上,婆婆做了一桌豐盛的飯菜,正準備開飯,我接到護士長的電話,問我願不願意去武漢,我想也沒想,就立馬答應了。

在這之前,我了解過武漢疫情,也得知一些省市已組建醫療隊前去支援,我當時就做好了思想準備:等天津組建醫療隊時,我一定報名。

掛了電話,放下筷子,我和丈夫商量連夜回市區的家裡,提前做好準備。

婆婆聽到我要去武漢,心裡難受,沒一會就哭了起來。但事情緊急,我也來不及安撫。

怕我爸媽擔心,我在臨走前還特意去看望一下他們。

「去吧,你就是做這個的,這是責任,爸媽還是支持你的。」雖然父母表現出放心,但我還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父母說這話時,在努力掩蓋擔心的情緒。之後,爸媽都沉默不語,爸爸在房間裡來回踱步。

看到爸媽這個樣子,我心裡也不好受,我和丈夫臨時決定陪他們一晚。睡前,爸爸喊我過去,他說「爸爸想再看看你」,隨後又沉默了。次日,我看到爸爸朋友圈裡這樣寫道:為了祖國的安康,閨女,爸爸支持你,凱旋歸來。

劉蕊父親在她出發前發的朋友圈內容。

春節前,我特意收拾打扮了一番,燙髮染髮,打算美美的回家見婆婆。準備去武漢後,我四處找理髮店,把頭髮剪到僅能紮起來的長度,因為這樣戴頭戴式口罩會方便很多。大年初一(1月25日)我和醫療隊隊員們進行了簡單培訓、整理物資,初二就登上了去武漢的飛機。

丈夫送我去機場時還開玩笑說,在武漢要好好吃飯,吃胖點再回來。

劉蕊和同事們。

第一班崗最難忘

來到武漢後,我和醫療隊隊員們一起整理物資、熟悉環境,緊急培訓,於1月29日正式接管武鋼二院隔離病房的新冠肺炎病人。

我們在武鋼二院的工作,既有常規的治療,如打針、輸液、分發藥物,還要對病區進行消毒、收拾生活垃圾,給病人分發生活用品和飯菜等。此外,我們每天還要來回搬運近百斤重的氧氣筒,這對女護士來說,實在費勁。

1月29日,是我開工後的第一班崗,我印象十分深刻。

除了花半小時穿戴防護裝備,我們還要做嚴密性檢測,所以上班前,我們需提前一個小時準備。下班後,脫防護服要花費更長時間,為了確保不碰到皮膚和裡層乾淨的衣服,我們得時刻小心翼翼。

第一天上班,雖然只工作4個小時,但我感覺無比漫長,耳朵被口罩壓得生疼,我還不能用手調整,只能忍著。下班時,耳朵已經麻木了。

戴著口罩,又穿著防護服,我時常悶得喘不上氣。病房裡比較冷,護目鏡上起霧,看東西模糊不清,給病人護理起來十分不方便。有時輸液的病人較多,我們會忙得出一身汗,汗水浸溼了內層護士服,還有的同事下班後累到虛脫在清潔區。

以前上班12個小時,也比不上現在的4小時累。第一天工作下班後,我和爸媽視頻聊天,看到我臉上被口罩壓的印痕,媽媽的眼眶一下子就溼潤了,為了掩蓋自己的心疼,媽媽趕忙把手機鏡頭扭到爸爸那邊。

短時間內8名患者出院

我們醫療隊臨時黨總支書記及領隊、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黨委書記陸偉常找我們聊天,鼓舞我們。有次,他說的話讓我深受觸動。他提起自己2003年抗擊非典時的經歷,「那時醫療條件不好,醫護人員用的防護裝備也不如現在,即便如此,我們依然戰勝了非典,現在的醫療水平這麼好,我們必須做到零感染,思想上不能鬆懈。」

陸領隊回憶,當時有一次他值完班,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住處,正上樓梯,聽到遠處傳來的國歌聲,回頭一看,附近的學校正舉行升旗儀式。聽著國歌,看著國旗緩緩升起,當時37歲的他,掩面哭了出來。直到17年後的今天,陸領隊仍深刻記得那一刻。

工作雖然辛苦,但看到患者治癒,我們更多的是欣慰。

2月6日對我們來說是令人歡欣鼓舞的一天,因為這天有8名患者康復出院。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治癒出院這麼多人,我們都倍感成就和欣喜,工作群裡有同事激動的說「熱淚盈眶「,接著有同事說」我已經哭了」。病人出院,讓我們看到這些天的努力終於有了成果。

2月11日是我支援武漢的第十七天,我漸漸地和自己負責病區的病人們熟絡起來。有一位80多歲、「會說英語」的老爺爺,聽力有障礙,每次我和他交流都要用上肢體語言,也培養了一些默契。

每次我給他輸液,老爺爺都表達歉意:「孩子,我的血管不好找,給你們添麻煩了。」

老年人的血管確實不好找,再加上他連日輸液,胳膊上已經有很多小針眼了。我仔細評估,發現了一處合適血管,並對他比了個「ok」的手勢。穿刺成功後,老爺爺向我豎起大拇指,還一連說了好幾句英文「Thank you!Thank you very much!」其他病友們聽到都笑了起來。

在病房裡,病人們看見我們,常會說:「英雄來啦!」

病人們渴望被救治,醫護人員也儘可能耐心治療。醫患之間相互信賴相互尊重,才是良性循環。

很多病人看到我們工作辛苦,還會主動幫我們做些簡單的工作,比如承擔病房內的垃圾回收工作,有的病人還主動擦地、擦樓道。這些病人真的太可愛了。

武漢是座有溫度的城市

在武漢的這些天,我常常感受到,這是座有溫度的城市。武漢本地的志願者為我們做飯,得知我們來自天津,特意增添麵食。平日裡,他們也是變著花樣讓我們吃得舒心。

在附近的居委會工作的阿姨抽空來我們住的酒店前臺幫忙,親自編頭繩供醫護人員使用。

有一天,我們走在路上,執勤的民警向我們豎起大拇指,還喊著「你們辛苦了!」我們也大聲回喊「你們也辛苦了」,互相加油鼓勁兒。有時,我們提些重物,有市民主動上前幫我們拎。

我報名來武漢後,家人們沒有抱怨,雖然擔心,但他們也支持我。

正是來了武漢,我才感受到父親「可愛」的一面。我把我成為天津市醫療救治隊(第一批)臨時團支部一員的消息告訴了丈夫和媽媽。沒過多久,媽媽對我說「快把這個消息發給你爸,他剛埋怨你不發信息給他,在吃醋呢,你爸說誰都有消息,就他沒有」。我趕緊把消息發給了爸爸,他回復我說:「好好好!」

工作之餘,我常常想,等疫情結束,我要先好好大吃一頓。第一頓先吃什麼呢?這是個難題,又想吃烤肉,又想吃火鍋,真是太難選了。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馳援武漢北京醫療隊裡男護士:病房中的他們「閃閃發光」
    2月1日是北京醫療隊在武漢協和醫院西院區奮戰的第5天,醫護人員接診的確診及疑似患者已超過50人。幾天來,很多醫護人員用日誌或視頻的形式記錄下了隔離病房裡的點點滴滴,梳理這些日誌記者發現,在醫護人員領隊的筆下,男護士的表現閃閃發光。此次出徵,北京醫療隊共有136人,在名單上,男護士師或護士多達16人,這樣的比例並不多見,面對疫情,男護士的優勢到底在哪兒?
  • 66個日夜抗擊疫魔後,上海金山馳援湖北醫療隊平安回「家」!
    「戰疫」沒有局外人。1月24日晚間,帶著未知和擔心鄭永華作為上海金山首批馳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之一臨危受命前往新冠肺炎的「風暴眼」金銀潭醫院——主要收治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的定點醫院。1月23日,武漢封城;3月30日,武漢多家商場、購物中心恢復經營;陪伴武漢共同度過封城的兩個多月。
  • 「寶寶,我去武漢,等我回來!」| 廣東醫護戰疫前線22個瞬間
    除夕夜出發馳援武漢大年三十上午,湖北武漢發出求援信息。當天晚間,128名廣東醫療隊隊員就完成集結出發。他們有的從幾百公裡外的老家趕回廣州,有的從距離武漢上百公裡的地點趕到武漢集結。若有戰,召必回,是信念,而戰必勝,則是信心。
  • 盤錦達康腎病醫院兩名「90後」護士馳援武漢
    2月20日,盤錦達康腎病醫院接到集團發布的緊急動員令,徵召精銳醫護人員馳援武漢。院辦將動員令發布到醫院工作群後,第一時間,大家積極響應,紛紛主動請戰。經過層層選拔,最終護士張麗麗和孫美娣被選定,成為盤錦達康腎病醫院首批馳援武漢的抗疫醫護人員。
  • 他們用紙筆和鏡頭參與武漢戰疫
    他通過前後方聯動策劃多篇全景式系列報導,注重媒體融合傳播,還曾在佛山馳援湖北醫療隊返程時為央視新聞客戶端直播2小時。李鋒說,在武漢,他真真正正體會了什麼叫無所畏懼、捨生忘死、醫者仁心。面對眾多的重症患者,佛山馳援湖北醫療隊沒有放棄任何一個病人,拼盡全力把絕大部分的危重症病人治癒出院。
  • 象山2名馳援武漢醫護人員返浙
    平安歸來的這支隊伍是浙江省援武漢第二批醫療隊,共有150名來自省內各級醫院的隊員,其中包括我縣首批支援武漢的兩名護士,來自縣第一人民醫院醫健集團呼吸內科的俞佃瑜和縣紅十字臺胞醫院醫健集團心內科護士戴賽。他們於1月28日從杭州出發,隨後「進駐」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
  • 青春在戰疫中綻放光芒——記甘谷縣中醫醫院急診科護士張潔慧
    青春在戰疫中綻放光芒——記甘谷縣中醫醫院急診科護士張潔慧新天水·天水日報記者餘碧波出生於1992年的甘谷縣中醫醫院急診科護士張潔慧,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作為甘肅省第六批援鄂醫療隊隊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現了「90後」的責任與擔當。
  • 除夕夜,他們馳援湖北!|醫護人員|湖北|武漢|國家衛健委
    這兩位醫護工作者都是2003年原第一軍醫大學南方醫院赴小湯山醫療隊成員,當年的老隊長郭亞兵此次再任隊長,當年還是年輕護士的李利護士長如今已有一個3歲孩子。「我們也害怕,可我們能更快克服恐懼」「我們也害怕,怎可能不怕?但醫護人員的專業歷煉讓我們能比普通人更快克服恐懼。
  • 廣東援鄂醫療隊 | 醫護人員自述:在湖北重症病房裡的戰鬥
    白衣戰士,勇敢「逆行」,千裡馳援湖北,奮戰抗疫一線。在武漢和荊州,一大批廣東醫護人員工作在重症病房裡,他們離危險最近,卻義無反顧衝在最前面。一篇篇從重症病房裡發出的「醫線日誌」,記錄著對患者的關愛、對親人的思念、對勝利的信心,傳遞出了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溫暖力量。
  • 口述|在武漢「戰疫」的陝西護士:穿著尿布溼上班,每天給家人報平安
    來源:華夏時報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導舉國之力,馳援武漢。截至2月6日,國家及各省市共向武漢派遣99支醫療隊9277人,而西安長安醫院的重症醫學科護師溫麗傑就是陝西省第二批醫療隊中的一員。長安醫院是一所有1100張床位的大型三甲綜合性醫院,他們在除夕向醫護人員發出倡議,收到近50人份的請戰書,最後確定6人,分兩批出發。除了公立醫院的馳援,以長安醫院為代表的頭部社會辦醫力量,在這場「戰疫」之中,也正在發揮重要作用。
  • 哈醫大一院眼科醫院六名護士主動請纓赴湖北戰疫情
    常豔,哈醫大一院眼科一病房護士,從事臨床工作八年,優秀共產黨員,優秀護士。2月12日晚22時許,她接到了護士長的電話,哈醫大一院集結第二批醫護人員前去武漢疫區支援,第二日便出發。她沒有遲疑只說了句「好,我現在就準備東西。」親吻著不滿3歲剛剛睡下的孩子的小臉,懷著複雜的心情給孩子留下了一張字條—「兒子,媽媽即將踏上去往武漢的徵程。
  • 馳援武漢的上海專家:多數重症病人體內突然啟動炎症風暴
    他是第一個馳援武漢的上海醫學專家,從接到任務到出發,只有一個小時。當晚他與廣州、杭州的另兩位專家乘高鐵先抵達麻城,再由湖北省衛健委開車將他們接到武漢。途徑高速收費站,三位專家又換了一輛能夠進入市區的車,方才抵達酒店。1月24日,鐘鳴進駐武漢金銀潭醫院開展工作。金銀潭是武漢第一批定點收治醫院,也是武漢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主要選擇之一。
  • 馳援湖北 | 王娟:在患者面前,我是護士,更是親人!
    馳援湖北 | 王娟:在患者面前,我是護士,更是親人!2月20日,醫院新增建的重症監護室即將投入使用,許多危重病人即將入住。忙完前期準備工作的王娟,拿起了排得滿滿當當的排班表。她向身邊將要與她一起並肩奮戰的醫護人員宣布後,聽到了齊刷刷地回答:「完全服從安排,堅決完成任務!」那一瞬間,王娟心潮澎湃,面前的「威武之師」怎麼可能打不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 江蘇90後武漢戰疫記:在武漢的日子是我最珍貴的記憶
    【來源:光明日報】江蘇90後武漢戰疫記3月31日下午3點多,經過79天的別離,吳罡回到了江蘇南京的家門口。他剛打開車門,就被久已在雨中等候的媽媽緊緊摟在懷裡。吳罡是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江北院區重症醫學科的護士。
  • 那群臉上布滿壓痕的護士,原來真正的樣子這麼美!
    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我們拍下了最後一批堅守在戰疫一線的護士,她們的臉,依然布滿紅色的壓痕。5月12日,國際護士節。今天,請把手輕輕放在她們的臉龐,還原她們本該有的模樣。 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公益平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向天使致敬。
  • 「職責所在,只是換了個地方上班」—記馳援武漢平谷籍護師王玉娥
    「醫院需要我在哪兒,我就在哪兒」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當王玉娥得知要組派北京醫療隊馳援湖北時,她立即遞交了請戰書,請求參加第一批馳援武漢醫療隊。因為業務能力強,王玉娥最終被協和醫院選派為首批馳援武漢醫療隊隊員。在接到出徵的電話時,她一口答應:「我可以!醫院需要我在哪兒,我就在哪兒!」
  • 這位金華人主動請纓馳援武漢,擔任李蘭娟院士團隊治療組組長!
    疫情暴發後,大年三十,朱夢飛在給李蘭娟發拜年簡訊時,主動請纓:「必要時,請派我到武漢馳援。」李蘭娟欣然應允:「好的!」當時,不少人聞「新冠」色變,朱夢飛是最早表達馳援武漢的「逆行戰士」之一。正式出徵在2月1日晚。
  • 瀋陽義工聯盟慰問瀋陽維康醫院馳援武漢醫護人員家屬
    為響應省民政廳和市民政局發布的「向逆行者學習,為奉獻者奉獻」 的號召,瀋陽義工聯盟開展慰問馳援武漢醫護工作者家屬的活動,為瀋陽維康醫院馳援武漢醫護工作者的家屬們送去溫暖。 來自配液中心的於亭護士長和安馳護士,面對肆虐的「新肺疫情」,毫不退縮。她們主動請戰,將請戰書遞交到市衛生者協會,成為了馳援武漢的醫護工作者。
  • 馳援武漢的你並不孤單——九渡河鎮慰問本鎮馳援武漢醫務人員家屬
    在九渡河鎮有那麼兩個家庭,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從近在咫尺到遠隔千裡,他們以疫情必勝為圓心,以生命堅守為半徑,畫出了一個」戰疫「同心圓。他們就是九渡河鎮吉寺村李秀男一家和九渡河村王芳一家。吉寺村 李秀男家1992年4月出生的李秀男,是北京朝陽醫院呼吸科的優秀護師。疫情來襲,他踴躍報名,成為第一批馳援武漢醫療隊伍中的一員。
  • 黑龍江醫護:當年學英語都沒這麼拼
    而從1月27日出徵到現在,「黑龍江一隊」馳援武漢已快一個月了。137人,這是一群「哈醫大人」。馳援武漢的這支隊伍,由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焦軍東帶隊,他們來自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附屬第四醫院,哈爾濱醫科大學附近腫瘤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