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可愛的泡泡又來啦!記得小時候去親戚家拜年,生活條件好一點的會抓把瓜子花生和一塊大大的灶糖。灶糖是每年臘月二十三小年前做出來,在小年時送灶王爺的,說是灶王爺在這天要上天述職,上供灶糖讓灶王爺嘴甜點在玉帝面前說好話,來年給家裡紅火光景。
其實灶糖的味道甜甜的,略微有點過甜,還有點黏牙。但是,即使這樣,每年買灶糖的人也不少。如今外面真的很難買到純手工製作的麥芽糖了,販賣麥芽糖的小販早已不見了蹤影,我們也長大了,麥芽糖的滋味也就只能停留在兒時的記憶裡了。今天泡泡就帶你穿越時空,回到過去,找尋童年的回憶,一起去看看兒時記憶中的麥芽糖怎麼做的吧!
【原料】
乾燥、純淨、無雜質的小麥(或大麥)、玉米(或糯米),小麥與其他原料的配比為1:10,即1千克小麥(或大麥),配以10千克玉米(或糯米)(用普通米製作 ,也能做出來,但口感沒有糯米的好)
【製作步驟】
1.將小麥麥粒或大麥麥粒洗淨,放入木桶或瓦缸內,加水浸泡。浸泡的水,夏天用冷卻水,冬天用溫水。將麥粒浸泡24小時後撈出,放入鋪上紗布籮筐內,把小麥均勻撒在上面,噴一次水,然後上面再蓋上一層溼紗布;每天用噴壺噴水在小麥上,然後再把上面的紗布噴溼,大約每天噴水3--4次左右;小麥生長4天左右,即可長出綠芽,接著就可以製作麥芽糖了;
2.將玉米碎粒或糯米洗淨,在水中浸泡4小時—6小時,待吸水膨脹後,撈起瀝乾,置於電飯鍋或蒸籠內,蒸至玉米碎粒或糯米無硬心時,取出鋪攤於竹蓆上,晾涼至40℃—50℃。
3.將晾涼的玉米碎粒或糯米,拌入已切碎的小麥芽或大麥芽,發酵5小時—6小時,再裝入布袋內,扎牢袋口。將布袋置於壓榨機或土製榨汁機上,榨出汁液。
4.榨出的汁液倒入鍋中,大火燒開,中火熬製,不停攪拌,小火收汁即可熬成麥芽糖。將熬好的麥芽糖晾涼後裝入乾淨的玻璃或陶瓷容器裡,放入冰箱裡冷藏保存使用。
5.也可以做成「灶糖」,就是將熬好的糖膏放在案子上反覆揣揉,這一步要掌握好糖膏的溫度。糖鍋太熱了,下不得手;糖膏太涼了,就會變硬揉不動。當將糖揉好之後,將糖抻到一定的長度,一方將糖膏頭往上一合,接著再抻拉,如此反覆多次,最後把糖切成小塊即可,可以粘著糯米粉,以防麥芽糖塊粘到一起。
【泡泡課堂】
麥芽糖雖然是糖,但是它的營養豐富,具有排毒養顏、補脾益氣、潤肺止咳等功效,如果家裡的孩子不太想吃飯的話,可以試著用麥芽糖衝水給孩子喝哦,說不定會有意外收穫。好啦,泡泡的分享就到這裡啦,我們下一篇文章再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