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一個廁所都沒有,如廁成為大難題?真相沒你想的複雜

2020-12-22 騰訊網

文|四季文史

故宮,是明清時期皇家一族辦公和生活起居的地方,諾大的地方怎麼可以沒有廁所呢,人吃五穀雜糧,不用上廁所嗎,顯然不是。在沒去過故宮之前,一直都覺得不可信,直至去了一次之後才有所了解,那裡確實沒有廁所。那麼古人是怎麼解決上廁所難題的呢,答案是:恭桶。這種東西是怎樣的存在?

形態各異的恭桶

一、故宮是怎樣的存在

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時期的宮殿,是皇室成員辦公和起居場所。故宮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歷時14年(1420年)建成。故宮包含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古建築宮殿群之一。

故宮是世界五大宮殿(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裡姆林宮)之首。1961年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紫禁城鳥瞰

故宮雖然是皇帝的地盤,但除去皇帝之外,皇后、嬪妃、太監、宮女等,高峰期裡面也有近萬人居住,所以儼然是一個小城池的人數。就是這麼龐大的一個群體,生活在這座沒有廁所的豪華大宮殿裡,那麼他們都是怎麼解決內急的呢,他們的智慧還是讓人嘖嘖稱奇的。

二、紫禁城裡沒有廁所是真的

故宮裡的確沒有廁所。之前沒去故宮之前不相信,去了一次才知道,諾達的宮殿群,裡面居然真的沒有廁所。人有「三急」,不禁讓人浮想聯翩——以前這裡的人們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先說說古人為什麼不在故宮修建廁所。前文已述,故宮主要是皇家成員待的地方,而且也是權力、威嚴的象徵。既然是一塊神聖的地方,就不容玷汙,換句話說,如果人人都在宮殿裡如廁,那麼到處充斥著難聞的氣味,既不雅、也會令龍顏不悅。所以古人為了能徹底杜絕這個隱患,在沒有抽水馬桶的條件下,只能不建廁所。可人吃五穀雜糧總要解決「內急」問題,皇帝也不例外,所以「恭桶」就誕生了。

民間所繪「出恭」圖

三、關於「恭桶」

翻看歷史資料不難發現,「恭桶」,簡單說就是移動式的馬桶。那麼在古代,故宮裡的人們出恭方式會一樣嗎?當然不一樣。皇家人員跟普通的太監、宮女所使用的恭桶不但有所區別,而且方式也迥然不同。

皇帝和嬪妃們使用的恭桶,不是普通的恭桶,而叫「官房」,可以理解為恭桶的升級豪華版,算是頂配吧。皇帝的官房類似小型沙發,如廁前,伺候出恭的太監宮女們會在恭桶裡灑滿香粉,待皇帝用完,會及時集中處理,所以就不會擔心有異味了。雖然官房也是木質,但為了突出主人身份的高貴,往往會精選好的木材,甚至會鑲金鑲玉,所以工藝還是非常考究的,例如大清慈禧太后的恭桶就是檀香木雕刻而成的。

慈禧的恭桶

區別於這些有身份的人,那些普通的太監和宮女他們出恭時,會去一個固定的出恭場所,所使用的就是簡單的恭桶,不會有那麼多的講究。

那些專門負責清理恭桶的人,往往是一些失寵的太監或宮女,甚至還有一些是失寵的嬪妃。所以在古代,除了那些在朝堂之上立即被裁決的犯人,需要接受法律的懲處之外,這些後宮大院失寵的人們,往往也要遭受精神和肉體上的折磨。

在永巷刷恭桶的婢女

相關焦點

  • 諾大的皇家宮殿居然沒廁所?那皇帝嬪妃是怎麼如廁的?長見識了
    諾大的皇家宮殿居然沒廁所?那皇帝嬪妃是怎麼如廁的?長見識了提到故宮,人們並不陌生,這座曾經的皇家宮殿一直是遊客們非常喜歡的旅遊景區,也是我國最大的博物館,是我們從小就被教育的驕傲之地,是中華歷史的見證地。
  • 古代時故宮一個廁所都沒有,上萬人方便是如何解決的?
    但就是有8707間房子的故宮,曾經繁榮的時候有差不多上萬人在裡面工作辦公的地方,據說在古時候卻沒有廁所。 老話說人有三急「內急」「性急」「心急」。
  • 農村廁所「大改造」,冬天如廁不怕凍!我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超60%
    昨天(19日)是第八個世界廁所日。廁所問題看似小事情,背後卻是「大民生」。隨著「廁所革命」的深入推進,近年來我國農村廁所質量、設計應用、如廁文明等方面不斷進步,農村人居環境和農民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由於天氣寒冷,冬季如廁曾是當地居民一大難題。「冬天去外面上廁所,一來一回都『凍透』了。而且通往廁所的路覆蓋著冰雪,要打著手電筒小心翼翼地走,生怕摔倒。」北紅村村民田美蘭說,此前,在冬夜裡,小便就在室內用泔水桶解決,不僅尷尬還不衛生;大便時就得去室外旱廁,旱廁四處漏風,如廁時需要「速戰速決」。
  • 360推出如廁神器「去哪蹲」,讓天下沒有難上的廁所
    只要一出家門,我們多多少少會遇見「如廁難」的情況,隨時可能開啟一段「尋找廁所」或「等待坑位」的囧途。在身體和心情的雙重壓力之下,大部分人都很想衝進去問問坑裡的朋友:都半小時了,您是在渡劫嘛?上廁所難不僅是個人焦慮,更是社會亟待解決的重要公共服務問題。
  • 古代后妃如廁那些事:上個廁所都要冒著生命危險
    後宮身份無比尊貴的妃子們,又是如何在如廁之時依舊保持優雅和高貴的呢?早期人類的動物性未除,自然是沒有如廁的概念的。在那個連羞恥感都尚未出現的時代,天地四野,走到哪裡就方便到哪裡。後來,進了夏朝,雖然依舊是奴隸制社會,但是畢竟社會文明往前發展,有些人的身份尊貴起來,隨地大小便暴露自己的隱私部位,成為了不可容忍的事情。於是就有了廁所。
  • 國家旅遊局力推「廁所革命」 看其他國家怎樣解決如廁難題
    央廣網北京2月20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導,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了解一個國家的國民教育,要看它的公共廁所。這個人們每天都要打交道的五穀輪迴之所,其實也是一座城市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確實有的時候,你會面臨找不到廁所的尷尬;或者是「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你忍著內急衝進廁所,卻被裡面的髒亂臭嚇出了「內傷」。
  • 古代的故宮為什麼一個廁所都沒有,上萬人是如何解決方便問題的?
    故宮在古時候又稱為紫禁城,他興建於是公元1406年的明朝年間,共花了14年才建成。故宮佔地面積極大,房間大大小小的擁有上萬間,居住的人最高峰時期也超過了萬人。 然而,令人驚奇的是,如此大的故宮裡面竟然沒有一一個廁所,不禁讓人納悶:古代住在裡面的人是怎麼解決「三急」的?
  • 故宮一個廁所都沒有,上萬人上廁所怎麼解決?讀完佩服古人的智慧
    具有600多年歷史的故宮,曾經被作為皇帝的宮殿,它的規模大到能容納70多座宮殿和9000多間房屋。 故宮內各區域作用不同,如三大殿被用於舉行盛大典禮,養心殿和齋宮區被用於皇帝和嬪妃們居住,然而,偌大的一個故宮,竟然沒有一個像樣的廁所,那麼上萬人住裡面是如何解決上廁所的問題呢
  • 如廁那些事兒 觀瀑閣、聽雨軒…你家那的廁所叫啥?
    人生在世,無論性別,無論身份,都離不開吃、喝、拉、撒、睡這五件日常。如廁也就成為一件不可避免的事情。對於「70後」「80後」的中國人來說,如廁這件事兒,堪稱是一段充滿進化意味的國民記憶。你家那的廁所叫啥?
  • 日媒稱「廁所革命」是「世界性課題」 近10億人仍戶外如廁
    參考消息網7月8日報導 日本《產經新聞》7月6日刊登一篇專題文章,題為《廁所革命乃世界性課題》,文章稱,廁所革命絕不僅僅是印度一個國家的課題,世界各國實際上都在為改善人們的如廁環境付出努力。因為這不但涉及本國國民的衛生環境,也是一個國家形象的最直觀表現。
  • 「潮汐廁所」破解景區女性如廁難
    男廁所空蕩蕩而女廁所排長龍,這在節假日人流較多的場所經常可見,在景區遊玩的很多女性朋友都曾遇到過這樣的尷尬,如廁需要排很長的隊,但隔壁男廁人卻很少,目前國內多個城市出現的潮汐廁所解決了這個難題。」潮汐廁所」借鑑汽車潮汐車道——廁所兩邊可以打通,採取人工智慧方式,出現男女如廁潮汐現象時,自動切換,優先向女性開放,並封閉男性方向的門。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廁所使用率。男女廁所之間的間隔牆並非固定,而是在底部裝著小輪子,可以推著來回移動。廁所管理員會根據排隊等候如廁的遊客情況,移動間隔牆,調整男女廁位的比例。
  • 日本水族館廁所爆紅!讓你一邊如廁一邊看魚......
    好吧其實小編剛開始看到題目的時候也很抗拒,但是好奇心又驅使小編點了進來,看到文章一半的時候甚至還有點心動,看完後大呼想去.具體是日本兵庫縣明石市有家餐廳,素以其奇特的水族館廁所聞名,到此如廁的顧客可以同時欣賞各式各樣的魚兒在透明水缸中遊泳,當然,它們也看得到顧客的一舉一動..大家一起欣賞呀誰怕誰..
  • 「廁所文化」體現日本人智慧 美妙音樂遮掩如廁尷尬聲
    日本公司最近推出一款智能廁所,如廁時可實時進行身體檢查。從如廁體檢到自動衝水到如廁時播放音樂,日本人的智慧在小小馬桶上展現無遺。這與他們的國民性大有關聯,也造就了日本獨特的「廁所文化」。日前,日本《產經新聞》以《「廁所文化」上的「中日摩擦」》為題,報導了中國遊客在日本如廁時的一些「不習慣」,報導稱中國遊客應當「入鄉隨俗」。
  • 故宮房屋近萬間,卻沒有一間廁所,上廁所怎麼辦?
    北京故宮(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王朝的首都,中國兩大帝國的核心,也是天子最高權力的象徵。整個故宮有著諸多奇異現象,至今有些仍迷霧重重。 那麼,為什麼偌大的紫禁城無一處廁所?
  • 如廁兩三事 | 我家熊孩子是怎麼學會上廁所的!
    前幾天是「世界廁所日」噢!~(總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節日)說來也巧,近來後臺的私信集中都是在問怎麼教孩子便便的困擾:「芽芽媽,我家寶寶3歲了可以把尿了嗎?」「芽芽媽,我家孩子什麼時候可以教她自己便便呀?」「芽芽媽,有沒有好的如廁方法可以分享嗎?」
  • 廁所安裝計時器,打工人失去帶薪如廁的自由?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 ,打工人怎麼實現「如廁自由」。 都是搬磚的,誰還不是個打工人,咋滴。 問題就在於打工人之間也面臨著激烈的競爭,於是內卷就出現了。但內卷卷到最後,大家卻發現打工人連最後的摸魚聖地——公司的廁所都不能愉快地如廁了。這不,最近的一則新聞就讓社畜感覺腦殼疼。
  • 上廁所還玩手機?長時間如廁後果很嚴重
    本來是想看看幾點,結果一點開,刷個朋友圈、抖音,看會兒頭條,微博刷一下,貌似有想買的東西,再把淘寶打開,相中一件東西,打開京東再對比一下價格,看看唯品會上有沒有相同的........那麼,孕媽更甚,想買齊一整套待產用品,那花費的時間更是何其多。這麼多事要辦,時間不夠啊,那趁著上廁所的空檔也得一一辦起.......
  • 古代時故宮一個廁所都沒有,上萬人方便是如何解決的?看完後明白了!
    紫禁城是一個幾百年的帝都,整座城的設計的非常好,是幾百年積累的精華體現。如果您有時間,一定要去故宮走一走,感受一下帝王所在的恢弘。
  • 網際網路大廠的廁所難題
    「看上去就像是一個示眾的牌子,這下大家都知道了你拉個屎要多長時間。」「廁所」的名稱起源於拉丁語中的「隱私」一詞。但在人口密集的網際網路大廠,廁所更像是一種需要被管控的稀缺資源。這件事之後,快手小客服專門在微博上解釋:「事實是現在快手園區內廁所位置有限,員工上廁所排隊現象嚴重,但受樓體結構限制,樓內增加廁所坑位施工難度大。
  • 孕媽28周後,上廁所該「蹲」還是「坐」,4大如廁守則需謹記
    孕媽肚子變大了後,很多事情都也都不是很方便去做了,就連上廁所都需要小心翼翼,很多媽媽都擔心寶寶會突然「跑」出來。 那麼我們孕晚期到底該如何「安全」的如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