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寶寶知道 薄荷~微微涼
寶寶出生後,第一個接觸的人並不是媽媽爸爸或者其他家人,而是醫生護士。寶寶在她們手中停留十分鐘後,才會被抱出產房交給家人。那麼,在寶寶從出生到抱出產房這段時間,他都經歷了什麼呢?
剪斷臍帶
臍帶是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生命通道,給寶寶提供氧氣。寶寶出生後就要學會獨立呼吸,不能再依賴臍帶,所以臍帶會被剪斷。不過媽媽不用擔心,因為臍帶上面沒有神經,所以寶寶是不會感覺到疼痛的。
臍帶剪斷後,護士會為寶寶仔細的包紮好臍帶根部,在臍帶根部脫落之前,家人要注意寶寶臍帶部位的消毒以及護理。
新生命的宣告:啼哭
電視劇或電影裡經常會有生孩子的情景:女人在裡面聲嘶力竭的喊叫,男人在外面焦急的踱來踱去,猛然間傳出一聲嘹亮的啼哭聲,接生婆邊喊「生了生了」,邊跑出來報告男人喜訊。
在現實中,寶寶也是用啼哭來宣告新生命的到來。同時,寶寶的哭聲,也預示著呼吸系統的建立。
如果寶寶不哭,醫生還會用拍打足底的方法讓寶寶哭出來。但某些情況下寶寶哭不出來,則可能提示寶寶自主呼吸功能異常,必要時醫生會採用吸引器吸出寶寶口、鼻腔裡的殘留黏液和羊水。
清洗擦拭
家人看到抱出產房的寶寶時,通常是乾乾淨淨的,這是因為寶寶在產房裡已經被護士們清洗擦拭過了。
其實剛出生的寶寶,身上沾滿了媽媽產道裡的血液和黏液,此外寶寶身上還有一層厚厚的白色黏狀物——胎脂,護士都會幫寶寶把這些東西處理掉,交給家人一個乾淨的小寶寶。
稱體重、測身長
護士在處理好寶寶後,會測量寶寶的體重和身長,作為記錄保存在檔案裡,以便了解寶寶出生時的情況。
抱給媽媽看
媽媽堅持了那麼久,最期待的一刻,就是看到寶寶了。做完上面那些步驟,護士會把寶寶抱給媽媽看一下或是抱一下,並詢問媽媽寶寶性別。
可能這時候很多媽媽會感到奇怪:難道這個還用問嗎?誰看不出來呀!其實護士主要是檢測一下媽媽的意識是否已經清晰或其他什麼,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媽媽還是配合醫生好了。
戴上手牌和腳牌
還要扯上電視劇,其中常用的一個梗就是男主或女主在出生醫院裡被抱錯,經歷了一番換位人生後終被發現等等。
不知道現實裡有沒有這樣的事情,但是現在醫院裡都會給寶寶戴上跟媽媽成對兒的手牌或腳牌,上面寫著媽媽的名字和身份細節,這樣就可以避免抱錯的事情發生了。
新生兒阿氏評分
阿氏評分系統可幫助醫生評估新生兒出生時的大致健康狀況,包括寶寶的心率、呼吸、肌張力、膚色以及對刺激的反應等。
大部分新生兒的阿氏評分都在7分以上,如果評分很低,則要做相關治療。若是治療後,還是很低,就要送到重症監護室進一步觀察和治療。
做完這些後,護士會把寶寶包裹好,然後抱出去給家人報喜報平安,之後再進行其他的譬如注射B肝疫苗及卡介苗、抽足跟血等工作。
所以,媽媽卸貨完畢,醫生和護士還是不能鬆懈的,要繼續做完上面的這些工作,才能把寶寶交到家人手上。
這些是我在網上看到的,覺得很不錯,分享給大家。